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2471757
内容简介
《中国法治论丛》以推进中国法律与社会转型问题研究为宗旨,以法治理论的综合性和跨学科研究为特色,以推动法学的“中国问题”研究为目标,全面反映法律与社会转型、法律与社会变迁及法律制度、法律运行等方面的重要学术成果。《中国法治论丛》2008年卷共设有“法律与社会转型”、“立法与法律运行”、“国际视角与域外法律经验”等栏目,收录了李步云、朱景文、郭道晖、张恒山、朱力宇、范愉、冯玉军、鲍禄、刘永艳和蒋立山等人的学术作品。
目 录
法学与中国的制度崛起(序)/蒋立山
【中国法治三十年暨宪政百年:法律与社会转型】
中国法治历史进程的回顾与展望/李步云
法制化的趋势与反思——中国立法与诉讼量的数据分析/朱景文
社会权力: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郭道晖
转型期我国法治秩序建构的现状分析/刘金国、闻立军
近代中国的宪政模式选择反思/卞修全
论犯罪与现代化——法律经济分析的宏观视角/冯玉军、罗煜
中国社会转型秩序与法治发展战略/蒋立山
【立法及法律运行问题】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与理论证成/范愉
公民参与立法研究/蔡春红、苏东、万其刚
行政许可设定的评价/吴平、张笑滔
论北京城市立法的适度超前性/于兆波
案例指导制度的几个问题/白晟
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建设的完善/刘双舟
斡旋腐败的形成与制度根源/邓超、刘淑丽
为什么法律得不到有效实施——相关理论的综述与点评/马茵
【法学理论与法律思想文化】
再论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兼评极权主义是否适合卢梭?/张恒山
法律文化的同一与多样及其在中国的体现/朱力宇
言论自由及相关概念分析/马岭
九十年代法治道路讨论的反思与问题的新前景——中国“阶段转化型的法治路径模式”的初步构想/王称心
【国际视角与域外法律经验】
世界法律的高度复杂性/(法)米海伊?戴尔马斯-玛蒂 文/石佳友译
欧盟法制构建与发展的五十年/鲍禄
印度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典编纂及其特点/刘永艳
印度的后自由化与法律改革的重要性/(印)桑基夫?桑亚尔、齐崇文译、刘永艳校
人权、责任追究与赦免:以塞拉利昂为个案/威廉 A.沙巴斯、王立峰译
司法均衡:宪政司法的美国样板及启迪/廖奕
【法治随笔】
在历史与未来之间:对现行死刑政策的思考/赵志华
死刑的阿基里斯之踵/张婕
参考文献
《中国法治论丛》2009年卷将编辑出版“经济下行周期背景下的法律与秩序”专辑(征稿启示)
【中国法治三十年暨宪政百年:法律与社会转型】
中国法治历史进程的回顾与展望/李步云
法制化的趋势与反思——中国立法与诉讼量的数据分析/朱景文
社会权力:社会体制改革的核心/郭道晖
转型期我国法治秩序建构的现状分析/刘金国、闻立军
近代中国的宪政模式选择反思/卞修全
论犯罪与现代化——法律经济分析的宏观视角/冯玉军、罗煜
中国社会转型秩序与法治发展战略/蒋立山
【立法及法律运行问题】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与理论证成/范愉
公民参与立法研究/蔡春红、苏东、万其刚
行政许可设定的评价/吴平、张笑滔
论北京城市立法的适度超前性/于兆波
案例指导制度的几个问题/白晟
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建设的完善/刘双舟
斡旋腐败的形成与制度根源/邓超、刘淑丽
为什么法律得不到有效实施——相关理论的综述与点评/马茵
【法学理论与法律思想文化】
再论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兼评极权主义是否适合卢梭?/张恒山
法律文化的同一与多样及其在中国的体现/朱力宇
言论自由及相关概念分析/马岭
九十年代法治道路讨论的反思与问题的新前景——中国“阶段转化型的法治路径模式”的初步构想/王称心
【国际视角与域外法律经验】
世界法律的高度复杂性/(法)米海伊?戴尔马斯-玛蒂 文/石佳友译
欧盟法制构建与发展的五十年/鲍禄
印度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典编纂及其特点/刘永艳
印度的后自由化与法律改革的重要性/(印)桑基夫?桑亚尔、齐崇文译、刘永艳校
人权、责任追究与赦免:以塞拉利昂为个案/威廉 A.沙巴斯、王立峰译
司法均衡:宪政司法的美国样板及启迪/廖奕
【法治随笔】
在历史与未来之间:对现行死刑政策的思考/赵志华
死刑的阿基里斯之踵/张婕
参考文献
《中国法治论丛》2009年卷将编辑出版“经济下行周期背景下的法律与秩序”专辑(征稿启示)
在线试读
【中国法治三十年暨宪政百年:法律与社会转型】
转型期我国法治秩序建构的现状分析/刘金国、闻立军
三、转型期我国法治秩序建构的现实条件
1.市场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在深刻反思计划经济的基础上,中国政府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与实践的艰难探索与选择。至今,市场经济已在中国突破了意识形态的误区,在中国社会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中国经济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市场经济的勃兴对人们的行为、观念、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市场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个人的欲望,突破了传统社会重义轻利的观念,使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利益冲动,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权利观念的生成有了现实的土壤。市场经济的复杂性激发了人们对法治的需求,“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几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市场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如农民工进城和城镇职工下岗等。这些由发展带来的现象或问题又对现实的社会秩序造成一定的压力。解决不好,容易产生社会的不稳定,甚至冲突。因此,要想建立一个内在和谐的法治秩序,就不得不关注并解决这些关涉民生的社会问题。
2.现实的社会结构
改革开放前,我国是一个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社会成员被划分为工人、农民、干部这样的身份群落。人们依据不同的身份获得资源、利益。因此,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稳定的身份社会,社会结构比较简单。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市场化、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出现了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律师、会计师等新兴阶层。各个阶层内部也在不断地分化、分层,社会结构复杂化,且处在不断的变动演化之中。传统的阶级、阶层理论已不能概括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构成。有学者依据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利益损益的状况,将国人分为四个利益群体:特殊获益者群体、普通获益者群体、利益相对受损群体和社会底层群体。这种划分只是表明改革对人们损益的程度,并未表明我国现阶段已是“纺锤型”的理想社会结构。我国从总体上看依旧是一个城乡二元社会,尽管这种二元结构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特征。
……
转型期我国法治秩序建构的现状分析/刘金国、闻立军
三、转型期我国法治秩序建构的现实条件
1.市场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在深刻反思计划经济的基础上,中国政府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与实践的艰难探索与选择。至今,市场经济已在中国突破了意识形态的误区,在中国社会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中国经济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市场经济的勃兴对人们的行为、观念、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市场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个人的欲望,突破了传统社会重义轻利的观念,使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利益冲动,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权利观念的生成有了现实的土壤。市场经济的复杂性激发了人们对法治的需求,“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几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市场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如农民工进城和城镇职工下岗等。这些由发展带来的现象或问题又对现实的社会秩序造成一定的压力。解决不好,容易产生社会的不稳定,甚至冲突。因此,要想建立一个内在和谐的法治秩序,就不得不关注并解决这些关涉民生的社会问题。
2.现实的社会结构
改革开放前,我国是一个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社会成员被划分为工人、农民、干部这样的身份群落。人们依据不同的身份获得资源、利益。因此,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稳定的身份社会,社会结构比较简单。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市场化、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出现了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律师、会计师等新兴阶层。各个阶层内部也在不断地分化、分层,社会结构复杂化,且处在不断的变动演化之中。传统的阶级、阶层理论已不能概括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构成。有学者依据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利益损益的状况,将国人分为四个利益群体:特殊获益者群体、普通获益者群体、利益相对受损群体和社会底层群体。这种划分只是表明改革对人们损益的程度,并未表明我国现阶段已是“纺锤型”的理想社会结构。我国从总体上看依旧是一个城乡二元社会,尽管这种二元结构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特征。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