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1337736
编辑推荐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于2008年5月起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成立于1979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初名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改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建社近三十年,依托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丰富馆藏,并与国内外著名图书馆密切合作,致力于影印古代典籍和各类稀见文献;编辑出版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科学著作和译作;出版各种书目、索引等中文工具书;整理、编辑出版各种文史著作和传统文化普及读物。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设有社长总编办公室、财务部、营销策划部、古籍影印编辑室、图书馆学情报学编辑室、综合编辑室、文史编辑室、中华再造善本编辑室、发行部、储运部等部门。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成立于1979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初名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年改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建社近三十年,依托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丰富馆藏,并与国内外著名图书馆密切合作,致力于影印古代典籍和各类稀见文献;编辑出版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科学著作和译作;出版各种书目、索引等中文工具书;整理、编辑出版各种文史著作和传统文化普及读物。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设有社长总编办公室、财务部、营销策划部、古籍影印编辑室、图书馆学情报学编辑室、综合编辑室、文史编辑室、中华再造善本编辑室、发行部、储运部等部门。
内容简介
清朝是我国历*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中国长达268年之久,其前期在发展经济文化、巩固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甚有功绩。中叶以后,内外矛盾尖锐,外敌入侵,国内动荡,政治日益败坏,其失误和教训,实足发人深省。清亡距今不足百年,离我们时间近,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影响较大。“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要根据中国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学习和研究历史,特别是离我们今天很近的清史。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弘扬文化、传承国脉,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清史纂修,曾成立相关机构进行筹备,但由于种种原因,修史之事,几起几落,一直未能启动。2002年8月,中央领导做出纂修清史的重大决定,相继成立了清史纂修领导小组、清史编纂委员会,清史纂修工程,于焉肇始。
清史纂修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还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是网罗奇闻异事,不是观赏陈迹古董,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和时代脉搏的跳动息息相关。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弘扬文化、传承国脉,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清史纂修,曾成立相关机构进行筹备,但由于种种原因,修史之事,几起几落,一直未能启动。2002年8月,中央领导做出纂修清史的重大决定,相继成立了清史纂修领导小组、清史编纂委员会,清史纂修工程,于焉肇始。
清史纂修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还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是网罗奇闻异事,不是观赏陈迹古董,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和时代脉搏的跳动息息相关。
目 录
序
政治
戴逸 清代中叶以来中国国力的变化
李文海 “振兴中华”口号的由来
郭松义 清朝的任官回避制度
宋元强 从清朝状元看古代科举制度
李国荣 清朝严厉打击科场舞弊案例
唐益年 清代严禁太监干政
代的秋审制度
王思治 “御门听政”——康熙朝中枢决策“朝会”
李国荣 “康乾盛世”的闪光点
闵杰 清末制定的中国部版权法
经济
江太新 清代漕运
郭松义 清代的“黄宗羲定律”效应
张小也 清代盐业经济中的垄断问题
闻性真 康熙发现和推广的御稻种
王思治 直隶巡抚李光地治理永定河
唐益年 晚清时期兴修铁路的纷争
崔志海 晚清商标法的颁布及其夭折
朱英晚 清“昭信股票”的发行及其影响
闵杰 清末一场由股票投机引发的金融大恐慌
社会生活
郭松义 清代的“农转非”
郭松义 清代农业防灾抗灾的措施
江太新 清代灾情与救灾
左步青 “重农桑以足衣食”
——康雍乾三朝重视农业、关心民生琐谈
姜涛太 平天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探索
末“丁戊奇荒”
——一场夺去千万人生命的大旱灾
闵杰清 末彩票的创始
闵杰清 末彩票的泛滥
思想文化
史革新 儒学书籍的编纂与清初文治
黄爱平 《四库全书》的编纂与中国传统文化
黄爱平 《四库全书》的历史变迁
史革新 晚清“书厄”与江浙三阁
史革新 程朱理学与晚清“同治中兴”
冯天瑜 晚清仁人志士的忧患意识
林永匡 清代饮茶、品茗趣闻
李帆清 代的书院教育
……
边疆民族
对外关系
军事
人物
政治
戴逸 清代中叶以来中国国力的变化
李文海 “振兴中华”口号的由来
郭松义 清朝的任官回避制度
宋元强 从清朝状元看古代科举制度
李国荣 清朝严厉打击科场舞弊案例
唐益年 清代严禁太监干政
代的秋审制度
王思治 “御门听政”——康熙朝中枢决策“朝会”
李国荣 “康乾盛世”的闪光点
闵杰 清末制定的中国部版权法
经济
江太新 清代漕运
郭松义 清代的“黄宗羲定律”效应
张小也 清代盐业经济中的垄断问题
闻性真 康熙发现和推广的御稻种
王思治 直隶巡抚李光地治理永定河
唐益年 晚清时期兴修铁路的纷争
崔志海 晚清商标法的颁布及其夭折
朱英晚 清“昭信股票”的发行及其影响
闵杰 清末一场由股票投机引发的金融大恐慌
社会生活
郭松义 清代的“农转非”
郭松义 清代农业防灾抗灾的措施
江太新 清代灾情与救灾
左步青 “重农桑以足衣食”
——康雍乾三朝重视农业、关心民生琐谈
姜涛太 平天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探索
末“丁戊奇荒”
——一场夺去千万人生命的大旱灾
闵杰清 末彩票的创始
闵杰清 末彩票的泛滥
思想文化
史革新 儒学书籍的编纂与清初文治
黄爱平 《四库全书》的编纂与中国传统文化
黄爱平 《四库全书》的历史变迁
史革新 晚清“书厄”与江浙三阁
史革新 程朱理学与晚清“同治中兴”
冯天瑜 晚清仁人志士的忧患意识
林永匡 清代饮茶、品茗趣闻
李帆清 代的书院教育
……
边疆民族
对外关系
军事
人物
在线试读
政治
清代中叶以来中国国力的变化
戴逸
2005年我国GDP同比增长9.9%,总量达18.2万亿元(折合美元2.2万亿元),跻身于世界第四位,闻之不胜欣喜。近代以来,中国受列强侵略,期盼国家富强,中国人民历尽艰辛奋斗,而今建设成绩辉煌,民族复兴有望。
GDP是反映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回顾历史上我国GDP之变化,即能见到国运之盛衰兴替。GDP的统计是近代以后的事,自然不能有很精确的数字,但据此也能了解各国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
为了考察18世纪以来中国国力的兴衰,这里选用了五个年代作为考察点,即1750年、1830年、1900年、1945年、2005年。每个年代之间相距45年至80年不等。
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 当时中国统一,经济繁荣,国力强大,史称“康乾盛世”。这一年中国GDP占世界份额32%,居世界首位,其次是印度(包括今巴基斯坦)占24%,欧洲五国英法德俄意共占17%,五国的GDP只有中国的一半稍多。
当时的世界,是中国、印度、欧洲鼎足三分之势。但应该看到:英国、法国的GDP总量虽少,但两国人口仅3500万,人均GDP高于中国。它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均衡发展,互相促进,已经突破了封建社会的临界点。中国的GDP虽高,但人口多,人均GDP少。它还是封建专制国家,很少与外国交往,而且固守旧传统,轻视科技与工商业,不具备持续发展的条件,由于这一点,英国、法国在经济上即将起飞,超过中国。
1830年(清道光十年)这是鸦片战争爆发前十年。从18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经历了产业革命,法国于1789年爆发了大革命,美国经过独立战争,建立了新国家。这三件大事极大地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而中国的“康乾盛世”已成明日黄花。从GDP看,中国下降3个百分点,占世界的29%,仍是首位;印度已沦为殖民地,GDP急剧下降7个百分点,占17%;而西欧五国的GDP上升12个百分点,占29%,与中国持平。其中英国的GDP达9.5%,但当年英国只有1800万人,而中国已达4亿人,我们的人均GDP已远远低于英国。……
清代中叶以来中国国力的变化
戴逸
2005年我国GDP同比增长9.9%,总量达18.2万亿元(折合美元2.2万亿元),跻身于世界第四位,闻之不胜欣喜。近代以来,中国受列强侵略,期盼国家富强,中国人民历尽艰辛奋斗,而今建设成绩辉煌,民族复兴有望。
GDP是反映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回顾历史上我国GDP之变化,即能见到国运之盛衰兴替。GDP的统计是近代以后的事,自然不能有很精确的数字,但据此也能了解各国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
为了考察18世纪以来中国国力的兴衰,这里选用了五个年代作为考察点,即1750年、1830年、1900年、1945年、2005年。每个年代之间相距45年至80年不等。
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 当时中国统一,经济繁荣,国力强大,史称“康乾盛世”。这一年中国GDP占世界份额32%,居世界首位,其次是印度(包括今巴基斯坦)占24%,欧洲五国英法德俄意共占17%,五国的GDP只有中国的一半稍多。
当时的世界,是中国、印度、欧洲鼎足三分之势。但应该看到:英国、法国的GDP总量虽少,但两国人口仅3500万,人均GDP高于中国。它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均衡发展,互相促进,已经突破了封建社会的临界点。中国的GDP虽高,但人口多,人均GDP少。它还是封建专制国家,很少与外国交往,而且固守旧传统,轻视科技与工商业,不具备持续发展的条件,由于这一点,英国、法国在经济上即将起飞,超过中国。
1830年(清道光十年)这是鸦片战争爆发前十年。从18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经历了产业革命,法国于1789年爆发了大革命,美国经过独立战争,建立了新国家。这三件大事极大地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而中国的“康乾盛世”已成明日黄花。从GDP看,中国下降3个百分点,占世界的29%,仍是首位;印度已沦为殖民地,GDP急剧下降7个百分点,占17%;而西欧五国的GDP上升12个百分点,占29%,与中国持平。其中英国的GDP达9.5%,但当年英国只有1800万人,而中国已达4亿人,我们的人均GDP已远远低于英国。……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