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7104858
本书可作为大中专院校合唱指挥实践活动的学习辅导读物,对开展合唱指挥基础性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建国后,我国合唱音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最受广大人民喜爱的艺术表现形式。然而,我国的合唱课堂教学和合唱训练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合唱课就是合唱排练课,学生不能很好地了解和熟悉掌握合唱的理论知识,缺少用合唱指挥知识指导练习指挥动作等。笔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把自己近十几年来在合唱指挥领域的研究资料及成果进行梳理,并搜集了大量的参考资料进行研究,就目前合唱教学与训练工作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本书的付梓,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得到更多音乐同仁的理解与支持,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积极参与到我国合唱指挥的研究工作当中。
绪论
一、合唱艺术的文化态势
二、合唱语境的文化境界
三、我国合唱指挥教育体系
四、我国合唱指挥的发展现状
五、奉献社会的合唱艺术哲学思想
第一章西方合唱艺术史
第一节 中世纪时期
一、中世纪合唱音乐概述
二、合唱艺术萌芽时期——格里高利圣咏(5—10世纪)
三、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兴起(11—13世纪)
四、复调音乐的创新——新艺术(14—15世纪)
五、多元音乐文化与中世纪合唱音乐
第二节 文艺复兴时期
一、文艺复兴时期合唱音乐概述
二、早期乐派的发展(1430—1490)——迪费、奥克冈、若斯坎
三、中期合唱音乐的发展(1490—1560)——意大利牧歌,法国尚松
四、晚期新旧宗教合唱音乐的发展(1560—1600)——新教与旧教改革
五、文化艺术与文艺复兴时期合唱音乐
第三节 巴洛克时期
一、巴洛克合唱音乐概述
二、早期阶段(1600—1640)——歌剧、通奏低音
三、中期阶段(1640—1690)清唱剧、康塔塔、受难乐
四、晚期阶段(1690—1750)拉莫、亨德尔、巴赫
五、综合文化艺术与巴洛克时期合唱音乐发展
第四节 古典时期
一、古典主义时期合唱音乐概述
二、前古典时期的合唱音乐——格鲁克歌剧改革
三、维也纳古典时期的合唱音乐(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四、文化艺术与古典时期的合唱音乐发展
第五节 浪漫乐派时期
一、浪漫乐派时期合唱音乐概述
二、德国——19世纪浪漫乐派时期合唱作品(韦柏、门德尔松、
舒曼、瓦格纳、勃拉姆斯)
三、奥地利——19世纪浪漫乐派时期(舒伯特、小约翰·施特劳斯、
马勒)
四、意大利——19世纪浪漫乐派时期(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
五、法国——19世纪浪漫乐派时期(比才、柏辽兹、圣桑)
六、民族乐派
第六节 20世纪
一、20世纪合唱音乐概述
二、表现主义与勋伯格
三、新古典主义音乐与斯特拉文斯基
四、新民族主义音乐——巴托克、科达伊
五、印象主义与拉威尔
六、新浪漫主义与奥尔夫
第二章中国合唱艺术史
第一节 学堂乐歌——合唱艺术萌芽
一、学堂乐歌合唱音乐概述
二、学堂乐歌的贡献
三、李叔同与学堂乐歌
四、学堂乐歌的影响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时期——合唱艺术传播
一、新文化运动时期合唱音乐概述
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合唱发展的贡献
第三节 抗战前后——合唱艺术发展
一、抗日救亡时期合唱音乐概述
二、学院作曲家——黄自
三、“左翼剧联”的合唱活动——聂耳
四、延安时期的合唱运动——《黄河大合唱》与《白毛女》
第四节 建国初期——合唱艺术繁荣
一、建国初期的合唱音乐概述
二、50年代的合唱音乐
三、60年代初的合唱音乐与《长征组歌》
第五节 文革时期——群众歌咏活动的普及
第六节 文革后——合唱艺术的审美
一、文革后的合唱音乐概述
二、70年代末的合唱音乐
三、80年代的合唱音乐
第三章合唱作品简介
一、中国合唱作品
二、外国作品
第四章指挥知识
一、指挥基础知识
二、指挥技能知识
第四章合唱活动的艺术传播
一、合唱赛事
二、专业合唱团体的审美文化传播
三、学校合唱活动审美艺术
四、群众性合唱活动审美艺术
第五章指挥艺术文化传播
第一节 专业指挥审美艺术
一、指挥棒到徒手的艺术
二、中国合唱指挥家简介
第二节 合唱团体的指挥审美艺术传播
第三节 合唱指挥教材的艺术传播
一、探索与萌芽时期
二、研究与发展时期
三、百花齐放时期
一、新文化运动时期合唱音乐概述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同时也是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它掀起了批判一切封建思想文化,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新知识的热潮,使中国新兴文化事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新文化运动时期是我国近代新音乐的初建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音乐文化的创建标志着我国音乐文化的历史发展进入了一个转型期,这种转型期的主要原因是来源于西方现代音乐文化的冲击而产生的种种变异。沈心工、李叔同等人在学堂乐歌时期对音乐进行了改革,以外来的曲调填词,这种做法给我国音乐带来了新的气象,但到新文化运动时期,这种新气象已不能适应五四时期的音乐文化改革的潮流。
伴随着我国社会音乐教育事业的普及和新型音乐社团组织的涌现,建立中国专业音乐教育机构逐渐成为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随着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日益深入人心,大量培养音乐教师和其他各种音乐专门人才,成为紧迫的社会需要。除了前面提到过的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抒情而质朴。蔡元培的倡导在进步文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批曾去日本、欧美研习过音乐和音乐教育的新知识分子,以及一些在学堂乐歌活动期间初步掌握了现代音乐知识的业余音乐爱好者,积极响应“美育”的口号,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希望通过发展我国音乐文化来振奋民族精神、救国救民的抱负,形成了我国新兴音乐界,并兴起了专业音乐活动,在专业音乐教育的创建、音乐理论的初步建设,以及音乐创作的发展等各方面都获得了可喜的成就。萧友梅、赵元任等人的音乐创作,特别是在合唱音乐创作方面,显示出了一种与“科学”、“民主”相结合,一种中外音乐文化的结合改革的勇气。正是这样一种改革精神,使得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等在这场浩浩荡荡的新文化文化运动中大放异彩,孕育了我国新型文化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使合唱音乐创作得到了新的发展。
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合唱发展的贡献
新文化运动后,以萧友梅为代表的一些作曲家,为中小学校的音乐课创作了不少各种不同形式的合唱曲,如萧友梅的《晚歌》(三部合唱)、《柏树林回旋歌》(三部合唱)、《迎冬舞》(二部合唱)等等。这些作品的音乐风格和艺术水平大体接近于李叔同的《春游》。当时除了在一般中小学音乐课内有一些合唱的训练外,在基督教会所办的学校和教堂的唱诗班中,对合唱的训练更为重视。他们除了经常在礼拜中唱圣诗外,在宗教的节日期间还演唱欧洲著名的宗教康塔塔、清唱剧或弥撒曲。这些外国的大型宗教合唱音乐也对当时我国作曲家进行合唱音乐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如在赵元任为愤怒声讨北洋军阀政府制造“三·一八惨案”屠杀爱国群众、沉痛哀悼这些无辜的牺牲者所创作的混声四部合唱《呜呼!三月一十八》中,就可以明显看出这种影响的痕迹。此外,像萧友梅创作的合唱曲《春江花月夜》,尽管其题材内容叙述的是我国的生活现实,我国的民族情调,但作品的音乐风格(包括有关创作技法的运用)仍没有能摆脱这种影响。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