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267796丛书名: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规划教材.精品与示范系列
本书配有免费的电子教学课件、练习题参考答案和精品课网站,详见前言。
教学导航 1
1.1 电路的概念与模型 2
1.1.1 电路的概念与组成 2
1.1.2 电路模型 3
1.2 电流与电压 3
1.2.1 电流 4
1.2.2 电压 4
1.3 电源 6
1.3.1 电压源 6
1.3.2 电流源 7
1.3.3 受控源 8
1.4 电阻与电导 10
1.4.1 电阻元件的定义 10
1.4.2 线性电阻元件 10
1.4.3 电导 11
1.5 电功率与电功 12
1.5.1 电功率 12
1.5.2 电功 13
1.6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 14
1.6.1 电源有载工作 14
1.6.2 电源开路 15
1.6.3 电源短路 15
1.7 电器设备的额定值 16
项目训练1 测量直流电压与电流 16
项目训练2 电阻器的识别 20
知识梳理与总结 23
练习题1 24
第2章 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27
教学导航 27
2.1 电阻的串联、并联与混联电路 28
2.1.1 电阻串联电路 28
2.1.2 电阻并联电路 31
2.1.3 电阻混联电路 35
2.2 基尔霍夫定律 38
2.2.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38
2.2.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39
2.3 Y-△形网络的等效变换 40
2.4 电路中各电位的分析与计算 43
2.4.1 电路中各点的电位 43
2.4.2 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 43
2.4.3 等电位点 45
2.5 支路电流法 46
2.6 电源的等效变换 47
2.6.1 两种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 47
2.6.2 几种含源支路的等效变换 49
2.6.3 受控源的等效变换 50
2.7 回路电流法 51
2.8 节点电压法 52
2.9 叠加原理 56
2.10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58
2.10.1 戴维南定理 58
2.10.2 诺顿定理 61
2.11 负载获得**功率的条件 62
2.12 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 63
项目训练3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65
项目训练4 叠加原理的验证 67
项目训练5 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定 68
知识梳理与总结 71
练习题2 73
第3章 动态电路的分析 79
教学导航 79
3.1 电容元件 80
3.1.1 电容的概念 80
3.1.2 电容元件的伏安特性 80
3.1.3 电容元件的储能 81
3.1.4 电容元件的连接 82
3.2 电感元件 83
3.2.1 电感的概念 83
3.2.2 电感元件的伏安特性 84
3.2.3 电感元件存储的能量 85
3.2.4 电感元件的连接 86
3.3 换路定律与电压和电流初始值的确定 87
3.4 RC电路的响应 90
3.4.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90
3.4.2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92
3.4.3 RC电路的全响应 95
3.5 RL电路的响应 97
3.5.1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97
3.5.2 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98
3.5.3 RL电路的全响应 100
3.6 一阶线性电路动态分析的三要素法 101
项目训练6 一阶RC电路暂态响应的测量 104
项目训练7 一阶RC电路的方波响应测量 107
知识梳理与总结 108
练习题3 109
第4章 正弦交流电的概念与相量表示 114
教学导航 114
4.1 周期交流电的概念与产生 115
4.1.1 周期交流电的概念 115
4.1.2 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原理 115
4.2 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116
4.2.1 幅值、角频率及初相位 117
4.2.2 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 119
4.3 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和平均值 120
4.3.1 有效值 120
4.3.2 平均值 121
4.4 复数的基本知识 122
4.4.1 复数的表示 122
4.4.2 复数的运算法则 124
4.5 正弦交流量的相量表示法 125
4.5.1 用相量表示正弦量 126
4.5.2 相量图 127
项目训练8 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测量交流量 128
知识梳理与总结 130
练习题4 131
第5章 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133
教学导航 133
5.1 纯电阻的交流电路 134
5.5.1 电阻元件VCR的相量形式 134
5.1.2 纯电阻电路的功率 135
5.2 纯电感的交流电路 137
5.2.1 电感元件VCR的相量形式 137
5.5.2 纯电感电路的功率 138
5.3 纯电容的交流电路 139
5.3.1 电容元件VCR的相量形式 139
5.3.2 纯电容电路的功率 141
5.4 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表示法 143
5.4.1 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43
5.4.2 相量形式的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43
5.5 相量法分析R-L-C串联电路 145
5.5.1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145
5.5.2 电路的功率 148
5.6 复阻抗的串、并联电路 150
5.6.1 复阻抗与复导纳 150
5.6.2 复阻抗的串联电路分析 152
5.6.3 复阻抗的并联电路分析 153
5.6.4 功率 156
5.7 复杂交流电路 158
5.7.1 交流电路的相量分析 159
5.7.2 **功率传输定理 161
5.8 功率因数的提高 164
项目训练9 交流电路元件频率特性的测试 166
项目训练10 RC、RL交流串联电路的测试 169
项目训练11 日光灯电路的接线及功率因数提高方法 170
知识梳理与总结 172
练习题5 174
第6章 谐振电路 178
教学导航 178
6.1 串联谐振 179
6.1.1 谐振的概念 179
6.1.2 串联谐振的基本条件 179
6.1.3 串联谐振的基本特征 180
6.1.4 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曲线 182
6.1.5 串联谐振电路的通频带 184
6.2 并联谐振 186
6.2.1 并联谐振的基本条件 186
6.2.2 并联谐振的基本特征 187
6.2.3 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曲线 188
6.2.4 并联谐振电路的通频带 189
项目训练12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测量 190
知识梳理与总结 192
练习题6 193
第7章 耦合电路和变压器 195
教学导航 195
7.1 互感与互感电压 196
7.1.1 互感现象 196
7.1.2 互感系数与耦合系数 196
7.1.3 互感电压 197
7.1.4 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197
7.2 互感线圈的连接 198
7.2.1 互感线圈的串联 198
7.2.2 互感线圈的并联 200
7.3 理想变压器 203
7.3.1 理想变压器的条件 204
7.3.2 理想变压器的变换关系 204
项目训练13 单相变压器的测试 206
知识梳理与总结 208
练习题7 209
第8章 三相交流电路 212
教学导航 212
8.1 三相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213
8.1.1 三相电源的产生 213
8.1.2 三相电源的连接 214
8.2 三相负载 215
8.2.1 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 216
8.2.2 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连接 216
8.3 三相电路的功率 219
8.3.1 有功功率的计算 219
8.3.2 无功功率的计算 219
8.3.3 视在功率的计算 220
8.3.4 瞬时功率的计算 220
项目训练14 三相负载连接及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223
知识梳理与总结 225
练习题8 225
第9章 电机 227
教学导航 227
9.1 直流电机 228
9.1.1 直流电机的结构 228
9.1.2 直流电机的分类 230
9.2 交流电机 231
9.2.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231
9.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技术数据 232
9.3 控制电机 235
9.3.1 伺服电动机 235
9.3.2 步进电机 236
知识梳理与总结 237
练习题9 238
第10章 常用低压电器 239
教学导航 239
10.1 低压电器的基本概念 240
10.2 熔断器 241
10.3 主令电器 242
10.3.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特点,本书在阐明物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与计算,尽可能避开抽象的理论推导,力求做到浅显易学、从易到难、通俗易懂。全书分为10章,主要内容包括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动态电路的分析、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谐振电路、耦合电路和变压器、三相交流电路、电机以及常用低压电器等。附录A介绍数字万用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本书通过13个技能训练项目和90多个实例,培养学生进行电路分析与操作的能力,书中的训练项目和实例题多为从技术实践中提炼出的实用案例,另外在每小节都设有思考题,每章末设有练习题。
全书总课时约为110学时,其中理论课时约为80学时,技能训练(实验)课时约为30学时。各学校可根据不同专业需要和实际教学情况,对部分章节内容与课时进行调整。
本书内容全面、新颖实用,本书为高等职业本专科院校各专业电工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开放大学、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中职学校及培训班的教材,以及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的一本好参考书。
本书由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沈许龙、吕黎任主编并负责统稿,崔金魁、王晶任副主编,由鲍安平副教授主审。本书编写分工为:吕黎编写第1章、第5章,王晶编写第3章、第6~7章,崔金魁编写第8~10章,沈许龙编写第2章和附录A,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张凯军编写第4章;黎雱老师参与本书部分内容的编写与整理工作,并对内容安排提出许多建议;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南京紫津融畅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赵锦海高级工程师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多位工程技术人员的具体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和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敬请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为了方便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本书配有免费的电子教学课件、练习题参考答案,请有需要的教师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免费注册后再进行下载,有问题时请在网站留言或与电子工业出版社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读者也可通过精品课网址(http://jpkc.njcit.edu.cn/2010/dgjc/Index.asp)浏览和参考更多的教学资源。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