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217757
l 本书通过对东西方文明呈现的不同特点的对比,说明欧美文明对其他文明带有很强的欺压和破坏性,而崇尚“中庸之道”的东方文明,可以起到相互监督优势互补的作用。
l 丝绸之路令人向往,既因丝绸,再因历史,更因文明。这条横跨亚欧大陆的小路,满布凶险,所经处囊括了人类文明四大发源地。对皇帝子孙来说,因为这条从西安到罗马,令世人震撼和惊喜的路,是我们祖先开辟的。
序./.i
楔子/.001
一、文明与野蛮/.007
二、文明的竞赛/.009
希 腊
三、野蛮的力量/.013
四、希腊文化源头之我见/.015
五、不能争闲散/.019
六、奥林匹克/.021
七、我们错了/.025
八、心理素质/.028
九、人啊,认识你自己/.030
十、巴特农神殿的声音/.033
十一、哲学的高度/.036
十二、责任与义务/.039
十三、他的传说、我的传说/.043
埃 及
十四、进埃及/.051
十五、还是金字塔/.053
十六、开罗废话/.056
十七、牛选的领袖/.059
十八、有点微词/.060
十九、枪杆子捍卫文明/.063
二十、卢克索/.065
二十一、太阳神庙/.066
二十二、法老传人/.068
二十三、沙漠联想/.069
二十四、到了红海/.073
二十五、文化财产/.074
二十六、国家财产/.076
二十七、小地方和大视野/.078
二十八、出埃及/.081
二十九、四世纪的羊皮卷/.083
以色列、巴勒斯坦
三十、相处要态度/.089
三十一、荒漠养人/.094
三十二、死海/.096
三十三、万古名城/.098
三十四、耶稣的家乡/.102
三十五、扎堆与开拓/.104
三十六、耶路撒冷/.107
三十七、加沙地区/.111
三十八、大屠杀纪念馆 /.113
三十九、唯适者生存/.117
四十、我们该哭/.118
约 旦
四十一、不同的约旦/.123
四十二、前使馆武官/.124
四十三、名门之后 /.126
四十四、玫瑰色的城堡 /.127
四十五、转型与剧变/.129
四十六、治小国烹大鲜 /.131
伊拉克
四十七、变态的勇气/.137
四十八、两个布什/.140
四十九、一屋空缺/.143
五十、它是弃婴/.145
五十一、面对现实/.147
五十二、清真寺里的家庭/.150
五十三、底格里斯鱼/.153
五十四、偶留趾爪/.154
五十五、过关/.156
五十六、一千零一夜/.159
伊 朗
五十七、找不回失落/.165
五十八、米底的首都/.167
五十九、放养与圈养/.170
六十、文化寻根说开/.172
六十一、兴趣的力量/.176
六十二、一日之计/.177
六十三、居鲁士陵寝/.180
六十四、霸主惧谎言/.182
六十五、两代宗教/.185
六十六、我欲无言/.188
六十七、好不惊险/.191
六十八、实用与培元/.194
巴基斯坦
六十九、进入巴基斯坦/.201
七十、土灰色/.203
七十一、美的哲学/.208
七十二、伊斯兰堡/.213
七十三、玄奘和法显/.216
七十四、玄奘西凿 /.218
七十五、鹊巢鸠占 /.222
七十六、南亚政治文化 /.225
七十七、攀比与竞争 /.227
七十八、文明需要宗教吗 /.230
七十九、中国威胁论 /.233
八十、印度的问题 /.236
印 度
八十一、人多为患 /.241
八十二、新老德里 /.243
八十三、日本建设蓝图 /.245
八十四、又见宗教鼎立 /.249
八十五、圣雄甘地 /.251
八十六、泰姬陵 /.254
八十七、圣洁之源 /.256
八十八、思想囚徒 /.258
八十九、解读人生 /.262
九十、文明的基因 /.266
九十一、以史为鉴 /.269
尾 声 /.272
后 记/.274
序
读余秋雨先生的书,经常是一开卷便不能释手。近开读《千年一叹》时也是如此,但速度很快就慢下来甚至出现经久停顿,越往后变得越拖沓了。
在千年交替之际,参与一个寻找古代各人类文明发源地的发展轨迹的旅程,而且是从西到东途经欧亚两大洲和非洲一角,从一个文明起点到另一个文明源头,把人类古代文明的四大发轫地实实在在地用脚步和车轮丈量,并贯穿起来,然后试图捋出合乎逻辑的轮廓,解释我们为什么会是今天这样,确实是一个万幸的事。
这不会是一个人的旅程,因为要协调的事务太多了,已经不是个人勇气、精力、金钱和时间能说得清楚。但这又是所有对人类文明发展轨迹有兴趣,对人类今天仍然四处战乱、弱肉强食的社会秩序感到惶恐,对子孙后代今后命运时觉不安的人梦寐以求的旅程;毕竟有亲身经历总比没走过这趟路的人强,如果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启发出一点灵感,那更是再惬意不过了。
这种机遇不会再有,就算有也落不到自己头上。但是,这条路毕竟有人走过,读好别人的书也是自己的一段心路经历。林语序
那些日子都不会好过。至于我,开卷时大概只因此书符合个人阅读的兴趣口味,其他理由并不清楚。读完后开始有了明确目的,并起了要结集成书的念头。
我想找出古代各文明失败的缘由,它们是怎样各自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四大“源头文明”中,中华文明何以能够传承至今?如果能找到其中因由,之后的目的就变得十分简单:那就是让世上所有人都能够明白地球上仅存的文明活体是何等的重要和宝贵,她早已超越自我,超越某一个民族,超越某一个国家,而成为所有世人的“共(同财)产”。不要等她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名单时才在事后做那些沽名钓誉,但又于事无补的勾当;才在世界某些角落里冒出一些假惺惺拯救中华文明的声音来!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责任和担当,推给他人或留给下一代都是极度不负责的行为!
毋庸置疑,人类需要竞争,竞争带来“进步”与“繁荣”。不过竞争总是残酷的,人类的竞争如果离开了“人性与良知”这个属性和本质,就更是如此。在这里,我们设想人性是善良的,如果不是,又哪来前途呢?纵观历史,人类文明的不断毁灭和重生,大概与人类不断地背离人类的良知本性然后在一片狼藉废墟中终于又找回了人性主流的清明有关。所以说到“进步”, 人类应该是变得更理智和更安分而不是更物欲化,“繁荣”应该是精神物质更平衡的供给需求而不是低级庸俗、资源浪费和肤浅虚荣的泛滥。
近代以来影响甚至规范世界的主流价值观变得极度不健康,公平竞争因霸力强权而难以成序,于是条文多以服务于少数人的利益而成为法理依归,法律不再是大众追求的那样以服务于全人类的道德良知为圭臬基础。于是我们的“进步”很多都是出自军工发展下的副产品,我们的“繁荣”更是不得不依赖战乱不断的市场经济,而我们的重点污染源却是大家都不提的军事狂轰滥炸和强权在各地区不断重复的军事演习。为了保护地球的空气质量,1997 年12 月获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和后继的在2015 年12 月12 日通过的《巴黎气候协议》都很好,但远远不够。西方“进化论”提倡的弱肉强食虽属自然规律,但毕竟是低等竞争。人类如果要追求光明的前途,低等竞争是不能效仿的。至于应该如何竞争,才能很好地包容人性的善良、情感的温暖,希望后面会有能令读者满意的交代。好了,有了上述铺垫,现在就让我们打点行装,重走一遍余秋雨先生的“千禧之旅”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