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38160
《上海蓝皮书:上海文学发展报告(2012版)》会聚了高校、作协和社科院等各方面的研究者对2011年上海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发展状况的观察和思考,并就《文学报》“新批评”专刊引发热议等现象集中进行了探讨。
既深入解读王安忆的长篇新作《天香》等重要作品,也关注青年作家的成长,对多位作家近期的创作进行了细致探析。既考察《收获》《上海文学》等重要文学期刊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也跟踪关注网络诗歌等新媒体文学的发展动态。并考察上海戏剧、上海电影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深入思考加强原创、提升文化价值这一重大命题。
BⅠ 总报告
B.1 小团圆:2011年的上海文学
BⅡ 年度关注
B.2 “新批评”:回到出发地——对2011年《文学报·新批评》的一种考察
B.3 《文学报》“新批评”:在何处为“新”?
B.4 文学沟通心灵,开启世界之窗——2011年上海书展“国际文学周”活动掠影
BⅢ 期刊观察
B.5 2011年《收获》的收获
B.6 喧嚣中的沉静:2011年度《上海文学》观察
BⅣ 批评家论坛
B.7 文学城市与城市文学——兼谈对文学未来发展的一点思考
B.8 国际化、中晚期风格及其他
B.9 小径分岔的花园——关于当下文学、文学界的一些随想
BⅤ 青年作家论丛
B.10 谈“80后”作家张怡微和桃之11
B.11 致那些渐行渐远的平凡少年——读甫跃辉《少年游》
B.12 当代城市女性空间的多元呈现——读滕肖澜的近期小说
B.13 市场、新媒体与写作的选择——上海青年作家四人谈
BⅥ 创作与批评
B.14 不确定性与小说叙事——读《天香》、《刀尖上行走》、《云中人》
BⅦ 文艺纵览
B.15 经典与新锐:近年来上海翻译文学综述
B.16 非主流文学叙事的生产力——上海文论一瞥
B.17 E时代的上海诗歌
B.18 乏力的原创与踊跃的改编——2011年的上海戏剧
……
BⅧ附录
另一位与上海有关的作家叫木心。据《京华时报》2011年12月22日报道,“12月21日凌晨3点,诗人、文学家、画家木心在故乡浙江乌镇逝世,享年84岁。昨天,由陈丹青、陈村、梁文道等人组成的木心治丧委员会发布讣闻称,木心因肺部感染不治离世,遗体告别仪式将于12月24日上午十点在浙江桐乡殡仪馆举行”。木心的身份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上海的城市身份有点相近,含有某种不确定性。人们会问:木心是上海人吗?人们还会问:木心是作家还是画家?回答是十分的不明确。木心是浙江乌镇人,抗战结束后考入“上海美专”,1982年赴美,2006年回乌镇居住。观其一生,绝大多数时间是在上海度过的。至于他的职业身份,在上海时期,是画家,旅美时期,主要也还是画家。直到近些年,他在中国大陆的传媒口中,作家的身份反倒凸显出来。记得陈村到处推荐木心的《上海赋》,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了木心的系列作品集,画家陈丹青更是将木心的文学地位推到一个让人惊叹的高度。但我也曾听到一些画家和作家私下对这些评价的不同意见,觉得现在传媒中的评价有点过头了。事实上,艺术上的事常常是言人人殊,一个人的文学史地位生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多少年后人们还能够记得。所以,有时遇到一些作家、评论家情绪激动地宣称:大师时代已经结束、文学时代已经结束、文学批评缺席,诸如此类豪言壮语时,我总会想,还是让时间来决定吧。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