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5964229丛书名: 明明白白学中医
看得懂用得上的中医入门丛书
明白中医是什么 明白中医怎么学 明白中医如何用
学习中医并不难,找准方法有捷径
零基础学中医,开启中医之门
在书中,遇见美的中医
为热爱中医、想探究中医奥妙的您
开启明明白白学中医之旅,轻松愉悦步入中医之门
层层揭开中医神秘面纱 探究生命与健康的本质
追溯中医本源《明明白白学中医1:医道医理篇》
探究疾病本质《明明白白学中医2:望闻问切篇》
寻求疗疾妙法《明明白白学中医3:经络穴位篇》
探寻治病良方《明明白白学中医4:中药方剂篇》
随着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消息传遍世界,世人对中医的关注度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医的优越性并亲身体会到中医的益处。然而,许多对中医感兴趣的人却苦于没有一点中医基础,不知道如何学中医,从哪里学起。
《明明白白学中医》系列丛书用明白的道理、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比喻让读者领略中医真实的一面,让中医脱离艰涩难懂、远离老百姓的困境,以简捷明了、通俗耐读的口吻贴近老百姓,为读者层层揭开中医神秘的面纱,探寻生命与健康的本质。
及早发现疾病信号,将大病、重病消除在萌芽中!跟着本书,一起来揭开中医诊断神秘的面纱。
有诸内必形诸于外,抓不住疾病外在的信号就不会有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本书从四诊和辨证两大方阵入手,用通俗的文字、精美的图片,详细解说中医是如何通过望、闻、问、切四大“法器”,察面色、观舌象、听声音、闻气味、询病情、切脉象、触包块、按皮肤……一步一步收集与病情相关的线索,再将线索条分缕析成精准的辨证分型,进而判断人体内的乾坤斗转,认清疾病的真面目。
阅读本书,轻松学习,你也可以成为自己的家庭医生。
章 中医是怎样诊病的
中医诊断档案馆——望闻问切
什么是诊断
中医诊断如何辨病情、诊疾病
第二章 望诊
人有神气显,藏心栖目间
得神
少神
失神
假神
神乱
查微又知著,五色主客殊
白色
红色
黄色
黑色
青色
形肥或体瘦,邪气因人化
药人体质学说
方人体质学说
体态显病势,气血参机变
形主静,态主动
望双目
质探脏虚实,苔测邪深浅
舌质
舌苔
舌边白涎
察舌辨危
舌诊的基本规律
指纹分三关,寒热虚实辨
浮沉分表里
红紫辨寒热
淡滞定虚实
三关测轻重
人中诊
第三章 闻诊
声音
嘶哑
鼾声
呻吟
喷嚏
语言
语言謇涩
谵语
郑声
独语
错语
狂言
呼吸
咳嗽
喘
哮
短气
少气
太息
哈欠
呕吐、嗳气、呃逆
呕吐
嗳气
呃逆
肠鸣
病气 / 056
体气
口气
排泄物之气
病室之气
第四章 问诊
冰火两重天,寒热细心辨
恶寒发热
但寒不热
但热不寒
寒热往来
疼痛有虚实,部位分布广
疼痛的性质
疼痛的部位
舌尖小文化,肚子大文章
问口渴饮水
问食欲口味
道在屎尿中,便便冏事多
洗肠不可取
便便的冏事
尿尿的冏事
煎熬不眠夜,起睡有门道
玄府有开阖,出入阴阳辨
第五章 切诊
诊脉,你准备好了吗
神凝指下虚静心
小小寸口显神威
持脉之要举按寻
知常达变识平脉
细审病位辨病性
胡希恕诊脉述要
21种脉象歌
怎么知道怀孕了
指脉孕征
神门脉
天突脉
小小按诊显神威
乳房的按诊
胸腹的按诊
肌肤的按诊
切诊如何判断孕妇何时临盆
第六章 中医诊断之灵魂:辨证
八纲辨证
辨表里
辨寒热
辨虚实
辨阴阳
脏腑辨证
定病位,脏腑表里上下
探病性,气血痰热湿实
明主次,辨明发病次序
重鉴别,理清混乱头绪
断病势,把握疾病转归
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话“六经”
掌握六条“金”纲经
辨证别忘抓主证
容易忽视的腹诊
经络辨证
掌握经络用穴规律
第七章 将中医辨证论治进行到底
中医辨证五大关键法则
治分标本定缓急
治病求本分主次
虚实补泻顾正气
三因制宜明体质
谨察阴阳平调之
中医辨证与辨病的完美结合
结语
彩图
中医世界,梧桐家园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素问宝命全形论》),探索人类生存方式和生命意义是中医学产生及其存在的全部价值之所在。这种价值包涵了中医对每一个个体生存状态、血脉承续以及生命意义的独特慧思,包涵了中医始终追求的人与天地自然之间的一种和谐融洽的质朴理念,这种价值更是体现在中医对每一个具体生命的一种术同道合的完美呵护。
“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唐代白居易《云居寺孤桐》),高大昂扬、葱郁繁密的梧桐总是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憧憬。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梧桐有着多重的寓意和象征。梧桐的品格是高洁的,“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然而梧桐更兼细雨“梧桐叶落秋已深”,梧桐又时时会带给人们一丝丝的愁绪。古人青睐于梧桐的质朴和品格,梧桐不娇嫩,极强的生命力使得它能够扎根于大江南北,“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宋代王安石《孤桐》),这种生命力更是体现了一种老而弥坚的顽强。梧桐高洁的品格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古人将梧桐视为神鸟凤凰的栖身之处;梧桐的高洁更在于它的奉献,不求生存的环境,却总能以浓荫茂密、绿意盎然的姿态给人以一种美的感官享受,而且这种姿态并不张扬,本色而自我。只有会品读的人才觉得自然而质朴就是一种美。作为良木,梧桐的贡献殊多。其叶、花、果、根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健脾的功效;其种子可食用和榨油,其树皮可造纸,其木材可用来建房和制成琴以及各种器具。正因为古人崇敬、仰慕梧桐的品质,所以梧桐寄托了古人对高尚精神品德的一种追求,“圣人不生,麟龙何瑞。梧桐不高,凤凰何止。吾闻古之有君子,行藏以时,进退求己,荣必为天下荣,耻必为天下耻。苟进不如此,亦何必用虚伪之文章,取荣名而自美”(唐代齐己《君子行》)。
文学与世俗中的中医常被别称为“岐黄”“杏林”“青囊”“悬壶”等,但在我眼里,梧桐的意象才是真正寄托了我对中医的所有情感,因为中医之于梧桐有着太多的相似。
从原始丛林中的生存斗争开始,到占据世界医学舞台独领风骚数个世纪;从西学东渐后的风雨飘摇,到坚定迈步走进人类已经可以实现古人“登天揽月”梦想的今天,中医始终与人类的繁衍和进步相搀并行,其扎根之深,生命之强,!“方技者,皆生生之具”(《汉书艺文志》),“医者,意也”(《后汉书郭玉传》),中医在天地自然之间探索生命的状态、意义和价值,其意境是高远的。中医所蕴含的“道”和“理”,常常予人以精神的净化和升华;中医的术是质朴而自然的,但遵从的却是崇高的“生生之道”,这种施加于生命的术同道合的呵护,正是意境和品质的完美统一。
然而,在古人的眼里,梧桐常常又是孤独的。因为它既不够雍容华贵,又含蓄而不张扬。但梧桐却不在意于世人的目光,淡定而从容。中医的孤独也是有的,因为其境、其理、其术,在现代很多人看来已经太过遥远、玄奥和落后了。也许是因为社会进步了,科技发达了,技术先进了,观念更新了,乃至我们阅读和思考的习惯都改变了吧。
事实上,从《黄帝内经》到《伤寒论》,从金元时期的四大家到明代的温补学派再到清代的温病学派,伴随着每一次的时代变革和社会进步,中医都在不断地进行着自我完善和创新。但其所蕴含的道依旧是亘古以来法于自然的道,所诠释的理依旧是人与天地共存的理,而所用的术,即便有形式上的革新,但始终没有与“道”和“理”相背。任何时代,中医呈现的始终是一种术同道合的完美!
中医自有中医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主体是禀天地之气而生的人。秉持着道法自然、重人贵生的核心理念,几千年来中医护佑着华夏民族,使血脉得以承续,生命得以繁衍和成长。文学中的梧桐往往是实体和精神家园的象征,而中医的世界,就是一所真实的、我们身心所寄的梧桐家园。“苍苍梧桐,悠悠古风”(宋代晏殊《梧桐》),白云苍狗,沧海桑田,古朴家园外的世界不断变得全新而精彩,总是让我们满怀新奇地去不停追寻和探索,去探寻天地间生命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去定位浮华尘世芸芸众生中的自我。然而,我们又常常感到困惑茫然和身心疲惫。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的时候,蓦然回首,发现家园仍在,古朴依然。我们所要找寻的一切也许早已存在。今天的我们,也许只有在心静了,静悟了之后,才能真正地回归那一直伴随着、呵护着我们成长的家园。
20世纪20年代末,中医大家秦伯未创办了冠名“中医世界”的新医学杂志,在每一期的杂志封面上都印有一张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地图,并题字“化中医为世界医”。大家自有大家的胸怀,令世人赞叹!然而,我却狭隘地认为中医的世界是独有的,传承的文明、哲学文化的内涵底蕴、自然社会的秉性以及道术合一的生命价值观,使得它难以被其他文明真正地理解和领悟。当然,它也不需要去融化其他文明或融入他支别派,更不需要迎合时尚而解构重建自己。中医自有中医的道,虽然术可常新常变,但道却不会因时空的变换而改变。天地长存,道自常在。“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华夏文明哺育了华夏子孙,也孕造了属于他们的实体和精神的家园。
中医世界,梧桐家园,不管我们走得多远,尽管我们时时懵懂,但家园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都是永远不能背离和抛弃的。只有去爱家园,从了解家园的一草一木开始,到坚守住传承血脉的家园,我们才能拥有更理性的思想,才能以更深邃的目光去认知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和人生。
心香一瓣,愿天下越来越多的人与中医相知、相守!
严灿
2014年10月30日
于广州观沧海书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