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9653792
内容简介
《去远方:父与子的跨国对话》主要内容包括:第14封信有财下崽·早睡早起、第15封信关注家族遗传与审视内心世界、第16封信人鸟之间·学习与过年、第17封信春节快乐、第18封信琐碎的杂事、第19封信关于转专业、文科生及物理课、第20封信要有黑人的野性与豪情、第21封信奖学金·转学·实习、第22封信假潇洒与勤奋学习、第23封信学习德国人的认真劲,同学相处之道等。
目 录
自序:原生态的“私人化写作”
第1封信絮叨
第2封信德国人像上海人?
儿子第1封来信在上帝休息的时候来到了德国
第3封信无产者没有祖国
儿子第2封来信四次演讲与两个人的德语课
第4封信文明的硬件与软件
第5封信有性别的文化与莱茵河的骄傲
第6封信水、水坝及水土问题
第7封信傅雷谈学外语,重应用及其他
儿子第3封来信微波炉、土耳其人和伊朗人
第8封信学“傻”
儿子第4封来信次基本都是失败的
第9封信黄种人来自A星,白种人来自B星,黑人来自C星
第10封信文明对非文明的鄙视
儿子第5封来信谁更冷漠
第11封信水果的甜味与“中式生活”
儿子第6封来信哑琛游·没有校园的大学
第12封信艺术的耳朵与人文的眼睛
第13封信留德精英·学会独处
第14封信有财下崽·早睡早起
第15封信关注家族遗传与审视内心世界
儿子第7封来信气温骤降
第16封信人鸟之间·学习与过年
第17封信春节快乐
第18封信琐碎的杂事
儿子第8封来信文科生的烦恼,同学相处的烦恼
第19封信关于转专业、文科生及物理课
儿子第9封来信转专业与寻找信心
第20封信要有黑人的野性与豪情
儿子第10封来信奖学金·转学校
第21封信奖学金·转学·实习
第22封信假潇洒与勤奋学习
儿子第11封来信实习笔记
第23封信学习德国人的认真劲,同学相处之道
儿子第12封来信学习·宗教·租房
第24封信日记·宗教·旅行等
第25封信复活节时话生死
第26封信地理与生理,闲谈顾彬
儿子第13封来信德国的春天·实习的乐趣·无聊而且孤独
第27封信关于“厨房贼”
儿子第14封来信租房与上海人
第28封信租房问题的提示
第29封信聆听灵魂的声音
儿子第15封来信“快乐杀人”,德国人的家
第30封信支撑德国的内在精神
儿子第16封来信生活琐事与租房问题
第31封信租房与砍价
第32封信打工问题
儿子第17封来信母亲节·德式幽默及其他
第33封信跨文理、跨文化
第34封信屈原与责任·妈妈的梦
儿子第18封来信这几天比较颓废
第35封信想家了·放假回来吧
第36封信关注心理问题
第37封信再谈心理及学习问题
儿子第19封来信德式教育·生活琐事
第38封信关于购物
儿子第20封来信琐事
第39封信学以致用
第40封信寄手机遭拒
儿子第21封来信差价问题
第41封信在精神上强大自己
第42封信病好些了吗?
儿子第22封来信安家·参加教会活动
第43封信开销·宗教·学习问题
儿子第23封来信生活琐事
第44封信关于别人的潇洒
儿子第24封来信我们别无选择
第45封信学会做男人
儿子第25封来信回国礼物·生日聚餐
第46封信关于学习的三个问题
儿子第26封来信新学期的情况
第47封信没有平坦的大道
第48封信自我设计
第49封信黄赌黑及其他
儿子第27封来信性与大麻
第50封信用心去聆听,用生命去感受
第51封信游泳和性苦闷
儿子第28封来信失眠
第52封信战胜失眠
第53封信习惯养成与性格磨炼
第54封信打工去!
儿子第29封来信打工与考试
第55封信学习与自制力
第56封信目标·压力·志气
第57封信家常事
第58封信春节回来吗?
第59封信春节过得好吗?
第60封信元宵节
儿子第30封来信新学期的新情况
第61封信太认真与太含糊及其他
第62封信期盼你也有“语言伙伴”
儿子第31封来信又领教了德国人的认真
第63封信抽烟与排解苦闷
第64封信战胜自己
儿子第32封来信“一切都在秩序中吗?”
第65封信坚持,一切需要坚持
儿子第33封来信打工与黎巴嫩人
第66封信打工与上好社会大学
第67封信孩子是父母一生致命的牵挂啊
……
附录一:儿子小时候的故事
附录二:欧美纪行
后记
第1封信絮叨
第2封信德国人像上海人?
儿子第1封来信在上帝休息的时候来到了德国
第3封信无产者没有祖国
儿子第2封来信四次演讲与两个人的德语课
第4封信文明的硬件与软件
第5封信有性别的文化与莱茵河的骄傲
第6封信水、水坝及水土问题
第7封信傅雷谈学外语,重应用及其他
儿子第3封来信微波炉、土耳其人和伊朗人
第8封信学“傻”
儿子第4封来信次基本都是失败的
第9封信黄种人来自A星,白种人来自B星,黑人来自C星
第10封信文明对非文明的鄙视
儿子第5封来信谁更冷漠
第11封信水果的甜味与“中式生活”
儿子第6封来信哑琛游·没有校园的大学
第12封信艺术的耳朵与人文的眼睛
第13封信留德精英·学会独处
第14封信有财下崽·早睡早起
第15封信关注家族遗传与审视内心世界
儿子第7封来信气温骤降
第16封信人鸟之间·学习与过年
第17封信春节快乐
第18封信琐碎的杂事
儿子第8封来信文科生的烦恼,同学相处的烦恼
第19封信关于转专业、文科生及物理课
儿子第9封来信转专业与寻找信心
第20封信要有黑人的野性与豪情
儿子第10封来信奖学金·转学校
第21封信奖学金·转学·实习
第22封信假潇洒与勤奋学习
儿子第11封来信实习笔记
第23封信学习德国人的认真劲,同学相处之道
儿子第12封来信学习·宗教·租房
第24封信日记·宗教·旅行等
第25封信复活节时话生死
第26封信地理与生理,闲谈顾彬
儿子第13封来信德国的春天·实习的乐趣·无聊而且孤独
第27封信关于“厨房贼”
儿子第14封来信租房与上海人
第28封信租房问题的提示
第29封信聆听灵魂的声音
儿子第15封来信“快乐杀人”,德国人的家
第30封信支撑德国的内在精神
儿子第16封来信生活琐事与租房问题
第31封信租房与砍价
第32封信打工问题
儿子第17封来信母亲节·德式幽默及其他
第33封信跨文理、跨文化
第34封信屈原与责任·妈妈的梦
儿子第18封来信这几天比较颓废
第35封信想家了·放假回来吧
第36封信关注心理问题
第37封信再谈心理及学习问题
儿子第19封来信德式教育·生活琐事
第38封信关于购物
儿子第20封来信琐事
第39封信学以致用
第40封信寄手机遭拒
儿子第21封来信差价问题
第41封信在精神上强大自己
第42封信病好些了吗?
儿子第22封来信安家·参加教会活动
第43封信开销·宗教·学习问题
儿子第23封来信生活琐事
第44封信关于别人的潇洒
儿子第24封来信我们别无选择
第45封信学会做男人
儿子第25封来信回国礼物·生日聚餐
第46封信关于学习的三个问题
儿子第26封来信新学期的情况
第47封信没有平坦的大道
第48封信自我设计
第49封信黄赌黑及其他
儿子第27封来信性与大麻
第50封信用心去聆听,用生命去感受
第51封信游泳和性苦闷
儿子第28封来信失眠
第52封信战胜失眠
第53封信习惯养成与性格磨炼
第54封信打工去!
儿子第29封来信打工与考试
第55封信学习与自制力
第56封信目标·压力·志气
第57封信家常事
第58封信春节回来吗?
第59封信春节过得好吗?
第60封信元宵节
儿子第30封来信新学期的新情况
第61封信太认真与太含糊及其他
第62封信期盼你也有“语言伙伴”
儿子第31封来信又领教了德国人的认真
第63封信抽烟与排解苦闷
第64封信战胜自己
儿子第32封来信“一切都在秩序中吗?”
第65封信坚持,一切需要坚持
儿子第33封来信打工与黎巴嫩人
第66封信打工与上好社会大学
第67封信孩子是父母一生致命的牵挂啊
……
附录一:儿子小时候的故事
附录二:欧美纪行
后记
在线试读
《去远方:父与子的跨国对话》:
曹琪玲安顿好后,挪威的公司在一家中餐馆为中国客人“接风洗尘”。曹琪玲是女的,开始也不懂挪威人的待客习惯和生活规矩,她看见克林尔姆先生的太太,就还是用中国人固有的思维方式,黏着她,盛情邀请她一起用餐。席间,“我们吃得温馨而又非常愉快”。酒足饭饱,准备离开。这时,挪威接待单位付好餐费后,克林尔姆先生竟然根据几个人的饭菜钱,平均计算他太太的餐费,随即把钱交给了那位结账的员工。见此,曹琪玲等中国人目瞪口呆,不解地问:“你怎么还要把你太太的单独付账呢?”克林尔姆解释说:“因为我太太不是我们公司的员工,她吃的就应该自己掏钱。在我们这里,_般不准带家属参加公司的聚餐的,除非特别注明。我们任何时候都不想揩公司的油。”曹琪玲等人听了,面面相觑。
这事勉强可说体现了挪威人的“傻”,但这“傻”里面,包含着挪威人的职业操守。这种品性,是一种国民行为的规范,不是什么“先进事迹”,也不能被强调、被宣传为先进事迹,如果被拔高了,那就意味着那是少数“先进”分子的行为,对公众就不能有这样的要求,客观上,公众就可以自行其是了。
我看了很多资料,相信克林尔姆先生的行为,在西方社会是常规动作。比如,我看到一则报道,说某国政要访问丹麦,丹麦领导人请他吃了什么,花了多少钱,网上立即就要公布出来。还有一个报道说,某国将军访问美国,美国将军请他们到食堂吃饭。饭罢,士兵过来向美国将军收费,客人的钱军方出了,美国将军的饭钱还得他自己出。
曹琪玲说的第三件事不可恩议。她一直戴着一副隐形眼镜,没想到到挪威却坏了。于是,她和克林尔姆的太太一起去一家商场购买。她说明了来意,店员说:“你先做个视力测试吧!”曹琪玲说:“不用了,我半年前在中国已经测试过了。”要是中国的店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不用测试,他还巴不得哩。挪威店员却极有耐心地解释说:“我们,必须经过测试才能卖给顾客眼镜,这是对顾客负责。”这一点,与“磨铁”的多此一举有一点相近了。
作者写到,这时,走出来一个年龄稍长的测验师,问了很多问题,比如,戴眼镜多少年了,戴哪一个牌子的,等等。接着,他拿着仪器架,在曹琪玲的眼睛上一遍一遍地测。曹“心里不住地想”:“这挪威人还真是一根筋。”
终于测完了,老头拿了一副新的隐形眼镜过来,撕开包装后让她试戴。曹琪玲感觉镜片大了点,说要小一点的,他便去拿另一个牌子的。她心里嘀咕:前面试戴的那一副,他等会儿要不要我付钱呢?这时,老头笑容可掬地对她说:“相信我,你会喜欢上我手里的这一副的,这副镜片不太大,而且很多顾客喜欢,尤其是像你这样漂亮的小姐。”果然,挺好。
“那就行,你先戴一个星期适应一下,如果没有其他问题你选这个牌子吧。”
曹琪玲问:“要付多少钱呢?”
老头温和地说:“暂时不用付钱,一星期后,你如果喜欢这个牌子,而且眼镜又适合你,再过来付钱。”
曹琪玲说:“我还真怀疑我的耳朵听错了。”东西拿走了,先不用付钱,一星期后戴着没问题了再来付,要是在中国,一百家这样的眼镜店,有一百家都要倒闭了。你在国内的时候,我对你说过,在美国,无人售报,钱扔进去了,自己取一份,而中国人一取就是好多份。无人售报,与眼镜可以先戴后付钱,是一样地出于对人的信任。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多么讲诚信的社会!曹琪玲还是用中国人的观念看问题,她问克林尔姆太太:“你是不是认识那位店员?”在中国,只要彼此相识,一切都好说,任何原则都可以抛到九霄云外;不认识的呢,本来属于他职责范围内的事,他也是能不做就不做。“不,我根本就没有来过这里,也不认识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克林尔姆太太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一个星期后,她去付账。她对那个店员说:“戴起来很舒服,我非常喜欢这个牌子。”店员听完微笑说:“谢谢你,小姐。”作者写道:“我感念店员的热情和服务周到,而且也觉得我应该对那副之前试戴的镜片付点儿补偿费。我多给了一些钱,并迅速离开了商店。不想,就在我们汽车发动的一刹那,前面出现了一个人,拦住了我们的车。我一看是那个收钱的店员,就走下来询问她还有什么事,她拿出一沓钱,递到我手里说:’这是你多给的钱,欢迎你的光临。’我还没来得及反应,她转身返回店里去了。我一数,就是刚才多给她的那点儿小费。我没想到她不要。这样的事我还是生平次遇见。”
……
曹琪玲安顿好后,挪威的公司在一家中餐馆为中国客人“接风洗尘”。曹琪玲是女的,开始也不懂挪威人的待客习惯和生活规矩,她看见克林尔姆先生的太太,就还是用中国人固有的思维方式,黏着她,盛情邀请她一起用餐。席间,“我们吃得温馨而又非常愉快”。酒足饭饱,准备离开。这时,挪威接待单位付好餐费后,克林尔姆先生竟然根据几个人的饭菜钱,平均计算他太太的餐费,随即把钱交给了那位结账的员工。见此,曹琪玲等中国人目瞪口呆,不解地问:“你怎么还要把你太太的单独付账呢?”克林尔姆解释说:“因为我太太不是我们公司的员工,她吃的就应该自己掏钱。在我们这里,_般不准带家属参加公司的聚餐的,除非特别注明。我们任何时候都不想揩公司的油。”曹琪玲等人听了,面面相觑。
这事勉强可说体现了挪威人的“傻”,但这“傻”里面,包含着挪威人的职业操守。这种品性,是一种国民行为的规范,不是什么“先进事迹”,也不能被强调、被宣传为先进事迹,如果被拔高了,那就意味着那是少数“先进”分子的行为,对公众就不能有这样的要求,客观上,公众就可以自行其是了。
我看了很多资料,相信克林尔姆先生的行为,在西方社会是常规动作。比如,我看到一则报道,说某国政要访问丹麦,丹麦领导人请他吃了什么,花了多少钱,网上立即就要公布出来。还有一个报道说,某国将军访问美国,美国将军请他们到食堂吃饭。饭罢,士兵过来向美国将军收费,客人的钱军方出了,美国将军的饭钱还得他自己出。
曹琪玲说的第三件事不可恩议。她一直戴着一副隐形眼镜,没想到到挪威却坏了。于是,她和克林尔姆的太太一起去一家商场购买。她说明了来意,店员说:“你先做个视力测试吧!”曹琪玲说:“不用了,我半年前在中国已经测试过了。”要是中国的店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不用测试,他还巴不得哩。挪威店员却极有耐心地解释说:“我们,必须经过测试才能卖给顾客眼镜,这是对顾客负责。”这一点,与“磨铁”的多此一举有一点相近了。
作者写到,这时,走出来一个年龄稍长的测验师,问了很多问题,比如,戴眼镜多少年了,戴哪一个牌子的,等等。接着,他拿着仪器架,在曹琪玲的眼睛上一遍一遍地测。曹“心里不住地想”:“这挪威人还真是一根筋。”
终于测完了,老头拿了一副新的隐形眼镜过来,撕开包装后让她试戴。曹琪玲感觉镜片大了点,说要小一点的,他便去拿另一个牌子的。她心里嘀咕:前面试戴的那一副,他等会儿要不要我付钱呢?这时,老头笑容可掬地对她说:“相信我,你会喜欢上我手里的这一副的,这副镜片不太大,而且很多顾客喜欢,尤其是像你这样漂亮的小姐。”果然,挺好。
“那就行,你先戴一个星期适应一下,如果没有其他问题你选这个牌子吧。”
曹琪玲问:“要付多少钱呢?”
老头温和地说:“暂时不用付钱,一星期后,你如果喜欢这个牌子,而且眼镜又适合你,再过来付钱。”
曹琪玲说:“我还真怀疑我的耳朵听错了。”东西拿走了,先不用付钱,一星期后戴着没问题了再来付,要是在中国,一百家这样的眼镜店,有一百家都要倒闭了。你在国内的时候,我对你说过,在美国,无人售报,钱扔进去了,自己取一份,而中国人一取就是好多份。无人售报,与眼镜可以先戴后付钱,是一样地出于对人的信任。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多么讲诚信的社会!曹琪玲还是用中国人的观念看问题,她问克林尔姆太太:“你是不是认识那位店员?”在中国,只要彼此相识,一切都好说,任何原则都可以抛到九霄云外;不认识的呢,本来属于他职责范围内的事,他也是能不做就不做。“不,我根本就没有来过这里,也不认识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克林尔姆太太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一个星期后,她去付账。她对那个店员说:“戴起来很舒服,我非常喜欢这个牌子。”店员听完微笑说:“谢谢你,小姐。”作者写道:“我感念店员的热情和服务周到,而且也觉得我应该对那副之前试戴的镜片付点儿补偿费。我多给了一些钱,并迅速离开了商店。不想,就在我们汽车发动的一刹那,前面出现了一个人,拦住了我们的车。我一看是那个收钱的店员,就走下来询问她还有什么事,她拿出一沓钱,递到我手里说:’这是你多给的钱,欢迎你的光临。’我还没来得及反应,她转身返回店里去了。我一数,就是刚才多给她的那点儿小费。我没想到她不要。这样的事我还是生平次遇见。”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