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4767968丛书名: 大象学术译丛
《大象学术译丛:罗马文学史》介绍了罗马文学的起源、发展以至末落,以历史年代为序,对重要的作家和作品进行详细地点评和鉴赏。一方面是希望《大象学术译丛:罗马文学史》能够成为一个参考的索引,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提及这些失传作品和其作者,令读者意识到这一事实:他们的作品虽然失传,但还有不连贯的残篇保留下来,使我们得以窥见一斑。
本书介绍了罗马文学的起源、发展以至末落,以历史年代为序,对重要的作家和作品进行详细地点评和鉴赏,是西方大学中的文学史教材。对于研究西方文学史的读者,本书较有参考价值。
卷一 共和国时期
章 介绍——早期罗马文学——悲剧
第二章 喜剧
第三章 早期散文——小西庇阿文人圈——卢齐利乌斯
第四章 卢克莱修
第五章 卡图卢斯——其他次要诗人
第六章 西塞罗
第七章 恺撤——萨卢斯特——其他散文作家
卷二 奥古斯都时代
第八章 文学的襄助者们——维吉尔
第九章 贺拉斯
第十章 提布卢斯——普罗佩提乌斯——其他次要诗人
第十一章 奥维德
第十二章 李维——奥古斯都时代的其他散文作家
卷三 后奥古斯都帝国时代
第十三章 从提比略到韦斯巴芗
第十四章 弗拉维王朝列帝——白银时代
第十五章 内尔瓦和图拉真
第十六章 图拉真以后列帝——苏埃托尼乌斯——其他作家
第十七章 文学的创新
第十八章 早期基督教著者
第十九章 3世纪的非基督教文学
第二十章 4世纪和5世纪
第二十一章 结语
附录一 参考书目
附录二 年代表
索引
序
鉴于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成为学校及学院所使用的课本,我加入了许多有关各作者生平的信息和细节。这些信息和细节就其本身的价值而言并非必需,但可以帮助学生将新知和过往所学联系起来,对记忆应有裨益;另外作者的详细生平可显出此人的某些具体个性,学生可将他们的个性气质作为背景,来学习这些作者的文学和思辨成果。
除极少例外,拉丁作品的节选都以英译方式给出。我也考虑过给出拉丁原文是否适当,但认为大部分年轻读者都无法阅读这些原文节选,所以还不如采用不完美的译文。何况大多重要作品的原文在学校中都不难获取,像克鲁特威尔( Cruttwell)和班顿(Banton)所著《罗马文学选集》(Specimens of RomanLiterature)、提勒尔(Tyrrell)所著《拉丁诗选》(Anthology of Latin Poetry)和古德曼( Gudeman)所著《帝国时期的拉丁文学》(Latin Literature of the Empire)这样的选编类书籍也很容易找到。对于没有标明其译者的一切译文,文责在我。除若干场合下用了其他韵格,我在进行翻译时都以无韵诗来代替拉丁的六步体;但《埃涅阿斯纪》(Aeneid)的节选采用了康宁顿(Conington)所译的韵文版本。
在撰写罗马喜剧的起源时,我没有提及萨图拉( satura)喜剧。乔治.L.亨德利克森(George L.Hendrickson)教授指出(见Arnerican Journ.al of Philolo-gy,vol. xv, pp. 1-30),萨图拉喜剧并不曾真实存在,而是后来的罗马文学史所杜撰。盖因亚里士多德所记述的希腊喜剧起源于萨提尔戏(satyr-dra-ma),而罗马作家在撰写自己的喜剧起源时又对亚里士多德亦步亦趋。
现存文学作品和它们的著者在本中所占的篇幅自然较多,不过我也为失存作品和其作者投入了一些笔墨。这样做,并非是要读者将记忆力浪费于无用的琐碎之物,而有其他意图。一方面是希望本书能够成为一个参考的索引,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提及这些失传作品和其作者,令读者意识到这一事实:它们的作品虽然失传,但还有不连贯的残片保留下来,使我们得以窥见一斑。有不少这类作家在其所处时代是相当重要的,对文学进程所造成的影响也并不小。在罗马文学所造就的全部浩瀚卷籍当中只有一小部分——当然幸运的是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好的一部分——至今仍存,现代读者必须牢记所失去的由多少,才能理清罗马文学不断传承的脉络。公元3、4和5世纪的文学史比早期写的简略。由于这段文学对后来的欧洲文明十分重要,尽管这本书篇幅非常有限,仍要对此作一概述。
我希望参考书目对读者确有价值。这份书目称不上详尽,但或许能为那些无法使用图书馆的人提供查找的方向。年代表的主要目的是让读者能在任何特定年代迅速找出当时的作家和他们的事迹,而非成为用来查找信息的列表。在索引中可找到本书提及的一切拉丁作家,另有若干主题以及其他较为重要的历史人物。
除罗马作家的作品以外,我还查阅了参考书目中的“一般著作”和大量其他书籍及文章。对我帮助的是托伊费尔(Teuffel)所著《罗马文学史》(History of Rornan Literature)、萨卡斯(Schanz)所著《罗马文学史》(Romische Litteratz.trgeschichte)和马卡尔(Mackail)令人钦佩的著作《拉丁文学》(Latin Literature)。
我要将极大的谢意献给我的同侪萨缪伊尔巴尔普拉特纳( Samuel Ball Platner)教授。他阅读了此书的初稿并给我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另外还要感谢佩林( Perrin)教授,他不仅为我阅读了初稿也通览了校订稿,还提出了不少值得采纳的修改建议。
哈罗德.N.福勒( HAROLD N.FOWLER)
克利夫兰,俄亥俄
章 介绍——早期罗马文学——悲剧
罗马文学的重要性——罗马人的务实——拉丁语——罗马人创作的政治目的——罗马文学的时代划分——罗马本土文学的萌芽——阿庇乌斯克劳狄乌斯凯库斯——对希腊文学的模仿——卢西乌斯,李维鸟斯安得罗尼库斯,约公元前284年至约前204年——奈乌斯奈维乌斯,约公元前270年至前199年——昆图斯恩尼乌斯,公元前239年至前169年——他的悲剧——编年记——马库斯帕库维乌斯,公元前220年至约前1 30年——卢西乌斯阿克齐乌斯,公元前170年至前IOO年后——悲剧的式微——罗马剧场、演员和戏装
罗马文学,与伟大的希腊经典相比,诚然少了希腊人蔚为特质的秀异创格和精致之美,仍无愧为世上伟大的文学之一,其本身固然具有相当不凡的价值,可对我们而言,这种价值还不足以体现罗马文学的重大意义。首先,若没有罗马文学通过拉丁译文和改编文为我们保存了诸多重要的希腊文学残篇,这些文字必然无法留传。其次,因为罗马曾统治着几近全部已知世界,这导致拉丁语成为所有语言中传播广的语言,也使得拉丁文学遍传千里,影响着欧洲大陆文学的发展。
罗马人是一个务实的民族,没有诗气纵横的想象天赋,但有着伟大的才能,善于匡正国纲、整肃军务,可以把任何决心变为现实。他们同一些亲缘部族从北方踏人亚平宁半岛,并在台伯河[l](Tiber)畔的一片土地上开始定居,在那里要面临伊特鲁里亚人(2)(Etruscan)和其他毗邻势力的威胁。迫于此,罗马人从发端那刻起就要坚城垒壁、凭垣聚扎。这种环境,使得罗马自然且必然要在早期发展出城邦政体,也使罗马人把心智聚焦于政治组织方面,同时外敌的威胁迫使罗马人注重军队的组建和维持。因此,从他们的城市在台伯河边落地生根那刻起,罗马人便将其主要精力投诸政治及战争。这对他们的语言和文学的影响显而易见:他们的语言——拉丁语——和希腊语特征相似,都是印欧语系的分支(英语和其他大多重要的欧洲语种也均出自这一语系);可当希腊语不断演变得更多样、更精巧、更灵活时,拉丁语却岿然而刚硬,更适用于法律和命令而非轻柔典雅的表述。环境的因素,同时无疑也有罗马人思想中天生气质的因素,倾向于将他们打造成政治的、军事的和务实的而非艺术的民族。
正如从前文便可推断的那样,罗马文学往往不是文学才华的自发流露,而是获取某个现实结果或目的的工具。几乎自始至终,罗马文人的写作总有其政治企图,而且政治事件对文学的影响为显著。纵使那些一眼看来同政治毫无瓜葛的罗马文学作品也仍然有某种政治上的意图。戏剧创作是为了让公共节庆更有光彩,好让提供这些节日休闲的官员们通过皆大欢喜的娱乐赚取人民的好感,以便谋取更高的官职;历史创作是为将来所需提供关于正确方法的教导,或为增添当时领袖的声望而回顾其祖先的伟业;史诗和抒情诗创作是为了歌颂罗马的显赫人物,或至少给予罗马堪与希腊比肩的同类文学,以证明罗马具有成为万邦之首的权力。
罗马文学的发展同政治事件休戚相关,其三个主要时代的划分与罗马政史的分段相吻合。时代又称为共和时代,自罗马文学的开端——次布匿战争(1]( The First Punic War)(公元前240年)之后——至亚克兴战役【2]( Battle of Actium)(公元前31年)为止。第二时代又称为奥古斯都时代,自公元前31年至公元14年为止,在这个时代中,罗马的共和政体变为服务寡头政治的工具。共和时代末段和整个奥古斯都时代构成了罗马文学的“黄金时期”,即公元前81年至公元14年。第三时代又称为帝国时代,自公元14年至中世纪的开始为止。这一时代的阶段被称为“白银时期”,即公元14年至1 1 7年。时代中,罗马人学习并模仿希腊文学,将自己的语言发展到适合精巧的文学加工的程度,有一部分伟大的罗马文学作品诞生于这个时代的后半段,尤其是散文。第二时代中,罗马诗学攀到了,给这个时代带来维吉尔。第三时代是个衰退的过程,有时急遽,间或迟滞,其间名著甚少,很多作品的文学价值颇微。在整个、第二时代,乃至第三时代的大部分时期,拉丁文学几乎完全是在罗马城创作的,受这个城市演变的影响,也映射着城市居民的情感。借此,称之为罗马文学而非拉丁文学是恰切的,因为令我们油然起兴的是这个台伯河畔城市的文学以及标志着这个城市的文明,而非用拉丁语写就的作品。
在罗马,一个有着希腊血统的外来者奠定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的起点,他会采取模仿希腊作品的形式自然不奇怪。但哪怕位职业作家是纯正的罗马人,这一点无疑也不会改变,因为罗马曾在某些时段与亚平宁半岛居住的希腊人来往甚密,而至臻完善的希腊文学出现在罗马人面前时,又如何不激起钦羡和模仿的冲动。不过罗马确实存在过本地化的早期文学元素,若希腊化影响不曾强烈到妨碍其发展的程度,也有可能演进出一种本地化的文学。罗马早期婚礼和收获节上的叨唠歌( nag songs)、献给神祗的吟诵赞美诗,还有粗陋的大众演出都可能发展成本地化的戏剧。这些歌曲和演出的台词,至少大部 分是有韵律的,然除极少以外,都要到很久以后才见诸书面。可罗马人倒是在公元前6世纪就接触到书面写作之艺术了,传授这些东西的还是希腊人。可以确定,在某个久远的年代,亚平宁半岛海岸线上的希腊殖民者们就开启了同罗马的贸易往来,而公元前6世纪,也就是罗马建城两个世纪的时候,希腊人的书面写作已是信手拈来。
从久远的年代开始,罗马人就保留有官员名录、奇迹和预兆的记录、《年表圣历录》(dies fasti.)(即关于何日进行公众事务方合法的日程表,由祭司编写)以及其他简单的记录。据传《十二铜表法》写于公元前45 1年至450年,这对罗马散文有一定影响,因为这是次用拉丁文写连贯散文的尝试。其他法律或许还有条约也无疑很早就用拉丁文写成并保存。葬礼演说需要些雄辩术的要领,但大概不需细致的准备,而且可确定这些演说在罗马早期无须写成书面。已知罗马早的书面演说是年迈的阿庇乌斯克劳狄乌斯凯库斯[1]( Appius Claudius Caecus)于公元前280年敦促必须拒绝皮洛士[2]( Pyrrhus)提出的和平条件时所作的演讲。这篇演讲在其去世后两个世纪内都被罗马人传阅。现在还有一些言论或箴言集被归于克劳狄乌斯的名下,他对于更加完善地使用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得来的那部分拉丁语以及为拉丁单词的拼写制定规范有着积极的兴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