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3047347
内容简介
“客家人”是一个分布很广的汉民族支系。《创新音乐研究文丛:江西客家音乐文化》作者以江西客家人的视角,透过这个特殊民系的民情风俗、精神信仰等多种人文事象,对其所拥有的民歌、说唱、民间器乐和戏曲音乐的形成脉络、音调特征、艺术风格等,以大量鲜活、翔实的手资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介绍。
目 录
引言
江西客家民间音乐分布示意图
综述
江西客家民间音乐分布示意图
综述
章 客家民歌
节 山歌
第二节 灯子歌
第三节 小调
第四节 劳动号子
第二章 客家曲艺音乐
节 古文
第二节 道情
第三节 龙船歌
第四节 十八搭
第五节 零落调
第六节 故事山歌
第七节 五句板
第八节 客家曲艺唱段选粹
1.庐陵吉水姓刘人(古文)《割心记》唱段
2.沈继高卖水(古文)《灯笼记》唱段
3.张一飞当宝(古文)《罗裙记》唱段
4.破窑之中来安身(宁都道情)《寿诞记》唱段
第三章 客家采茶戏音乐
节 赣南采茶戏的孕育与形成
第二节 赣南采茶戏的音乐成分及唱腔分类
第三节 赣南采茶戏的语言特色及与音乐的贴合
第四节 赣南采茶戏的传统剧目
第五节 赣南采茶戏的表演动作特色
第六节 赣南采茶戏的变化与发展
第七节 赣南采茶戏传统剧目选粹
哨妹子
第四章 客家民间器乐
节 客家器乐与民俗、戏曲及宗教活动的关系
第二节 客家器乐曲的分类
第三节 客家民间器乐曲的艺术特色
第四节 客家民间器乐曲选粹
1.闹堂(吹打乐)
2.得胜鼓(吹打乐节选)
3.反指调(公婆吹)
4.随手调(大堂音乐)
5.剥十字(汉调)
6.四季调(公婆吹)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在线试读
江西客家曲艺与我国江南各地一样,主要表现为说唱结合,以唱为主,是集语言叙述、歌唱、器乐演奏以及民间文学、诗歌于一体的一门综合性艺术。
中国曲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以前就出现了一些初始的说唱形式。到宋代,这种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街市上出现了诸宫调、唱赚、陶真、鼓子词等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说唱活动,特别是诸宫调、唱赚,在各阶层民众中已有了很大影响。在宋代大诗人陆游的诗作《小舟进村·舍舟步归》中,留有一段真实生动的描述:“斜阳古柳赵家村,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短短四句,将一位年迈的盲艺人敲着鼓为众人说唱着当朝的左中郎将蔡邕的故事情景,鲜活地记叙下来了。到了元明时期,特别是明代,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猛增长,人口集中的城镇不断涌现,从而牵动了民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艺人的生活来源创造了较宽厚的经济环境,也就大大促进了新兴戏曲的创作演出活动的兴起。作为戏曲的外围和补充的曲艺说唱,也同样得到了很大发展。到了清康熙(1662)至乾隆、道光及其以后的二百年间,无论是戏曲也好,曲艺也好都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繁荣时期。在传统曲艺变化发展的同时,一批批以新的、富有地方色彩的小型说唱也不断形成。
但是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地区都是贫瘠的山地,且社会环境恶劣,与周边原住民的关系紧张,迫使他们在频繁迁徙中耗尽精力。至明清时期,为解决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官府鼓励移民开垦种植,客家人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所以客家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均落后于周边地区。自然,曲艺的形成与发展也滞后相当一段时间。然而,因为客家人固有的文化积淀和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加上对新鲜事物的敏锐反应,特别是生产、商业上的对外交流的不断繁荣,也从客观上促进了客家文化的发展。所以,在清中叶之后的全国戏曲、曲艺发展高潮的影响下,客家曲艺也就逐渐发展起来。至民国时期已达高峰期,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方渐渐衰落下去。
……P61
中国曲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以前就出现了一些初始的说唱形式。到宋代,这种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街市上出现了诸宫调、唱赚、陶真、鼓子词等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说唱活动,特别是诸宫调、唱赚,在各阶层民众中已有了很大影响。在宋代大诗人陆游的诗作《小舟进村·舍舟步归》中,留有一段真实生动的描述:“斜阳古柳赵家村,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短短四句,将一位年迈的盲艺人敲着鼓为众人说唱着当朝的左中郎将蔡邕的故事情景,鲜活地记叙下来了。到了元明时期,特别是明代,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猛增长,人口集中的城镇不断涌现,从而牵动了民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艺人的生活来源创造了较宽厚的经济环境,也就大大促进了新兴戏曲的创作演出活动的兴起。作为戏曲的外围和补充的曲艺说唱,也同样得到了很大发展。到了清康熙(1662)至乾隆、道光及其以后的二百年间,无论是戏曲也好,曲艺也好都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繁荣时期。在传统曲艺变化发展的同时,一批批以新的、富有地方色彩的小型说唱也不断形成。
但是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地区都是贫瘠的山地,且社会环境恶劣,与周边原住民的关系紧张,迫使他们在频繁迁徙中耗尽精力。至明清时期,为解决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官府鼓励移民开垦种植,客家人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所以客家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均落后于周边地区。自然,曲艺的形成与发展也滞后相当一段时间。然而,因为客家人固有的文化积淀和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加上对新鲜事物的敏锐反应,特别是生产、商业上的对外交流的不断繁荣,也从客观上促进了客家文化的发展。所以,在清中叶之后的全国戏曲、曲艺发展高潮的影响下,客家曲艺也就逐渐发展起来。至民国时期已达高峰期,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方渐渐衰落下去。
……P61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