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4110801
内容简介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为2006年出版的《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第二版,是高等院校交通运输工程专业使用的规划教材。本教材继承和发扬了版的风格与特色,充分吸取了国内外近年来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研究成果,结合编者多年来在安全管理方面教学和科研的经验,并针对当前道路运输企业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修订和增加了相应的内容,重点从“人一车一路一环境”相互协调角度出发,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阐述了不同类型道路运输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与技术,力求反映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可供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和道路运输企业参考和培训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近专业课程教学的参考书目。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阐述了不同类型道路运输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与技术,力求反映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可供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和道路运输企业参考和培训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近专业课程教学的参考书目。
目 录
章 绪论
节 道路运输及其企业
第二节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第三节 安全管理理论与模型
第四节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立法
第二章 道路运输法律法规
节 《道路交通安全法》基本知识
第二节 机动车与机动车驾驶员
第三节 道路通行规定
第四节 法律责任
第五节 《道路运输条例》
第六节 《安全生产法》
第三章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行业监管
节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体制
第二节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第四章 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管理
节 客运企业的等级划分及条件
第二节 部门职责及企业对客运的安全管理
第三节 客运站安全生产管理
第四节 客运合同中旅客与承运人的义务
第五章 城市公共汽电车及出租汽车客运安全管理
节 城市公共交通概述
第二节 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安全管理
第三节 城市出租汽车客运安全管理
第四节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安全应急预案
第六章 道路货物运输的安全管理
节 道路货物运输企业等级划分及条件
第二节 零担货物运输安全管理
第三节 整批货物运输安全管理
第四节 集装箱货物运输安全管理
第五节 大型特型笨重物件运输安全管理
第六节 甩挂运输安全管理
第七节 超限超载货物运输安全管理
第七章 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
节 危险货物的分类及其主要特性
第二节 危险货物的运输包装及标识
第三节 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
第八章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节 安全管理工作的任务和内容
第二节 安全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三节 安全管理措施及事故处理
第四节 行车事故统计报告制度
第九章 道路运输企业车辆安全管理
节 车辆安全管理概述
第二节 车辆基础安全管理
第三节 一般条件下车辆使用安全管理
第四节 特殊条件下车辆使用安全管理
第五节 车辆维修安全管理
第六节 车辆检测安全管理
第十章 道路运输企业驾驶员安全管理
节 驾驶员是交通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二节 驾驶员培训基本知识
第三节 企业驾驶员安全管理
第四节 驾驶员素质与安全驾驶
第五节 驾驶适宜性检测
第六节 安全意识与职业道德
第七节 事故急救知识
第十一章 道路运输企业应急管理
节 道路运输企业突发事件的概念
第二节 道路运输企业突发事件风险管理
第三节 道路运输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第四节 道路运输企业突发事件应急保障
第十二章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
节 安全评价基本知识
第二节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节 道路运输及其企业
第二节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第三节 安全管理理论与模型
第四节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立法
第二章 道路运输法律法规
节 《道路交通安全法》基本知识
第二节 机动车与机动车驾驶员
第三节 道路通行规定
第四节 法律责任
第五节 《道路运输条例》
第六节 《安全生产法》
第三章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行业监管
节 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体制
第二节 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第四章 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管理
节 客运企业的等级划分及条件
第二节 部门职责及企业对客运的安全管理
第三节 客运站安全生产管理
第四节 客运合同中旅客与承运人的义务
第五章 城市公共汽电车及出租汽车客运安全管理
节 城市公共交通概述
第二节 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安全管理
第三节 城市出租汽车客运安全管理
第四节 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安全应急预案
第六章 道路货物运输的安全管理
节 道路货物运输企业等级划分及条件
第二节 零担货物运输安全管理
第三节 整批货物运输安全管理
第四节 集装箱货物运输安全管理
第五节 大型特型笨重物件运输安全管理
第六节 甩挂运输安全管理
第七节 超限超载货物运输安全管理
第七章 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
节 危险货物的分类及其主要特性
第二节 危险货物的运输包装及标识
第三节 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
第八章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节 安全管理工作的任务和内容
第二节 安全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三节 安全管理措施及事故处理
第四节 行车事故统计报告制度
第九章 道路运输企业车辆安全管理
节 车辆安全管理概述
第二节 车辆基础安全管理
第三节 一般条件下车辆使用安全管理
第四节 特殊条件下车辆使用安全管理
第五节 车辆维修安全管理
第六节 车辆检测安全管理
第十章 道路运输企业驾驶员安全管理
节 驾驶员是交通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二节 驾驶员培训基本知识
第三节 企业驾驶员安全管理
第四节 驾驶员素质与安全驾驶
第五节 驾驶适宜性检测
第六节 安全意识与职业道德
第七节 事故急救知识
第十一章 道路运输企业应急管理
节 道路运输企业突发事件的概念
第二节 道路运输企业突发事件风险管理
第三节 道路运输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第四节 道路运输企业突发事件应急保障
第十二章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
节 安全评价基本知识
第二节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第二章 道路运输法律法规
《道路交通安全法》与《道路运输管理条例》是我国道路运输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运输从业与执法的主要依据。
节 《道路交通安全法》基本知识
一、《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产生与发展
在我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就有了舟车、指南车。那时候,也有了道路修建工程,开劈山林,以通道路。但是,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阶级、国家尚未出现,所以也没有法与法规。
夏禹时期,我国已进入奴隶制社会,国家已经形成。奴隶主阶级为镇压奴隶阶级的反抗而制定了刑律,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当时还设置了管理车辆的行政官职,传说奚仲任夏禹时的车正。至此,法与法规,已开始萌芽。
周王朝时,道路交通法规有了发展。首先,由国家的官职司马、所属的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由地方官职所属的野庐氏掌达国道路至于四机。……凡道路之舟车击互者,余而行之。这说明当时的水陆之道,舟与车往来的狭隘之处,常有撞船、撞车事故,并设人维护秩序。其次,在车辆管理和通行方面也有了简单的规定,如“兵车不中度,不粥于市”,是说不按国家规定制造的车,不准出售、过户。通行的方法是:“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这里是指大夫都邑之轨为例而言的。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道路交通法规有了新的发展。各个朝代的通行方法,都反映了官贵民贱、帝王至上的封建特色,却没有统一的通行规则。
秦始皇执政时,以都城咸阳为中心,向各郡地修建了七条驰道,如“东穷燕齐,南极吴越”等。驰道宽五步(六尺为一步),路面以铁椎夯实。路中宽三丈,为皇帝舆马行驶的专用佃道。百姓只准在御道两旁的路边行车。秦王朝通令全国“车同轨”:车宽一律六尺,驾车用六马。秦王朝统一了车的规定。
汉代长安城,为不规则的四方城,每方城门三座,城门规定的通行方法是:“右为人,左为出,中为御道。”实际上这是右行制规则.
唐代交通已很发达,以长安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州。唐代把交通管理列入了法律,在《唐律疏义》中的“杂律”上,就有对破坏桥梁、阻碍交通等犯罪方面的处罚规定。
宋代,有的地区已有了较完善的通行法规,但其中官贵民贱的封建社会特点仍十分鲜明。
据一块开禧元年(1205年)的石碑记载,通告的规则是:
“贱避贵”,即贫贱百姓行车走路,要为达官贵人的车马轿舆让路;“轻避重”,即轻身、轻车要为负重者、载重车让路;“少避长”,青少年要为长者让路;
“来避去”,即在坡道上,下来的人或车,要为上去的人或车让路;要为身后急奔而去的人或车让路。
明、清两代,行车走路按封建等级划分,十分严格。天安门前的金水桥,桥正中为皇帝专用的御道桥;两旁为宗室亲王通行的王公桥;再两旁为三品以上官员通行的品级桥等。而普通百姓,则无权通行。
我国古代的道路交通法规,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历史,虽然也有发展,但是较为缓慢,法规内容既零散,又不系统,这是由于社会历史条件所造成的。
到了近代,随着各种车辆日益增多,特别是现代交通工具一一汽车的问世与发展,道路交通法规出现较快的发展。1901年,我国出现辆汽车,1903年,上海仅有5辆汽车。其后,各大城市才陆续进口了一些汽车。随着车辆和汽车的增多,道路交通也随之发展。1934年12月,国民党政府内政部公布了《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共十一章,一百零三条,规定了交通标志的种类与含义,规定了通行方法为左行制,1946年改为右行制。随着车辆的增多,国民党在其统治区还公布了一些交通法规,如1940年公布的《全国公路行车通则》,1947年公布的《公路汽车监理实施办法》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中央政府十分重视交通安全工作。在3年经济恢复时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0年3月批准并公布了《汽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车辆登记、检验、核发牌照、驾驶员考试等;1950年7月中央交通部公布了《汽车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1953年5月进行过修订;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公布了《城市陆上交通管理暂行规则》,共七章八十八条,规定了各种车辆靠右行驶,汽车载物的高、宽、长度,非机动车夜晚行驶必须燃灯等,并有“牲畜”和“道路”两章的规定。这个《暂行规则》执行了4年;1955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公安部公布了《城市交通规则》,同时宣布1951年的《暂行规则》废止。1955年我国已进入有计划的建设时期,人民生活有所改善,车辆不断增加,用作交通工具的牲畜,已相对减少。所以,1955年规则没再专写“道路”和“牲畜”两章,但增写了“机动车驾驶员”和“交通指挥信号和交通标志”等章节。
……
《道路交通安全法》与《道路运输管理条例》是我国道路运输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运输从业与执法的主要依据。
节 《道路交通安全法》基本知识
一、《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产生与发展
在我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就有了舟车、指南车。那时候,也有了道路修建工程,开劈山林,以通道路。但是,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阶级、国家尚未出现,所以也没有法与法规。
夏禹时期,我国已进入奴隶制社会,国家已经形成。奴隶主阶级为镇压奴隶阶级的反抗而制定了刑律,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当时还设置了管理车辆的行政官职,传说奚仲任夏禹时的车正。至此,法与法规,已开始萌芽。
周王朝时,道路交通法规有了发展。首先,由国家的官职司马、所属的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由地方官职所属的野庐氏掌达国道路至于四机。……凡道路之舟车击互者,余而行之。这说明当时的水陆之道,舟与车往来的狭隘之处,常有撞船、撞车事故,并设人维护秩序。其次,在车辆管理和通行方面也有了简单的规定,如“兵车不中度,不粥于市”,是说不按国家规定制造的车,不准出售、过户。通行的方法是:“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这里是指大夫都邑之轨为例而言的。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道路交通法规有了新的发展。各个朝代的通行方法,都反映了官贵民贱、帝王至上的封建特色,却没有统一的通行规则。
秦始皇执政时,以都城咸阳为中心,向各郡地修建了七条驰道,如“东穷燕齐,南极吴越”等。驰道宽五步(六尺为一步),路面以铁椎夯实。路中宽三丈,为皇帝舆马行驶的专用佃道。百姓只准在御道两旁的路边行车。秦王朝通令全国“车同轨”:车宽一律六尺,驾车用六马。秦王朝统一了车的规定。
汉代长安城,为不规则的四方城,每方城门三座,城门规定的通行方法是:“右为人,左为出,中为御道。”实际上这是右行制规则.
唐代交通已很发达,以长安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州。唐代把交通管理列入了法律,在《唐律疏义》中的“杂律”上,就有对破坏桥梁、阻碍交通等犯罪方面的处罚规定。
宋代,有的地区已有了较完善的通行法规,但其中官贵民贱的封建社会特点仍十分鲜明。
据一块开禧元年(1205年)的石碑记载,通告的规则是:
“贱避贵”,即贫贱百姓行车走路,要为达官贵人的车马轿舆让路;“轻避重”,即轻身、轻车要为负重者、载重车让路;“少避长”,青少年要为长者让路;
“来避去”,即在坡道上,下来的人或车,要为上去的人或车让路;要为身后急奔而去的人或车让路。
明、清两代,行车走路按封建等级划分,十分严格。天安门前的金水桥,桥正中为皇帝专用的御道桥;两旁为宗室亲王通行的王公桥;再两旁为三品以上官员通行的品级桥等。而普通百姓,则无权通行。
我国古代的道路交通法规,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历史,虽然也有发展,但是较为缓慢,法规内容既零散,又不系统,这是由于社会历史条件所造成的。
到了近代,随着各种车辆日益增多,特别是现代交通工具一一汽车的问世与发展,道路交通法规出现较快的发展。1901年,我国出现辆汽车,1903年,上海仅有5辆汽车。其后,各大城市才陆续进口了一些汽车。随着车辆和汽车的增多,道路交通也随之发展。1934年12月,国民党政府内政部公布了《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共十一章,一百零三条,规定了交通标志的种类与含义,规定了通行方法为左行制,1946年改为右行制。随着车辆的增多,国民党在其统治区还公布了一些交通法规,如1940年公布的《全国公路行车通则》,1947年公布的《公路汽车监理实施办法》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百业待举,中央政府十分重视交通安全工作。在3年经济恢复时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0年3月批准并公布了《汽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车辆登记、检验、核发牌照、驾驶员考试等;1950年7月中央交通部公布了《汽车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1953年5月进行过修订;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公布了《城市陆上交通管理暂行规则》,共七章八十八条,规定了各种车辆靠右行驶,汽车载物的高、宽、长度,非机动车夜晚行驶必须燃灯等,并有“牲畜”和“道路”两章的规定。这个《暂行规则》执行了4年;1955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公安部公布了《城市交通规则》,同时宣布1951年的《暂行规则》废止。1955年我国已进入有计划的建设时期,人民生活有所改善,车辆不断增加,用作交通工具的牲畜,已相对减少。所以,1955年规则没再专写“道路”和“牲畜”两章,但增写了“机动车驾驶员”和“交通指挥信号和交通标志”等章节。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