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学科背景,借鉴了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进行系统的研究。全书共分为六章:**章,集中讨论国家认同与国家认同教育;第二章,探讨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构成要素;第三章,从个体的角度阐述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现状、生成路径及影响因素;第四章,分析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实施情况;第五章,系统梳理国家认同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借鉴;第六章,提出加强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思考。
本书研究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突破了学科研究的理论区隔。对国家认同研究从单一的对象维度或心理维度转换为对象与心理相结合的分析范式,提出国家认同整全性特点,为国家认同理论体系构建作了有益的学术尝试。二是拓展了研究的视野。将国家建构、社会生成与个体选择有机统一于本书研究的视域之中。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政策变迁进行了系统梳理,探讨了国家认同生成的社会场域,以及提出了国家认同教育视角向少数民族大学生日常生活体验的转换等观点。
目 录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 (一)国家建构的永恒话题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 (三)国内外形势的必然要求 二、国家认同及国家认同教育研究现状 (一)国家认同研究述评 (二)国家认同教育研究综述 三、结构及主要内容 章 国家认同与国家认同教育 一、基本概念界定及辨析 (一)认同 (二)民族、民族认同、国家认同 (三)国家认同教育 二、国家认同:马克思主义的视角 (一)认同的对象 (二)认同的主体 (三)生成的场域 (四)特点及本质 三、国家认同与学校教育 (一)学校教育:国家认同的生成场域 (二)国家认同教育的性质、特征 第二章 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国家建构 一、多民族国情的法律规定与理论把握:高校少数民族 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基础 (一)对多民族国情的法律承认 (二)对新时期民族现象和民族问题的科学把握 二、发展民族高等教育: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 起点 (一)举办民族学院和发展民族地区高等学校 (二)专门设立民族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三)采取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特殊办法和措施 三、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制度规定 (一)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政策回顾 (二)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形式 与特点 第三章 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意识调查与分析 一、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意识调查的设计 (一)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意识调查的 目的和假设 (二)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意识调查 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二、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现状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意识总体较强 (三)极少数学生存在国家认同意识模糊的现象 (四)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意识呈现出 结构性差异 (五)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的路径解析 三、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影响因素 (一)全球化、信息化的冲击 (二)经济社会发展中区域差距与人口流动的影响 第四章 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成就 (一)课程建设取得进步 (二)教育内容逐步明晰 (三)教育途径不断丰富 二、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不足 (一)各高校思想认识参差不齐 (二)课堂主渠道建设有待加强 (三)策略选择亟待拓展 三、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存在不足的原因 解析 (一)宏观指导的板块模式 (二)民族高等教育体系观念格局的影响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高校分布格局变化 第五章 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国外借鉴 一、新加坡“国家意识”的培养及启示 (一)多元族群的和谐政策 (二)国家认同教育实践的主要措施 (三)启示与借鉴 二、“美国精神”的塑造及启示 (一)国家认同的内容及其制度设计 (二)国家认同教育实践的主要措施 (三)启示与借鉴 三、多元文化主义与加拿大的国家认同教育 (一)多元文化主义与承认政治 (二)多元文化主义的公民教育及其实施 (三)启示与借鉴 第六章 加强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思考 一、普遍与特殊:国家认同教育宏观指导的重新审视 (一)理顺关系,明晰宏观指导主体 (二)分清学生分布类型,宏观指导兼顾普遍与特殊 二、整体性与层次性:国家认同教育的体系重构 (一)教育内容的整体性 (二)教育资源整合的“共有”性 (三)教育目标的层次性 三、接触与交往:国家认同教育策略的视角转换 (一)交往实践是国家认同生成的内在需要 (二)交往实践是个体与族体的存在形式、发展途径 (三)交往实践视角的我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 认同教育方法构建 结论 参考文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