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9980911
本书由公安文联特约作家李迪书写,幽默风趣的社区民警王快乐,每天出警为民办事,总能用快乐化解社区居民的矛盾和摩擦,充满了正能量!
王快乐,鸭梨脸,四十有三,无锡惠山新城幸福社区片儿警。军旅生涯20年干到营级,转业入警重头来。没有怨言,生就乐天,正直,善良,古道热肠又智慧幽默,没有清规戒律,不按常规出牌,一切为了百姓安居乐业。
社区生活就这么婆婆妈妈家长里短,全让王快乐赶上了。在本书100个千字故事里,他累,他忙,他哭,他笑,他抓耳挠腮,他没家没夜,着眼小事,鸡毛蒜皮,服务百姓,为民解忧。终,走进百户千家,成了群众的亲人。
用快乐化解不快乐,让快乐像阳光一样温暖,这就是他小小的是国梦!
1. 金耳环
2.胡老汉惊魂
3.董老头儿
4.只求你们一件事
5.倒霉蛋儿
6.请仙容易送仙难
7.胶水事件
8.有女万事足
9.要脑袋给你一个
10.猫猫来访
11.一脚一只羊
12.敲锣遇险
13.楼上楼下
14.葱姜蒜
15.神仙点化
16.喜出望外
17.打虫
18.心愿
19.都是孙子惹的祸
20.你是外星人吗
21.滴了嘎滴了嘎
22.快乐茶馆
2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4.空心汤圆
25.老贡收破烂
26.吴彩花算命
27.比这雷锋的还有木有
28.嘴都说肿了
29.不要鬼喊了
30.犯罪已遂
31.施耐庵来也
32.系铃解铃
33.死活不开门
34.还是表扬好
35.纸上放火
36.僵尸舞
37.账单
38.老胡的冷兵器
39.谁叫我是片儿警呢
40.牛三磨刀
41.重大利好
42.亲,我是王快乐
43.我算哪国人
44.恐吓电话
45.三毛黄黄
46.黄黄上岗
47.赶集
48.周大爷的煤球儿
49.照葫芦画瓢
50.马路全武行
51.恩将仇报
52.晚了没份儿
53.自愿送的不收
54.树上长的柿子
55.逆转
56.电话求助
57.见面
58.摘帽为号
59.小米辣
60.斗地主
61.狗拿耗子
62.测谎水
63.面包砖
64.储存感情
65.生死搏斗及尾声
66.实在受不了
67.宜兴汇款
68.一鼓作气再而衰
69.丢人现眼
70.小吴开店
71.饭桌游击战
72.饭局
73.一招治富
74.消毒柜
75.十分感动,然后拒绝
76.救急
77.偷牛的跑了逮住拔桩的
78.你们走得了吗
79.生面孔
80.恭喜你答对了
81.天使
82.气死卖糖的
83.他说
84.房产
85.三星手机
86.巧嘴
87.她想要多少
88.分蛋糕
89.问谁谁答
90.求求您快报案吧
91.遭遇包子铺
92.你闻闻香不香
93.招猫逗狗
94.你不能走
95.过了这村没这店
96.没人反对
97.这也太麻烦了
98.比像还像
99.孙老太不是孙悟空
100.敲锣打鼓过大年
我写王快乐
我写王快乐故事百篇,每篇千字。起承转合,智慧幽默。矛盾纠结,快乐化解。说的全是一个人,讲的都是王快乐。
从哪儿淘来这么多故事?
两个字:生活。
感谢生活!
生活是一口井。找到井,有水喝。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在真实的生活面前,所有的杜撰都显得苍白无力。
在深入公安生活获得丰富素材的基础上,我写了王快乐。
说起我深入公安生活,有点儿历史,试着穿越下——
1983年春,我到北京公安局七处体验生活。一去就半年,风里雨里,跟警察一样自带干粮。渴了,到处找水喝。七处位于城南偏僻之地,地名吓人,叫半步桥。是死是活,只差半步。这里是预审处也是看守所,被枪毙的人从这里直接拉到刑场。在笼罩恐惧与神秘的小院里,在低矮昏暗散发故纸霉气的档案室里,一份死囚卷宗让我的心收紧!一个女人凄楚哀怨的声音自卷中传出,呜咽地向我讲述了一个爱恨交加的故事。爱她的人以死向欺辱她的人复仇,她为爱她的人拒不吐实宁愿赴死!我千方百计找到当初办案的预审员。开始,他还犹豫。我说,没事!他相信了我,还原了预审中惊心动魄的对话。终,我写成中篇小说《傍晚敲门的女人》。三十多年过去了,小说一版再版,让我感动!当年,法国女翻译家帕特丽夏和前苏联汉学家谢曼诺夫为翻译这部作品专程来中国。他们问我,女主人公真是自杀的吗?我只有点点头。我不愿意说出事情的真相。
2009年冬至2011年夏,我七下丹东看守所深入生活,与警察和在押人员共同度过三个春节。关在这里的人,要么活着出去,要么走上刑场。生死碰撞,爱恨纠缠,文学的永恒主题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请求戴所长,能不能让我也住进看守所?戴所长说,天冷没热水也不安全,你六十好几了不行!我说,没事!我如愿住进去,屋外风景被铁窗分割,每天跟在押人员共用脸池便所,放风时一起晒太阳。一日三餐混在警察堆里,他们吃什么我吃什么,他们值班我陪着。慢慢地,人家接纳了我,从李作家变成老李、李老头儿。不管是男是女,都有说不完的话流不干的泪。我倾听,我落泪。有时谈话到深夜,我一个人迎着冷风缩着脖子走回小屋。路过带电网的高墙,居高临下的哨兵突然打开探照灯照我。哨兵属于武警系统不认识我。我急忙喊,别开枪,我是好人!时间长了,他们也认识了这个常常勾腰走夜路的老头儿。还是打灯,不是照我,而是照亮前方的路。在这里,我完成了长篇纪实文学《丹东看守所的故事》,荣获多项文学奖并拍成电视连续剧。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高洪波赠诗:“老姜入水味益浓,监所潜行看迪兄。一支秃笔蘸心血,死刑犯中觅真情。”
三年后,2014年秋至2015秋,我六下无锡,深入警营生活。无锡公安万名民警践行“扬铁军声威做群众亲人”的铿锵誓言,守护平安幸福百姓的动人事迹打动了我。
我说,我要住下来,倾听一线民警的故事。
公安局宣传部门的领导跟我说,哎哟,采访起来人会很多啊。
我说,没事,越多越好!
就这样,我住进无锡市公安局人民警察训练学校。
在那些难忘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分批分人,不间断地连续走访聆听来自各警种一线民警的精彩故事,感受他们的激情燃烧,分享他们的酸甜苦辣;又前往宜兴、江阴,马不停蹄,紧锣密鼓,前后采访上百人,录音整理几十万字。
一枪击毙罪犯令人叫绝,徒手擒顽夺刀惊心动魄,迷雾重重神探慧眼破案,千里迢迢英雄日夜追逃;爱百姓如父母为民解忧,做亲人似兄妹分担疾苦,扶贫助学接力不断,接警处警分秒必争……
这些人,这些事,这些感动,让我时时处于兴奋状态。
每晚,送走被采访的民警,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想到他们劳累了一天还要赶来见我,想到他们明天还要投入紧张的工作,我都会感动甚至难过。
谁能理解民警的苦累与伤痛?
我们的公安民警,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他们也有老母亲,他们也有心上人,他们也有生死情,他们也有离别恨。可是,当人民需要,当警铃响起,他们冲锋在前,他们义无反顾,面对歹徒的尖刀,迎着罪恶的子弹,鞠躬尽瘁,恪尽职守,他们是和平年代可爱的人!
让我难忘的,社区民警小顾在讲述他帮扶的困难户周阿姨终因病去世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年,他还是边说边哭,泪流满面。这是多么真实而深厚的感情啊!让我也难过地跟着落泪。
比起特警刑警的威风凛凛,社区民警是公安战线的另一道风景。鲜有惊心动魄,更无轰轰烈烈,多为鸡毛蒜皮,尽是家长里短。然而,生活,百姓,基层,接地气。你来我往,都是群众;你推我搡,还是亲人。急不得,恼不得,不能硬来,只能软磨,豆腐掉进灰堆里——吹也吹不得,打也打不得。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开动脑筋,费尽心力,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治安深入到邻里;孤寡老幼,弱势群体,需帮扶,需关爱。我是人民警察,我帮扶,我关爱,为民解忧,为国分难。温暖,温馨,笑脸,孝心。冰心玉壶,情深义重,诚感高天,爱恸大地,让政府的关爱落实在家家户户,让党的阳光照进百姓心里。社区民警扎根社区,心系群众,情系群众,行系群众。唯独没有自己,唯独没有家人。
谁能知道他们的艰辛与付出?
行走在太湖之滨,感动于警营社区。社区民警的故事,生动鲜活,此起彼伏,有头有尾,有血有肉,这个没结束,那个又开始。这个是张三的,那个是李四的,件件出彩,事事动人。
生活是一口井。找到井,有水喝。
为了写好这些社区民警,我创作出王快乐这个心地善良生就乐天的人物,把张三李四的故事都给他,让他跑,让他忙,让他哭,让他笑,让他抓耳挠腮,让他古道热肠,让他在社区出没,让他用快乐化解不快乐,让他在婆婆妈妈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中开创一片新天地,把散落在大小社区的一颗颗闪光的珍珠串起来,串成璀璨夺目的项链,环绕太湖,增辉锡城,实现百姓的共同梦想——国富民强,幸福安康。
于是,我怀着感动,打开电脑,写下故事百篇,每篇千字,说的全是一个人,讲的都是王快乐。
因为大部分故事取材于无锡公安,所以就让王快乐落户无锡,成为惠山公安分局的一名片儿警。
感谢无锡市公安局给我深入生活的机会,给我支持,给我帮助;
感谢我的战友画家刘学伦给了王快乐一张生动的鸭梨脸;
感谢《人民公安报》自王快乐篇完成就开始连载;
感谢《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天津日报》及《啄木鸟》杂志选载连载;
感谢所有喜欢王快乐转发王快乐的朋友们!
快乐朋友,快乐王快乐!
李迪2015.11.15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