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1355441
*有温度的中国故事 有梦想的中国童年
*一部写给当下孩子的成长小说(适读年龄:小学中高年级)
*面对学习、生活中的一个个困难、打击……要迎难而上,还是一切随缘?
孩子们的内心同样充满敏感、躁动和不安,《北京小孩》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将当下学生的真实状态展现出来。一枚小小的红星,在这群少年的心中闪烁,他们心中的小梦想,也是美丽的中国梦,在校园的一方净土中绽放。在光荣传统的滋养下,以晓萱为代表的孩子们正向着太阳健康成长。
这是一部成长小说。
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孩小萱无忧无虑地长大,她就读的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中学,每个班级都以“红星班”的称号为*荣誉。小萱刚刚结束了有点儿慌乱的初一上学期,好朋友学霸班长就生病住院了。正在冲刺“红星班”荣誉的初一(6)班陷入混乱。
一向低调的小萱临危受命,协助老师管理动荡的班级。一个个新困难、新打击接踵而至……小萱和同学们要不要迎难而上?还是一切随缘?小萱和她身边的北京小孩们心中自有抉择。
“红星班”是单纯美好的小梦想,也是他们美丽的中国梦。
闪闪的小红星,是红色优秀传统的传承,在光荣传统的滋养下,以小萱为代表的孩子们正向着太阳健康成长。
第 一 章 风姿老师的撒手锏 1
第 二 章 晓萱初长成 13
第 三 章 妈妈和爸爸的距离 22
第 四 章 两个对手 35
第 五 章 学霸班长 44
第 六 章 被米老师叫到办公室 55
第 七 章 选举前夜 67
第 八 章 竞选中的意外 77
第 九 章 临时搭档 91
第 十 章 考前匿名信 106
第十一章 溃败 122
第十二章 备战体育节 136
第十三章 得失之间 149
第十四章 “五合一”计划 164
第十五章 戏剧节 181
第十六章 中国少年 198
打开心门的钥匙,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 200
打开心门的钥匙,一部关于成长的小说
人们常说,青春期是孩子与母体的第二次分离,也是他们人格独立的开始。虽然身为人母已久,但未至其时、未经其事,还是难以有感同身受的共鸣。
从幼儿园到小学,女儿是家人眼中的乖乖女。因为我们自小就很重视对她的“以理服人”教育,在耳濡目染之下,她少有蛮横无理的表现,提出的要求,也多在情理之中。可进入中学以后,女儿突然性情大变,与我们轻声细语的沟通少了,而高声呼喝的要求多了。稍不顺心,就会用一些奇奇怪怪的理由搪塞,甚至顶撞父母。因为多次遭受此类无礼对待,甚至是无端指责,我曾数度落泪,痛心不已。
好在女儿在发泄之后,往往会主动向我承认错误,这大概要感谢儿时对她的教育,以及一直以来付出的真爱。有一次,她不经意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妈妈,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跟您发脾气,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原来如此!我这才意识到是荷尔蒙的力量,让女儿出现了“青春期综合征”。
既然这是女儿一次次无可避免的生理、心理的成长过程,做父母的就只有迎难而上,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了。不过,随着女儿初中生涯一个转折点的到来,我们的压力骤然降低——她被选为了班干部,身兼纪律委员和副班长两个职务,如此一来,班级事务耗去了她不少精力,和我们找碴、吵架的劲头自然不那么足了。
其实,与同龄人相比,女儿是个极其内敛的人,虽然学习成绩不错、潜力巨大,但由于为人过于低调,在我们看来,是很难被伯乐发现的。是什么因素让她担任班级要职的呢?女儿的答案是——班长的推荐,理由则很简单,因为她为人正直、嗓门大!班主任居然接受了这个提名,以及提名背后的所谓理论支撑,这真令人忍俊不禁哪。从那时起,我就对女儿的班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几次家长会之后,我对女儿班里的关注有增无减,皆因他们班获得的赞誉着实不少:班里有一股少见的正能量,学校历史上少见的全面发展的班级,区优秀班集体的有力竞争者……这是实事求是的描述,还是有盲目夸大的成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决定多方面了解情况,以便将来可以用文字记录她,以及班里同学的一段成长故事。
于是,我开始在下班后匆忙赶到女儿的学校门口,等她一道回家。一路上,她自然会将班里当天发生的许多故事讲给我听,这,是这本书主要的资料来源。此外,在等待女儿放学的时候,就有了和其他同样等待孩子的家长攀谈的机会,如此一来,从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描述,以及转述孩子口中有关老师、同学们的信息,孩子们的成长轨迹,以及整个班级的轮廓就更加清晰起来——这真是一个值得书写的可爱班级!《北京小孩》一书的架构随之逐步搭建起来。
巴赫金在《小说理论》一书中,对“成长小说”的实质进行过如下的阐述:“在此类小说中,人的成长与历史的形成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人的成长是在真实的历史中实现的,与历史时间的必然性、圆满性、它的未来、它的深刻的时空体性质紧紧结合在一起。”此外,德国的哲学家迪尔希则界定出了成长小说的模式:“个体生命中的发展进程被一一检视,每个阶段自有其内在价值,而同时也是进入更高层次发展的基础,在个体成熟和和谐的过程中,那些倾轧和冲突都是必经的成长标志。”
作为小说的一个子类,少年成长小说的主题是启蒙与成长,不能脱离“真善美”的主旨,否则便失去了儿童文学的意义。少年成长小说的内容,要反映当下社会少年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用文学的表现方式,引导少年如何处理友情、亲情、爱情,甚至面对死亡等各种复杂的情感,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感受到温暖、阳光,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要想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创作者融入少年的生活,走进少年的心里,用他们本身或他们所熟悉的人物做主角创作出精彩的故事,让他们从书中人物的行为举止中得到某种启发,与其发生心灵的碰撞,从而产生认同并间接学习到成长中面临的困惑,进行自我调整,激发少年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注重以“真善美”作为主旨的大前提下,《北京小孩》借助当下北京中学生耳熟能详的实际生活、学习场景来增强读者的代入感,引发共鸣,提升阅读兴趣。在写作的过程中,对这些场景的重温也让我的心离孩子们的心更近了。有的家长总喜欢在教育孩子时,拿自己的童年与他们做比较,进而得出孩子们“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结论。可事实果真如此吗?诚然,就物质条件而言,今天的少年们已强过父辈很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内心的困惑、彷徨、伤感等情绪比父辈们少。与那些经历羽化成蝶过程的蛹类似,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也注定会经历成长带来的阵痛,此时的他们,格外需要理解、关怀和引导。令人欣慰的是,因创作本书而深入生活的所见所闻告诉我,大多数的少年都能在老师、家长、同学的陪伴下,顺利完成心智层面的逐步成熟过渡,自卑感、猜忌心等负面心态的能量在降低,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少年人应有的精神面貌——自信自强、独立自主、积极乐观、朝气蓬勃!
书中的几位主要人物,大都有生活原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层面的加工、整合,现实生活给了他们旺盛的生命力,读起来的鲜活感十分明显。书中的一号主人公并不完全等同于我的女儿,她是一位当代中国少年的代表,既有少女的小心思,又具备积极向上,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大情怀,当然,这种情怀的形成,是与她的内心成熟同步的,因此,注重心理刻画是本书的特点之一。这样的内心世界揭秘,固然对少年人有借鉴意义,对为人父母者而言,也可作为打开自己孩子“心门”的一把钥匙。
愿本书的少年读者能有一个无悔的青春,愿每一位家长,都能与孩子一道,见证他们的健康成长,理解他们的心灵世界!
周 敏
2018年3月22日
第六章 被米老师叫到办公室
第二天,班长的座位仍旧空着。
晓萱看着班长的座位,心里顿时也变得空荡荡的,觉得昨天晚上应该给班长发短信问候一下,那时,她本以为班长今天就会来呢。
晓萱有些后悔。
可惜时间无法回到昨晚。
…………
送完餐盘,晓萱没有回座位,直接来到米老师办公室。
晓萱站到米老师面前时,米老师刚好吃完后一口饭。
“米老师好。”晓萱想接着说,凌风告诉我,您找我,却生生把这话给吞回去了,没有说出来。这是没有必要说的话,是没话找话。问候完,她等着米老师回话,心跳顿时加快了。
“晓萱,有个事情和你商量一下。昨天晚上我去看辛羽了,她生病住院了,需要一段时间的治疗。她建议周五的新班委选举照常进行,并且让我转告你,希望你能够竞选新增加的副班长一职,如果被选上了,在她住院的这段时间,让你代替她行使班长的职权,我们班不能没有班长,是吧。我也同意她的推荐。你看有问题吗?”米老师表情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晓萱让自己尽量镇静下来。班长住院了,而且需要临时班长,看来班长的病情不轻。自己怎么能代替班长呢,估计除了体育成绩比班长胜一筹,其他成绩都没有班长好,更没法和班长比。去参加副班长竞选,这个更是自己想都没有想过的。
“米老师,我从没有想过要参加竞选,因为和班长差距太大,您看是不是应该从新当选的班委里选一个同学,临时代替一下班长更好,毕竟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比如凌风,他就很积极。”晓萱觉得事情来得太突然,一时也想不好该怎么办,坚定的,就是自己不能参加竞选,也不可能代替班长。班长推荐自己,自己可以再推荐其他人,这样米老师或许会考虑。
“晓萱,这是我和班长昨晚共同研究决定的,没有人比你更合适了。你现在不用马上回答我,给你一个晚上的考虑时间,明天早读时告诉我你的答案。班长不在,希望你担起这份重托。我俩看好你。”米老师的话语铿锵有力,目光中透着无限信任,让晓萱无法拒绝。
“那好吧,米老师,我明早回复您。”晓萱知道,自己再不能反驳,那是无力的挣扎。米老师执着和坚定的语气,让自己不忍心回绝。
晚餐时,晓萱和妈妈说了米老师建议她参加竞选的事情。
妈妈问晓萱:“你自己怎么想的?”
妈妈懂得晓萱,从小学开始,就远远地躲着这些事情,不愿意做班干部。在妈妈心中,自己的女儿不是没有这个能力,而是不想去和同学竞争。用晓萱的话说,是让着他们,愿意看到同学们愿望成真,谁让同学们都愿意做班干部,而且有的竞选不上还会痛苦大哭呢。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