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313759
**本可以边读边听的书。网易创始人兼CEO丁磊 滚石唱片总经理段钟潭 音乐人/歌手周治平 齐秦 黄大炜 许茹芸 黄舒骏 赵传 小柯 左小祖咒 李泉 丁薇 羽泉 李健 水木年华 王筝 叶蓓 吉杰 陈楚生 谭维维 等,鼎力联合推荐!
丁磊【网易公司创始人兼CEO】
无论是电台DJ 用声音还是乐评人用文字来描述音乐,都是引导我们更好地聆听音乐。王磊的乐评集《忽略秘密,记住音乐》是我们可以静心细读的一本专业指南,读他乐评的同时,再用网易云音乐来听这本书里提到的唱片,你会发现,音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养分,音乐为我们提供了想象和自由的空间,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段钟潭【滚石唱片公司总经理】
认识王磊的人都会觉得他真是爱音乐,我也觉得。从他柔和的眼神里,看得见他愿意为音乐拼命的决心。每次见面都宛如看到高中时代的自己,特别亲切,也总会有点怅然。这是我对王磊的印象。
王磊对待音乐总保留着一份纯真,一份执着。像是一生寻找真爱的浪人,卑微但坚定地做着每一份和音乐有关的工作 ,音乐就是他的恋人,我确信。
其实我也想过写乐评,但仅止于想想而已,总觉得找不到立足点。可是王磊写起来却是运转自如,我相信读者看起来是很舒适的,轻轻松松回顾了三十年。从这一点来看,音乐又好像王磊的兄弟,信任而随意。
我乐意写点我眼中的王磊,夹杂在书里,算是陪读吧!
陈秀男【《大海》、《潇洒走一回》作曲者及制作人】
王磊作为专业乐评者,不仅有丰富的聆听阅历,还有一颗敏感的心。他以独特的视角和专业的音乐素养,洞察人心,解析音乐背后流行文化的瞬息万变;也用平和的心态与读者展开感同身受的交流。此书总结了华语流行音乐近百张唱片,有条有理地将流行音乐三十年做出了*中肯、*一针见血的评价。这是我推荐此书*重要的理由。
莫凡【台湾著名歌手、制作人】
我相信,这辈子必定有某一首歌深深地影响了你的人生,或许是在那个懵懂青涩的暗恋中,或许是在那段自以为是的初恋里,或更惨的是被恋人抛弃的状况外……我相信,三十多年来的华语流行音乐都曾经陪伴着你度过这些几乎遗忘而又曾经心动的时光。当然,你不需要研究这些音乐的演进,你只需要和我一样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剩下的就交给王磊和这本书,让它带领我们穿梭在回忆的时空中吧!
黄舒骏【著名歌手、词曲作家、制作人、演员、导演以及评委,现任上海东方娱乐传媒集团音乐总监】
王磊是我的老友,虽然他总在见面时叫我一声“偶像”,但我非常清楚,这不止是我们老友之间的戏谑与玩笑,更是他对所有音乐人的尊重与肯定。王磊对音乐的了解,一如他的为人风格,内涵宽广深邃,却表现得异常谦卑。再如何经历过辉煌时代的音乐人,都会深刻了解,没有王磊这样的重量级知音,我们在创作的路上,永远是虚无而孤寂的。这本书,不只是他个人的选择与见解,更是人们想要了解华人流行音乐界前世今生的入殿之门。能成为被他感性分享理性解析的近百位音乐人之一,我深感荣幸。
小柯【著名音乐人】
乐评,一个在音乐人和听众的中间人,很像个旁观者。我们讲“观棋不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为旁观之人可以清醒地看出一方的用意或是一方的未来。我的学弟王磊,一个出色的“旁观者”,看着这本书听那些音乐,你会笑容满面。
刘思齐【中唱艺能音乐/普众传媒董事总经理、星文唱片常务副总经理 】
认识十年有余,见证磊子从传统媒体转战唱片公司,再转战到新媒体。音乐,伴随始终,今乐评集结成书,作为十多年的朋友、业内曾经的拍档,当然为之欣喜。
内地流行音乐发端至今,转眼已经三十年。但2012 年“唱片已死”的标题已然跃上各大媒体。而乐评人,作为音乐产业的一种职业称谓,科尔沁夫笑说是骂人的了。好吧,可我的书架上依旧放着《音像世界》、《通俗歌曲》等音乐杂志,当然我喜欢的王晓峰等已少有下笔了。而“乐评人王磊”,这个纯粹的符号,我想是终结于2004 年左右吧,不得已的改变,但音乐至今还是伴随着我们各自的人生历程。
近百张唱片,重温那个华语原创的黄金时代,为了那些滚烫的音符和温热的文字,依然坚信未来还有来者,活着的老骨头同样没这么快倒下。
王东【著名节目主持人、电台DJ、专栏作家】
怀念那一批爱音乐的年轻人是如此执着和热情,不计报酬与名利,视音乐为理想。即便今天如此物质的时代,依然会有那种音乐响起便能激发的豪情。王磊是我认识多年的好友,音乐涉猎极广,人缘极佳,写下的关于音乐的文字早已无法统计。而这份近百张唱片的名单,便是他对音乐的一次大浪淘沙,以及交给自己的一份音乐答卷。《忽略秘密,记住音乐》是一种纯粹和*初的感动。
林海【著名音乐节目主持人】
音乐,*奇妙的地方就在于它永远忠实于你的内心。从这个意义而言,它也是一种社交的工具。它会带领你找到心有戚戚焉的朋友。就算平时交流不多,但共同的音乐欣赏历程和不同的音乐欣赏角度,会带给你心灵交流的愉悦。
我和王磊兄就是这样的一对朋友。
看到他写下的这近百张唱片的乐评,自己也仿佛在心里重温那些黄金岁月的回响。虽然自己也入行二十年,但比起王磊兄的勤于笔耕,我还是自觉惭愧的。无论在电视还是在电台,我更多的分享都属于碎片式的。当然,你可以说,这个时代人们的交流也更趋向于这种方式,只是,它少了一些心理沉淀的力量。唯有文字完整的表达,才能够让你感受到时间慢慢酝酿的芬芳。而在读着王磊兄的乐评集时,我闻到的正是这种久违的味道。
近百张唱片,时间跨度三十年,地域跨度涵盖整个华人世界,这是一份担得起岁月的礼物。拆用其中两篇乐评的标题:一如倒映,一路春光。那是*好的时代留下的声音财富,那是*好的岁月留下的文字春光。
詹华【唱片业资深业者、太合麦田CEO】
王磊可能是音乐圈*活跃的人之一。学生记者出身,毕业就扑向音乐行业,从传统媒体到唱片公司,从乐评人到网络音乐产品的推手,他涉猎之广,经历之丰,堪称音乐圈的劳模。
尽管一直都知道他精力旺盛,但是在如此奔忙的状态下,尤其是在掌控着网易云音乐的研发和运营这么大的一个摊子的同时,他竟然好整以暇地完成这样一本书,着实让人惊讶。对于书的内容,以他对音乐的热爱、流畅的笔触和对行业的熟络,我相信一定是言之有物的好东西。在信息碎片化如此严重的今天,他的潜心、用心和恒心更值得我们为之击节!
齐秦【著名歌手】
音乐是一面时代的镜子,它反映了当下社会的缩影。它又是一条长河,由上游至下游脉脉相承,终至百花齐放!
赵传【台湾歌手】
乐评人王磊的乐评集《忽略秘密,记住音乐》乃王磊作为乐评人多年来对数十万张音乐专辑所发表之数百万字乐评中所攫取之精华总成,由当中选取出近百张**可听性、价值与意义的专辑及其乐评文章编辑成书。
个人有幸应王磊之邀为本书拙言只字片语,以为推荐。乍闻此邀之初,心中着实颇有忐忑与是否足够客观,以及资历是否不足之虑。
然有感于王磊多年来对华语流行音乐之高度热爱及参与的精神所感动,作为一位音乐人,实应对于本书之出版给予**的支持。
与此共同希望能透过本书与所有关心及热爱华语流行音乐的朋友分享这些作品*深入、*广泛的剖析,并期盼属于稀有书籍类之本书的出版引领下,日后能有更多此类专业书籍不断推出,为华语流行音乐带来更多元化的评论,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注入更多的启发。就让我们一起《忽略秘密,记住音乐》。
包胡尔查【著名音乐制作人、英皇星艺副总裁】
乐评人、影评人、唱片企划人、演出策划人、选秀评委、音乐总监,这些名头都属于一个精力极其充沛、处事极其认真的人王磊。认识他的这些年我也一直惊诧他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头衔,顶重要的是,个个都是实至名归,实在是佩服得紧!
得知王磊出了乐评集,忙不迭**时间拜读。细细读完,让我这个和音乐打了这么多年交道的人都有种恍然大悟之感,书中对那些我们熟知的音乐和作者进行了抽丝剥茧的精准解读,原来醉人的音符背后还有那么多逶迤曲折、动人心魄的故事。
笔耕非易事,冷暖寸心知。这样一个认真的人,呕心沥血的作品,值得大家细细品味!
胡译友【华纳音乐中国区总经理】
与王磊相识了十多年,一路作为华语流行音乐的听众与参与者,感慨万千。
感谢有情用心的王磊用他的文字,帮我们梳理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脉络。
解读这近百张塑造与改变华语流行音乐的唱片,为我们回味三十年华语流行音乐的风貌: 一路荆棘,一路春光。
张小厚【好妹妹乐队主唱】
**次见到王磊老师是我们跟随南方二重唱去网易录制节目时,他一头的长发,脸上挂着温暖的笑容,非常谦和地介绍了自己。我对他的**印象就是他亲切温暖的笑容。
在休息室里聊天的时候,王磊跟两位南方姐聊起家常,听他们在聊潘越云,聊台湾民歌。听到熟悉的名字,我和秦昊就惊讶地看着他们,觉得好神奇。他们聊天的人都是活在我们随声听、CD 机里的人。那个时候我觉得这些前辈和我们疯狂迷恋的音乐人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这也是从事音乐行业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感之一。
王磊有很多很多的唱片,这在我们刚刚相识的时候,他就“有点”自豪地跟我们“炫耀”过了。由于个人喜好的原因,很多很多我们非常喜欢的专辑都是没有在内地发行的,聊到这些唱片的时候,王磊都“有点”自豪地告诉我们他有原版CD。王磊从大学时期就开始写乐评和专栏,稿费收入让他在学生时期就收集了大量的唱片,这一点让我和秦昊都非常羡慕。在青葱的年月里,除去风花雪月的爱情,王磊给我们讲述的大学时代还有那么多美好的音乐。
音乐是承载记忆的载体,听到周杰伦、莫文蔚、陈奕迅的一些唱片,我们会想起自己的高中生活,听着耳机里的音乐,傻傻地对未来幻想的样子,音乐关掉又走回现实。我光凭着王磊告诉我他有多少张唱片收藏时神采飞扬的表情,就仿佛可以看到他在面对自己整面墙的CD,自己追忆青春的模样了。这本乐评集《忽略秘密,记住音乐》的书目里有近百张专辑,看完王磊的乐评,我会重新找来慢慢听过。有些情感,在年轻时可能无法理解,现在重拾一些回忆,记住音乐里被我们忽略掉的那些秘密。
大南方【台湾著名组合“南方二重唱”主唱】
现代人听音乐唾手可得!这是出生于60 年后的我非常担忧的,因为你听到的音乐消化了吗?了解到音乐传达的意义了吗?好吧!那到底感动的程度有多少呢?我*怕只是戴着耳机听听而已,也不太会去研究了吧!真的可惜……
华语乐坛三十几年中这林林总总的唱片累积了无数经典,当然创造了许多传奇人物!《忽略秘密,记住音乐》这本书选出了近百张唱片,资深乐评人王磊用他专业的见解、细腻的思维、感性的笔触完成近百篇乐评文章,我只能说谢谢你为华语音乐留下一本难能可贵的音乐纪实,也为后世作为音乐传承的**工具书!
田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Music Radio音乐之声资深DJ】
和王磊结识了二十年,每次见面有其他人在场时,他总是要把我们结识的年份说一遍,从“我们认识了十几年了”到“我们是认识了二十年的好哥们儿”,从“给哥们儿介绍个对象吧”到“帮哥们儿主持下婚礼吧”,不敢说我见证了他通往幸福的每一步,但其实就是这么回事儿!
作为电台DJ,我们真的很感谢那些默默笔耕的乐评人,因为主持的时候,随便摘抄两句都显得自己超有见地。好的乐评人并不多,王磊自然是首当其冲的那个。今天王磊要出乐评集了,这简直就是乐迷的福音,全书不仅史料翔实,字里行间更是充满文采。近百张专辑的集结,更是对华语乐坛四十年来发展和走向的梳理。
手握一本《忽略秘密,记住音乐》,你也可以做DJ 了!
郑洋【著名DJ】
因音乐与王磊相识有十五年了,谈笑之间白驹过隙。当年那个在音乐与文字之间追梦奔跑的阳光少年,用十五年的时间证明了他对音乐的真爱,正是这份持久而专注的热爱、诚恳和感动,才有了今天对于华语歌坛的一份特别“磊”积的梳理和感怀,而在这些缱绻深情的文字里又真实地记录着你我共同走过的风尘仆仆的青春,那些在无数个夜晚听得热泪长流的青春。
有待【INDIE DJ 独立电台主持人】
懂得欣赏才懂得创造,而聆听比创造更重要。
谭维维【歌者】
上个月碰到一老朋友,曾经是个有名的乐评人,寒暄几句就开始聊广告的事儿,后得知,现在已经不干乐评改做广告了。临走前特无奈地感慨:“现在哪儿还有音乐?哪儿还有音乐行业?乐评评歌手长得好看?没劲!”他的言语似乎过于悲观了些,但现实却也真不咋地!
所以,此时的我哥王磊被“映衬”得“苍劲有力”中带有些许“挣扎”,又有点儿“视死如归”的豪迈。当然,这些形容完全是因为太熟络、太亲近,以致可以“肆无忌惮”地打岔。真正用意,是为了以幽默的表现手法去诉说哀伤……
话说回来,我虽然打着“我是歌手”的幌子,事实上,对于音乐,以及音乐种类、表现方式等纷繁复杂的专业知识来说,我算是一个小学生,充其量是有些老天给予的对音乐的特殊感受及敏锐,和爹妈赐予的一副传递音乐的嗓子而已。而真正地了解音乐、鉴赏音乐,并且能用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去品赏、咀嚼音乐,*后能传递给大众、让更多人更多地去解读他们听到的音乐的其实是“乐评人”。而现在乐评人或许会被人们遗忘,人们显然忘记或低估了他们的力量。
对于我这个小学生来说,有太多功课是我没有完成的。当我一口气看完哥哥的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我曾“遗失”了那么多美好,有那么多唱片我都未曾去感受他们的呼吸、亲吻他们的芬芳、挥舞他们的挥舞、失落他们的失落。从字里行间我就能体会到品享唱片的人对音乐的敬畏、对唱片的珍惜、对音乐人的感同身受。真的真的谢谢《忽略秘密,记住音乐》,还让我有幸在不同的年纪里去拾起相同的温暖。
正经地说吧,哥哥你可别做了高管就不做乐评了,你可得在这康庄大道上甩起锅庄来,甩他个唯我独尊来!!!
丁武【唐朝乐队主唱、摇滚音乐人】
乐评不是写杂文,严谨负责而具有专业性在我看来缺一不可。写乐评的人很多是杂家,但无论你精通多少门类,*重要还是要有一种像做音乐的人对待音乐一样虔诚的态度,它不是作业,不是论文,当它跃然纸上除了冷静的分析还需有炽热的情绪,所以写乐评的人跟做音乐的人没有太多不同,我们都应该感谢音乐,是音乐让我们感知得更为密切,我就认识这样一位乐评人王磊。
左小祖咒【摇滚歌手/艺术家】
王磊不是唱歌的,不是画家,也不是那个鼓手王磊,更不是那个欠我钱的王磊,这个王磊是写乐评的。中国乐评里头只有一个王磊,人缘好,评论筋道,跟我喝多过好多次酒。王磊跟国外的迈克尔一样多,请大家不要搞错。
虞笙(虞洋)【铁风筝乐队主唱】
王磊说要忘掉秘密,但是多年回头再读才发现,他写的这些,才是音乐背后真正的秘密。
刘倩【深圳电台飞扬971《行走的耳朵》节目主持人】
收藏王磊的乐评比认识他的时间还久。记得我们**次见面是因为李健,2007 年,我邀李健为我的节目写一首主题歌,专门去了趟北京。那是一个清寂的冬夜,我们约在清华园附近的一家西餐厅,当时李健已经发行了他单飞后的第三张专辑《想念你》,其中,《风吹麦浪》这首歌广受好评,它记录了李健曾在清华园的那段美好回忆。闲聊中,李健告诉我,这首歌原本叫《收获》,是王磊赋予了它“风吹麦浪”这个动人的名字。
王磊的笔触敏感、细腻、精准,每次品读仿若一个个音符跃入眼帘。这本乐评集《忽略秘密,记住音乐》又将会成为我们的音乐圣经!
吉杰【骚灵创作歌手】
认识王磊很久了。一路以来,对我在原创音乐道路上的探索和尝试都不遗余力地给予鼓励和支持。祝贺这次王磊能整合自己众多杰出的乐评集结呈现给业内外所有热爱音乐的朋友。
太过理性地热爱音乐,结果可能是眼里的音乐是不同种类的商品;太过感性地热爱音乐,结果可能是迷失在自我沉醉的旋涡里脱离了地气,远离了共鸣。
很高兴,王磊是个激情和思想兼备的从业者,这很难能可贵。一起来读读吧,一定会有收获。
许茹芸【亚洲*美的声音】
从王磊的音乐世界里,我们看见了许多的美丽……在故事之内、旋律之外的,属于你和他和她之间,青春的记忆 。
李泉【著名音乐制作人】
热爱音乐的人,随着自己的经历和阅历,总是从热烈偏执到温软中肯。王磊在这条不归路上做过许多的事情,走过很长的时间,就让我们来看看他对音乐炙热而成熟的态度吧。
丁薇【知名音乐人】
知音难觅,王磊算是我音乐知音中的一个。我们有一些共同喜欢的音乐,以及对音乐共同的理解。同时我们多年来的来往又有着适度的距离,就像他听我的音乐、我读他的乐评,都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这样才更客观和形成自己的解读视角。这样浮躁的年代,能认真做音乐、听音乐、评音乐的人已经凤毛麟角,愿我们都不会遗忘爱音乐的初心。
羽泉【著名音乐组合】
就像羽泉在音乐道路上一起携手走过了十五年一样,王磊同样在乐评人和媒体人的领域坚守了十几年。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他的乐评,或辛辣讽刺,或娓娓道来,都是一种可贵的坚持与清醒。他对于音乐的热爱,永葆赤子之心。
李健【原创歌手】
王磊的乐评集既是他个人的成长历程,也是近三十年来流行音乐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来来往往的歌手,也可以看到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又昙花一现的歌曲,我们会感叹时间对音乐的残酷考验,更会感叹这些音乐曾陪伴我们的过往岁月。这些乐评如同我们的不定期日记,如果你是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一定可以找到那些曾用音乐温暖并照亮我们的日子,我们不能轻易忘记热爱音乐并且相信音乐的时光,这些文章就见证了它们。
王磊的乐评集告诉我们,在那些年里,曾有人如此认真地听音乐,写音乐评论,有多少受到这些文字的启发而开始音乐之旅的人们。而在流行音乐看似繁荣的今天,我们更有理由需要这样的乐评人。
水木年华【著名创作歌唱组合】
王磊是我们十几年的挚交好友,他是中国乐评界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如果说我们是用音乐来歌唱青春
:
掀起流行音乐的一场革命评罗大佑《之乎者也》
唱出故事与自我的声音评苏芮《搭错车》
“黑色时期”的醒世恒言评罗大佑《未来的主人翁》
声音的演员评蔡琴《此情可待》
三毛的音乐传记评齐豫&潘越云《回声》
温暖世间凡人的心灵评李宗盛《李宗盛作品精选Ⅰ》
平凡小人物的际遇与心情评马兆骏《我要的不多》
胸前撕开一道伤口的悲情评王杰《一场游戏一场梦》
八十年代都市的吉普赛评陈升《拥挤的乐园》
用生命唱歌评赵传《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
冷冽的疏离与暖人的光芒评郑智化《老幺的故事》
人间难得有齐豫评齐豫《有没有这种说法》
在自我的世界里恣意评齐秦《纪念日》
唱尽红尘中的情与心评潘越云《我是不是你疼爱的人》
一张无与伦比的唱片评黄舒骏《雁渡寒潭》
华语乐坛好的女声二重唱评南方二重唱《细说往事 不告而别》
诗画派的经典唱片评周治平《岁月的歌》
如燕盘旋的呼吸评张雨生《大海》
清新隽永的民谣光泽评曾淑勤《情生意动》
质朴的歌声 青涩的情怀评《校园民谣1》
一杯清水和一种声音的感动评老狼《恋恋风尘》
没有时间回首的季节评南方二重唱《走出从前》
都市森林里的行吟诗行评朴树《我去2000年》
期待真的会很精彩吗?评王菲《只爱陌生人》
独立之声
一个时代的摇滚乐革命评崔健《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原始激情 狂野张力评黑豹《黑豹》
中国摇滚史上的一座丰碑评“唐朝”乐队《唐朝》
让世界听到中国摇滚的声音评《中国火Ⅰ》
黑色梦境的困扰评窦唯《黑梦》
中国寂寞的传奇评张楚《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朋克照耀中国 评《无聊军队》
另存为>※≮≯评麦田守望者《Save As…》
用吉他说话评李延亮《火星滑雪场》
蓝色的冲击力评杭天《冷水浇头》
坐看云起时舒展愁眉评许巍《时光 漫步》
激情仍在生命深层澎湃评高旗&超载《生命是一次奇遇》
记住音乐,忽略秘密评铁风筝《这是我们的秘密》
坏头脑的音乐旅行 评《Badhead1》
“二手玫瑰”往哪儿开评二手玫瑰乐队《二手玫瑰》
超时空的音乐旅程评黄大炜《TIME》
一路荆棘,一路春光评朴树《生如夏花》
政治的归政治,音乐的归音乐评罗大佑《美丽岛》
一如倒映,一如梦境评许巍《每一刻都是崭新的》
另类左小祖咒的讽刺抒情评左小祖咒《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
二次出走的矛盾,崔健到底该“说”给谁听?评崔健《给你一点颜色》
永远在摇晃的诗篇中拨动年青的琴弦 评谢天笑与冷血动物《谢天笑X.T.X》
遥远的胡德夫,用生命吟唱的声音 评胡德夫《匆匆》
特立独行的“黑色音乐”,黄立行,很行!评黄立行《忙与盲》
清甜的Indie音乐美学 趣致的轻松生活态度评自然卷《C’est La Vie》
下一个音乐潮流,由艾尔肯带动 评艾尔肯《城市之夜》
穿过暗夜的暖流 评曹方《遇见我》
他翩然而去,只留下你自己来咋舌评左小祖咒《美国》
泥土的芬芳,大地的情感评苏阳《贤良》
现代人的纠结与回归评评郑钧《长安长安》
城市生活的情感评林一峰《城市旅人》
果敢女声 坚韧柔情评谭维维《谭某某》
豪气干云 叩问人性评唐朝《沉浮》
不合时宜的忧伤评蒋明《再见 北方》
忧伤是我看你的眼评逃跑计划《世界》
劲热流行
走偏锋的人评李泉《走钢索的人》
让玫瑰花蕾在天堂开放评筠子《春分 立秋 冬至》
一幅精美音乐画卷评纪如《寂寞的自由》
绚丽成熟美,如蜕变的美丽蝴蝶评许茹芸《云且留住》
时空的倒向旅行评李健《似水流年》
有一种东西叫情怀,回到六十年代评刘欢《六十年代生人》
《雨生欢禧城》:后的天籁之音
青春流逝的味道评童安格《青春手卷》
进步,还是堕落的开始?评王菲《将爱》
除了陈奕迅,香港乐坛还能有谁让人惊艳?评陈奕迅《七》
亲爱的丁薇,寂寞的传奇?评丁薇《亲爱的丁薇》
动听的坚持 评梁静茹《燕尾蝶》
青春的追索与迷惘评水木年华《70.80》
听到幸福的味道评叶蓓《幸福深处》
时代症候的注解评田震《38.5℃》
男人三十 成熟大气评羽 泉《三十》
绿茶一般的城市新民谣评曹卉娟《玻璃杯》
再见了,喀什噶尔的胡杨评刀郎《喀什噶尔胡杨》
城市民谣直抵人心评易桀齐《一整片天空》
死了再死,错了再错;哪个是你,哪个是我?评莫文蔚《L!VE IS…Karen Mok》
陈楚生,失去与寻找之间评陈楚生《原来我一直都不孤单》
听崔恕的《公冶长》,就叫他孩子
生命轻如羽衣之痛评李健《想念你》
蓝色的理想主义评王筝《没有人比我更爱你》
一个心跳的距离评王力宏《心跳》
时光密码 温暖从容评辛晓琪《遇见快乐》
情臻浓时 云淡风轻评毛宁《十二种毛宁》
文/金兆钧(《人民音乐》常务副主编、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王磊打来电话,问我可不可以为他的新书《忽略秘密,记住音乐》作序,我当然说可以。他说发给你目录和部分文章可不可以,我说好给我全书电子版,因为老实讲,我看他的文章并不多,当然希望一窥全豹,才能有话可说。
洋洋12 万言,近百张碟评,终于让我找到几句切入点:“我已经记不清楚我写了多少可以称其为所谓‘乐评’的文字,写得越多我越会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因为在这个试图用文字来为音乐做某些注脚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其实音乐之于每个人的意义肯定是不一样,所有的技术、制作、元素、风格、包装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它对你而言是否好听,是否感动。”这段话如果让我写,会是一模一样。
我也已经记不清楚我写了多少可以称其为所谓“乐评”的文字,写得越多我也会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以至于近年来越写越少。套句话说:每当我沉默的时候,我感到充实;每当我坐在电脑前写下题目,便感到深深的空虚。
我同样越来越发现,其实音乐之于每个人的意义肯定是不一样,所有的技术、制作、元素、风格、包装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它对你而言是否好听,是否感动。这同样体现在王磊的选材和写作中。
30 多年来,华语流行歌曲的创作也算汗牛充栋,从中选择百张以立论,当然选择本身就是论者审美观的体现,亦可从中窥探出论者的生活和情感历程,所谓文如其人是也。
于是,从选择的唱片上,可以看到王磊视野的关注和偏好所在。“回眸经典”这一部分的曲目应该是他的青春启蒙,有些“高山仰止”的敬重;“独立之声”是他的精神支柱,表达着对一种人生姿态的认同;“劲热流行”是他的审美阈限,挑剔中也有平和也有宽容。唯有一点,对于80 年代内地“西北风”时期和94’新生代时期的作品几乎付诸阙如,这也暗中表现了王磊的一种态度。我想他不会是“视而不见”,倒可能是“听而不闻”顺便说说,与王磊同代的乐评人似乎在这些曲目的选择上颇有共性,正与我相反。从表面上看,这有“代沟”的问题,从深层看,是几十年来港台流行音乐文化与内地流行音乐文化相互碰撞、交流中极为复杂的社会学问题。每一个《红楼梦》读者的眼中都有一个林黛玉,每一个《王子复仇记》的观众眼中也都有一个哈姆雷特。王磊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相信不同年代的读者也会在读此书的时候和我一样会在心里认同着并否决着。
写乐评的人基本上都会碰到两个悖论。一个悖论是立场和听觉的矛盾,例如如果站在摇滚立场上,有些作品其实听觉上并不入耳入心,常常也会尊重“立场”;另一个悖论是行当和个性的矛盾,例如如果站在媒体角度上乐评人总要有媒体平台不能视而不见,而心里大骂神马东西的时候不免也要敷衍。当然,还有一个“只论关系,不管是非”的悖论此处姑且不论。对此如何处理就要看个人的“经营”之道。王磊的评论我觉得有一点可以称道,就是大多还是出于真性情,并不圆滑或吞吞吐吐,也不轻易上纲上线以示高深,更多的倒是有点外圆内方、绵里藏针。是王磊生性如此还是狡猾?读者自有分辨。
“耳听为实”是读完书稿另一个感慨之处,可以看出,王磊在这些年来用心聆听了大批的唱片。写乐评当然要听唱片,但说实在的,仅就华语唱片来说,这些年就算不景气,出版量还是惊人的,比如去年“唱片已死”的情况下,内地也照样出了好几百张。所以,拿出时间听唱片也是一份功夫,再要辨析优劣上下更是一份苦劳谁都知道,指望写乐评生活至少在内地是要饿死人的。因此,听并评论着值得尊重,在这基础上还能集腋成裘,为这似乎庞大光鲜实则步履维艰的产业做些扎实而不求微利的事情固然是作者给自己一份交代,也是为任重道远的中国流行音乐文化做出了筚路蓝缕、铺路搭桥的实事。
我常常感受到一个乐评人应该“一脚门里,一脚门外”。所谓“一脚门里”,就是评论者不能“隔岸观火”,仅凭纯粹听觉体验就大发宏论,一定要对音乐界的整体状况有相当的了解,不然只能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结果除了自娱自乐,业界是不会理会的。所谓“一脚门外”,就是评论者又不能陷入圈子太深,太深了很容易成为某一圈子的代言人而失去了自我。“知行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给现代知识分子留下的重要的精神遗产。现代流行音乐不仅需要音乐人千万次的实践和摸索,也需要评论者、理论工作者甚至教育工作者的多方合作。王磊在圈中多年,由媒体而实体操盘,做到了“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忽略秘密,记住音乐”大概是提醒大家忘却所谓的“秘密”而关切音乐本身吧!我很认同。正如安徒生说过的:镀上的金很容易磨掉,猪皮却永远留在那里!
还是用王磊的话做结吧:“其实音乐之于每个人的意义肯定是不一样,所有的技术、制作、元素、风格、包装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它对你而言是否好听,是否感动。”
(序) 对音乐的狂热 对音乐人的尊重
文/周治平(台湾著名音乐人)
那年刚来北京的个晚上,朋友带我去K 歌坊跟一些音乐圈的人以歌会友,黑乎乎的空间里,也没太搞得清楚这些朋友能干什么会干什么,只知道他们之中有好几个人都曾在同一个杂志社混过,并且都有一个挺吓人的头衔“乐评人”。
我从未跟“乐评人”交过朋友,总以为这些所谓的“乐评人”都是一些占着媒体平台 , 凭两片嘴皮指东骂西的、牙尖嘴利的家伙,事实上在台湾的几次被所谓“乐评人”修理得体无完肤的经验,还像根扎进骨头里的针,时不时让我冷不防地揪着疼。
仿佛是为了平抚我的情绪似的,那天也在座的王磊自我介绍的时候笑呵呵地强调,他只
是一个“曾经的乐评人”。
真正跟王磊熟稔是几年后的事了,那个时候的他已经从一个“曾经的乐评人”转而成为一个在音乐产业里翻江倒海的一号人物了。从演唱会的筹办、唱片的企划、大型活动的推动到媒体的主管……仿佛到处都有他的身影,而我也逐渐地对王磊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
怎么去形容王磊呢?
在他豪迈的外表下,有着狂狷的书生气质;在他彬彬有礼的态度里,藏着一丝不苟的行事风格。而他无论在任何岗位上的做人处事,你都看得到他对这个产业的坚持。
现在,这个“曾经的乐评人”又要回过头把他的这些乐评文字集结成册了,而再次审视王磊的乐评,你可以从他对华语流行音乐资料收集的丰富、细腻的整理和精辟的理解里,发现他对音乐的狂热,和对音乐人的尊重!
我想,真正支持他在这个音乐产业的核心,也就是这份狂热和尊重吧!
(序) 曾经,我们的热忱
文/胡赳赳(诗人、《新周刊》副主编)
我对乐评人王磊常怀有一种心有戚戚的态度。因为我们都是七十年代生人。我从他身上能看到一种热忱,而那种热忱是我曾具备的,但后来在某一段时间又丢失了。这或许是“70 后”
共同的热忱:梦想用一种独立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体现自我的价值,付出自己的真爱。正是在这种热忱的感召下,王磊以一种理想主义的方式生活在北京,在紫竹院那边上大学,然后又在天赋的引导下,几乎没有任何障碍,一步跨入音乐界。于是,他需要不停地跟人解释:我不是广州那个搞摇滚的王磊,我是北京写乐评的王磊;我不是那个长头发的高晓松,虽然我的头发也很长,但我叫王磊,我跟高晓松是长得有点像,但我比他帅一点点……
20 世纪90 年代,正是中国原创音乐的爆发期,或许,历史再也不会有这种给予流行音乐的际遇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初现,商业规则正在形成,人们压抑的情绪得到了普遍的宣泄和释放,人们有了钱,需要娱乐,也需要精神的指引,人们想找回自我,但又在寻找偶像,或者,寻找同类;唱片工业渐渐有了气候,尽管其中充斥着江湖气,演出市场龙蛇混杂,各种名利与恩怨混杂其中,人性的得失、哥们儿的冲突、成功的诱惑,有时像天方夜谭,却时刻都在往戏剧性的发向发展,沉沉浮浮,各有转归;那时,互联网和盗版还未显示出扼杀唱片业的威力,一切都似乎是客客气气的风平浪静,可以功成名就,可以醇酒美人,看起来,这真是个不错的行业。
一个怀才的少年,就这样误打误撞地进入了圈子。上大学时,他就开始了自由撰稿人的经历,为各个媒体写关于音乐评论的文章,这几乎奠定了他一生的基础尽管在他光荣地成为IT 职业经理人之后,他也从未放弃过自己另一个写作者的身份。
那所大学本来是要培养他成为老师,但这,对于一位有追求的年轻人而言,世界刚刚在面前打开,“一切都是崭新的”。那时北京是一个有活力的城市,北方的阳光透亮,打在物华天宝的商场橱窗上,物质散发出迷人的魅力,生活方式正在悄然改变,用才华换取自己的安身立命,是无数憧憬都市生活、追逐梦想的年轻人的选择。
直到现在,年近中年的王磊在他质朴、热情的外表之下,依然保持着他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他会购买自己所喜欢的国外球队的服装,每次出国都要买唱片,使用在香港无印良品寻觅的手感质朴的长款钱包,闲暇时则一定要去有意思的地方吃饭,甚至连度假,他也精心地策划和安排。
这正是他的长处,对生活兴致勃勃,充满着乐趣,也洋溢着活力。一如他愿意无私地援助和与朋友分享一样,他在生活层面与工作层面也因其极大的付出和努力而蒸蒸日上。
他慢慢跻身成为一个成功者,他的车子和房子也在一步步升级中。这实在是个中国版的美国梦,它一定能激励着乐评人前仆后继地进入这个行业。
但显然这些外在的显示并不能勾勒他的全部。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王磊就与中国原创音乐的发展在一起跳动,他既是一个冷静的、拉开距离的旁观者,但同时又是一个热心的、全身心投入的参与者。
他似乎人缘极好,大约也有一个消化能力极强的胃。所以,“亲爱的坏品味”在他这里不发生作用。他可以从毛宁到罗大佑,从反差极大的东方神起到左小祖咒,在他合作过的艺人里,他将他们“一网打尽”。在音乐产业链中,除了站到前台扮演歌手以及在录音棚里干活之外,他几乎是一个音乐专业之外的全方位的音乐幕后人士,从企划、文案、推广、演出、监制到参
与制作。
这一切缘于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以及不俗的音乐鉴赏能力,永远能说出清晰、具有判断力而且可执行的话语来。使他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参与了不下39 张中国重要唱片的制作过程以及近10 场令人难忘的演唱会。
正是由于出色的沟通及执行能力,人们往往极易忽略他的“看家本领”乐评。这多少让他有点黯然神伤。而朋友们对他的才华是有着充分认知的,他为李健的一首歌取名叫《风吹麦浪》,这首歌后来成为李健广为人知的歌曲之一。
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尽管不是一个音乐人,王磊却将自己的一颗心完全交付给了音乐。音乐引导他进入了社会、进入了圈层,引导他的每一个职业、下一个职业。也是音乐,使他与一些女人渐行渐远,而与命定的女人终相逢她化身成为一个音乐编辑来到他身边。是的,朋友圈里都知道他上《非诚勿扰》的那一次,他和女嘉宾没有牵手,他在现场流泪了,他说他“始终相信真爱的存在”,这一次刷新了这个火爆的相亲节目的收视率。是音乐一次又一次地陪伴他,度过不为人知的夜晚,使他的心灵获得无上的安宁和拯救。从某种程度来说,音乐就是他的信仰。而乐评,仅仅是他对信仰的描摹。
在这篇文章中,我忽略了音乐,却让大家记住了一些秘密。但打开王磊的新书《忽略秘密,记住音乐》,却让我的时光停顿了。有整个上午,我未能写下一行字,沉浸在他的乐评中,任他的文字与信息量冲击着我的记忆与神经。
那些勾起我记忆的唱片,再次从王磊的笔下涌出,激活了一个人“疲惫的英雄梦想”。我又一次与罗大佑、郑智化等少年时期的偶像为伍,也遥想蔡琴、陈升、赵传等重要音乐家的今昔风范,还有那些熟悉的旋律,那些夺目的名字和悦耳的歌曲,足以使泪水打湿双眼。尘烦劳事,皆都远去。
还有一些朋友的名字出现其上,如音乐人许巍和李健,还有老狼和叶蓓,我几乎能肯定地辨认出他们的“心路历程”,是如何在这个人世间闯荡,并终找到自己安宁的领地。这是王磊出其不意地献给我们的一份礼物。有的人,用歌声来回答世界;有的人,则是用热忱和文字。
我们足以忽略王磊所有曾有过的世俗身份(它更像是一长串个人经历的履历:乐评人、唱片企划人、演出策划人、记者、星文唱片/ 中唱艺能副总、选秀节目评委、网易娱乐中心主编、网易音乐高级总监),使他能够全然而然地把他的热忱再一次带到我们中间来。
热忱是才华的火焰,也是艺术的助燃剂。如同我们身处的污染环境一样,21 世纪初期的中国原创音乐也发展到了一个艰难的时刻,选秀与机制的萎靡、环境的制约等,一起扼杀了音乐家们的创造力。三十年来,那个时代音乐大师们的声音还在空中回荡、在互联网上回荡,而新的音乐大师仍然在发展与进化的迷途之中。他们仍未到来。
但如果我们再热忱一点呢?把冷漠和麻木扔开,把感动和知觉拾起,像王磊一样的热忱呢?仅仅是只管付出而不问收获,用自己的温度和热度去温暖和点燃别人呢?
也许,我们应该回到“王磊式的热忱”。
(序) “听见”画面
文/华少(浙江卫视主持人)
总是会遇到各种情绪的不是吗?当然了,绝大部分情绪都无法安全地找人来倾诉。一来,我们并不敢那么诚实而且充分地暴露自己;再来,说了也不见得真的有人都能够了解。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社交软件越来越发达的现在,而我们的内心却越像是一个精神的自慰爱好者。
所以,我们总是需要音乐的。
当一个个熟悉的陌生人帮我们哼唱旋律的时候,好像自己忽然能和自己对话了,总好像有那么几首歌,让人自私地认为,它就是为自己写的。也许是为了一段不能启齿的往事,或者为了自己不忿儿的现在,也可能是为了正在隐藏的那份对未来的野心和向往。
你已经遇到那几首歌了吗?或者,你和大多数人一样都还在寻找?
其实,流行音乐之于我们的生活像极了呼吸之于生命。只有在跑步时,呼吸才被生命重视;只要在需要时,音乐就会不自觉地在嘴边哼唱。它和我们的默契,几乎让我们自己都常常吃惊!原来,和这首歌居然好久不见,还那么熟悉。
在王磊《忽略秘密,记住音乐》这本书里,我似乎就读到了那些被我错过、被我遗忘、被我好久不见的词句。
王磊是一位有些可怕的流行音乐活字典。通常我们是不太敢和他聊关于音乐的回忆的,常常不经意地那么一点点线索流露,就会轻易地被他把整个故事扯出来,自己就像是一个被他扒光了衣服的国王,好容易编制好的伪装瞬间就崩塌。于是只有把他彻底灌醉,渴望酒精能让他记忆混乱,可惜通常先醉的也都是我们。所以,只有和他成为好朋友,盼望友情能敦促他保守好那些秘密。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