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软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600570
寻找从创业者到成绩卓越企业家的成长密码
中国开发区企业孵化、人才培养、创业训练、产业经营、员工进阶实用枕边书
青少年:看前辈如何从基层走上高级管理岗位
作为北京市*同时享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优惠政策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亦庄开发区,BDA)无疑具有标杆意义,是中国优秀开发区发展的代表,它成功打造了若干高端产业集群:以*方为龙头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以中芯国际为龙头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以北京奔驰为龙头的高端汽车产业集群;以拜耳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以SMC、ABB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GE为龙头的医疗设备产业集群;以国富安为代表的信息安全产业集群……而这些产业集群背后集聚的则是各式各样的创新创业人才。
本书围绕“千人计划”、“海聚工程”、“新创工程”等经认定在亦庄投身创新创业发展的“亦麒麟”领军人物,讲述他们的故事,展示他们的风采,传播他们的经验,展现他们的智慧,呈现他们的成功之道,揭示了亦庄产业蓬勃发展背后的人才孵化秘密。
本书契合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创业环境,企业家为创业者讲述创业路上发生的故事,亦激励创业者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序 麒麟人才,绽放精彩 ………………曹凤岐 1
前 言 “因你而亦”——亦庄因你而不同 5
谢良志:让埃博拉病毒毙命的中国子弹 1
??
作出回国决定,只用了两个星期。谢良志说服太太,“即 使现在不回去,再过 10 年我还是要回去的。即使过 10 年还 不回去,退休后我还是要回去的。但是退休后回去就只能游 山玩水,现在回去还可以趁年轻干一番事业。”
杨云春:误打误撞成“导航先锋” 13
??
杨云春一路走来都是团队的核心人物。在他上学期间, 惯性导航是一个冷门、偏门的专业,大多数的专业分配岗位 都很偏僻。这么多年下来,原来班上 30 位同学里,有 25 位
都转行去了其他行业,剩下 5 位坚守在导航行业的同学,都 被他召入麾下,组成核心团队,在关键岗位上起到了骨干 作用。
王印祥:靶向抗肺癌 十年磨一药 25
??
王印祥后决定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回国创业,回想 起这一段重要的人生抉择,他引用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 教授熊彼特在晚年时曾经说过的话:“在我现在这个年龄看来, 人们若只晓得我写了几部著作及发明了一些理论,我认为是 不够的。如果没能改变人们的生活,你就不能说你已改变了 世界。”作为一名青年学者,王印祥觉得尽管不能以熊彼得 的标准来作为他人生成功的标准,但是如果在有生之年,能 研制出几个能给人们生活带来影响的药品,也算是有个交代。
范振灿:贝尔实验室走出的 LED 实业家 37
??
定下来,就去做。这是范振灿的人生哲学。当他提出要 回国的时候,朋友们都觉得,这个是不是跨度太大了?在美 国生活了近 20 年,已有优越的社会地位和踏实的生活,回 中国再创业?对于这个问题,范振灿没有太多顾虑,回答说, “总是比较、犹豫,那就回不来了。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才是重要的。”
沈月雷:做“实验鼠”做出大产业 49
??
一个企业能否做好,归根结底,还要看团队的执行力。“团 队就是壁垒”,也就是“找到一群愿意在某个方向上一起走
到目标的人”。很多企业做不起来,是因为团队没有包容力。 遇到困难,有人会逃走,遇到成绩,又会互相争夺,不想再 招人来摘果子。领头羊不想冒险,不想冲锋陷阵的话,企业 基本就是原地踏步了。
赵 磊:让医疗利器不再是纸上课题 61
??
“接地气”还体现在技术的“落地”上。研发初期,团 队开发设备所用技术都处于国际前沿的水平,他们想当然 地认为,具备尖端技术的产品能在市场上亮个好彩头,卖个 好价钱。技术越用越新,成本也越来越高。可是,在实验室 里设计出来的产品,能不能获得市场认可,能不能匹配市场 的真实需求,却不是拍脑袋想想那么简单。
黄予良:好药属于能跑马拉松的人 71
??
两条路怎么选?这是个问题。要知道他们创业时,只想 把新药做到全球二期临床就很不错了。做到三期?他们当时 真的不敢想。这不仅是十几年的时间投入,还需要近一亿美 元的资金,他们怎么敢想啊?!
韩忠朝:30 年只为造血干细胞 83
??
回望来路,韩忠朝看重的既不是金钱,也不是地位,而是能实实在在地做点有价值的事情。求医问药、治病救人, 就是他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不论是在青葱岁月四顾茫然之 时,还是在潜心求学意气风发之日,这盏灯始终指引着他行 进的方向,从未偏离。
韩征和:让中国超导技术超速前行 95
??
心里也愿意为国家做出更大的事情,难道任由国际市场 对中国竖起栅栏?回到祖国的号角已经吹响,这又在韩征和 的意料之中。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龄,还要重新出发?家人 反对,朋友不解。面对选择,韩征和难得地失眠了。睡不着, 找了本书看,忽然瞥到一句话,“顾前顾后干嘛?想干就去 干!”韩征和眼睛一亮,“我一想,干脆去干!去做该做的 事情,不要去想将来会带来什么。”
孙启银:用“核武器”修理细胞 107
??
在孙启银的记忆里,谁家小孩儿胳臂脱臼,或是痛了口 疮,母亲听闻总要急忙忙赶过去,用个土方,片刻见效,而 且从不收任何费用。“竟有这般神奇!”他在一旁看着,心 里暗暗惊叹:刚刚还在哭闹的孩子,片刻便痛去安静了。多 年后,孙启银回首这段看着母亲治病救人的经历,不仅把它 看作自己和医学的“缘”,还是一生投身医疗行业的“根” 之所在。
赵 彤:日本 SMC 的中国掌门人 119
??
人生总是很坎坷的,很少有人能够预料自己将会遇到的 事情。但唯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人的一生对事业 的追求应该是无止境的,有挑战才有动力,否则就是简单的 重复,有什么意思呢?有什么可满足的呢?
陈宏良:让百年奔驰“服水服土” 131
??
我认为,一个人的职场生涯有 4 个十年。第 1 个十年是“学 习”,在岗位上学,边干边学,跟师傅学、跟领导学、跟同事学, 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天天想着待遇福利,要想自己学到了什 么东西;第 2 个十年是“独立担当”,大家要争取在第 2 个
十年内成长起来,可以独当一面;第 3 个十年是“价值体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的目标是否能实现关键看这十年; 第 4 个十年是“梦幻十年”,做得好梦想成真,做得不好只 能是“黄粱一梦”。
闫 励:跨过“生死关头”的新药研发者 143
??
回头看,创业的选择是对的。许多科学家都是从实验室 走出来,到药厂,再从药厂回到大学,几年后再从大学进入 社会。闫励也从这“进进出出”的经历中蜕变得更加成熟, 有了更深的感悟,“人就是这样的,需要走出来,再回去,
再走出来。我们的认识会加深,会不一样。”
彭思颖:培养“小鼠患者”的哈佛女孩 155
??
那段时间里,她没有了周六日休假。每天一睁眼,各个 项目的推进程度就在脑海中滚动盘算。这般炼狱式的训练, 不但让她积累了丰富的小鼠基因剔除和基因嵌入技术,还让 她锻炼出统筹、交流和协调能力。以至在之后的岁月中,面 对常人难以解决的问题,她仍然能够顶住压力,做到游刃 有余。
马 骉:为生命和健康奔跑 驷马难追 165
??
怎么办?在部队搞基础医学研究,离现实需求比较远; 但留在企业搞经营可能要放弃研究,又不是他心中所愿;他 甚至想到了出国。这时,朋友不经意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他, “反正你有技术,不如自己创业。”是啊,为什么不呢?做 自己的企业,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吗?
姚立新:管装备企业 置之死地而后生 177
??
作为一个懂技术的管理者,姚立新认为,企业的执行力 不足是因为缺乏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机制。他从来不蛮横地给员工下命令,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技术上的难度, 再布置工作。任务目标一旦制定,他又会带领员工,以置之 死地而后生的拼搏精神去完成目标。
张圈世:与抗癌“核”技术一见钟情 189
??
享受并爱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一件令人感到快乐、 满足的事情。每一份工作都会有一些苦难,都会或多或少让 人烦恼,但每份工作中,都可以发掘出令人感悟和值得体会 的某种东西。把工作当成享受,你就会竭尽全力;把生活当 作乐趣,你就会满怀信心。当我垂垂老矣,只剩下回忆的时候, 我想起来的只有快乐和享受快乐的满足,我感到自己的人生 充满幸福感,也非常有意义。
耿锦启:一间屋子几条枪 半百创业圆梦想 201
??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很多朋友劝他,老耿,你是马上 要退休的人了,从国外买台旧设备,仿制一台,交差退休算了。 但是耿锦启觉得既然接了这个任务,一定要认真做;答应的 事一定要做好,要有北京人说话算话的爷的范儿。
梁峻彬:让神秘的基因会“说话” 211
??
为什么要创业?这的确是个问题。因为创业不只意味着成功,更有可能意味着失败。其中有很多体验,根本就不在 人们感官的舒适区里。但今天的中国,依然有许多拥有安稳 生活的人,舍弃了这个或者那个,去创业,做想做的事情, 然后在大潮大浪中摸爬滚打。
后记 223
成功的人和鲜活的事一旦跃然纸上,也就成了可以千古流传的 文化,文化不仅可以激励人、鼓舞人,还可以鞭策那些创造奇迹的 人才创造出更大、更令人激动的奇迹,这就是文化的魅力,也是亦 庄的魅力。
回想起来,很感慨。短短 25 个年头,在北*南一隅已然聚集起 25.8 万名的人才队伍,光高端人才就有 9000 人,其中留学海归人员 3300 人、院士 20 人、“亦麒麟”人才 530 名(包括 63 名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和 117 名北京市“海聚工程”入选者)。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了不起的人才,这些管理者和经营者,合力打造出了四大主导产业群——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 汽车制造,也助力了亦庄制造向亦庄创造的转变,支撑了亦庄技术 创新主阵地的建设。
北京亦庄始终重视创新,始终重视并爱惜人才,“亦者,大也”, 体现北京亦庄以博大的胸怀和海纳百川的姿态召唤各类人才到亦庄 创新创业。所以亦庄开发区才聚集了北京市三分之一的“千人计划”人才和七分之一的“海聚工程人才”。正走在建设高端产业领军人 才发展示范区(市级人才特区)的路上。
在这条路上,我们可以看到以*方为龙头的新型显示产业集 群、以中芯国际为龙头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以北京奔驰为龙头的 高端汽车产业集群、以拜耳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以 SMC、 ABB 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以 GE 为龙头的医疗设备产业 集群。
在每一个产业集群的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人才群;在每一个 人才群的背后,都有为人才尽心服务的一帮人。始终秉持着真诚、 热情、积极的态度充分尊重、诚挚对待每一位优秀人才,在生活上 关怀,在事业上支持,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唱响了“亦麒麟” 品牌,这就是亦庄。
在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大局下,北京亦庄具有独特的区 位优势,是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节点,若要在亦庄这片热土上创造 更大的奇迹、铸就新的辉煌,必须再聚八方人才,牢记“环境好, 则人才聚;人才兴,则事业旺”。
《因你而亦》就是亦庄因你而不同,每一个在亦庄打拼的人才 都是功臣,每一个要来亦庄的人才都是未来的功臣。这套丛书不仅 会记录一批批建设亦庄的高端人才,而且会记录一代代延展亦庄内 涵、改变亦庄面貌的各界精英,才会把亦庄的独特文化传承下去。
人才总是把梦想变成现实!
2017年2月 15日
??企业家小传
谢良志,湖南人,1966 年出生。1987、1990 年分获大连理工大学无机 化工学士学位、化学工程硕士学位;1991 年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 1992 年以化工系总分名获得攻读博士资格并进入生物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王义翘教授的实验室;1996 年以全优成绩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化工博士 学位;1996 年加入美国默克公司从事病毒疫苗的研发工作,负责开发了三个 全球上市疫苗产品的生产工艺 , 领导建立了全球规模的人用病毒疫苗 2000 升 GMP 生产工艺。
2002 年回国创办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兼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 科大学细胞工程中心主任,教授。掌握了目前世界上的大规模动物细胞 培养的尖端技术。
2009 年 , 入选中组部批“千人计划”、批北京“海聚工程”、 批“中关村高聚工程”;2015 年入选“北京榜样”。
??
2003 年的一天,半夜 12 点。谢良志和许多医学专家坐在一 起开会,讨论面对如此紧急的形势,该怎么办?又能做些什么? 那一年,SARS 病毒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尤以北京地区 为甚,每个人都陷在被病毒感染的危险中,心理安全的防线更遭受严峻挑战。对此,谢良志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同事们一筹莫展。 SARS 是一种什么样的病毒,人们不知道;致病源是什么,人们不知道;还要持续多长时间,人们不知道;有可能波及多少 人,人们也不知道……面对疫情,谢良志空有一身本领却无从下 手,干着急。病毒面前,谁都不安全。但即便如此,他和同事们 还是坚持出门、开会,讨论应对的办法。
一场非典疫情,不仅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损失, 也更加坚定了谢良志的发展的方向。“国家有需要,我们企业却 没有积累,无法开展应急研发,怎不令人扼腕!”当时的心境如 烙印一般留在谢良志的心里。那时,兼职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的 谢良志回国创业才一年,如今的生物制药领域领军企业——神州 细胞工程有限公司还是个小公司。
惊心动魄的“战争”
2014 年,埃博拉病毒肆虐非洲,世界恐慌一片。发现这一病毒已有 30 年,人类却依然难以攻克。在政府的支持下,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公司坚持十几年的高投入,终于做出了 3 个抗体,只在实验室里制作了几个人份的用药,组合起来使用后证明,对 抗埃博拉病毒是有效的,而抗体的基因序列和其他相关信息已在 专利和文章中公开发表。
经历了 SARS 疫情的中国反应迅速。面对来自疫区的输入性 风险,为保障在非洲援建、援医人员生命安全,需要快速度仿 制出可用于应急救治的药品作为战略储备,一旦需要即可申请知 识产权的紧急授权。
再一次面对国家需要,谢良志和他的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 司已经做好了准备。依靠世界一流的制药工艺,仅用了一个半月 时间,就制作出了 40 克、可供 10 人的药量,速度世界。于 是,在与埃博拉病毒的“战争”中,中国“战场”有了可以迎敌 的“子弹”。
完成此次应急任务并不容易。虽然国家有少量补贴,但生 产车间全部停下专攻埃博拉病毒应急药物的生产,对神州细胞这 样的民营企业来说,商业上的损失着实不小。但谢良志将此视为 当然,有了药物上的储备,国家在这方面的安全就有了一道保障, 意义之大完全不能用金钱衡量。
也许是 2003 年,病毒面前无能为力带给谢良志的深刻印象, 此后他和他的团队加紧搭建应急平台,积累应急国家安全的能力, 在每一次阻击病毒的战役中,都会上一个台阶。
2009 年,甲型 H1N1 流感疫情全球蔓延。神州细胞仅用 30 天时间便研发出了疫苗等研究所必需的血凝素蛋白,为全球研究 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关键、有效的工具试剂,并被全世界几十个国 家的疾控中心、科研单位和企业使用。神州细胞也因世界的 速度一举成名。如果有人能提供病毒的基因,这一时间他们还可 以压缩为两周。
2013 年,中国突发 H7N9 禽流感疫情。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很快确认,这是一个新型的流感病毒,并且公布病毒的基因序列。 卫生部立即组织人员攻关,进行科研准备,号召各界“自带干粮、 全力以赴”。谢良志的团队拿到病毒的基因序列,从零开始,仅 用 12 天时间就完成了 H7N9 的血凝素蛋白生产,6 个月内完成 了一种 H7N9 新型中和抗体应急药物从发现到临床申报的全部研 究工作,并快速完成了可供 1000 人使用的 1.5 公斤应急抗体药 物 GMP 生产储备,速度再次拔得世界头筹。
“与病毒作战是惊心动魄,我们要跟病毒蔓延抢时间、 抢生命。这个速度算是全世界都前无古人了。”谢良志每次提起 团队的战绩,总是十分欣慰,但欣慰之中亦有忧虑。埃博拉、登 革热、寨卡……来自自然界微生物的安全威胁长期存在,人类对 病毒的战争也会长期存在。谢良志坚信,这正是生物医药行业的 重要意义所在。
筑牢人类生命的防线
如果不是生物医药国际知名的生产专家,谢良志很可能成 为计算机领域人工智能的翘楚。如今,谢良志的愿景是研制新药、 研发疫苗,为人类生命构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线。而这个需要穷极 一生的“大志向”,却是谢良志在学业中途选择的一个“调头线”, 在他的人生轨迹中划出了一个大大的“急转弯”。
1983 年,谢良志考入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专业。那时候,计 算机刚刚在国内出现,相关应用迅速吸引了谢良志的注意,计算 机编程更是激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一个程序解不出来,他可以不 吃饭不睡觉,简直到了着迷的程度。1991 年进入美国麻省理工 学院化工系,谢良志是冲着研究人工智能去的。麻省理工的计算 机系、媒体实验室(Media Lab) 和化工人工智能的研究都是世界 的。原以为,从传统化工专向化工系统工程,算是一次学业 上的“纠偏”,却没想到,一次讲座却再次改变谢良志的学术道路。
那是化工系的一堂讲座,说到生物医药里一种治疗中风药 的生物药。人体里本就有溶解血栓的成分,但血栓一旦形成,靠 人体自身溶解远远不够。这时候,通过生物医药制成的溶栓蛋白 药就能用人体自有成分快速溶解血栓,治病救人。重要的是, 生物医药的生产手段须紧密依靠化工,利用化工的工艺才能将药 做出来。
化工还能做这样的事情?!谢良志大开眼界。尽管对生物 一窍不通,但他找到了更大的人生意义。如果能研制出来新药, 就有可能挽救亲人、朋友,甚至他自己的生命。这对谢良志来说, 太震撼了!
谢良志的人生转折在这一刻突然到来。放弃热爱的计算机 编程,重新选择化工专业,在生物专业上从零开始,他没有太多犹豫。于是,在麻省理工生物专业本科的课堂上,出现了谢良志 的身影。难的是门课——《生物学入门》。那么多生物学 的专有名词,人家学了多年的内容,他一个学期就要啃下来。谢 良志至今仍会时常感慨,他在麻省所有考试科目得分都是 A,唯 有这门课得了个 B。不过拿下这门课之后,所有的相关科目他还 是都拿了 A。
在艰辛的努力下,谢良志走上了另一条道路。1992 年,他 以化工系总分名的成绩获得攻读博士资格并进入生物工程技 术中心主任王义翘教授的实验室;1996 年,又以优异的成绩获 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化工博士学位, 博士研究期间发表工 程技术学术论文 10 篇;同年,加入美国默克公司 (Merck & Co.,Inc),从事病毒疫苗的研发工作。
默克公司当时是世界的制药公司。在这里,谢良志负 责参与开发了三个全球上市疫苗产品的生产工艺,领导建立了全 球领先的腺病毒载体艾滋病疫苗生产工艺,该工艺目前仍是人用 病毒疫苗全球规模的细胞培养和病毒生产工艺。
外界看来,这是谢良志在默克公司的收获,但他自己 却不这么认为。让谢良志印象深的是默克公司创始人的座右铭:“做药不是为了利润,而是为了服务人类健康。”这与谢良志的人生选择不谋而合。
谢良志在默克公司有 5 年时间负责艾滋病疫苗的生产工艺。 当时,公司对疫苗做了各种经济上的评估,都认为这个疫苗做出 来,在经济上将是赔本的。但默克公司依然将好的人才、资源 投入进去,10 年投入 9 亿美元。作为的制药和艾滋病疫 苗研发公司,默克公司认为它有社会责任必须全力做这件事情。 这让谢良志很有感触,也体会到做生物医药必须是真正有情怀 的人。
祖国才是真正的家
要不要回国?对于早期出国留学的很多人来说,这的确是 个需要选择的问题。离开祖国的时候,国内外差距很大,不但在 生活上有落差,即便科学研究,国外实验室的设备条件、管理模 式也更加吸引科研人才。
但是这些,对于谢良志来说,却都不是问题。“随时一个招呼, 我就可以回来。”谢良志对自己乃至家庭的重大选择总是这样轻 描淡写。这个“招呼”在 2002 年到来了——昔日的同事打来电 话说,“中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化遇到关键瓶颈,缺像你这样掌 握大分子生物药技术产业化的高端人才。”当时的谢良志认为, 在默克公司的艾滋病疫苗研发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没有遗憾, 是该考虑回国了。
其实在 1995 年,谢良志就想过回国。那时,他代表美洲留 学生回国参加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和全国学生联合会,不但接触 到很多团中央领导人,还走进中南海与国家领导人深度座谈。当 时欧洲、日本和澳洲的代表都非常想回来,给他触动很大,但他 深知,自己并没有准备好回国效力。一来。谢良志在麻省理工的 学业尚未结束;二来,他对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化还一窍不通,仅 仅学会实验室的科研,就算回国,也未必能干成什么事业。
作出回国决定,只用了两个星期。谢良志说服太太,“即 使现在不回去,再过 10 年我还是要回去的。即使过 10 年还不回 去,退休后我还是要回去的。但是退休后回去就只能游山玩水, 现在回去还可以趁年轻干一番事业。”
听到谢良志要回国发展的消息,在美的同学和朋友都觉得, 他这是消停日子过腻了。“因为我是湖南人,一根筋!”谢良志 认为出国就是一个过程,不是终点,他从来都没有一丝一毫的想 法要在美国扎根。
抱着这样的态度,谢良志在美 12 年,是行业内国际知名的 生产工艺专家,仍始终保持中国国籍;买了个房子,却不添置一 件多余的家具,因为知道以后回国终将卖掉;谢良志夫妇要孩子 比较晚,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儿子才上小学,就是想让孩子在中 国的土地上长大,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2002 年 6 月,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 区成立,谢良志和他的团队几年后就成绩斐然,成为一家知名生 物医药高科技企业。现在有朋友会对他说,“你有眼光、有远见, 赶上了国内发展又好又快的一个时期。”谢良志却根本没想那么 多。回国只要能做事,有用武之地,就行了。
公司创立的地点亦庄,也是谢良志的得意之选。他考察了 亦庄、大兴、上地、中关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亦庄。创业软环境比较优越,区位优势也十分凸显。企业要成为“百年老店”, 就要找一个利于长远发展的地方。现在来看,当时的选择是对的。
小企业肩负大责任
现在的神州细胞是业界明星,但十几年的创业路很不好走。 做生物医药,2002 年的国内市场条件并不完备。不但新药研制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就算是过程一帆风顺,从实验室到临床, 再到投入市场,常规也要花费十几年时间。正如业界所说,“一 位妇女要花 10 个月才能完成孕育后代的过程,但不能让 10 位妇 女共同花一个月将孩子生下来。”生物医药自身特点,决定了其 就是个投入大、风险高、回报期长的行业。对此,业内亦有共识: 研发新药,其难度不亚于研制火箭。
这一规律,就连世界的美国默克公司也无法避免。10 年时间、投入 9 亿美元的艾滋病疫苗研发,在投入临床实验 3 年 后宣布失败。这让已经身在中国的谢良志深受打击,也是生物医 药必须承担的“行业痛苦”。“艾滋病疫苗的失败,让对这方面 的研究一下子倒退到 20 世纪 80 年代,还需要重新研发二三十年 才有可能出来新的疫苗。”谢良志对此耿耿于怀,时常会想,“20 年啊,还会有多少人感染艾滋病?如果成功,又将有多少人能够 受益?”
背负着这些,谢良志和他的团队义无反顾地在这条路上行 进着。不能只靠研制新药一条腿走路,神州细胞将目光转向实验 材料蛋白的研发生产,为全世界科研机构和人员提供重组蛋白和 抗体工具试剂。它们是生物医药界的基本的原材料。如果航天 梦想靠火箭运载工具,那生物梦想就要靠高质量的蛋白和抗体试 剂工具。目前,公司已经研制出了 5000 多种重组蛋白和 9000 多种高质量抗体工具试剂,建立起了全球规模的重组蛋白工具 库。这些高端试剂销往全球 60 多个国家,成为全球生命科学基 础研究和新药研发的重要支撑。
与此同时,生物医药行业的疫苗和新药研发始终是谢良志 团队的主攻方向,许多新药正在加紧研制,这一块已经连续投入 了十几年。谢良志经常教育员工们,“医药企业永远要把社会效 益放在位,光想赚钱就不该干这一行。医药企业的价值 是用更安全、有效的药治病救人。”
的确,对谢良志来说,用更安全、有效的药治病救人,是“更 有意义的事”。“意义”这个简单的词语体现在他身上,便充满 张力、深度和实际上的内容,因为他始终以“意义”之“有无”、 之“大小”来衡量身边的人和事。
在美国生活工作了 12 年,身边有不少留学生加入了美国国 籍,在当地拥有更加稳定的生活,但谢良志没有。他面对美国国 旗,说不出那些话。他的解释很实在,回国后,他们的绿卡也都 放弃了。
儿子在美国出生、拥有美国国籍,成了他的一大憾事。孩 子出生才 28 天,谢良志一家就回国了,儿子再没去过美国。他 希望中国以后能宽松入籍条件,儿子还有机会改回中国国籍。
如果顺着计算机的路走下去,赶上了计算机风起云涌的淘 金年代,谢良志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富人。但也是因为更注重生命 科学的“意义”,谢良志如今依然生活简朴,承担着持续资金投 入和公司可能亏损的压力。
“我们还会亏损一段时间。”谢良志对任何人都可以襟怀 坦白,“在服务和科研试剂上是有盈利的,但目前新药研发的品 种越来越多,研发投入越到后,投入就越是指数性增长。整体 来看,未来还会亏损几年。”
面对亏损的预期,谢良志却很有信心——他们把自己的身 家性命全都投入进去了,这件事情一定要做好!新药、新疫苗成 功上市,不但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他们自己的事业也会稳健扩 张。等他们做的宫颈癌疫苗全球上市,这辈子就可以安心了。
到那时,他真的能安心退休?连谢良志自己都并不确定。 说不定又会研发新的药品。想到能救更多的人,谢良志就觉得他 这辈子就没白活。
??企业家感言
做更有意义的事
我的爱好是工作,的休息是工作,因为我觉得, 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工作。我不喜欢假期,一到假期就觉 得难熬。亲戚朋友会到处旅游,那有什么意思呢?看看新的科研 文献,了解新的行业信息,我觉得就很轻松了。
在听了那场涉及生物医药的讲座之后,我发现了对人类更 具意义的广阔天地。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将人生的车轮“调头”, 将身家性命全都投入到生物制药的大事业中。我连那么热爱的计 算机都放弃了!怎么能不做好!而我和我的团队始终坚持的“意 义”,也在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