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20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90083
编辑推荐
为什么在组织结构图上属于平级关系的部门之间的地位实际上并不平等,比如参与高层会议或组织决策的机会、财务费用等办公资源的分配、员工待遇的分化、人员晋升和发展的空间、组织成员的尊重和尊敬等。本书从组织社会学的视角对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的这种普遍现象做出了扎实而生动的案例研究。
内容简介
所有组织里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在结构图上属于平级关系的部门之间的地位实际上并不平等。借用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华如璧的形象说法,这种现象可以被称为组织中的“兄弟并不平等”。本书通过正当性视角下对组织中的“兄弟并不平等”现象进行案例分析,探索国有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地位的演化机制、正当性来源以及部门地位的特征和影响,以求认识企业内部微观层面的社会结构和制度体系,并了解什么因素在促进、维持或阻碍组织内部秩序的形成和变化。
目 录
引 言
章 组织正当性与部门地位
一 正当性与组织研究
(一)当代组织领域的正当性理论
(二)正当化过程与正当性来源
二 组织领域的地位研究
(一)地位及部门地位
(二)组织中的地位研究
三 国有企业及其组织研究
(一)国有企业改革及其竞争环境
(二)国有企业组织研究
(三)国有企业的职能部门
第二章 国有企业的案例探索
一 研究目标
二 探索性案例研究
(一)案例研究方法
(二)案例选择
(三)效度和信度
三 研究过程
(一)案例企业
(二)数据来源
(三)数据分析与理论建构
(四)写作过程与回访验证
第三章 职能部门地位的演化分析
一 国有企业职能部门的发展历程
二 部门地位的演化动力
(一)社会层面的制度压力
(二)组织层面的授权
(三)部门层面的认可
三 部门地位的演化过程
四 地位结构及其组织后果
五 部门地位的演化机制
第四章 职能部门地位的正当性来源
一 社会政治正当性
(一)计划经济制度遗存
(二)政府法规要求
(三)市场经济机制
二 认知正当性
(一)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二)部门历史
三 组织正当性
(一)主营业务特点
(二)组织发展阶段
(三)部门角色定位
四 个人正当性
(一)组织领导
(二)分管领导
(三)部门负责人
五 功能正当性
(一)主营业务接近度
(二)资源控制
(三)风险控制
六 部门地位的正当性框架
第五章 地位特征、绩效期望与工作绩效
一 职能部门的地位特征
(一)弥散地位特征
(二)特定地位特征
二 地位特征与绩效期望
(一)地位特征的激活条件
(二)作为绩效期望的薪酬待遇
三 部门地位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一)部门地位与工作绩效
(二)领导认可、部门配合和工作绩效
四 部门地位、绩效期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模型
第六章 “兄弟”为什么不平等
一 正当性视角下的部门地位变迁
二 部门地位:中国社会变迁的制度产物
三 部门地位的政策性思考
四 反思与未来
参考文献
附录A 正当性理论年表
附录B 访谈提纲
后 记
章 组织正当性与部门地位
一 正当性与组织研究
(一)当代组织领域的正当性理论
(二)正当化过程与正当性来源
二 组织领域的地位研究
(一)地位及部门地位
(二)组织中的地位研究
三 国有企业及其组织研究
(一)国有企业改革及其竞争环境
(二)国有企业组织研究
(三)国有企业的职能部门
第二章 国有企业的案例探索
一 研究目标
二 探索性案例研究
(一)案例研究方法
(二)案例选择
(三)效度和信度
三 研究过程
(一)案例企业
(二)数据来源
(三)数据分析与理论建构
(四)写作过程与回访验证
第三章 职能部门地位的演化分析
一 国有企业职能部门的发展历程
二 部门地位的演化动力
(一)社会层面的制度压力
(二)组织层面的授权
(三)部门层面的认可
三 部门地位的演化过程
四 地位结构及其组织后果
五 部门地位的演化机制
第四章 职能部门地位的正当性来源
一 社会政治正当性
(一)计划经济制度遗存
(二)政府法规要求
(三)市场经济机制
二 认知正当性
(一)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二)部门历史
三 组织正当性
(一)主营业务特点
(二)组织发展阶段
(三)部门角色定位
四 个人正当性
(一)组织领导
(二)分管领导
(三)部门负责人
五 功能正当性
(一)主营业务接近度
(二)资源控制
(三)风险控制
六 部门地位的正当性框架
第五章 地位特征、绩效期望与工作绩效
一 职能部门的地位特征
(一)弥散地位特征
(二)特定地位特征
二 地位特征与绩效期望
(一)地位特征的激活条件
(二)作为绩效期望的薪酬待遇
三 部门地位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一)部门地位与工作绩效
(二)领导认可、部门配合和工作绩效
四 部门地位、绩效期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模型
第六章 “兄弟”为什么不平等
一 正当性视角下的部门地位变迁
二 部门地位:中国社会变迁的制度产物
三 部门地位的政策性思考
四 反思与未来
参考文献
附录A 正当性理论年表
附录B 访谈提纲
后 记
前 言
序一 正当性视角下的国企质化研究
当获知彭长桂博士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兄弟并不平等——国有企业部门地位的正当性研究》一书终于付梓的消息时,我内心感到十分欣慰与欢喜。
这部组织理论专著浸透了作者多年的精力和心血。彭长桂博士从组织内部主要单位的功能、结构和角色三个方面入手,向读者深刻而且较为全面地揭示了组织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的相对关系与位置,以及来自外部的经济体制改革冲击如何引发和推动组织内部变革的演变过程。在理论框架选取上,作者以制度理论的核心概念“正当性”为参照框架,通过翔实的资料证明,国有企业内部单位的存在与变化实质上是由外部的制度正当性和内部的组织正当性两个方面交互影响的结果;这其中,外部的制度正当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纵观近四十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早期的改革以对国有企业简政放权为特点,设计者的初衷是试图通过对国有企业管理层下放适当的决策权,以达到提高或者改进绩效的目的。但是,随着放权让利的改革努力频频受阻,改革的焦点才逐渐转移到更广泛和更高层次的经济体制领域。由经济体制改革形成的外部制度压力是迫使国有企业调整其内部组织结构的主要动力。这是因为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在制度上与国家经济权力机构的天然联系。因此,国家经济制度的些微调整都会对国有企业造成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作者考察了来自不同层面的正当性来源,以实地调研的材料说明,即便外部正当性构成国有企业内部改革的主要推动力,来自组织、部门、个人等不同层面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小觑。总体而言,国有企业的组织变革是在外部正当性推动或者制约下,不同力量互动的综合结果。这部专著再次说明,国有企业改革一定要考虑到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合力影响。从外部环境来看,制度改革应该积极地创造健康的市场环境,使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在相同的市场条件下共同生存、竞争与发展。制度环境的完善是国有企业内部改革和内部潜力释放的先决条件。
在研究方法上,作者采用了质化研究方法,带有明显的扎根理论特征。质化研究的优势在于其对复杂关系或者多种因素的深刻观察。因此,更利于构建理论。但是,质化研究费时费力,而且从研究设计到成果发表,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后,阐释质化研究成果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对研究者的写作能力极具挑战性。相对于质化研究,量化研究方法更容易被掌握,数据来源更加广泛,使得研究成果更加结构化和标准化,更容易通过学术期刊严苛的同行评审。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特别是年轻学者,倾心于定量方法。即便国际学术刊物近年来大声疾呼,期望见到更多优秀的质化研究成果,但是响应者并不踊跃。究其原因,除了定量分析似乎看上去“更科学”的认识论潜意识之外,还有审稿和发表论文的考虑。在当下质化研究学者日益见少的大环境下,很多时候找到合适的评审都困难。更何况,不同的审稿人对质化研究的要求和标准也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很多管理学者(甚至我本人)都不建议处于评职称压力下的年轻学者选择质化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如此环境下,作者仍然坚持质化研究,实在难能可贵。不过,这部专著再一次向读者证明了质化研究的强大: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展示了作者将组织现象进一步做概念提炼和理论化的逻辑推理过程,给予读者含义丰富的灵感和启示。
彭长桂博士是通过他的博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高俊山教授的推荐与我相识的。我与高教授的友谊起源于1991年共同参加的“中英企业决策比较项目”。十多年后,我有幸与高教授一起指导彭长桂博士的研究。彭博士阅读速度快,涉猎极广,与我的性格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正如作者在后记提到的,我们之间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双方的合作也扩展到管理研究的新领域——组织话语分析,并且取得了一些进展。这倒是当年我参与指导彭长桂博士的研究时,意想不到的额外收获。
我在此期望这部专著不仅为读者深刻观察国有企业组织变革提供有益的资料和理论化灵感,也期望本书作者彭长桂博士在研究领域不断进步,取得更大的成绩。
吕 源
汕头大学商学院院长、特聘教授
2016年4月5日于汕头大学
序二 当学术被赋予热情
彭长桂老师邀我为他的专著《兄弟并不平等——国有企业部门地位的正当性研究》作序,我欣然答应了,原因不是因为我谙熟正当性理论和案例研究,而是被他的学术热情所感动。当学术被赋予热情,而谋生属性弱化的时候,研究便成为一种美好的精神享受,甚至奢侈性消费。我想通过写序了解彭老师如何采用正当性理论分析国有企业的内部变迁,解释组织现象,去感受他独特的研究过程。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改革议程上的焦点话题。目前的国企研究大多是从国有企业与政府或社会之间的关系入手,从规范研究的角度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尝试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宏观的指导性解决方案。《兄弟并不平等》一书则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新颖的认识视角,它从描述和解释研究的角度回答“究竟是怎样?”“为什么会是这样?”的问题,通过描述和分析国有企业改革中微观的、历史的症结所在,剖析了国有企业内部的微观制度生态。
通过对不同正当性理论的整合,这部著作不但拓展了我们对组织正当性的认识,而且加深了我们对国有企业内部制度变迁的理解。然而,引人深思的是该书深入剖析了一个普遍存在但又缺乏理解的组织现象——“兄弟并不平等”。书中系统探讨了“兄弟并不平等现象”背后的非正式社会结构(国有企业部门地位结构)的历史形成过程,每个部门地位的正当性来源,以及部门地位结构对国有企业运营效率的影响机制。通过对这一国有企业内部微观组织现象的描述和解释,这部著作充分揭示了中国社会从地位到契约的转型复杂性。
正如作者所说,这项研究还可以在很多方面继续深化。例如,在选取案例企业时可以分规模、分行业,还可以把国有企业分为中央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以及对不同国有企业所在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进行分类分析。通过增加分析维度,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国有企业部门地位正当性的研究。我们将拭目以待,期待作者更多论著的发表和出版。
杜凤莲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2016年1月24日
当获知彭长桂博士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兄弟并不平等——国有企业部门地位的正当性研究》一书终于付梓的消息时,我内心感到十分欣慰与欢喜。
这部组织理论专著浸透了作者多年的精力和心血。彭长桂博士从组织内部主要单位的功能、结构和角色三个方面入手,向读者深刻而且较为全面地揭示了组织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的相对关系与位置,以及来自外部的经济体制改革冲击如何引发和推动组织内部变革的演变过程。在理论框架选取上,作者以制度理论的核心概念“正当性”为参照框架,通过翔实的资料证明,国有企业内部单位的存在与变化实质上是由外部的制度正当性和内部的组织正当性两个方面交互影响的结果;这其中,外部的制度正当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纵观近四十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早期的改革以对国有企业简政放权为特点,设计者的初衷是试图通过对国有企业管理层下放适当的决策权,以达到提高或者改进绩效的目的。但是,随着放权让利的改革努力频频受阻,改革的焦点才逐渐转移到更广泛和更高层次的经济体制领域。由经济体制改革形成的外部制度压力是迫使国有企业调整其内部组织结构的主要动力。这是因为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在制度上与国家经济权力机构的天然联系。因此,国家经济制度的些微调整都会对国有企业造成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作者考察了来自不同层面的正当性来源,以实地调研的材料说明,即便外部正当性构成国有企业内部改革的主要推动力,来自组织、部门、个人等不同层面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小觑。总体而言,国有企业的组织变革是在外部正当性推动或者制约下,不同力量互动的综合结果。这部专著再次说明,国有企业改革一定要考虑到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合力影响。从外部环境来看,制度改革应该积极地创造健康的市场环境,使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在相同的市场条件下共同生存、竞争与发展。制度环境的完善是国有企业内部改革和内部潜力释放的先决条件。
在研究方法上,作者采用了质化研究方法,带有明显的扎根理论特征。质化研究的优势在于其对复杂关系或者多种因素的深刻观察。因此,更利于构建理论。但是,质化研究费时费力,而且从研究设计到成果发表,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后,阐释质化研究成果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对研究者的写作能力极具挑战性。相对于质化研究,量化研究方法更容易被掌握,数据来源更加广泛,使得研究成果更加结构化和标准化,更容易通过学术期刊严苛的同行评审。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特别是年轻学者,倾心于定量方法。即便国际学术刊物近年来大声疾呼,期望见到更多优秀的质化研究成果,但是响应者并不踊跃。究其原因,除了定量分析似乎看上去“更科学”的认识论潜意识之外,还有审稿和发表论文的考虑。在当下质化研究学者日益见少的大环境下,很多时候找到合适的评审都困难。更何况,不同的审稿人对质化研究的要求和标准也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很多管理学者(甚至我本人)都不建议处于评职称压力下的年轻学者选择质化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如此环境下,作者仍然坚持质化研究,实在难能可贵。不过,这部专著再一次向读者证明了质化研究的强大: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展示了作者将组织现象进一步做概念提炼和理论化的逻辑推理过程,给予读者含义丰富的灵感和启示。
彭长桂博士是通过他的博士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高俊山教授的推荐与我相识的。我与高教授的友谊起源于1991年共同参加的“中英企业决策比较项目”。十多年后,我有幸与高教授一起指导彭长桂博士的研究。彭博士阅读速度快,涉猎极广,与我的性格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正如作者在后记提到的,我们之间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双方的合作也扩展到管理研究的新领域——组织话语分析,并且取得了一些进展。这倒是当年我参与指导彭长桂博士的研究时,意想不到的额外收获。
我在此期望这部专著不仅为读者深刻观察国有企业组织变革提供有益的资料和理论化灵感,也期望本书作者彭长桂博士在研究领域不断进步,取得更大的成绩。
吕 源
汕头大学商学院院长、特聘教授
2016年4月5日于汕头大学
序二 当学术被赋予热情
彭长桂老师邀我为他的专著《兄弟并不平等——国有企业部门地位的正当性研究》作序,我欣然答应了,原因不是因为我谙熟正当性理论和案例研究,而是被他的学术热情所感动。当学术被赋予热情,而谋生属性弱化的时候,研究便成为一种美好的精神享受,甚至奢侈性消费。我想通过写序了解彭老师如何采用正当性理论分析国有企业的内部变迁,解释组织现象,去感受他独特的研究过程。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改革议程上的焦点话题。目前的国企研究大多是从国有企业与政府或社会之间的关系入手,从规范研究的角度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尝试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宏观的指导性解决方案。《兄弟并不平等》一书则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新颖的认识视角,它从描述和解释研究的角度回答“究竟是怎样?”“为什么会是这样?”的问题,通过描述和分析国有企业改革中微观的、历史的症结所在,剖析了国有企业内部的微观制度生态。
通过对不同正当性理论的整合,这部著作不但拓展了我们对组织正当性的认识,而且加深了我们对国有企业内部制度变迁的理解。然而,引人深思的是该书深入剖析了一个普遍存在但又缺乏理解的组织现象——“兄弟并不平等”。书中系统探讨了“兄弟并不平等现象”背后的非正式社会结构(国有企业部门地位结构)的历史形成过程,每个部门地位的正当性来源,以及部门地位结构对国有企业运营效率的影响机制。通过对这一国有企业内部微观组织现象的描述和解释,这部著作充分揭示了中国社会从地位到契约的转型复杂性。
正如作者所说,这项研究还可以在很多方面继续深化。例如,在选取案例企业时可以分规模、分行业,还可以把国有企业分为中央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以及对不同国有企业所在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进行分类分析。通过增加分析维度,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国有企业部门地位正当性的研究。我们将拭目以待,期待作者更多论著的发表和出版。
杜凤莲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2016年1月24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