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9045605
内容简介
作为学问,法学是博大精深的,然而,法学又应该是通俗易懂的,因为他只有掌握在百姓的手中才能发挥作用。正如茶之虽为寻常百姓之饮品,却仍为斯文雅士所重爱。因此,法学应该走出超凡脱俗的“象牙塔”,步入寻常百姓家。在法学著述中,“阳春白雪”当然不可缺少,但“下里巴人”亦是不可或缺。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事,谈老百姓关注的问题,讲老百姓生活中的法理。这就是《法学家茶座》的追求。本书是《法学家茶座》第23辑。
目 录
【卷 首 语】
何家弘 八宝茶与奥运会
【法治漫谈】
郝铁川 “两个不改变”:中国法治的关键
乔新生 厨房辩论与东西方自由观念
周大伟 学院、医院和法院:现代圣殿中的未竟之业(上)
【法学札记】
邓正来 超越俄狄浦斯式的悲剧
喻 中 也说“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
郑广怀 别让“着重调解”成为法律打折的借口
【法苑随笔】
周 珂 气候变化与天气不正
王世涛 法学家与法律家
张卫平 一个基层法院院长的日记
【身边法事】
冯亚东 震灾、知识与政制
杨 明 媒体:你是表达道德的工具吗?
刘凯湘 刘翔退出比赛的积极意义
刘为军 犯罪嫌疑人的赏金
【法林逸事】
何勤华 北大法律系77级: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徐 昕 为荣誉而决斗
宋连斌 陪师看山记
何柏生 海参崴之行
【治学之路】
张千帆 一个外行眼中的法律世界——对法学新生的几句话
徐国栋 从1978到2008:入大学30周年祭
【茶客论剑】
柳经纬 “法学幼稚”与“白卷”
林来梵 秋菊女儿的困惑
【域外法制】
孙笑侠 灾难性的审判
朱伟一 法律意见书:教授的摇钱树
胡晓进 关塔那摩——美国宪法与人权的新考验
【史海钩沉】
王立民 上访与直诉
侯欣一 天津的近代法学教育之北洋大学
【书城夜话】
张桂红 翻译的苦与乐
许章润 两部半书稿
郭云忠 “旧稿重投”的背后
【何博士信箱】
读者来信一封
何家弘 八宝茶与奥运会
【法治漫谈】
郝铁川 “两个不改变”:中国法治的关键
乔新生 厨房辩论与东西方自由观念
周大伟 学院、医院和法院:现代圣殿中的未竟之业(上)
【法学札记】
邓正来 超越俄狄浦斯式的悲剧
喻 中 也说“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
郑广怀 别让“着重调解”成为法律打折的借口
【法苑随笔】
周 珂 气候变化与天气不正
王世涛 法学家与法律家
张卫平 一个基层法院院长的日记
【身边法事】
冯亚东 震灾、知识与政制
杨 明 媒体:你是表达道德的工具吗?
刘凯湘 刘翔退出比赛的积极意义
刘为军 犯罪嫌疑人的赏金
【法林逸事】
何勤华 北大法律系77级: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徐 昕 为荣誉而决斗
宋连斌 陪师看山记
何柏生 海参崴之行
【治学之路】
张千帆 一个外行眼中的法律世界——对法学新生的几句话
徐国栋 从1978到2008:入大学30周年祭
【茶客论剑】
柳经纬 “法学幼稚”与“白卷”
林来梵 秋菊女儿的困惑
【域外法制】
孙笑侠 灾难性的审判
朱伟一 法律意见书:教授的摇钱树
胡晓进 关塔那摩——美国宪法与人权的新考验
【史海钩沉】
王立民 上访与直诉
侯欣一 天津的近代法学教育之北洋大学
【书城夜话】
张桂红 翻译的苦与乐
许章润 两部半书稿
郭云忠 “旧稿重投”的背后
【何博士信箱】
读者来信一封
在线试读
【法治漫谈】
郝铁川 “两个不改变”:中国法治的关键
毋庸讳言的是,20世纪的社会主义国家曾经普遍、经常和大规模地出现冤假错案。所谓普遍,是说不是仅仅一个,而几乎是遍及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所谓经常,是指不是偶然一次,而是时常爆发;所谓大规模,是言不是一个、几个冤假错案,而是成千上万。原因是什么呢?邓小平概括得精当:过去社会主义国家“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加强法治的关键,在于“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6页)。列宁重视民主法制建设,但到了斯大林时代却被改变了,搞了“大清洗”。因此,前苏联的民主法治是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的典型。1958年以前是重视民主法制建设的,但1958年以后对民,主法治的看法改变了,后搞了无法无天的“文化大革命”。中国过去的民主法,制可谓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的典型。
为什么一个人就能改变一个国家的法治?这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一把手”体制密切相关。邓小平说,过去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书记,什么事都要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全国各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个问题,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有家长式的人物,他们的权力不受限制,别人都要唯命是从,甚至形成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
……
郝铁川 “两个不改变”:中国法治的关键
毋庸讳言的是,20世纪的社会主义国家曾经普遍、经常和大规模地出现冤假错案。所谓普遍,是说不是仅仅一个,而几乎是遍及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所谓经常,是指不是偶然一次,而是时常爆发;所谓大规模,是言不是一个、几个冤假错案,而是成千上万。原因是什么呢?邓小平概括得精当:过去社会主义国家“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加强法治的关键,在于“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46页)。列宁重视民主法制建设,但到了斯大林时代却被改变了,搞了“大清洗”。因此,前苏联的民主法治是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的典型。1958年以前是重视民主法制建设的,但1958年以后对民,主法治的看法改变了,后搞了无法无天的“文化大革命”。中国过去的民主法,制可谓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的典型。
为什么一个人就能改变一个国家的法治?这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一把手”体制密切相关。邓小平说,过去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书记,什么事都要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全国各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个问题,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有家长式的人物,他们的权力不受限制,别人都要唯命是从,甚至形成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