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5064158丛书名: 台静农全集
序言………1
胡適之先生函件………4
淮南民歌(一一三曲)………5
致《淮南民歌》的读者………121
从“杵歌”说到歌谣的起源………125
山歌原始之传说………141
附录
论杵歌(冯沅君)………147
夯歌(佟晶心)………149
序言
(民国)三十八年秋,吾师胡 之先生来台北,住在傅孟真先生家,我去看他时,一见面便向我说:这次北京大学还清理出你的两本歌谣,当时我颇为茫然。原来十三四年间我在家乡搜集了不少歌谣,由《歌谣周刊》编者常惠兄替我整理出六百首,抄成两本,由歌谣研究会印成专集的。但迄未印出,稿子便存在了会里,历经变乱,我早就忘了这回事了。没想到北大红楼曾被日军一度占作宪兵司令部,而我的这两部歌谣集子还未变成劫灰。
我所搜集的歌谣总约两千首,有儿歌,有关于社会生活的歌,整理出来的六百首都是情歌;而男女的对歌却没有整理,都在抗战中随着我的藏书散失了。当年辛勤的搜集,并劳动了许多人,所存在的仅剩有曾经在《歌谣周刊》上发表的一百来首。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忽然接到適之师在“中央研究院” 的来信说:今天翻检月涵先生送我的《歌谣周刊》合订本第四册,其中有你的《淮南民歌》集,共有一百十三首,还有你《致〈淮南民歌〉的读者》短文一首。你那天说,你已没有存稿了。何不用这本《歌谣》 作底本,叫人重抄出来,校勘一遍,重印成一个单行本?
过了两天,他派人送来,并在信上说:“《歌谣周刊》送上备用,不必急于送还。”于是我多抄了一本,心想印成单行本,未必有此机会。遂搁置书架中,而今已有十三个年头。
意外的,一天接到娄子匡先生电话,说要将发表在《歌谣周刊》上的淮南民歌影印出来,一时欣喜,自不用说。子匡先生的热心,值得感谢;不幸的,適之师不及见到这一单行本,他逝世至今快十年了。
北京大学之征集歌谣,固然由于適之师和几位前辈学者的倡导,而实际工作力的有常维钧(惠)兄,我之从事歌谣的搜集,便是得他的鼓励。他是学法国文学的,中国文学也有很好的修养,于歌谣研究,尤有浓厚的兴趣,適之师称他是“歌谣研究的老祖宗”(见《歌谣》二卷八期记事),虽是戏言,便知他对于歌谣研究会的贡献是怎样的了。他比董彦堂(作宾)兄要大几岁,如还健在,该是八十岁的人了。一时想到,因附及之。
一九七一年五月五日,台静农时在台北
一
郎有心,姐有心,
不怕山高水路深;
山高也有盘旋路,
水深也有摆渡人,
我二人来一样心。
二
郎比天上一条龙,
姐比后园月月红;
龙在天上不下雨,
干死姐姐月月红,
月月开花落场空。
三
金银花,靠墙栽,
花高墙矮飘出来;
雨不淋墙墙不倒,
花不迎春花不开,〔1〕
姐不撩郎郎不来。
〔1〕 又作“风不摆花花不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