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6085972
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需要像《西大街》这样的文学作品去保留住城市的记忆,因为在这记忆里,有我们的童年,我们的回忆,我们的乡情,我们的根。
《西大街》讲述了一段温暖感人的童年故事。“我”童年时生活在武汉老城的西大街,和启善、建国是亲密无间的伙伴。虽然那时生活清贫,苦难和不幸时而席卷而来,但老街上的人们,依然真诚而善良地生活着。三个少年,虽然境遇各异,但他们谨守着心中那份真与善,倔强地成长着,为老街抹上了亮丽的生命风景。
作品以儿童的视角、生动细致的描述和饱含深情的笔触,再现了老武汉一段让人难忘的城市记忆。
引子 /001
章 大街 /005
第二章 启善 /038
第三章 老师 /085
第四章 玄妙观 /120
尾声 /155
浓浓乡情 悠悠岁月 /158
作家书法 /162
老城就是这么一条大街,准确地说,在拆城墙前,这是汉阳城外的一条大街,也是一条真正的商业街。据外婆说,当年有城墙的时候,大家都是等着城门打开时一窝蜂地拥到城外做买卖。这是历史形成的,因为城外不收税,买卖者都有利可图,城墙被拆掉后,这条街也就成了真正的商业街。
大街在城的西门,自然叫西大街。
西大街在我出生前是整个城市的主动脉,麻石板铺的路,能挨挨擦擦走过两辆人力车。大街上有肉肆行、米店、成衣行、家什行,要说有名的是李锦春酱菜的蓑衣萝卜,一根萝卜放在盘里是萝卜,拉起来却有一长串,店门前还竖着一根旗杆,一面黄色的三角旗迎风飘着。后来政府修建了一条和西大街平行的马路,然后又有一条马路穿过西大街,渐渐地,大街也就冷清了,但还有一些老铺留在大街上,刘家的鞭铺、李家的包子铺、牛杂碎馆,还有鸡毛掸子铺,以及酱菜铺、杂货铺。
大街上有一座天主教堂。教堂已经没有了神父,显得残旧、破败,一堵中西合璧的立面装饰墙上尽是水迹,屋檐上的沟坎处已长出低矮瘦弱的楝树和垂着头的小草,只要一起风就看到它们在挣扎。教堂门口挂着“市业余中学”的牌子,大家都叫这所学校“夜校”,也就是说只有到了傍晚,才会有人夹着书本,手上拿着干馍一边啃着,一边匆匆来到教堂上课。
下午四点多钟的时候,总有一个娃娃脸上戴着眼镜的人在那里讲故事。
戴眼镜的娃娃脸用武汉话讲故事,讲的也都是大街上的故事。他讲得特生动有趣,他形容一个人的吃相,不说他贪吃,而是说这人迎风甩着膀子,筷子如旋风般转动,并用一只手顶着大牙,撩开腮帮,吃得鸡叫狗伤心。
等学生陆陆续续进了教室,他的故事就告一段落,然后一板一眼讲起文化课来。
更让人不可理解的是,不管教室里有没有人,当天上云彩变成缤纷的颜色时,他都会站在教室前面,拍起惊堂木开始讲述。时而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语言,时而模仿故事中人物的动作及表情,他好像完全陶醉在故事中。记得有一次,教堂的门开了,我们照例蹑手蹑脚地溜进去,直到他把故事讲完还是没有一个学生来。他却似吃饱肚子后打饱嗝般地满足,走下来摸摸我们的头,说了声:“谢谢。”
我好奇地问他:“没有学生你怎么也讲?”
他笑了:“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我懵懂地点点头,原来我总以为,戴眼镜的娃娃脸老师是为了等学生来上课,课前暖暖场……
后来他以《肖飞买药》的故事红遍大江南北,每到他讲故事的时间,江对岸(长江对岸的武昌)、河对岸(汉水对岸的汉口)的人都坐着划子(小船)来听他讲故事,一贯在中午宁静的大街变得人声鼎沸。直到天边后一抹斜阳还留恋地抚摸着屋脊,人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大街。
不久,戴眼镜的娃娃脸离开了大街,到专业剧团专门讲故事去了。他走时是个冬天,天空飘着雪,地上白茫茫的,大街上的很多人都站在自家的门口,只有几个年长的老人拍着他的肩,他也给老人们鞠了一躬。然后,他转过身,脚踩在雪上“咯吱咯吱”地走了,雪地上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