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601683
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作为从事财经报道多年的记者,看到民营银行在中国的初生、重要性以及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觉得有必要在当前经济转型期,在民营银行即将大规模成立时,先把风险管理问题提到一个高度,从而有利于银行业和实体经济的稳健发展。这个领域在当前的经济研究中还属于较为空白。参考资料不多,主要是国外的参考资料,因此,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章导论1
节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2
一、问题的提出2
二、目前国际研究成果10
三、目前国内研究现状及不足20
四、本书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21
第二节民营银行的概念界定22
一、关于民营银行概念的争议22
二、民营银行的定义23
第三节研究内容和思路25
一、研究内容25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25
三、可能的创新及不足26
第二章指导本书研究的相关理论及其运用27
节信用经济学28
一、理论概述28
二、对本书的指导意义29
第二节金融深化理论30
一、理论概述30
二、对本书的指导意义31
第三节内控风险管理的“帕累托优化”32
一、理论概述32
二、对本书的指导意义33
第四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34
一、理论概述34
二、对本书的指导意义35
第三章民营银行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37
节民营银行的历史沿革45
一、山西票号45
二、金城银行49
三、民生银行52
第二节民营银行的现状和挑战59
一、民营银行发展的现状59
二、民营银行存在的挑战62
第三节民营银行风险管理难点63
一、观念认识上不足63
二、金融改革和开放的冲击65
三、国内大银行的挤压67
四、民营银行市场定位模糊68
五、金融管理人才缺乏69
六、关联交易诱惑不易抵挡70
第四章民营银行风险类型及成因71
节民营银行风险类型72
一、公众信任风险72
二、行业竞争风险73
三、银行资本金不足带来的风险74
四、银行吸收存款不足和初期亏损风险74
五、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74
六、内部人控制和关联交易风险75
七、投资失误和资金链断裂的风险75
八、合伙人亡故等人事风险76
九、信用风险77
十、流动性风险80
十一、利率汇率风险81
十二、自然和社会风险86
十三、电子网络技术风险88
第二节民营银行风险成因89
一、宏观原因89
二、具体原因92
第五章民营银行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101
节境外民营银行风险管理研究102
一、台湾地区民营银行风险管理模式102
二、香港地区民营银行风险管理模式106
三、新加坡民营银行风险管理模式114
四、美国民营银行风险管理模式120
第二节网络民营银行风险管理研究129
一、美国网络民营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式129
二、欧洲网络银行的风险管理模式135
第三节各国各地区民营银行风险管理模式比较139
一、各国民营银行风险管理的共同点140
二、各国民营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142
三、启示143
第六章民营银行风险管理目标和模式147
节我国民营银行风控的目标、模式148
一、民营银行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148
二、近期目标(大约2015—2020年)148
三、中期目标(大约2020—2030年)149
四、远期目标(大约2030—2040年)149
第二节实现途径149
一、政府的角色149
二、市场的角色152
三、银行的角色156
第七章我国民营银行风险管理对策与建议173
节宏观层面——制度建设174
一、法治建设174
二、征信体系建设175
三、放松管制之手,更好地还权于市场177
四、引导银行回归实体经济,而不仅仅是服务实体经济178
五、给予新生的民营银行政策扶持179
第二节中观层面——市场体系179
一、门槛方面:民营银行应有“国民待遇”179
二、退出方面:存款保险、利率市场化和退出机制等配套要跟上180
三、运行过程:以《巴塞尔协议Ⅲ》和《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为准绳181
四、民营银行审批数量要适度,避免一哄而上182
五、引导银行回归风险管理本原,培育健康的信贷文化183
六、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机构信誉评级制度184
七、初期要限制地域经营,但应避免地方政府的过多干预185
八、强化监管的法律制度、确立“监管即服务”的意识186
第三节微观层面——民营银行187
一、精准的自身定位187
二、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实施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避免关联交易188
三、建立完善的外部治理结构189
四、民营银行建立合理的内控策略189
五、建立专业的全程信贷风控体系190
六、管理团队的激励机制191
七、积极融入网络银行等“新业态”发展192
八、加强与大银行的合作192
九、对于扩张的把控要适度193
十、增加“保费融资”“存贷证券业务”“贵宾专享信贷”等金融创新194
十一、实施利率分层管理195
十二、成立独立的“风险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部门195
参考文献197
后记201
如何搞好中国民营银行风险管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给予回答的重要问题。
2014年,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方案确定。阿里巴巴、万向、腾讯、百业源、均瑶、复星、商汇、华北、正泰、华峰等民营资本参与试点工作。从此,中国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大幕拉开。经过两年多的时间,民营银行经历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式发展,错位竞争优势也逐渐显现。截至目前,已经十多家民营银行获批了。但由于民营银行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又恰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银行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等一系列挑战,面对复杂情况,民营银行自身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所以王璐同学博士论文选择中国民营银行风险管理这个题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该论文共分七章,章是导论。研究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不足;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对民营银行的概念进行了清晰界定;第二章是基础理论支持。包含信用经济学、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内控风险管理的“帕累托改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第三章研究了民营银行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民营银行在中国曾短暂存在过,由于宏观调控的缺失、市场功能不健全、法治和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它们没有长期生存的土壤。重新再起步,它们仍然面临体制不完善、待遇不公平等严重问题;第四章研究民营银行的风险类型及成因。包括共性的风险类型(诸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资本金不足风险等)和特有的风险类型(资金链断裂、关联交易、合伙人亡故、初期亏损、网络银行的挑战);第五章研究民营银行风险管控的国际经验及启示。包括传统银行的经验和网络银行的经验,以及它们存在的问题。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它们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我国民营银行发展有重要借鉴和启示;第六章研究民营银行风险管理目标模式。总目标,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在一个宏观调控适度、法治完善、市场健全、信用体系完整的环境中,给予民营银行公平的发展环境,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其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但这个目标需要分短期、中期、长期3个阶段进行;第七章研究我国民营银行风险管理对策与建议。基于国情,在宏观层面、市场体系、银行自身、社会基础环境等几个方面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全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主线突出。
2015年,这篇博士论文完成答辩,受到在场专家组成员的一致好评。这两年来民营银行风险管理一直在不断完善,同步于民营银行的发展。事实上,这个时间节点,研究民营银行风险管理是很有难度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此领域研究相对空白,国内基础材料极为缺乏,民营银行尚未有统一的定义;二是取经于国外,需要大量的翻译工作;三是建言献策需要更长时间的论证。在这种情况下,王璐同学以敢于吃螃蟹的精神、扎实的资料整理和艰苦的调研论证,专门对这个题目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是这本书特别值得肯定的一个突出亮点。
事实上,王璐同学很早之前就关注民营银行风险管理问题,民营银行启动之前,她着手研究民营银行的风险管理及可能的优胜劣汰问题,颇有点“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民营银行的资本金主要来自民间,其对利润化目标有着更为强烈的追求,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管机制进行有效监管,往往会因各种风险问题频繁发生而使民营银行陷入失败。民营银行面临的风险点主要有:投资失误的风险;合伙人亡故等人事风险;资金链断裂风险;关联企业贷款的经营风险等等。特别当前,民营银行还处在市场不公平竞争状态下。比如,市场范围受到限制,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的定位是办成以重点服务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为特色的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将主要为温州地区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普通居民、“三农”领域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天津金城银行则重点发展天津地区对公业务。特别是都作为市场主体,但承担市场风险责任不均等,一旦出现风险,民营银行家将被要求去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显示出草根金融起步就很艰难的处境。
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帮助民营银行抓住改革的机遇,把风险降到水平,实现风险回报关系化,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前提下,规划业务发展、帮助筹集资金。文中,作者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对制度设计、监管原则、银行具体经营等提出了数十条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可操作的对策建议。在准入、日常管理、错位经营、风险防控及事后补救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调研论证。指出了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条件下,在一个宏观调控适度、法治完善、市场健全、信用体系完整的环境中,给予民营银行一个公平市场竞争、健康发展的环境,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其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和完善。
这篇文章的几个对策建议我认为非常重要:民营银行的扩张要把控适度;避免地方政府过多干预;民营银行要成立专门的“风险委员会”;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以避免关联交易;精准定位自身,不要“大而全”而要又精又专。在制度和监管层面,也提出要给予民营银行“国民待遇”、完善存款保险、退出机制、金融机构科学的信用评级等制度。这些措施的协同效果发挥,将决定未来民营银行的发展前途。
研究民营银行及其风险管理,对于当前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来说是“及时雨”。王璐的这本著作,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这个问题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课题,该研究成果对建立和完善民营银行监管制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当然,民营银行发展的路还很长,仍需苦练内功。我期待中国年轻的民营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能够适应经济新常态,得到快速发展,积极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实体经济发展,为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改善做出更大贡献。也希望王璐同学继续跟踪研究民营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结合中国金融改革的实践,为建立具有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民营银行风险管理理论体系贡献更多智慧。这个目标虽然较高,但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实现。
李连仲
著名经济学家、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设立民营银行,是要“打破金融垄断、在竞争中出效率”,同时“发挥地缘优势、加大支农支小力度”,他们被寄希望于更好地实现城乡居民的金融权利。他们身上,担负着老百姓盼望的“存款利率高高的,贷款利率低低的,银行服务更贴心”的愿景。
民营银行对现有的金融生态产生了重要影响,缓解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金融资源结构性短缺的局面,改善了大企业有大银行支持、小企业缺乏小银行支持的状况。同时,也利于金融业形成更合理的竞争格局,促进差异化经营。和现有的大银行比,民营银行有着明显的优势:政企分离,受到政府的干预较少;按照市场的规则选择经营人员,比较容易在竞争中培养出金融人才;没有历史包袱,经营机制灵活;企业文化与市场经济相适应。这些,使得民营金融机构成为国有金融的重要补充,必然有效促进公平竞争和国有金融机构的改革,也有利于我国金融业参与国际竞争。
但是,刚刚登上舞台的民营银行既受管制,又没有国家信用做后盾。缺乏经验和成熟的客户源,在风险管控上也面临流动性、监管严格、利率市场化、竞争日趋激烈等各种挑战,需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水平才能得以生存发展。人们对民营银行的疑虑也一直存在:民营银行能否顺利长大成人?是否可信赖?在民营银行办理业务靠谱吗?存款保险制度和利率市场化配套有保障吗?因此,要把控民营银行的金融以及道德风险,需要更加健全的信用体系和监管规范。
我国首批5家试点民营银行筹建期限到的时候,只有一家腾讯入股的“前海微众银行”实现真正的落地。银监会有规定,民营银行的筹建工作,应自批复之日起半年内完成,并依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当地银监局提出开业申请。而当时,除了前海微众银行宣布官网上线,其余的获批筹建银行仍没有公布开业时间表。筹备期快到时,天津金城银行还在网上高调招聘,岗位缺口达上百个。这些都表明,民营银行从设立开始,就问题多多。
是民营企业,又是金融机构,双重身份使民营银行具有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双重风险。民企身份上的弱势,体现在市场准入、税赋和信用壁垒等方面。银行身份上的弱势,体现在缺乏国有大银行享有的国家信誉、遍及全国的分支机构、巨资打造的信息网络。在市场起决定作用的当下,决策层和大股东也难以“扶上马,送一程”,胜败只能凭自己本事。
民营银行因其“先天不足”的特点,还存在一些独有的风险:一是投资失误的风险;二是合伙人亡故等人事风险;三是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四是关联企业贷款的经营风险。当前,民营银行受到的待遇依然不够公平。比如,市场范围受到限制,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的定位是办成以重点服务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为特色的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将主要为温州地区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普通居民、“三农”领域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天津金城银行则重点发展天津地区对公业务。另外,一旦出现风险,民营银行家将被要求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显示出草根金融起步就更加艰难的处境。
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帮助民营银行抓住改革的机遇,实现风险回报关系化,并规划业务发展和帮忙筹集资金。风险管理,既是工具和技术,也是执行银行战略的必经程序。狭义来看,风险管理是对风险的度量,包括收集风险相关的数据、识别风险并量化之。广义来看,风险管理即风险控制,目的是监测银行各部门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还包括依据整个行业的风控规章,来监督企业行为恰当与否,以及采取何种措施来重新认识风险性质。风险管理者需要在综合考虑业绩、战略规划的基础上,设计企业资金管理的规章制度。
作为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一步,民营银行“风筝”起飞,放手但不能撒手。放手,是为了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为民营银行设计好规则和退出机制、完善配套和信用体系,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能够“海阔凭鱼跃”;不撒手,是为了帮他们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审慎监管、防止关联交易等风险发生。过去,我国几度开放民间金融,却都因为他们违规经营、存款保险不到位等因素,出现了“一放就乱”的情况。当前,尽管市场条件已趋成熟,但依然需要审慎监管,以规范民营银行发展。
实现金融自由化的道路上,许多国家都是花了几十年才走完的,以美国为例,从1933年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到实现金融自由化(取消利率管制、废除金融机构业务领域的限制、金融市场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汇率自由化)美国都已经基本具备,一共花了60年的时间。我国可能会缩短这个过程,因为金融改革使得这些举措都在交叉进行,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终,开银行应该像开饭店一样,自由开,也可倒闭。但目前我们距离这种“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环境相去甚远。我国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减少政府管制,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有健全的法制和完善的征信体系。
本文以银行风险控制理论为基础,结合民营企业风险控制理论和中国民营银行面临的独特内外环境,力求形成中国民营银行风险管理的模式和政策建议。
本文共分7章,具体安排如下:
章,导论。研究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不足;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对民营银行的概念进行了清晰界定。
第二章,本文的基础理论支持。包含信用经济学、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内控风险管理的“帕累托改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
第三章,民营银行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民营银行在中国曾短暂存在过,由于宏观调控的缺失、市场功能不健全、法治和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它们没有长期生存的土壤。再起步,它们仍然面临体制不完善、待遇不公平等严重问题。
第四章,民营银行的风险类型及成因。包括共性的风险类型(诸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资本金不足风险等)和特有的风险类型(资金链断裂、关联交易、合伙人亡故、初期亏损、网络银行的挑战)。
第五章,民营银行风险管控的国际经验及启示。包括传统银行的经验和网络银行的经验,以及他们存在的问题。并对他们进行比较,从而对我国民营银行发展有借鉴和启示。
第六章,民营银行风险管理目标模式。总目标,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在一个宏观调控适度、法治完善、市场健全、信用体系完整的环境中,给予民营银行公平的发展环境,通过市场化手段促进其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但这个目标需要分短期、中期、长期3个阶段进行。
第七章,我国民营银行风险管理对策与建议。基于国情,在宏观层面、市场体系、银行自身、社会基础环境等几个框架下细化对策与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一是界定民营银行的概念;二是将国际上较为成熟的银行风险管理与中国特色民营银行的动态相容理论尝试;三是在较为空白的民营银行风险管理研究领域,尝试形成制度建议。民营银行风险管理这个题目是很有难度的,不仅因为缺乏参考资料,还因为没有前人总结过国内外民营银行的经验教训和比较。这是本文价值的地方。
关键词:政府管制;市场充分竞争;信用体系完善;法治建设;人事风险;投资失误风险;经营风险;现代企业制度
文摘
章导论
节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一)我国发展民营银行的重要性
发展民营银行对于打破金融垄断、恢复小企业和居民金融权利、金融对外开放、对内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培养竞争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设立民营银行已经从理论走向实际操作,不少企业已经提出申请成立民营银行。
目前我国银行业机构主要以国有、国有控股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市场份额占据比例。根据银监会统计数据,上述三类企业在资产规模、负债规模上占银行业总资产分别达60.59%和60.67%,若计入邮储银行和国开行,占比将达到69.13%和69.48%。考虑到其余的农村商业银行、合作银行、信用社等机构目前绝大多数仍由地方国有企业控股,国有金融机构在金融业总资产中占据了支配地位。
从资本角度看,银行业本身是个资本需求和消耗都比较大的行业,资本的充实程度,往往决定着银行负债水平和资产规模。目前四大行注册资本都在两三千亿元人民币,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二三百亿元人民币。在一段时间中,民营银行恐怕很难与这些银行抗衡。同时,建行、工行、中行、农行等四大行以及其他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后续供给渠道比较丰富。各项新的补充资本政策也是国有银行先行先试,民营银行在资本规模上无法比拟。
从市场开拓的角度看,原有的国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是建立在国家信用基础上的,政府背景的国有企业往往成为银行股本的主要承担方,普通民众一般认为存款放在国有银行有政府信用作为隐形担保。民众对国有银行的认可度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依旧很高。伴随着银行经营体制的改革,比如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会让民众对民营银行的信用度担忧下降;但是银行破产制度的出台,又预示着民营银行的风险不会受到没有约束的保护,民众对于民营银行的经营战略必然有一个较长时期的认可过程。当下,全国很多地区银行网点建设逐渐饱和,而有人值守银行网点的开设审批程序依旧十分严格的情况下,民营银行大幅度增设网点、建设营销渠道、快速推广自己的产品一定会面临不小困难。
从机制完善的角度看,国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过去10多年里,通过引入资本、推进上市,成功建立起包括资本管理、负债管理、产品研发、内部风控、信用评级、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股东特点的管理制度。当前,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风险控制、考核机制等障碍,业务流程环节众多、繁琐,效率低下,这正是建设筹备中民营银行的优势所在,审核相对的宽松,必然促成客户的选择和业务的拓展具有很强的机动性、灵活性。
从人才队伍的结构看,不少高学历人才愿意进入国有企业,且当前仍存在“商而优则仕”的现象,不少精英也愿意进入国有金融机构。但由于体制决定的权责利不对等,国有银行的利润和个人收入往往是不直接挂钩的,个人的成长也是论资排辈,人才队伍也无法优胜劣汰,国有银行整体的人员负担相对繁重。再看民营银行,作为新设立的机构,没有历史包袱,市场化运作优势明显,人才激励制度的优势是独一无二的。制度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对于人力资源结构的形成,国有金融机构和民营银行之间各有优劣,各有所长。
从监管角度看,国有金融机构经过多年的运行,已经与国家金融监管体系形成了良性的互动机制,宏观监管部门和微观运行主体之间都十分熟悉,政策的执行具备相对的稳定性。而且监管层和不少银行的高管都有一定的人员交流机制,监管环境相对宽松。民营银行是金融市场体系中的新成员,也是原有监管体系中的新成员,对于新的被监管者,监管部门本身需要调整,民营银行自身也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适应过程,并且由于初期内部制度建设相对落后和国家金融稳定的需要,民营银行必然是监管重点,业务开展的灵活性会打一定折扣。
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民营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一个新的参与者,和原有金融机构的竞争中,在资本实力、营业网点、市场占有率等几大要素中不具备竞争力,而它特有的竞争力体现在客户选择、人才结构、薪酬设计等几个方面,这是原来国有银行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民营银行发展战略的确立,其关键点就在不断发挥自身的体制优势,充分运用自身机制的灵活性特点,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寻找自身的市场成长空间,建立自身发展的渠道。对于国有银行固有的服务对象像国有大企业这样的大客户,民营银行显然不能选择其为主要的客户群。而在中小企业的融资,国有金融机构多数因为风险控制因素介入甚少,应该成为民营银行的市场定位。国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方向、政策已经明确,民营银行借此可以争取国家政策、监管的支持。在规避好市场风险的同时,改善缩短业务流程、改革简化审批手续,以创新的服务占领市场。依托自身制度灵活性的特有优势,不断寻找市场的热点。那些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应该成为民营银行的主打产品。唯有这样,民营银行才有可能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金融市场中寻找到正确的定位,才能实现持续快速发展,也才能实现国家放开银行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初衷。
(二)民营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风险,是民营银行在未来发展中遇到的重要的经营挑战。民营银行的先天弱质性和当前金融开放的环境下,需要更科学的风控体系和更精准的监管政策。
民间资本允许进入金融市场、成立民营银行的时机,正值房地产等行业市场的调整,民营银行设想中高利润预期也可能随着利率市场化不可能实现。
技术上看,之前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盈利模式,取决于中国没有实现利率的市场化,银行可以保持2.5%以上的净息差,大大高于其他国家银行享受的水平。
战略上看,银行的盈利更是得益于我国金融业特有的垄断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银行信贷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企业融资的主要平台,包括债券等产品在内的直接融资规模与实际市场的需求相去太远。随着我国逐步放开金融市场,银行业过去那种暴利时代将结束,银行的间接融资模式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将明显下降,现有的银行业很可能会经历一场行业重组。这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大环境,将决定民营银行的根本走向。
过去那种国有银行在低风险体制环境内运行的机会已经没有,现在的概念是银行经营就是风险,风险和利润并存。设计一个简单的案例,以此说明民营银行所要面对的风险要素。案例中我们只设计了金融监管的主要指标和银行开展简单的信贷业务。
一家资本金为100亿的民营银行,按照9%的资本充足率,可以吸纳的存款在1000亿左右。当前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20%,行业大致的贷存比为70%,那么民营银行拿出200亿准备金存入央行,可用信贷规模在700亿左右。剩下的就是流动的存款,数额是100亿。可以这么认为,一家资本金是100亿的银行,吸收1000亿存款后,资产甚至可以达到1100亿,而其中的流动资金只有100亿。
如何确定上面所设计的银行一年的收入?前面已经提到,中国银行业当前的净息差2.5%左右,700亿信贷每年获得的净息差就是17.5亿,这就是银行的纯利润。投入100亿,就有17.5%的资本回报率,这在行业市场利润普遍很低的大环境中,已经很高了,但现实银行中真能达到理想的盈利模式吗?盈利之余银行有风险吗?答案是,银行实际操作结果和理想模式比较,完全是两个结论。
,银行运行要面临高杠杆风险。银行的特征之一是高杠杆,就如同保证金账户操作期货,或者住房按揭,杠杆的效能是可以放大收益率,也可以放大经营风险。不管什么原因,如果银行资产价值下降10%以上,银行就已经到了资不抵债的境况。
第二,利率风险。银行的收入来自存贷款利率之差,利率风险在利率可管控的状况中被人为控制、管理。净息差很大,长期保持稳定,银行只要关注客户还款不出问题,基本上是在平稳运行的区间内赚取利润。利率市场化之后,存贷的息差不仅会缩小,利率的变化波动将衍生出一系列问题。欧美发达国家的净息差大多数在1%到1.5%之间,比中国的低80%以上甚至更多,利率的变化波动更是银行经营和风险管理的常态化因素。
第三,到处潜伏的信用风险。银行信用风险的特性是信贷资产的收益和损失的不对称性。收益率很低,有的利息就是几个百分点,而一旦贷款的企业违约,银行损失的本金就会远远大于利息收益。所以,银行信贷业务靠的是大数法则,利息收入好比保险费,多个贷款的利息才可能弥补一个贷款的损失。根据权威机构提供的统计数字,目前国内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公开报告的坏账率在1%左右,股份制银行、其他城市信用社等则相对更高一些。也有报告指出,中国银行业坏账率的20世纪90年代,各大商业银行坏账剥离的实际坏账率可能高达25%以上。
银行规避和缓解信贷风险有许多办法,企业抵押是消除或缓解风险的常用手段,然而纯粹意义的银行信用风险,贷款对象的信用等级与有无抵押、抵押物的价值没有更多的关系。抵押物一般的作用是在贷款客户无力偿还贷款时用来减少本息损失。我国现在银行贷款很大程度上依赖抵押物来处置和收款,长远看不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培育,与金融行业依靠生存的信用基石明显不对称。金融业司空见惯的第三方担保,其本质就是具有更高信用等级的另一个主体为被担保方附加保险,以期分散银行的一部分风险。
银行的一些信贷业务的风险可以通过抵押、担保等手段来解决或者说规避,但是对于银行所具有特殊的流动性风险,却是真正威胁银行资金安全的关键要素。流动性管理在生产性企业里就是流动资金是否能够满足企业日常运营以及债权债务到期时段上的资金安排,供应链面对的上下游企业基本的应收应付,以及企业投资的后续资金安排等,出了问题,资金链断裂,对于企业都是致命的影响。对于银行,除去一般生产性企业面临的流动资金问题,流动性风险更重要的一个独特因素是负债的构成,银行流动资金的问题直接导致银行运营的风险爆发。
参照国内大多数银行现有的存款结构,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比重大约各占50%,其中企业存款中的活期比例高,而个人存款中的定期存款相对多。建设银行公布2012年数据中,企业和机构存款总额6.3万亿元,其中活期存款3.8万亿元,定期存款2.5万亿元;个人存款总额5.1万亿元,其中活期存款2.1万亿元,定期存款3万亿元。企业和个人存款总额11.4万亿元,活期、定期分别为5.9万亿元和5.5万亿元。
根据这一典型性的定期活期存款比例,来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生成进行理论分析。比如某一家商业银行的1000亿存款中,定期存款、活期存款按50%的比例安排,各有500亿元;在贷出700亿元,另外有200亿元作为准备金存放央行后,银行只剩下100亿元的资本金。银行要用100亿元到200亿元的资金,来应对500亿活期存款的流动。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是可以清楚认定的,当任何阶段,银行的活期账户流出20%左右,该银行的所谓流动性危机就会呈现。万一发生银行客户集中提款,那么流动性风险就会集中爆发。所以说,银行的现金流出由于负债结构的原因,决定了其风险管理非常难以预料和把控。
以上的银行案例,把存款结构简化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进行定向分析,并没对企业贷款做任何期限结构的设定。因此实际操作中,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考虑的因素更加多。资产负债管理属于银行业的关键性、决定性技术,和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相伴随、交叉重叠,也是银行重要的功能之一。发达国家不少银行把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功能,与流动性管理和资本管理功能更加有机地结合,设置一些专业的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的风险管理,还可利用头寸在对冲风险方面帮助贷款对象,衍生出了一个准利润中心。
信誉风险也是个突出问题。一般意义上说,通常所说的银行的信誉风险可以分解为“信用”和“名誉”两大块儿。国有大银行的信用基本上是以国家的信用为基础的,股份制银行的信用一般则以股东的信用为基础,相对而言民营银行的信用基础比较薄弱,创立民营银行的主体一般是没有国家背景的民间资本,因为体制的原因,往往信用基础没有国有资本为主的大银行或者股份制银行夯实。企业之所以放心把钱存在国有大银行,是因为有国家的信用基础做保障,其他股份制或民营银行放开存款利率之后,选择提升存款利率来取得竞争优势,实质是在补偿自身信用水平的劣势。否则在同一起跑线上,根本无法同具有国家信用的国有大银行竞争。现在逐渐建立和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可以实现银行体系有效地信用补偿,弥补民营银行的先天不足。
这里的“誉”则是指银行的声誉,代表着社会、市场对银行服务水平、社会责任等的综合评价。它或许会给银行业务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但与银行的信用等级并不相干,只不过会对银行的信用产生重要的影响。
银行本身的操作风险必须要引起关注,这里的风险指的是因为诸如银行系统故障、操作失误等主观因素带来银行损失的状况。比如银行系统内部人员的违规,内外勾结的欺诈均可归为内部控制的失效,这里的操作风险危害很大,对于银行发展有时候甚至是致命的。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