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3085966
编辑推荐
《跫音渐远》是作者段汯妮几年来的文学作品集,全书分为少年剪影、青春纪年、凭栏梦呓、恭疏短引、醉里清欢、南城北郭及研究成果几个板块,从不同侧面,以不同的文学体裁和写作手法,汇集了当代一个90后的花季少女青春期的成长轨迹,其生活、学习、思考的点点滴滴,也是作者送给自己18岁的成人礼物。
内容简介
段汯妮编著的《跫音渐远》汇集了五年间的点点滴滴,却没有按时间顺序放在一起,原因很简单,你不需要看见我是怎样成长,只需要从这些字里行间,触摸那个立体的我,让我带你去看这个世界,拉着你的手四处走走。
目 录
少年剪影
青春纪年
凭栏梦呓
恭疏短引
醉里清欢
南城北郭
研究成果:从方言俚语看罗贯中籍贯
后记
青春纪年
凭栏梦呓
恭疏短引
醉里清欢
南城北郭
研究成果:从方言俚语看罗贯中籍贯
后记
前 言
近日,段泫妮小朋友将出版散文随笔集《跫音渐远》,她是友人杜淑婵的爱女。
由是,淑婵友邀我为滋妮的著作写篇序。看了孩子的部分作品,我觉着她是一位极其聪慧而又酷爱写作的孩子。她善于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善于捕捉大自然和人类环境里不被一般人猎取的闪光之点。她的聪颖睿智丰富了特有的想象力,她运用信手拈来的个性语言表现细腻而有趣的生活。表达丰富而别样的感受,这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真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是一般孩子双足无法企及的高度、双眼无法穷尽的纬度。
而且,据友人淑婵友介绍,这本书是女儿写的第二本专著,孩子的处女作是请我省著名作家韩石山先生作的序。韩先生实乃我省文坛的高手大家,他老人家的序定会对孩子给予莫大的鼓舞和激励。相比来说,笔者的份量显得有些轻了点,但淑婵君盛情难却,便咬咬牙答应下来。笔者虽写不出作者期待的行云流水那样的美文佳作,但我总会怀揣一颗真诚的心,去感知孩子在突破物质而浮躁的现实世界,追寻那辽远而苍茫的“跫音”,这多么令人感动!那“跫音”绝不只是脚步声,分明它是茫茫草原上才能听到的那甘美雄浑的马头琴音,分明它是马背上才能猎取的那豪放不羁的蒙古长调,它是万里沙漠飘荡而来的悠扬悦耳的驼铃声……哦,这极其美妙的“跫音”,谁不为之动容? 我愿俯首帖耳地与孩子平等地分享那渐行渐远的“跫音”,感受大自然,包括智慧的人类留下的绝妙的“跫音”。
《跫音渐远》这个书名太好了,它是典型的文学语言,它除了其中包含着音韵外,还包含着一种行为动作,颇具节奏感的动作。即便是一个“跫”字,也是让人回味无穷。夜间,翻看《康熙字典》和《中华大字典》,其对“跫”字作了三种解释,一是 “人行声”,二是“行声”,说的是一回事,古人有 “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的句子。
大概是说,听到友人的脚步声传来非常高兴。三是“ 履地声”和“蹋也”,意思是说,行人的脚踏在地上而发出的声音。这里,作者可能认为,“跫音”坚实并且有力,扎实而非虚枉,这份坚实,这份扎实,也是孩童才具备的自然、真诚,是童心童趣的一层含义。然而,作为自然、真诚的童心童趣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弭掉,也会随着涉世渐深而消弭掉。因此,作者非常担心“跫音”是不会长久的,是会渐行渐远直至消失。于是,她要用自己笔下的文字留住这韵律、这节奏,要用自己那颗跳动而真诚的心留住因这韵律和节奏而激发的感动。
不要说通读全作,单看其为篇目设计的标题就足够吸引人的,其中有“少年剪影”“青春纪年”“凭栏梦呓”“恭疏短引”“醉里清欢”等等。她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她在写作途中试图走属于自己的路。在字里行间,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对人生较为成熟的感慨语句,作者担心地说:“时光流走了,可我还蹉跎在这里。”接着写道:“时间抚(摸)过少年苍白的侧脸,把它雕刻成凌厉的样子。跫音渐远。”这都说明,孩子已经懂得珍惜渐远的时光、渐远的生命、渐远的童年、渐远的绝妙等等。她对生命的本源也作了形象的期许,她写道:“我不知道做了书签的叶子还有没有生命,但是我知道,长在枝上的是有生命的。”作者笔锋一转又固执地认为:做了书签的叶子,“当它重见光明的一瞬,就是新生命的伊始。”当然,孩子是知道那绿色的有生命的树叶,一旦离开树枝成为书签,就被做成了不再活着的植物标本,没有生命迹象的木乃伊。然而,作者总是贪婪地希望拥有经脉的树叶有朝一日重见光明。作者宁愿相信,既便是“每天忍受挤压,没有阳光照射,没有昆虫的停留,没有养分的供给”20余年的树叶,只要给其自由,给其阳光,给其空气,它定会焕发出新的生命。
因为时间紧急,工作繁忙,我没有能够读完全书,对作者内心真实的表达或许理解不到位,不深刻,只言片语妄加评论或许有失偏颇,等《跫音渐远》面呈读者,我定会仔细研读全书的内容,那个时候或许可以顺着作者的文字脉络走进她的著作视野和精神世界,真正了解并理解其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此可否算作序言,诚望友人批评?
由是,淑婵友邀我为滋妮的著作写篇序。看了孩子的部分作品,我觉着她是一位极其聪慧而又酷爱写作的孩子。她善于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善于捕捉大自然和人类环境里不被一般人猎取的闪光之点。她的聪颖睿智丰富了特有的想象力,她运用信手拈来的个性语言表现细腻而有趣的生活。表达丰富而别样的感受,这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真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是一般孩子双足无法企及的高度、双眼无法穷尽的纬度。
而且,据友人淑婵友介绍,这本书是女儿写的第二本专著,孩子的处女作是请我省著名作家韩石山先生作的序。韩先生实乃我省文坛的高手大家,他老人家的序定会对孩子给予莫大的鼓舞和激励。相比来说,笔者的份量显得有些轻了点,但淑婵君盛情难却,便咬咬牙答应下来。笔者虽写不出作者期待的行云流水那样的美文佳作,但我总会怀揣一颗真诚的心,去感知孩子在突破物质而浮躁的现实世界,追寻那辽远而苍茫的“跫音”,这多么令人感动!那“跫音”绝不只是脚步声,分明它是茫茫草原上才能听到的那甘美雄浑的马头琴音,分明它是马背上才能猎取的那豪放不羁的蒙古长调,它是万里沙漠飘荡而来的悠扬悦耳的驼铃声……哦,这极其美妙的“跫音”,谁不为之动容? 我愿俯首帖耳地与孩子平等地分享那渐行渐远的“跫音”,感受大自然,包括智慧的人类留下的绝妙的“跫音”。
《跫音渐远》这个书名太好了,它是典型的文学语言,它除了其中包含着音韵外,还包含着一种行为动作,颇具节奏感的动作。即便是一个“跫”字,也是让人回味无穷。夜间,翻看《康熙字典》和《中华大字典》,其对“跫”字作了三种解释,一是 “人行声”,二是“行声”,说的是一回事,古人有 “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的句子。
大概是说,听到友人的脚步声传来非常高兴。三是“ 履地声”和“蹋也”,意思是说,行人的脚踏在地上而发出的声音。这里,作者可能认为,“跫音”坚实并且有力,扎实而非虚枉,这份坚实,这份扎实,也是孩童才具备的自然、真诚,是童心童趣的一层含义。然而,作为自然、真诚的童心童趣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弭掉,也会随着涉世渐深而消弭掉。因此,作者非常担心“跫音”是不会长久的,是会渐行渐远直至消失。于是,她要用自己笔下的文字留住这韵律、这节奏,要用自己那颗跳动而真诚的心留住因这韵律和节奏而激发的感动。
不要说通读全作,单看其为篇目设计的标题就足够吸引人的,其中有“少年剪影”“青春纪年”“凭栏梦呓”“恭疏短引”“醉里清欢”等等。她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她在写作途中试图走属于自己的路。在字里行间,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对人生较为成熟的感慨语句,作者担心地说:“时光流走了,可我还蹉跎在这里。”接着写道:“时间抚(摸)过少年苍白的侧脸,把它雕刻成凌厉的样子。跫音渐远。”这都说明,孩子已经懂得珍惜渐远的时光、渐远的生命、渐远的童年、渐远的绝妙等等。她对生命的本源也作了形象的期许,她写道:“我不知道做了书签的叶子还有没有生命,但是我知道,长在枝上的是有生命的。”作者笔锋一转又固执地认为:做了书签的叶子,“当它重见光明的一瞬,就是新生命的伊始。”当然,孩子是知道那绿色的有生命的树叶,一旦离开树枝成为书签,就被做成了不再活着的植物标本,没有生命迹象的木乃伊。然而,作者总是贪婪地希望拥有经脉的树叶有朝一日重见光明。作者宁愿相信,既便是“每天忍受挤压,没有阳光照射,没有昆虫的停留,没有养分的供给”20余年的树叶,只要给其自由,给其阳光,给其空气,它定会焕发出新的生命。
因为时间紧急,工作繁忙,我没有能够读完全书,对作者内心真实的表达或许理解不到位,不深刻,只言片语妄加评论或许有失偏颇,等《跫音渐远》面呈读者,我定会仔细研读全书的内容,那个时候或许可以顺着作者的文字脉络走进她的著作视野和精神世界,真正了解并理解其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此可否算作序言,诚望友人批评?
在线试读
打上石膏的那一天,你故作帅气地敲了敲坚硬的 “脚”。“不画点什么?”我不敢,只远远的,两米远的地方,打量着那块纯白的膏体,和那个不管春夏秋冬黑夜白昼都戴着鸭舌帽的你。
我对小伙伴们说,你看你看,我爷爷当过兵。育儿老师在角落里弹着钢琴,踩踏板的声音忽高忽低,裹着阳光一顿一顿地飞进我心里。搭积木的朋友推倒小小的城堡,专心地听我讲大串联、大跃进。我只是在学舌罢了,正版的故事,早就融化在一页一页褶皱的相片里。
上小学,搬了家,你跟我住,给我做饭。还是那辆白鸽牌的车子,手柄掉了皮生了锈,拿胶带纸绑一绑,满手金属味道也没关系。那时候的你会做全世界所有佳肴,你的背影在我的回忆里早和厨房刻录在一起。我问小北说,你知道什么是“油摊摊”么? 小北摇头。这就对了,你不知道,谁都不知道。
突然有一天,从小西那里听说有一个叫“小饭桌 ”的东西,很好吃。下学的时候,我问你,我可以去吃小饭桌吗?你惊讶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决绝地否定了我。我生气地站在原地,不肯挪步。渐暗的天幕里,你大声地喊了我的小名“幺儿,幺儿”,我感觉有无数双眼睛穿过我,把我透视得遍体鳞伤。你也有些气恼,转身,推着车子往前走了两步,回头看一眼钥‘住了一样的我,然后拐弯,消失。惊讶的我正要跑去追你,却发现你举着一根鲜亮的糖葫芦走了回来。你轻声说,回吧,哪里也不如家里的好。
某一天,惊喜地发现《太原晚报》的角落里,静静地卧着一篇我的文章。那是 2004年的3月,你买了一个本子,剪下那一个小角,谨慎地贴上去。旁边还写了几倍于我文字的评语。才发现,原来你在文学上那么有造诣,于是不觉间,文章里都有你风格的影子。习惯成瘾,几乎每周在同一个角落,都小小地躺着我的名字。你喜欢用糨糊小心地贴上,然后郑重地写上一段。阳光下的书桌前,你那个傲岸挺拔的身影,或许是我写下去的动力。
你说,你要学电脑,帮我打文章。可后来你终于想起,小学在田间度过的你没有学会拼音,粗肿的手指超过了一个字母键的长度。那块彩色会发光的屏幕,你只能望而兴叹。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你的饭菜突然变得乏善可陈,速效救心丸和老年证一起,进了你左胸口的口袋。那架老式自行车彻底歇了业。
我说,我给你买个助听器吧,戴着不难受的。你使劲地朝我摆手,背着手出去,拖鞋和地板打着架。
壁虎有一条会断的尾巴,逃跑的时候总是在欺骗别人也是在伤害自己。
上了高中,我们分居城市南北。这样的距离,你几乎无法逾越,一如看似繁忙的我。你重操旧业,在小园子里辟出一小块地种菜,种涂指甲用的芡草花。听说我学了文,你穿过大半个城,激动地给我讲经验。你说,学了文就得练书法,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你嫌我的书柜太乱,把初中的书倒出来,分好,拿麻绳捆上。我没说话,只是静静地倚在门上,看着你半跪在地上的背影。那么孤独,自顾自地忙碌,自顾自地碎碎念。
可是为什么,你不常给我打电话呢?我不怕打扰,只是怕看到那个夜深了还坐在客厅里听晋剧的你,那个屏幕变成马赛克了还不舍地望着电视打瞌睡的你,那个关掉家里所有的灯静默在黑暗里的你。
小时候我发不出“lao”这个音,就一直叫你爷爷。听说比起小姨,你更疼妈妈,所以更疼我。如果真是这样,未来某一天,我定会带着我的孩子,接受你对他大于全世界的宠爱。
三年级的某个深秋,我次写下关于你的文章。站在客厅里,我借着昏黄的灯光为所有的家庭成员大声地读了一遍。我记得好多人都哭了,你却没有,只是拿过那个粉红色小本,一遍遍摩挲。
成长褪去了我冲动表达的勇气,用尖刀切掉我的枝枝蔓蔓。不管岁月让我多少容颜易变,你还是喜欢从某一个角度痴痴地看我。你的要求慢慢变低,可以不用给我做饭,只要能在想我的时候看我一眼,哪怕是我快要迟到背着书包匆匆离去的背影。
老师说,上帝给每个人准备了一个天使,这个天使会在你孤单的时候下到凡间,燃烧自己给你的温暖,成为你身边某个重要的人,当你羽翼己丰,有足够的本领去创造幸福时,他便会默默离开。
每天放学,都几近午夜。路边有无数盏小小的孤灯,在书写着自己的故事。那里面,都有一个小小的天使。
P3-4
我对小伙伴们说,你看你看,我爷爷当过兵。育儿老师在角落里弹着钢琴,踩踏板的声音忽高忽低,裹着阳光一顿一顿地飞进我心里。搭积木的朋友推倒小小的城堡,专心地听我讲大串联、大跃进。我只是在学舌罢了,正版的故事,早就融化在一页一页褶皱的相片里。
上小学,搬了家,你跟我住,给我做饭。还是那辆白鸽牌的车子,手柄掉了皮生了锈,拿胶带纸绑一绑,满手金属味道也没关系。那时候的你会做全世界所有佳肴,你的背影在我的回忆里早和厨房刻录在一起。我问小北说,你知道什么是“油摊摊”么? 小北摇头。这就对了,你不知道,谁都不知道。
突然有一天,从小西那里听说有一个叫“小饭桌 ”的东西,很好吃。下学的时候,我问你,我可以去吃小饭桌吗?你惊讶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决绝地否定了我。我生气地站在原地,不肯挪步。渐暗的天幕里,你大声地喊了我的小名“幺儿,幺儿”,我感觉有无数双眼睛穿过我,把我透视得遍体鳞伤。你也有些气恼,转身,推着车子往前走了两步,回头看一眼钥‘住了一样的我,然后拐弯,消失。惊讶的我正要跑去追你,却发现你举着一根鲜亮的糖葫芦走了回来。你轻声说,回吧,哪里也不如家里的好。
某一天,惊喜地发现《太原晚报》的角落里,静静地卧着一篇我的文章。那是 2004年的3月,你买了一个本子,剪下那一个小角,谨慎地贴上去。旁边还写了几倍于我文字的评语。才发现,原来你在文学上那么有造诣,于是不觉间,文章里都有你风格的影子。习惯成瘾,几乎每周在同一个角落,都小小地躺着我的名字。你喜欢用糨糊小心地贴上,然后郑重地写上一段。阳光下的书桌前,你那个傲岸挺拔的身影,或许是我写下去的动力。
你说,你要学电脑,帮我打文章。可后来你终于想起,小学在田间度过的你没有学会拼音,粗肿的手指超过了一个字母键的长度。那块彩色会发光的屏幕,你只能望而兴叹。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你的饭菜突然变得乏善可陈,速效救心丸和老年证一起,进了你左胸口的口袋。那架老式自行车彻底歇了业。
我说,我给你买个助听器吧,戴着不难受的。你使劲地朝我摆手,背着手出去,拖鞋和地板打着架。
壁虎有一条会断的尾巴,逃跑的时候总是在欺骗别人也是在伤害自己。
上了高中,我们分居城市南北。这样的距离,你几乎无法逾越,一如看似繁忙的我。你重操旧业,在小园子里辟出一小块地种菜,种涂指甲用的芡草花。听说我学了文,你穿过大半个城,激动地给我讲经验。你说,学了文就得练书法,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你嫌我的书柜太乱,把初中的书倒出来,分好,拿麻绳捆上。我没说话,只是静静地倚在门上,看着你半跪在地上的背影。那么孤独,自顾自地忙碌,自顾自地碎碎念。
可是为什么,你不常给我打电话呢?我不怕打扰,只是怕看到那个夜深了还坐在客厅里听晋剧的你,那个屏幕变成马赛克了还不舍地望着电视打瞌睡的你,那个关掉家里所有的灯静默在黑暗里的你。
小时候我发不出“lao”这个音,就一直叫你爷爷。听说比起小姨,你更疼妈妈,所以更疼我。如果真是这样,未来某一天,我定会带着我的孩子,接受你对他大于全世界的宠爱。
三年级的某个深秋,我次写下关于你的文章。站在客厅里,我借着昏黄的灯光为所有的家庭成员大声地读了一遍。我记得好多人都哭了,你却没有,只是拿过那个粉红色小本,一遍遍摩挲。
成长褪去了我冲动表达的勇气,用尖刀切掉我的枝枝蔓蔓。不管岁月让我多少容颜易变,你还是喜欢从某一个角度痴痴地看我。你的要求慢慢变低,可以不用给我做饭,只要能在想我的时候看我一眼,哪怕是我快要迟到背着书包匆匆离去的背影。
老师说,上帝给每个人准备了一个天使,这个天使会在你孤单的时候下到凡间,燃烧自己给你的温暖,成为你身边某个重要的人,当你羽翼己丰,有足够的本领去创造幸福时,他便会默默离开。
每天放学,都几近午夜。路边有无数盏小小的孤灯,在书写着自己的故事。那里面,都有一个小小的天使。
P3-4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