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374996
小说
铁核桃木丽春
化雪图戈阿干
茉莉花和家修
江枫渔火和经雁
渔翁魂夫巴
神秘的葛洛比山妖亚笙
摩鲁娜,摩鲁娜和国才
烂品和国正
炸米花沙蠡
东巴恋牛耕勤
昌青街记事和晓梅
寻找灿丹蔡晓龄
蒲公英的秘密(儿童文学)可雪
东巴猎人杨正文
情蛊和凤琼
寻马记东巴夫
散文
永宁之行赵银棠
难忘的追思(外一篇)白庚胜
一篇迟写的祭文周文英
金沙滩和瑞尧
飘落的山花和绍全
读不尽的金沙江(外一篇)杨世光
李霖灿埋发玉龙雪山杨福泉
寻找绿太阳张春和
后的书斋杨湛
地球一奔(节选)杨一奔
守望与恐慌和大海
灵光消逝的祖地白郎
母亲,我只能在梦中见到你拉木嘎土萨
丽江二题和振华
访赵银棠先生李世宗
玉河,童年的记忆牛相奎
那片叶叶和寿仙
午夜情思李志文
雨中行吟刘志文
狮子山古柏林和强
诗歌
刮风的时候(二首)和建华
普通人的葬礼(二首)夜航
太阳回声李力能
杨琦诗钞(七首)杨琦
涅槃了一季绯红的莲花青青
归隐半小时(三首)和家胜
挥开两声轻叹杨蔚婷
月华星辉里(五首)和克纯
没有云的天空(三首)拉姆周雯
水妖巴纳木
锋芒(十首)人狼格
丽江私语(四首)周文华
茶马古道肖淑娥
记忆的碎片(五首)周杰
我与缪斯开玩笑(五首)杨璇
今夜在瓦刷(三首)李志宏
失散(三首)祁萍
在音乐中醒来(四首)李俊佑
长篇小说存目/
编后记/
杨世光
春风传吉讯,心海起欢澜。获闻中国作协斥巨资组建庞大的工作团队编纂出版“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纳西族文学卷荣列其中的消息,我作为纳西族一名老作家,感到欢欣鼓舞,热血沸腾,为这一排虹列锦、宏伟空前、赋意深远的历史工程拍手叫好。
让我担任纳西族卷的主编,不免诚惶诚恐,因我多埋头于自己的30余部著作而未能对纳西族文学的态势做更多深细观照,唯恐力不从心;但好在有年轻的和晓梅副主编和其他编委的鼎力襄举,他们富学博才,把时握新,见广识远,加之广大纳西族资深作家和新锐作家的热切支持,形成强势合力,使我又获得了满满的信心。我深深意识到,纳西族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的有机构成,它和各民族文学一道璀璨于古今,这正是它的价值意义所在。让纳西族文学的多元、博大和精深更完善地彰显于世,让它的精神、气质进一步融入到民族的心灵和血脉之中,化生出民族前进的鼓扬力,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是一份义不容辞的担当。这也正是我们合力编好这卷作品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伟大标志的新时期以来,纳西族文学和全国各民族文学一样,迎来了欣欣向荣的春天。作家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解脱精神枷锁而自由呼吸,释放情怀,发奋创作,为新时代歌唱,谱写盛世华章,使纳西族文学以焕然一新的面貌推进到了崛起与繁荣的新天地。
自然,对纳西族文学来说,这样的发势局面,也是历史根基和传统源脉的赓续与弘传。纳西族是一个崇尚文化的民族,生活在高山险峻、江河雄浑的大美环境中,善于从自然灵气与社会文化的契合中培养深沉内敛又不断进取的性格,进而创生出自己的文化。唐宋以还,它回旋在汉文化、藏文化、南诏大理文化三面强势交汇的地带,始终保持了敏于学习和多向包纳的热情和智慧。文字,稳步成为好的与外界沟通一致的媒介,也成为纳西族解读自己、展示自心的渠道,于是,文字和书写文字的人们在这个民族中得到的尊崇。这个根脉,一直沿传而下。
纳西族的书面文学,早是用自己的象形文字撰作的东巴文学作品。而纳西族对先进文化的追仰,使它在明代便兴起了汉文作家文学,首开先例是土司阶层的木氏作家群,木泰写了纳西族首格律诗,其后是木公、木高、木青、木增。公、增二人的诗文选入《列朝诗选》《四库全书》,影响直达中原。清代“改土归流”后,出现了一批来自中下层的旁姓作家群,当中有先行者周之松、李洋,有成就显著者桑映斗、牛焘、杨竹庐、杨昌、木正源、李玉湛等。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建立,纳西族文学进入新文学时期,相继出现了个小说家李寒谷,个女作家赵银棠,代新诗人杨琦、和柳等,他们的新样式作品在省内外赢得了声誉。
时至今日,在几代作家不懈努力接力的基础之上,纳西族文学总体随时代前进而呈喇叭状放射发展,作家阵容不断壮大,创作题材更加广泛,形式嬗变更趋多样,艺术手法更臻成熟,文学研究渐入佳境,各类作品日益繁荣。我于1994年在丽江召开的“20世纪纳西族文学创作讨论会”上所做的主题报告中,把新文学历程分为交接期、开拓期、转折期、崛起期、繁荣期,幸运的是后四时期的代表性作家都聚合到了繁荣的新天地;而我在报告末尾所列的诸如“缺乏史诗性长篇力作”、“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作品为数不多”、“女作家少”等不足的节点,于今已得到了彻底的改观。这样的聚合繁荣与大改观,在这卷作品中得以信实反映,令人欣慰。
梳理繁荣的经纬,抽绎到的是作家们更为丰富的具象,栩栩然跃动在这卷作品的字里行间,显现出纳西族新时期文学队伍的如下特征:
老作家矢志不渝,笔耕不辍。哲思灵动的诗人杨琦,以随笔名世的赵银棠,以短篇小说步入文坛的赵净修,用18年写成142部长篇小说的历史演义巨匠王丕震等,长寿而跨入新时期,孜孜不倦创作,直至鞠躬尽瘁而谢世;进入古稀的老作家木丽春、牛相奎、戈阿干、杨正文、和国正、杨森,包括我,小说散文诗歌论文几套笔墨齐挥,他们的成果大多获得省级以上文学奖,其中戈阿干和我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骏马奖前身),是新时期文学的中坚力量之一,至今依然保持着创作的激情,行走在创作路上不离不弃,堪为风范。
中青代作家稳健有为、自强不息。英年早逝的沙蠡,毕生以文学为梦想,出版了20余部作品,无憾于己,无愧于世;军旅作家和国才的小说和拉木·嘎土萨的诗文,摘取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骏马奖前身);白郎的文化散文,大气、深邃,充满历史感和社会感;人狼格的诗,深远空灵,能达到灵魂深处;和克纯的诗,以个性的话语点染社会与人生;蔡晓龄的诗与小说,摇曳生姿,富于张力;和绍全的散文别具一格地反映时代和人生命运;白庚胜、杨福泉的散文,透出一股学术般的气韵;周文英的散文因真因情而动人,她还以本民族的角度审视作品,写下一批高质量的评论;和大海的散文博语锐思,卓有棱角。他们所在的行业岗位各异,却都充当着创作的桢干,为纳西族文学事业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青年作家层出不穷,前景灿然。当中的佼佼者和晓梅的中短篇小说,连连发表于国内重点刊物,以其独异的历史景深和艺术神魅,入围“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先后摘取《边疆文学》奖、“春天文学奖”、《人民文学》年度奖等多项和省级奖;东巴夫出道即不凡,获滇西文学奖;和凤琼的小说充满了神奇灵性;周杰的诗细腻动人;90后的李志文初露锋芒,等等。他们涉濯新潮,文感新敏,手法新灵,语境新阔,透出一派新气。他们是纳西族文学的未来。
纳西族文学就这么代代相承,环环相扣,向着光明的新里程延伸。
在这卷作品编选当中,尚有已故作家杨廷圣、剧作家和汉中等诸多作家的作品,包括纪实、评论、诗词等,由于体例、时限等因素的制约,未能选入,但他们的作品同样闪烁在纳西族文学的长廊,谨此向他们表达由衷的尊敬。
全卷编就之际,也让我向承担具体运作的王川蓉名誉副主编、和晓梅副主编及为编辑工作尽心尽力的编委和编校同仁,表达由衷的感谢。
后,我借木增“著作重光亘代标”、“始信如椽出大方”的豪语,引作纳西文学的新预言,并接赋一首绝句,寄托美好的祝愿:
漾彩文泉茂母邦,
珠鸣玉响叩心窗。
天时雨露源源沛,
执信群流化大江。
让我们为构铸“亘代标”之作,筑圆我民族的文学大江梦而努力拼搏。
谨为序。
2014年4月
木丽春
一
铁核桃姓树,名峨美。峨美用纳西话说,就是指丰收神。老树的阿爹、阿嫫,给他取了这个吉祥如意的名字,是指望家里常留住丰收神,五谷丰登,箩满囤溢。但是,老树从他懂事起,不知道是由于命薄,配不上这个吉祥如意的名字,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旧社会的二十多年,他只见过屋里箩底朝天,空囤里冷风打唿哨的凄凉景象。
年轻的时候,老树是个说话也用歌子答问的活泼有趣的小伙子。他会弹奏一手好口弦,节日的歌场对歌,村寨里的婚丧嫁娶,他都跑去对调子,所以周围村寨里的人,誉称他是“金口弦”。可是老树自打二十岁上,娶过了亲,一副铁肩膀就担起了一家三口人的生活,每年等老树把家里的一季庄稼忙完,领着妻子下坝,他走村串寨揽短工,妻子则到地头拣拾遗漏的穗头籽粒。有一次,老树下坝揽短工回山后,不知道是着了什么邪,一跺脚把口弦、竹笛砸得粉碎,从此,他像条冰冻的小河水一样沉默,不唱不笑了。老树在坝子里闯荡几年,使他那羊羔一样温驯的脾气,变得像牯子牛一样“犟”起来了。
老树住的穷山窝,是个高海拔地区,气温低,日照短,霜期长,只能种植一季庄稼。粮食的当家品种只是洋芋、荞子,还有低产的燕麦。而狠心的山主却立了个毒辣的规矩:佃农只能用小麦交租。这就逼得山民们每年秋收后,背着洋芋、荞子,跑到坝子拿粗粮去兑换细粮,要向人磕头求情,小麦才能兑上手;更可怜的是地里无收的佃农,不得不下坝子卖工换粮,这真是一条杀人不见血的勒脖子绳子。
秋风紧吹雁南归,地里的秋粮上场了。山主三催四逼地向老树家来讨租,老树朝箩筐一指,原来箩里装的只有洋芋、荞子。山主气白了脸,喊道:“谁收你的臭洋芋、烂荞子!你为什么不给老爷准备下小麦租,你是吃了虎奶长大的?”
“租地里只产洋芋、荞子,你却逼着交小麦,这不是麂子身上取麝香,黄牛头上割鹿茸吗?!”老树咬着牙说。
山主听了老树的话,就像吃了芋头老根,舌肿唇麻:“你简直是个咬不烂、砸不碎的铁核桃!”
从这以后,佃户们给山主交租,一个个仿着老树的办法,破除了往常的规矩。这样,山窝里就传开了“铁核桃”斗败山主的美谈。
老树心里记住了他与山主争斗时说过的一句话:“等我种的荞子窝里长出小麦来的日子。”当时老树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同山主斗气;后来,这句话却像一根针一样,隐隐地锥着他的心,久而久之,也就在老树的心窝里滋生了一个信念:不怕说我老树糊涂,受人耻笑,在生我养我的荞子窝里,一定要种出小麦来!
老树这人,想定的事情,高山大川也挡不住他的。他搜罗了屋里仅存的两升荞子,换回了一土碗小麦种子,就在山窝里种起了小麦。
这惹起了村里人的纷纷议论。有的讥讽说:铁核桃真是想在刺猬身上剪绒毛,想得美……每当这些闲言冷语灌进老树耳里,他心里暗暗嘀咕:“山沟是水冲出来的,路是人踩出来的;不怕走不出一条新路来。”
旧历八月十五日下的麦种,很快熬到了九月中旬。这时候,地头的小麦嫩悠悠地泛青了,它长得比坝子里的小麦还肥壮。这时村里爱闲唠的人的嘴脸变了模样,一声接一声地热烘烘地喊他“大哥”、“兄弟”……老树心里暗暗嘀咕:“要走的路是长的,每一步路的脚下都隐伏着跌跤的滑石板……”
不出老树所料,阴历九月中旬的一天,天降浓霜,山窝里就像落了一场小雪花似的,地上厚厚地印了一层霜粒,嫩悠悠的小麦,就冻得像冰棍一样,等到太阳一亮山,麦苗就像开水烫过一般萎蔫了。老树眼看麦苗被厉霜糟踏,气得眼睛也发了黑了,过了一袋烟的工夫,老树才慢慢回过神来。这时村头巷尾,那些爱闲唠的人又唠叨开了:噶是,我早就料到了,穷山窝里飞不出金凤凰。老树真是着邪了,尽想些吊在半天空的抓瞎事情,自讨苦吃……老树每当听到这些风凉话,心里就暗暗思忖: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有时会迷路,免不了也要跌跤,但走的次数多了,方向会明的,路也会踏出来的……
三天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被厉霜造害的麦苗,干枯得像干松毛一样。可老树丝毫没有心灰意懒,他又每天早上担着一副水桶,在来回三四里的路径上,挑着一担又一担的泉水,不停歇地浇洒着麦苗。直到度过了严冬,迎来了阳春三月,老树的麦地里,在那裸露着赭黄的泥土的地里,露出了一芽嫩生生的绿叶。老树真的就像个顽童一下逮住了只山雀一样,高兴地一蹦三尺高。他在心里暗暗想到:竟然活了一株麦苗,将来高海拔地区会有十株、百株、千株……满山的麦苗成活起来。他想着想着,仿佛眼前泛起了满山遍野的小麦绿浪;绿浪又变幻成了金黄的麦粒……老树自己也仿佛年轻了,口中不禁哼起了年轻时候爱唱的“谷气调”。他乐得把水桶忘记在地边了,一口气跑回家里,高兴地一把拉着蹲在火塘边烘荞饼的媳妇,没头没脑地说:“孩子他嫫,有救了,有盼头了,一株、十株、百株……十年、百年……儿子、孙子……一代接着一代,我们高海拔地区一定会扬起金黄麦浪,把低产的荞子燕麦驱逐出穷山窝……”老树的媳妇,自同他成家以来,只看见过老树终日拧紧眉疙瘩,从没有看见过他这样的舒心过,所以也高兴起来。
麦收的时节到了,坝区的农民忙得脚不沾地;老树也在这个时辰,在他的一棵小麦上,收了七粒如珍珠般透亮的麦粒。七粒麦子,老树当着眼珠一样爱护着,他怕馋嘴的耗子偷吃了麦粒,也怕麦粒受湿气着霉,他精心地用一块布包了里三层外三层,珍藏进一个土罐里,挂在火塘上方的大梁上。第二季秋播时节,老树把七粒种子下播了,七粒种子出了七芽麦苗,在霜期当中,麦苗又被厉霜冻死了两棵,只成活了五棵,麦收时又收了四十一粒麦子。这样,一年跟着一年,老树培育出了三升麦种。谁知道这消息传到了山主的耳朵里,山主来收租了:
“老树,听说你山窝里种出了麦子,稀奇,稀奇,今天我可想尝尝这个鲜哩!”
“你要收地租,荞子该交几升,洋芋该交几箩,我可不会给你拉欠半粒一颗,但是要想尝我的新麦,办不到。”老树拍着胸脯说。
“麦子是我的地里种的,地里种出什么粮,就该交什么租。”
“新麦全在这里。”老树抬手指了一个筐,“你想饱饱眼福可以,想摸它,你还没长这双手哩!”
山主一气之下,想收回他的地,可是转念一想,老树从来没有拉欠过半粒一籽荞子洋芋的地租。收了地,岂不丢失了一头肯下苦功夫的老黄牛?如果相逼太紧,宁折不弯腰的老树一动肝火,拍拍屁股迁出这穷山窝,也难得招寻像老树这般勤恳务实的佃户,于是便无可奈何地说:
“你呀你,你这咬不烂、砸不碎的铁核桃!”
二
一九四九年春天,老树丢下了老婆孩子,次离开了穷山窝,投奔游击队。战场上,老树从来没有怯阵动摇过。一九五○年云南和平解放,部队政委老杨同志,想让老树任排长,找他谈话。老树把缀满茧花的大手一摆说:“老憨公鸡上不了鹦哥架,我还是要回家盘田。”老杨感到诧异,睁圆着眼睛说:“老树,雄鹰怎么飞到半空就想着回头,莫不是想念温暖的窝巢?”
“自从我得知了共产党的道理那天起,我生着是革命的人,死了也是革命的鬼。”老树扬声一笑,拍着胸脯赌咒似的说,“我回去革穷山窝的命,丢不了我的心肝宝贝小麦种。”
接着,老树不咽一口唾沫,把他试种小麦的前后经过,详尽地说给老杨。老杨也忍不住爆发出一串舒心的笑声。老树以为是老杨同意了他的要求,两脚一并拢,挺胸昂首地敬了个礼,转身噔噔噔地跑回部队,把自己的行李胡乱捆成一个小包袱,挎在肩上,手里提着枪,气喘吁吁地又跑了回来,向老杨行了个军礼,把枪塞给老杨,说了声“再见”,就转身上路。等老杨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情的时候,老树已大步流星地自顾赶他的路了。
老树回到家里以后,向媳妇要过日夜惦记着的小麦种子,仿佛怀里抱着久别重逢的独生儿子似的高兴极了。他回身抓过一把小簸箕,把小麦种倒进簸箕里,拿去给太阳晒。老树进屋里点燃一锅旱烟,待他从堂屋里踅出院子的时候,忽然发现家里的大公鸡,就像敲鼓点般地啄食着麦种。老树一看见这情景,急得直咬牙,“当”的一声脆响,把衔在嘴里的玉石烟嘴也咬碎了。老树顾不得捡落地的烟锅,猛扑过去,一把抓住公鸡。公鸡在老树的手里惊惶地惨叫扑扇,脱落的鸡毛飘满院坝。老树从腰间掏出砍刀,正准备往公鸡脖子上去割,忽然他的手被一只大手抓住了:“你疯啦!家里只有这只年三十晚上祭祖宗的老公鸡;你杀了它,老祖宗也不会高兴哩。”树大嫫气汹汹地责怪着。
“这孽畜啄食了我的麦种,非得叫它吐出来不可。”
老树铁着心肠,一刀割去,鲜血溅满地下,公鸡在老树的手里扑腾了几下,就断气了。老树很快把公鸡的嗉囊割开,把小麦种一粒一籽地从嗉囊里翻出来,又一粒粒捡进小簸箕里。
老树就是这样一个人。到一九五六年,办高级社的时候,老树个把耕牛披了红,手里捧着他用心血培育出的两升小麦种,穿着民族盛装,领着儿子小树,入了社。老树把小麦品种高高地举过了头顶,深情地对社长老尤说:“伙计,我们人翻身了,千万别忘记穷山窝还没有翻身哩。按着老辈人的脚窝子走路,永远改不掉穷山穷水的苦面貌,脱不掉吞苦荞壳的倮倮帽子,愿你领着山里人,在穷山窝里绣出一幅黄金麦浪的图画。”
合作社里抽出一亩来许的土地,辟做小麦良种培育场。老尤和老树驾着犁牛,深翻泥土,施上了计千篮的厩肥。待到旧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老尤和老树,在合作社的土地上试种了两升小麦种子。他俩在焦躁地等待着小麦出芽子,一天跑到地里看望三次苗情,看了九十九次呵。小麦嫩汪汪地泛青了,修长的麦叶吊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在朝阳的金光照耀下,露出了笑脸。老尤乐得整天价叨念着:“咽荞壳子的穷帽子,要摔到金沙江里去了!”他时而又感叹似的说:“老树为我们山里人立了一大功,荞子窝要变成金银窝了。”
老尤叨念的话越来越甜蜜,老树的心情却越沉重,他的眉头打着疙瘩,整天价咂着旱烟锅抽闷烟。原来,老树考虑的是小麦苗能不能安全地度过霜期;他的心里就像打秋千一样,晃荡不安。九月中旬,一天晚上,天空忽然降黑霜,山窝里的霜重,就像落了一场小雪花,葱绿的麦叶冻成了冰棍……过了三天时间,小麦苗活像干松毛一样铺了一地,随着呼啸的山风卷上了天空……老尤面对这凄惨的景象,他活像个泄了气的羊皮筏,在漩涡塘里兜着圈子,他埋怨着说:“费了工,丢了种,山里种小麦,真是娃娃玩雪人,成不了气候。”老树听着这些埋怨话,心里就像弯钩刺钩割着心上肉一样辣疼,他勾着脑壳,咂着烟锅,眼睛木直地望着被黑霜糟踏的麦苗。忽然,他发现地里的麦苗,有的连根带叶被风掀出地面;有的却根茎还紧紧地抱着土层。他扒开土层,看见抓着土层的麦苗根须还是活鲜鲜的。他从这小麦根上,看到了希望,收获了智慧和力量。
俗话说,九个说客九张嘴,不如一个戳客半片舌。村里持有保守思想的个别人,这时也在老尤耳边吹起了冷风:“穷山窝里祖祖辈辈都是点荞子种洋芋,老树真是着邪了,他把马笼头套到牛角上去了。”还有的人挑唆老尤把麦地犁了,改种春洋芋。老尤抵不住这股刮地冷风的寒冷,决心动摇了,一拍大腿,就驾着两条牛,准备把麦地翻犁了改种洋芋。
老树在火塘边喝着早茶,边划量着挑水浇地补救麦苗的事情,忽然小树气喘吁吁地跑进门,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阿爹,阿尤叔赶着犁牛去犁麦地了,说是要改种洋芋。”老树顿时像头顶炸个响雷,气得喘不过气来,霍地站了起来,把抓在手里的茶碗,狠狠往地上一砸,像阵旋风一样冲出门,径直跑到麦地里。只看见老尤正在套牛轭逗铧犁,准备着翻犁麦地。老树三脚两步地跳到老尤的面前,火辣辣地说:“社长,不能轻易毁了麦地,麦子还有救呀,还有救呀……”老树说着这几句话的时候,仿佛嘴里咯着血,痛苦难受。社长老尤不冷不热地说:“老树,盘庄稼的人不是绣花画图,人哄地一时,地欺人一年。你我都应该想一想社员的肚子问题,还是犁了改种春洋芋吧!”老树此时心里涌起了一肚子的知心话,但是感觉有一只无形的手卡着他的脖子,使他吐不出气来,他横下心,直条条地躺在地里,并气冲冲地说:“你要犁就从我的身上犁过去吧!”老尤一见这情景,倒不知如何是好了。老树又说道:“社长,你知道我那两升小麦种的来历吗,是用了整整十五个年头,十五个年头的心血呀!”老尤听了老树的心里话,内心颇受震动,他把老树从地上扶起来,带着内疚的情绪说:“老树,起来吧,我从你这铁核桃的铁脾气里,看出了我们山里人的志气。”……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