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713728丛书名: 黄枬森文集
1.
作者权威——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和博导。
2.
著述经典——新颖独到的理解,科学严谨的论证,开创性的探索。
3.
通俗易懂——把高深的哲学问题以大众化语言展现出来,是本书*的特点。
4. 可读性好——结合学术研究、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事例加以哲学阐释,是本书吸引力的来源。
本书收录了黄枬森先生从治学以来至2011年间,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重要的有关文化理论方面的论文,共40万多字。
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发展
坚持和发展思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孔子与儒学
唯物辩证法与市场经济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个哲学问题
谈谈我国的文化观念变革和哲学观念变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哲学基础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的科学社会主义
关于价值观的几个问题
建设中国现代化文化的几个理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发展
恩格斯晚年唯物史观思想中的文化理论
目前哲学界值得思考的两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论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论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基本问题与中国文化现代化
论科学与民主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自由主义
中西文化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上的特点比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主义析评
……
五、中国现代化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现代文化不等于现代化的中国文化。要使中国文化现代化,还有一个努力建设的过程。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的中国文化是怎样的呢?按照以上对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的理解和对中国现代文化的认识,现代化的中国文化应该是现代化的中国社会的一部分,而现代化的中国社会就是邓小平同志所指明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因此,现代化的中国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它将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而逐步形成,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说,我认为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现代化的中国文化的现实基础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它首先包括高度发达的生产水平和科技水平,其次是与生产水平相适应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充分发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是与这种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这样的经济政治是中国现代经济政治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充分建立起来。
2.现代化的中国文化的思想来源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东方文化和前苏联的社会主义文化。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虽然都失败了,但它们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社会主义文化,其中有许多因素对于建设我国现代化文化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的,它们失败的教训也是一种有价值的文化因素。东方各国文化虽然在整体上也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近年来若干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已赶上西方,而且由于同属东方,它们与我国有更多的共同之处,过去也有过更多的交流,因此,它们的文化中可借鉴的东西也是不少的。当然对于它们,如同对西方文化那样,我们也应采取分析的态度。
3.社会主义文化因素在整个现代化中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中国经济政治中存在多种成分,这决定了中国文化中存在多种成分,这种状况在实现了现代化之后也不会消逝,但与经济政治中社会主义因素占主导地位相适应,文化中也必然是社会主义因素占主导。因此,中国现代化文化必然是为人民服务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化。无论在文学、艺术中,还是在教育、伦理中都应该是如此。例如在人们的价值取向中,由于私有制还存在,个人主义是不会消逝的,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又不能不占主导,如果由个人主义占了主导,这样的文化将不再是社会主义文化,经济政治上的社会主义就难以坚持下去了。
4.现代化中国文化将集中表现在“四有”新人的大量涌现上。现代化的中国文化是实际的具体的活生生的文化,它必然体现在现实的人身上,否则它就只是空洞的理论,正如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必然体现在人的现代化上一样。同志说:“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四大报告》)这里说的正是现代化的中国文化的标志和具体体现。
5.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现代化的中国文化的指导思想。全盘西化派、现代新儒家和马克思主义派在中国文化现代化问题上的分歧实际上是指导思想上的分歧,即用资本主义思想,还是儒家思想,还是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既然现代化的中国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它的指导思想当然只能是马克思主义。以资本主义思想来指导,只能建立资本主义文化,从而只能为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开辟道路。以儒家思想来指导,即使它是“现代化”了的,也只能通过改良道路来建立资本主义文化,从而也只能为资本主义开辟道路。它们实际上走的是自由化的道路,而决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而自由化,历史已经证明,是不可能在中国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并不排斥文化上的多样化,相反,中国现代化文化必然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多种文学艺术形式,多个学术流派,只要是有益于社会主义的文化因素都可以得到存在和发展,都可以共同促进中国现代化文化的繁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