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40343045
《数学与人文》是一套以大学生和青年学者为主要对象的数学科普丛书,也适合中学数学老师与爱好数学的同学,同时也是社会知识阶层的有益读物。
丛书的主要栏目有:人物访谈、数海钩沉、数学星空、魅力数学、数学教育、数学科学和中国数学发展等。
配合一些值得纪念的人物和事件,丛书会适时出版专辑。
本套丛书合作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屡兴数学中心、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
“数学与人文”丛书第八辑的主题为数学与求学。《数学与人文(第8辑):数学与求学》推出了有关求学和教育的四个专栏:包括“大师谈教育”,登载有丘成桐先生有关中国高等教育的访谈,李大潜院士关于创新人才培养以及严加安院士关于科学与艺术的精彩文章;“昔日辉煌”,介绍了陈建功的教育艺术和思想以及华罗庚教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数学教育活动;“数学之路”,讲述了陈省身教授领导下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几何组的发展以及几何学家F.Hirzebruch和投资家利宪彬的数学求学之路;“数学教学”,分别由应用数学家鄂维南教授、代数学家冯克勤教授和多年讲授数学文化课程的顾沛教授与读者交流他们各自的教学方法和心得体会。此外,本辑还为读者呈现了古代亚历山大的数学,并刊登有关数论中的基本算法的专业文章的后半部分。
《数学与人文》丛书序言
前言
大师谈教育
不要以为自己穷就什么事也不能做——数学大师丘成桐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学问、文化与美——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演讲
赠《明报月刊》“人生小语”
创新人才培养面面观
科学与艺术有共性也有交融
数学人生
丘成桐与几何分析
昔日辉煌
异军突起:抗战前的清华大学数学系(II)
陈建功的数学教育艺术和思想
诗罢春风荣草木书成快剑缚蛟龙——试谈华罗庚先生的数学教育
数学之路
20世纪60年代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回忆陈省身教授及伯克利的几何组
我为什么喜欢陈和陈类
一个投资家的数学之旅
数学教与学
应用数学及其教育
抽象代数教学札记
数学文化课的理念与实践
数学科学
数论中的基本算法(II)
数海钩沉
中国的一次数学访问(1976年5月)
古代亚历山大的数学
清华大学是一所在中国旧教育体系之外另起炉灶的新制学校。教师留学欧美者较多,受欧美教育模式的影响较大,基本没有旧社会的包袱,易于接受先进思想、进行教育革新。同时,清华大学经费源自美国退还之庚子赔款,较为稳定,其他高等院校大都望尘莫及。20世纪30年代前期,北平学生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北大老,师大穷,只有清华可通融”。([68]:60)这即指由于清华大学受旧传统、旧观念的束缚较少,经费相对稳定、充足,许多学生都希望考入该校。不宁唯是,清华大学有理想的校长罗家伦和梅贻琦。他们均大力提倡学术研究,力主延揽名师,注重充实图书仪器等设备。而且,为了保证和提升师资水平,清华大学既规定较为严格的教师聘用资格,又实施连续服务满5年的教授可支全薪或半薪到国外从事研究合作或进修的休假制度。为了确保生源质量和办学成绩,清华大学对学生设置的入学门槛较高,对学生管理相当严格。这些从外部为清华数学系异军突起提供了多方面的保障。
其次,清华数学系侧重“英才教育”,提倡学术研究,注重壮大师资阵容,积极创造研究条件和环境。系主任熊庆来和代理系主任杨武之均把培养数学家、将该系打造成数学研究中心作为己任。为此,他们不仅注意延揽优秀留学生到系中执教,还致力于罗致有培养前途的数学新秀加以培养,并聘请国内外一流数学家到校系统讲学。为了创造研究条件和环境,数学系几乎每年都利用较为充足的经费积极购置图书。这使其专业数学书籍、期刊藏量于1933年已排到国内重要大学数学系的前列。算学会有声有色、坚持不断的活动亦为该系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第三,清华数学系形成了有效的内在发展机制。其一,形成数学新秀培养机制。该系利用系中优越的研究条件和浓郁的学术氛围,支持、鼓励数学新秀进行学术研究,让他们把主要精力用于研习自己的专攻方向,准备出国留学考试。这样,经过几年的培养,大部分新秀便打好了扎实的专业基础,考取了公费留学名额,到国外知名学术机构深造去了。经过深造,不少人都获得博士学位,成为卓有成就的数学家。对华罗庚这样的“天才学生”,该系还打破成规大胆起用,完全以开放的姿态为他创造学习和研究条件,并积极促成校方对他的破格提拔。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