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260490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机电类规划教材
编辑推荐
推陈出新,面向应用型本科,更加侧重于提高读者实际应用能力。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三部分,共14章。部分,详细阐述了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及其分析和设计方法;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PLC基本原理、PLC控制系统设计、PLC应用、常用的PLC等;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原理和电路、内容及步骤等。本书从工程应用的角度考虑教材的编写,举例时力求结合工程应用实际,并注意建立健全基本资料体系。本书也注意从研究性教学的角度考虑教材的编写,注重加强实验教学,尽量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同时,本书还注重案例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建设和开拓。
本书可作为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自动控制、电气和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广大电气工程师及相关从业者的自学和参考书。
本书可作为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自动控制、电气和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广大电气工程师及相关从业者的自学和参考书。
目 录
第1章 常用机床控制电器
1.1 控制电器概述
1.2 低压隔离电器
1.2.1 刀开关
1.2.2 组合开关
1.2.3 低压断路器
1.3 主令电器
1.3.1 按钮
1.3.2 行程开关
1.3.3 凸轮控制器
1.3.4 主令控制器
1.4 熔断器
1.4.1 熔断器的工作原理
1.4.2 常用熔断器的种类与技术数据
1.4.3 熔断器的选择
1.5 接触器
1.5.1 结构
1.5.2 工作原理
1.5.3 交、直流接触器的特点
1.5.4 技术参数
1.6 继电器
1.6.1 电压继电器
1.6.2 电流继电器
1.6.3 中间继电器
1.6.4 时间继电器
1.6.5 热继电器
1.6.6 速度继电器
1.6.7 压力继电器
1.6.8 温度继电器
1.6.9 其他继电器
1.7 新型智能化低压电器
思考与练习题
第2章 电动机基本电气控制电路
2.1 电气控制电路的绘制
2.1.1 常用电气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2.1.2 电气控制系统图
2.2 启动与点动控制电路
2.2.1 三相异步电动机启动控制电路
2.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
2.3 制动控制电路
2.3.1 反接制动控制电路
2.3.2 电磁机械制动电路
2.3.3 能耗制动控制电路
2.4 可逆及循环运行控制电路
2.4.1 可逆运行控制电路
2.4.2 循环运行控制电路
2.5 其他典型控制电路
2.5.1 双速电动机的变极调速控制电路
2.5.2 多地控制电路
2.5.3 多台电动机同时启停控制电路
2.5.4 顺序启停控制电路
2.6 参量控制技术
2.6.1 行程原则控制
2.6.2 时间原则控制
2.6.3 速度原则控制
2.6.4 电流原则控制
2.7 对电动机控制的保护环节
2.7.1 联锁控制
2.7.2 短路保护
2.7.3 过载保护
2.7.4 零压和欠压保护
2.7.5 弱磁保护
思考与练习题
第3章 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3.1 机床电气控制线路识图步骤
3.2 普通车床电气控制系统分析
3.2.1 CA6140型卧式车床
3.2.2 CW6136A型卧式车床
3.2.3 C650型卧式车床
3.2.4 C5225型立式车床
3.3 磨床电气控制系统分析
3.3.1 M7130型卧轴矩台平面磨床
3.3.2 M1432型外圆磨床
3.3.3 M7475B型平面磨床
3.4 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系统分析
3.4.1 Z35型摇臂钻床
3.4.2 Z3040型摇臂钻床
3.5 常用铣床电气控制系统分析
3.5.1 XA6132型卧式铣床
3.5.2 其他铣床
思考与练习题
第4章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基础
4.1 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
4.1.1 电气设计的一般内容
4.1.2 电气设计的技术条件
4.2 电气设计的一般要求和步骤
4.2.1 电气设计的一般要求
4.2.2 电气设计的一般步骤
4.2.3 机床电气传动方案的确定
4.2.4 电气控制方案的确定
4.2.5 控制方式的选择
4.2.6 电动机的选择
4.2.7 常用电气元件的选择
4.3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
4.3.1 经验设计法
4.3.2 逻辑设计法
4.3.3 电气控制图的CAD制图
思考与练习题
第5章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综合训练
5.1 设计任务
5.2 主要运动形式及控制要求
5.2.1 主运动
5.2.2 进给运动
5.2.3 辅助运动
5.2.4 电动机型号
5.3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
5.3.1 主电路设计
5.3.2 控制电路设计
5.3.3 信号指示与照明电路
5.4 电气元件选择
5.5 绘制电气控制图
第6章 PLC基本原理
6.1 概述
6.1.1 PLC的定义和发展史
6.1.2 PLC的应用领域与发展方向
6.1.3 PLC的分类
6.1.4 PLC控制系统与电气控制系统的比较
6.2 PLC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6.2.1 PLC的基本组成
6.2.2 PLC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6.2.3 特殊继电器
6.2.3 特殊功能单元
6.2.4 编程器和其他外设备
6.3 PLC的编程语言
6.3.1 梯形图语言
6.3.2 语句表语言
6.3.3 逻辑图语言
6.3.4 功能表图语言
6.3.5 高级语言
6.4 PLC的工作原理
6.4.1 PLC控制系统的等效电路
6.4.2 PLC的工作过程
6.4.3 PLC的扫描周期及响应时间
思考与练习题
第7章 PLC通信
7.1 通信方式
7.1.1 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
7.1.2 单工通信与双工通信
7.1.3 异步通信与同步通信
7.1.4 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
7.2 通信介质
7.2.1 双绞线
7.2.2 同轴电缆
7.2.3 光纤
7.3 常用通信接口
7.3.1 RS-232C
7.3.2 RS-422
7.3.3 RS-485
思考与练习题
第8章 欧姆龙CPM系列PLC
8.1 CPM系列PLC的系统组成及特点
8.1.1 CPM系列PLC的系统组成
8.1.2 CPM系列PLC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8.2 系统配置
8.2.1 型号表示及I/O扩展配置
8.2.2 通道及存储器的分配
8.2.3 技术指标
8.3 CPM系列PLC指令系统
8.3.1 概述
8.3.2 基本指令
8.3.3 功能指令
8.3.4 运算指令
8.3.5 特殊指令
思考与练习题
第9章 PLC控制系统设计
9.1 设计过程
9.1.1 列出系统的控制要求和工作流程
9.1.2 确立控制方案
9.1.3 系统设计
9.1.4 系统调试
9.1.5 系统的试运行
9.1.6 编写系统技术文件
9.2 机型的选择
9.2.1 PLC机型选择的原则
9.2.2 PLC功能要求
9.2.3 响应速度
9.2.4 指令系统
9.2.5 机型选择的工程应用考虑
9.3 I/O模块的选择
9.3.1 开关量输入模块的选择
9.3.2 开关量输出模块的选择
9.3.3 模拟量模块的选择
9.3.4 智能I/O模块的选择
9.4 PLC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9.4.1 逻辑设计法
9.4.2 时序图设计法
9.4.3 顺序控制设计法
9.4.4 经验设计法
9.4.5 替代法
思考与练习题
第10章 PLC应用
10.1 数控机床及机电控制系统概述
10.1.1 数控机床的组成
10.1.2 PLC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
10.1.3 机电控制技术
10.1.4 机电控制系统的基本要素和功能
10.1.5 现代生产的三大类型
10.2 机械手的控制
10.2.1 控制要求
10.2.2 机械手控制的顺序功能图
10.2.3 机械手控制的I/O地址分配表
10.2.4 机械手控制的梯形图
10.3 大电动机的Y-△启动控制
10.3.1 控制要求
10.3.2 大电动机Y-△启动控制的I/O地址分配表
10.3.3 大电动机Y-△启动控制的梯形图程序
10.4 三层电梯的自动控制
10.4.1 控制要求
10.4.2 三层电梯自动控制的顺序功能图
10.4.3 三层电梯自动控制的I/O地址分配表
10.4.4 三层电梯的梯形图程序
10.5 运料小车控制
10.5.1 控制要求
10.5.2 运料小车控制的顺序功能图
10.5.3 运料小车控制的I/O地址分配表
10.5.4 运料小车控制的梯形图
10.6 钻孔动力头的控制
10.6.1 控制要求
10.6.2 钻孔动力头控制的顺序功能图
10.6.3 钻孔动力头控制的I/O地址分配表
10.6.4 钻孔动力头控制的梯形图
第11章 常用PLC简介
11.1 OMRON公司C系列PL
1.1 控制电器概述
1.2 低压隔离电器
1.2.1 刀开关
1.2.2 组合开关
1.2.3 低压断路器
1.3 主令电器
1.3.1 按钮
1.3.2 行程开关
1.3.3 凸轮控制器
1.3.4 主令控制器
1.4 熔断器
1.4.1 熔断器的工作原理
1.4.2 常用熔断器的种类与技术数据
1.4.3 熔断器的选择
1.5 接触器
1.5.1 结构
1.5.2 工作原理
1.5.3 交、直流接触器的特点
1.5.4 技术参数
1.6 继电器
1.6.1 电压继电器
1.6.2 电流继电器
1.6.3 中间继电器
1.6.4 时间继电器
1.6.5 热继电器
1.6.6 速度继电器
1.6.7 压力继电器
1.6.8 温度继电器
1.6.9 其他继电器
1.7 新型智能化低压电器
思考与练习题
第2章 电动机基本电气控制电路
2.1 电气控制电路的绘制
2.1.1 常用电气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2.1.2 电气控制系统图
2.2 启动与点动控制电路
2.2.1 三相异步电动机启动控制电路
2.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
2.3 制动控制电路
2.3.1 反接制动控制电路
2.3.2 电磁机械制动电路
2.3.3 能耗制动控制电路
2.4 可逆及循环运行控制电路
2.4.1 可逆运行控制电路
2.4.2 循环运行控制电路
2.5 其他典型控制电路
2.5.1 双速电动机的变极调速控制电路
2.5.2 多地控制电路
2.5.3 多台电动机同时启停控制电路
2.5.4 顺序启停控制电路
2.6 参量控制技术
2.6.1 行程原则控制
2.6.2 时间原则控制
2.6.3 速度原则控制
2.6.4 电流原则控制
2.7 对电动机控制的保护环节
2.7.1 联锁控制
2.7.2 短路保护
2.7.3 过载保护
2.7.4 零压和欠压保护
2.7.5 弱磁保护
思考与练习题
第3章 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3.1 机床电气控制线路识图步骤
3.2 普通车床电气控制系统分析
3.2.1 CA6140型卧式车床
3.2.2 CW6136A型卧式车床
3.2.3 C650型卧式车床
3.2.4 C5225型立式车床
3.3 磨床电气控制系统分析
3.3.1 M7130型卧轴矩台平面磨床
3.3.2 M1432型外圆磨床
3.3.3 M7475B型平面磨床
3.4 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系统分析
3.4.1 Z35型摇臂钻床
3.4.2 Z3040型摇臂钻床
3.5 常用铣床电气控制系统分析
3.5.1 XA6132型卧式铣床
3.5.2 其他铣床
思考与练习题
第4章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基础
4.1 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
4.1.1 电气设计的一般内容
4.1.2 电气设计的技术条件
4.2 电气设计的一般要求和步骤
4.2.1 电气设计的一般要求
4.2.2 电气设计的一般步骤
4.2.3 机床电气传动方案的确定
4.2.4 电气控制方案的确定
4.2.5 控制方式的选择
4.2.6 电动机的选择
4.2.7 常用电气元件的选择
4.3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
4.3.1 经验设计法
4.3.2 逻辑设计法
4.3.3 电气控制图的CAD制图
思考与练习题
第5章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综合训练
5.1 设计任务
5.2 主要运动形式及控制要求
5.2.1 主运动
5.2.2 进给运动
5.2.3 辅助运动
5.2.4 电动机型号
5.3 电气控制线路设计
5.3.1 主电路设计
5.3.2 控制电路设计
5.3.3 信号指示与照明电路
5.4 电气元件选择
5.5 绘制电气控制图
第6章 PLC基本原理
6.1 概述
6.1.1 PLC的定义和发展史
6.1.2 PLC的应用领域与发展方向
6.1.3 PLC的分类
6.1.4 PLC控制系统与电气控制系统的比较
6.2 PLC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6.2.1 PLC的基本组成
6.2.2 PLC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6.2.3 特殊继电器
6.2.3 特殊功能单元
6.2.4 编程器和其他外设备
6.3 PLC的编程语言
6.3.1 梯形图语言
6.3.2 语句表语言
6.3.3 逻辑图语言
6.3.4 功能表图语言
6.3.5 高级语言
6.4 PLC的工作原理
6.4.1 PLC控制系统的等效电路
6.4.2 PLC的工作过程
6.4.3 PLC的扫描周期及响应时间
思考与练习题
第7章 PLC通信
7.1 通信方式
7.1.1 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
7.1.2 单工通信与双工通信
7.1.3 异步通信与同步通信
7.1.4 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
7.2 通信介质
7.2.1 双绞线
7.2.2 同轴电缆
7.2.3 光纤
7.3 常用通信接口
7.3.1 RS-232C
7.3.2 RS-422
7.3.3 RS-485
思考与练习题
第8章 欧姆龙CPM系列PLC
8.1 CPM系列PLC的系统组成及特点
8.1.1 CPM系列PLC的系统组成
8.1.2 CPM系列PLC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8.2 系统配置
8.2.1 型号表示及I/O扩展配置
8.2.2 通道及存储器的分配
8.2.3 技术指标
8.3 CPM系列PLC指令系统
8.3.1 概述
8.3.2 基本指令
8.3.3 功能指令
8.3.4 运算指令
8.3.5 特殊指令
思考与练习题
第9章 PLC控制系统设计
9.1 设计过程
9.1.1 列出系统的控制要求和工作流程
9.1.2 确立控制方案
9.1.3 系统设计
9.1.4 系统调试
9.1.5 系统的试运行
9.1.6 编写系统技术文件
9.2 机型的选择
9.2.1 PLC机型选择的原则
9.2.2 PLC功能要求
9.2.3 响应速度
9.2.4 指令系统
9.2.5 机型选择的工程应用考虑
9.3 I/O模块的选择
9.3.1 开关量输入模块的选择
9.3.2 开关量输出模块的选择
9.3.3 模拟量模块的选择
9.3.4 智能I/O模块的选择
9.4 PLC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9.4.1 逻辑设计法
9.4.2 时序图设计法
9.4.3 顺序控制设计法
9.4.4 经验设计法
9.4.5 替代法
思考与练习题
第10章 PLC应用
10.1 数控机床及机电控制系统概述
10.1.1 数控机床的组成
10.1.2 PLC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
10.1.3 机电控制技术
10.1.4 机电控制系统的基本要素和功能
10.1.5 现代生产的三大类型
10.2 机械手的控制
10.2.1 控制要求
10.2.2 机械手控制的顺序功能图
10.2.3 机械手控制的I/O地址分配表
10.2.4 机械手控制的梯形图
10.3 大电动机的Y-△启动控制
10.3.1 控制要求
10.3.2 大电动机Y-△启动控制的I/O地址分配表
10.3.3 大电动机Y-△启动控制的梯形图程序
10.4 三层电梯的自动控制
10.4.1 控制要求
10.4.2 三层电梯自动控制的顺序功能图
10.4.3 三层电梯自动控制的I/O地址分配表
10.4.4 三层电梯的梯形图程序
10.5 运料小车控制
10.5.1 控制要求
10.5.2 运料小车控制的顺序功能图
10.5.3 运料小车控制的I/O地址分配表
10.5.4 运料小车控制的梯形图
10.6 钻孔动力头的控制
10.6.1 控制要求
10.6.2 钻孔动力头控制的顺序功能图
10.6.3 钻孔动力头控制的I/O地址分配表
10.6.4 钻孔动力头控制的梯形图
第11章 常用PLC简介
11.1 OMRON公司C系列PL
前 言
在线试读
针对理工类本科院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本书在保持第1版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应用技术型特点:为提高读者对知识的感性认知程度,在第2版中增加了部分电气元件实物图例;更新原版中陈旧的知识内容,以适应技术的发展;增加综合训练环节,以培养读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修正第1版中存在的知识老化问题。具体表现为:
1.在第1章中增加智能系统/器件等新知识内容。
2.删减第1版第2章中直流调速控制、第3章中组合机床和第7章编程器的内容。
3.新增第5章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综合训练和第12章PLC控制系统综合训练,以提高学习者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4.以OMRON公司CPM系列PLC为对象,重新编撰PLC部分章节,增加CPM系列硬件和软件指令介绍,修正PLC梯形图。
5.新增PLC系统设计方法介绍,系统介绍PLC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
6.新增第7章PLC通信。
7.增加PLC机型/系统图片,提高教材可读性。
8.修正了第1版中出现的其他问题。
全书共14章,分为三部分。部分为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技术,包括第1~5章,重点介绍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典型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单元、典型的通用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第二部分为PLC控制技术,包括第6~12章,重点介绍PLC控制系统的原理、CPM系列PLC指令和设计方法;第三部分为实验,包括第13、14章,对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和PLC控制电路实验进行详细介绍。
本书由运城学院机电工程系曲尔光教授、弓锵副教授组织编写,曲尔光、弓锵(运城学院)任主编,刘春艳(运城学院)、张洁(运城学院)、蒋荣(南京工程学院)、郭英桂(晋中学院)任副主编。其中蒋荣编写第1章,弓锵编写第2章、第3章,曲尔光编写第4章,郭英桂编写第5章,刘春艳编写第6章、第10章,张慧鹏编写第7章,张洁编写第8章、第9章(9.1~9.3节)、第11章(11.1~11.3节)、第13章、第14章,王新海编写第12章,乔守全编写9.4节,卫旋编写11.4节。全书由弓锵统稿和初审,曲尔光教授审定。
限于编者的水平,书中错误与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教师、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5年1月
1.在第1章中增加智能系统/器件等新知识内容。
2.删减第1版第2章中直流调速控制、第3章中组合机床和第7章编程器的内容。
3.新增第5章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综合训练和第12章PLC控制系统综合训练,以提高学习者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4.以OMRON公司CPM系列PLC为对象,重新编撰PLC部分章节,增加CPM系列硬件和软件指令介绍,修正PLC梯形图。
5.新增PLC系统设计方法介绍,系统介绍PLC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
6.新增第7章PLC通信。
7.增加PLC机型/系统图片,提高教材可读性。
8.修正了第1版中出现的其他问题。
全书共14章,分为三部分。部分为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技术,包括第1~5章,重点介绍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典型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单元、典型的通用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第二部分为PLC控制技术,包括第6~12章,重点介绍PLC控制系统的原理、CPM系列PLC指令和设计方法;第三部分为实验,包括第13、14章,对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和PLC控制电路实验进行详细介绍。
本书由运城学院机电工程系曲尔光教授、弓锵副教授组织编写,曲尔光、弓锵(运城学院)任主编,刘春艳(运城学院)、张洁(运城学院)、蒋荣(南京工程学院)、郭英桂(晋中学院)任副主编。其中蒋荣编写第1章,弓锵编写第2章、第3章,曲尔光编写第4章,郭英桂编写第5章,刘春艳编写第6章、第10章,张慧鹏编写第7章,张洁编写第8章、第9章(9.1~9.3节)、第11章(11.1~11.3节)、第13章、第14章,王新海编写第12章,乔守全编写9.4节,卫旋编写11.4节。全书由弓锵统稿和初审,曲尔光教授审定。
限于编者的水平,书中错误与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教师、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5年1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