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8409714
一、故事具有史诗般的张力,作品描绘的是抗战大背景下的国运和人物遭际,表达的是大时代的情怀和精神。
二、作品的结构和情节,轻盈透彻,童趣满满,与孩子们的阅读更加贴切。
三、人物的性格刻画,随着情节延展而跃然纸上,战火纷飞年代人们的命运令人感怀,这也奠立了作品沉郁唯美的艺术基调。
1937年抗战爆发,女孩黄橙子跟随父亲的学校西迁,落脚在华西坝上的“抗战五大学”校园里。随后,父亲将挚友的遗孤沈天路接至家中,六个孩子在破旧拥挤的小楼里度过了自己不同寻常的童年。
战火笼罩下的生活充满了困窘与苦涩,亲人间相携相扶的经历却让这段岁月变得珍贵而绚烂。相伴短暂,离别漫长——哥哥出征报国,姐姐北上延安,沈天路牺牲在对日空战中……女孩黄橙子弹奏着沈天路*爱的乐曲《野蜂飞舞》,在缅怀中度过一生。
广阔的时代图景,勾连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曲折命运。故事温暖深情,主题辽阔悲壮。从著名作家黄蓓佳手中,再次诞生了一部具有史诗般张力的文学力作。
楔子
首章 桑林奇遇
第二章 文具盒的故事
第三章 倒霉的大公鸡
第四章 走夜路的孩子
第五章 圣诞晚会
第六章 童子军
第七章 教授们
第八章 警报! 警报
第九章 野蜂飞舞
第十章 飞虎队员
第十一章 姐姐不在家的日子
第十二章 恋爱中的女孩
第十三章 稻子! 麦子! 棉花! 谷子
第十四章 飞越驼峰的书
第十五章 译者们
第十六章 书店
第十七章 运动会
第十八章 悲哀的季节
第十九章 抓间谍
第二十章 娘的皮坎肩
第二十一章 参军
第二十二章 两地书
第二十三章 欢乐时光
尾声
山河壮丽,岁月漫长
黄蓓佳
应该是在五年前,江苏凤凰出版集团的王振羽先生请我去当评委,评出他们集团的年度十大好书。进得选书室,满屋的书香,满眼的绚烂,各家出版社上报的优秀书籍铺陈了长长短短七八张书案,阳光照在那些或庄严或谐趣的封面上,珍宝一样熠熠生辉。
错乱放置的几百本图书中,几乎是命中注定的,我一眼看见了其中的一本《风过华西坝》。评选结束,我讨要了这本煌煌几百页的纪实文学,带回家中,当即研读。两天后读完一遍。跟着我又从头翻弄一遍。我发现我中盅了,我被抗战期间华西坝上的“另一所西南联大”迷住了。
想象一下当年不愿做亡国奴的先生教授们,如何带着羸弱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带着他们心爱的书,仪器,实验要用的种子和动物,还有大批追随光明的学生们,搭车,坐船,步行,千山万水地从沦陷区赶往大西南,而后在华西坝上安营扎寨,而后弦歌不辍,教学相长,让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脉得以绵延不断。再想象一下当年那些热血沸腾的年轻学子们,如何在战火中安放自己的一张课桌,读书,做学问,讨论时局,学会思辨,直至用自己的身躯迎向日寇的子弹。还有那些跟随父母跌跌撞撞一路西迁的孩子们呢?他们在远离故乡的地方长大,耳濡目染父兄们的慷慨悲壮,又终日浸润在书香墨气之中,他们会如何长大,又应该如何长大?
五年时间中,断断续续的,我写了一部长篇,又写不少中篇和短篇,可是我的脑子里始终放不下这个诱人的题材。去年春天,我去四川做校园读书活动,终于有机会亲临成都华西坝,去感受八十年前那片宁静又沸腾的热土。
抗战五大学——燕京、金大、金女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随着抗战胜利悉数迁回内地,留守下来的只剩今天的华西医学院。漫步在草木葳蕤清幽雅致的校园,浓浓的民国风扑面而来,每幢旧日教学楼的铭牌清楚简洁地标志了八十年前的短暂历史。沿着宽大的咯吱作响的木制楼梯拾阶而上,耳朵里似乎听到了当年纷沓的脚步,青春透亮的笑声,还有师生之间夹杂了英文单词的会心对话,心中怵然惊悸,不由自主地闪身一边,让那些幻觉中的脚步匆匆的人儿先行过去。
然后我就看到了校园三三两两坐在长椅上读书和背诵的学生们,他们十八九岁,二十郎当,眉眼疏朗,浅笑盈盈,多么年轻又多么好看!在他们当中,有没有华西五大学师生的后代?他们知道不知道脚下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什么?祖辈祖祖辈的青春热血,是不是依然在他们的身体中流淌?
从成都回返南京,立即动笔,写作这一本《野蜂飞舞》。用的是一个老人的叙述口吻,而通篇的节奏却是明快而敞亮的,是老人在迟暮之年对童年往事的动情回望,是旧日情景再现,也是千万里追寻之后的生命绝唱。因为我要面对的是今天的孩子,从小说的“楔子”开始,我一直在克制,克制,要有趣,要率真,要日常,要欢乐。可是写到尾声,我还是抑制不住心中的悲伤,以至泪眼模糊,无法正常打字。我心疼我笔下那些年轻的生命,年轻的灵魂,他们是一颗又一颗划过天际的流星,如此耀眼又如此短促。他们留下来的那一张张干净的笑脸,历经漫长时光,依旧迷人鲜亮。
作品完成,首先要感谢《风过华西坝》的作者岱峻先生,我跟他从不相识,可是他的文字给了我书写的冲动和依据。感谢凤凰集团的王振羽先生,若不是他请我去当评委,我不会发现这样一个迷人的题材。感谢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泳波社长,知道我想前往华西坝体验生活,他时间从南京飞过去体贴陪同。每一本书籍成书的过程,都是无数双手托举和传递的过程,就象我们的生命,绵长,跌宕,持久而又温暖。
这是黄蓓佳作品中*感动人的一部。
——曹文轩
《野蜂飞舞》*次将触角对准抗战题材儿童的生存命运与在战火中的精神成长,*次多视角地抒写了抗战时期流亡大学生在大西南的艰难守成、弦歌不辍,这是儿童文学题材内容的一个新的突破。黄蓓佳善于在长篇小说的虚构艺术中,展开对人性的理解与剖析,在对战乱岁月中黄橙子、沈天路等的艰难成长、守望相扶的生动叙事中,表达出对民族下一代爱国报国、发扬蹈厉、激奋向上的精神的礼赞。
——王泉根
*近几年,描写抗战的儿童文学作品很多,其中也有达到很高水准的作品,黄蓓佳的这部小说应该是一个新的收获。她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勾勒时代,去反映战争与孩子,反应在那种严酷背景下的亲情与成长,黄蓓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刘海栖
这样的故事今天*次用童书的方式讲述出来,并且同时成为背景,成为一群孩子成长的舞台。他们见证了父辈坚守的伟大,经历了战火,目睹了死亡,长成了一颗颗早熟的爱国心。那么年轻的生命,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他们心中美好的未来毅然走上前线,鲜血染长空,忠骨埋他乡。如同流星划过天际,短暂的青春迸发出璀璨的光华。
——汪政
黄蓓佳女士以她的文学才华、智慧和情怀,带我们缓缓步入那段历史生活的纵横阡陌,步入那个战争年代的血肉细节,步入苦难岁月里永不磨灭的人性与人情的光辉。“儿童-成人”、“过去-现在”的交叠视角,既构成了重要的叙事机巧,也充满迷人的叙说魅力。
——赵霞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