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628249
编辑推荐
《经济管理学术文库·管理类·资源富集地区矿产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结合“内蒙古矿产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线路及内容,在相关概念界定和背景理论评述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典型地区与内蒙古矿产资源管理现行模式的总结评价和决定因素的识别分析,重点研究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内蒙古矿产资源管理创新方向与模式,并相继指出了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矿产资源型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管理方式。*后,在评价分析现有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富集地区矿产资源管理支撑体系与政策措施创新指向。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经济管理学术文库·管理类·资源富集地区矿产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旨在探索资源富集地区矿产资源的有效管理模式,并分别从产业和企业层面研究资源富集地区矿产资源型产业成长路径和矿产资源型企业成长管理方式,以期弥补矿产资源管理理论的不足,并为国家及各资源富集地区制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依据。
内容简介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的扩张,资源富集地区矿产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实践证明,源自工业时代的管理模式已然过时,突破传统约束、创新管理思维势在必行。《经济管理学术文库·管理类·资源富集地区矿产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试图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通过客观评价管理现状和分析决定因素,从政府层面构建以“控制管理”为核心的“漏斗型”矿产资源管理模式;从产业层面设计以“集中化”和“循环型”为主的矿产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从企业层面提出以“四化”为主的矿产资源型企业可持续成长管理模式,以期为政策制定和战略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目 录
章 引言
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矿产资源与管理
节 自然资源
第二节 矿产资源
第三节 矿产资源管理
第三章 矿产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
节 自然资源管理理论概述
第二节 面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管理理论
第三节 矿产资源管理体系
第四章 内蒙古矿产资源管理模式的现实评价
节 国外的矿产资源管理
第二节 中国矿产资源管理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 对内蒙古矿产资源管理现状的评价
第四节 对内蒙古矿产资源管理现行模式的评价
第五节 内蒙古矿产资源管理现行模式面临的挑战
第五章 内蒙古矿产资源管理的决定性因素分析
节 矿产资源管理的收益分配机制问题
第二节 矿产资源管理的政策工具影响问题
第三节 矿产资源管理的市场机制问题
第四节 矿产资源管理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五节 矿产资源管理的技术创新激励问题
第六章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内蒙古矿产资源管理模式
节 内蒙古矿产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内蒙古矿产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内蒙古矿产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
第四节 内蒙古矿产资源管理的创新方向
第五节 内蒙古矿产资源管理的创新模式
第七章 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节 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产业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
第三节 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
第八章 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管理方式
节 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战略定位
第二节 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企业生态化成长的管理方式
第三节 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企业高技术化成长的管理方式
第四节 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企业集群化成长的管理方式
第五节 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企业资本化成长的管理方式
第九章 资源富集地区矿产资源管理政策措施创新指向
节 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的内涵和特点
第二节 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的作用
第三节 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的目标和手段
第四节 矿产资源管理的现行政策措施分析与评价
第五节 资源富集地区矿产资源管理的创新性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矿产资源与管理
节 自然资源
第二节 矿产资源
第三节 矿产资源管理
第三章 矿产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
节 自然资源管理理论概述
第二节 面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管理理论
第三节 矿产资源管理体系
第四章 内蒙古矿产资源管理模式的现实评价
节 国外的矿产资源管理
第二节 中国矿产资源管理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 对内蒙古矿产资源管理现状的评价
第四节 对内蒙古矿产资源管理现行模式的评价
第五节 内蒙古矿产资源管理现行模式面临的挑战
第五章 内蒙古矿产资源管理的决定性因素分析
节 矿产资源管理的收益分配机制问题
第二节 矿产资源管理的政策工具影响问题
第三节 矿产资源管理的市场机制问题
第四节 矿产资源管理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五节 矿产资源管理的技术创新激励问题
第六章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内蒙古矿产资源管理模式
节 内蒙古矿产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内蒙古矿产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内蒙古矿产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
第四节 内蒙古矿产资源管理的创新方向
第五节 内蒙古矿产资源管理的创新模式
第七章 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节 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产业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
第三节 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
第八章 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管理方式
节 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战略定位
第二节 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企业生态化成长的管理方式
第三节 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企业高技术化成长的管理方式
第四节 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企业集群化成长的管理方式
第五节 内蒙古矿产资源型企业资本化成长的管理方式
第九章 资源富集地区矿产资源管理政策措施创新指向
节 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的内涵和特点
第二节 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的作用
第三节 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的目标和手段
第四节 矿产资源管理的现行政策措施分析与评价
第五节 资源富集地区矿产资源管理的创新性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
章
引言
本章作为全书内容的概览与提要,首先介绍了“资源富集地区矿产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的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其次依循“理论一)实证斗观点一)对策”这一规范逻辑,简要说明了本书的研究思路与内容结构;后指出了本书研究观点对资源富集地区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管理的战略意义。
节
选题背景
资源富集地区也称“资源富集省区”,是依托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开发而兴建或发展起来的地区。一般而言,地区资源富集程度多以开采性或开发性资源的富集程度表示,可以用资源丰度来衡量。资源丰度是表明一个地域单元所拥有的某种自然资源的总量及其与可比地域相比较的状况,或一个地域单元所拥有某种自然资源中可利用品位或高品位资源所占比例。”结合国家行政区划,我国资源富集地区约占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l/3强,典型地区主要有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黑龙江、辽宁、云南、贵州等,这些地区曾经或正在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乃至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资源富集地区,基于地下矿产资源和地上动植物资源,以自然资源开采和初级加工为基本生产方式,依靠资源消耗来实现增长的资源型产业构成了该地区经济产业结构的主体,资源型企业也已经成为这些地区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突出代表,它们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
以横跨“三北”的内蒙古自治区为例,依托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为主的,具有强烈地区优势特色的矿产资源型产业①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如图1一l所示。自“十五”时期以来,内蒙古规模以上矿产资源型产业增加值由2001年的177.9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717.37亿元,增长了近20倍;环比增速由2001年的19.86%迅猛增加到2005年的125。24%,然后开始回落。2001—2010年,年均环比增速为40.53%。此外,内蒙古工业增加值的迅猛提升,矿产资源型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且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内蒙古规模以上矿产资源型产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1年的57.84%增加到2010年的70。95%,每年都过半数以上,年均达到67.25%。
……
引言
本章作为全书内容的概览与提要,首先介绍了“资源富集地区矿产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的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其次依循“理论一)实证斗观点一)对策”这一规范逻辑,简要说明了本书的研究思路与内容结构;后指出了本书研究观点对资源富集地区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管理的战略意义。
节
选题背景
资源富集地区也称“资源富集省区”,是依托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开发而兴建或发展起来的地区。一般而言,地区资源富集程度多以开采性或开发性资源的富集程度表示,可以用资源丰度来衡量。资源丰度是表明一个地域单元所拥有的某种自然资源的总量及其与可比地域相比较的状况,或一个地域单元所拥有某种自然资源中可利用品位或高品位资源所占比例。”结合国家行政区划,我国资源富集地区约占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l/3强,典型地区主要有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黑龙江、辽宁、云南、贵州等,这些地区曾经或正在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乃至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资源富集地区,基于地下矿产资源和地上动植物资源,以自然资源开采和初级加工为基本生产方式,依靠资源消耗来实现增长的资源型产业构成了该地区经济产业结构的主体,资源型企业也已经成为这些地区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突出代表,它们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
以横跨“三北”的内蒙古自治区为例,依托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为主的,具有强烈地区优势特色的矿产资源型产业①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如图1一l所示。自“十五”时期以来,内蒙古规模以上矿产资源型产业增加值由2001年的177.9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717.37亿元,增长了近20倍;环比增速由2001年的19.86%迅猛增加到2005年的125。24%,然后开始回落。2001—2010年,年均环比增速为40.53%。此外,内蒙古工业增加值的迅猛提升,矿产资源型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且呈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内蒙古规模以上矿产资源型产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1年的57.84%增加到2010年的70。95%,每年都过半数以上,年均达到67.25%。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