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5705984
《语言文学前沿(第3辑)》共收入论文28篇,其中学术论文27篇,翻译论文1篇。为促进校内外的学术交流,本辑刊发了校外学者所撰论文5篇;我校党委/校长办公室、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研究院、传播研究院学者所撰论文各1篇;文学院学者所撰论文17篇,所译论文1篇。收入本辑的所有论文均是在此首次公开发表的。
编者前言
文化编
论三家之要指
论欧阳修史学成就在元代的传承
日本邮票一瞥
说服大众:基督教文化传播的心路历程与发展走向
巴哈伊信仰的婚姻观
语言编
《说文》正篆与重文相互关系之再认识
河北怀来方言语汇与普通话语汇分类对照
“现代汉语”课堂话语初探
大众传媒对留学生汉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从“计算语言”到“计算社会”——语言监测与语言计量研究新视域
广播热线节目的人文反思
论电视媒体对语言的影响
“短、浅、软”新解——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语体特征刍议
文学与艺术编
“气化”思维与中国文学的传释方式——兼与叶维廉中国古典诗歌传释“策略”说商榷
柳宗元《法华寺石门精室三十韵》评析
归有光散文用《诗》探析
1923-1925:鲁迅的身位感
古典与现代的融汇——论何其芳的现代格律诗理论及创作
当代文学生产机制中的媒介转型及其影响
试论夏衍30年代电影创作的伦理理想
略论《武训传》的“解禁”与当代文学评判的价值尺度
影响来自影像——电影《光棍儿》的摄影创作
电影的语言与翻译问题——以英语电影《百万美元宝贝》的汉译字幕为例
浅析电影《英国病人》主题、内涵及音乐
浅论动画音乐对画面叙事的重要作用
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电视剧《人活一张脸》的现代性体验及情感现实主义摭谈
电视剧《风和日丽》评析
电视剧《后官·甄媛传》的音乐创作追求
在太子晋的思想中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自然界是一个类似于生命有机体的、普遍联系的整体,自然界的山之高、薮之深、川之流、水之聚,是因为它们之间不是外在的、杂多的拼合,而是由“川谷导气”构成了宇宙的整体协调统一;其二,天地之间是一个不断生成运动的活的机体,自然界之所以山、薮、川、泽尽呈姿态,在于“气不沈滞,而亦不散越”,换言之,自然界这样一种特有的秩序、平衡和普遍联系并非依赖他物,而是由于自然界万物自身的生命运动,正是这种生命运动构成了自然界存在的多彩形式及维持其秩序和平衡的机理。借用黑格尔的话说,它们不是“机械性”地“凑合起来的东西”,而是像生命的“各个器官肢体”一样,“只是由于它们的统一性,并由于它们和统一性有联系”。可以说,中国文化思维这种特有的方式、特点在雅斯贝斯所说的人类“轴心时代”就已经产生,并形成一种观物感物、表情达意的民族传统和“文化原型”范式,如西方一些学者所称的“有机的自然主义”或“有机的哲学”(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语)。
显然,上述宇宙观、生命观体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大全”模式,如庄子《齐物论》中所说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不是某种外在的一个存在,自然与人同处于“气化”生命之存在、运动的整体状态中,它们四达并流、无所阻碍、无所界限。正是这种“气化流行”的整体宇宙观构成了中国文化哲学的一个本质原点,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国古典诗歌在表现对象世界时物象的连续性、浑整性。(例如不加入时间、方位等副词、介词的名词连用或基本上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诗句,典型者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但如果仅仅是宇宙自然观上的这样一种观念,还不足以形成叶维廉所说的“物的自动呈现”和“戏剧/演出”说。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