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265784
编辑推荐
◎ 几代知识分子的集体回忆。
◎ 作者均为文艺名家,都是如雷贯耳式的人物。
◎ 多数文章都曾影响深远,为许多人所熟知。
◎ 作者均为文艺名家,都是如雷贯耳式的人物。
◎ 多数文章都曾影响深远,为许多人所熟知。
内容简介
《记忆中的星光》精选了光明日报创办以来百余位名家的代表性作品。
65年中光明日报推出了难以计数的优秀文学作品,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重要文学阵地。有些文学作品甚至写入了当代文学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意义的篇章。
阅读这些作品能够真切地触摸时代的脉搏,感受社会风云的激荡,看到共和国巨人不断奋进的身影,倾听人民群众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心声。
65年中光明日报推出了难以计数的优秀文学作品,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重要文学阵地。有些文学作品甚至写入了当代文学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意义的篇章。
阅读这些作品能够真切地触摸时代的脉搏,感受社会风云的激荡,看到共和国巨人不断奋进的身影,倾听人民群众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心声。
目 录
茅盾: 颂“朝阳”
刘绍棠:一顶轿子(小说)
魏巍:谁是可爱的人
张天翼:他们和我们(小说)
黄药眠:夏天的青岛
吴祖光: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齐白石老人
艾青:海边诗抄
严文井:春节忆父亲
田汉:十万英雄人民的功绩——我为什么写“十三陵水库畅想曲”
俞平伯:哀念郑振铎同志
老舍:小相声一则
吴晗:明代的科举情况和绅士特权
巴人:叠砖歌
闻捷:访保加利亚诗抄
杨朔:除夕童话
秦牧:古战场春晓
丰子恺:黄山松
梅兰芳:理想的范本——《武松打店》
吴伯箫:延安的歌声
叶圣陶:荒沙的改造
沈从文:从文物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
王力:关于胡子的问题——答沈从文先生
叶君健:玫瑰
黄永玉:教子篇
杨沫:永久的忆念
季羡林:马缨花
韦君宜:后的访问——悼念作家李劼人
黄宗英:妇道人家——探泉小记之二
王安忆:老师
曹禺:看话剧《丹心谱》
吴组缃:林冲的转变
峻青:秋色新赋
马烽:忆赵树理同志
荒煤:忆何其芳
贾平凹:结婚(小说)
黄裳:不解
雷抒雁:小草在歌唱——悼张志新烈士
李健吾:青春常在的古希腊悲剧
李季:有一个李文元
张洁:拣麦穗
冰心:一衣带水寄东邻
茹志鹃:五月的后一天
姚雪垠:大地春光上笔端
玛拉沁夫:叮咚,叮咚……
唐弢:一件小事——悼茅盾同志
谌容:在有吉佐和子家里作客
巴金:现代文学资料馆
沙汀:《庐隐传》题记
陈忠实:蚕儿(小说)
孙犁:报纸的故事
阮章竞:豫东道上
周而复:一组油画的启示——堪培拉散记
萧乾:悼健吾
施蛰存:也谈东坡中秋词
苏叔阳:杂谈习俗
袁鹰:燕台何处
胡风:纪念赖和先生
魏钢焰:边疆之歌
冯牧:从小说和电影的缘分谈起
冯亦代:我常梦念的小楼
刘白羽:春到零丁洋
贺敬之:悼田间同志
卞之琳:冼星海纪念附骥小识——喜闻发现为《断章》谱曲遗稿的追思
刘心武:这里叶子常绿
邵燕祥:石头城记
严阵:香山红叶
冯至:文艺因缘二则
陈原:汉字问题在海外
黄秋耘:质量
臧克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秦兆阳:战时笔记摘抄
草明:悼白薇
刘真:内心的里程
从维熙:海中听海
何为:老屋书简
张承志:荒芜英雄路
陈白尘:他这样走来
郭风:西坝豆腐
金克木:叹逝
碧野:故乡亲人今何在?
汪曾祺:寻常茶话
林庚:读诗随笔
史铁生:纪念我的老师王玉田
公木:忆诗人穆木天
周涛:新疆,新疆!
余秋雨:说散文
李瑛:诗三首
韩少功:那年的高墙
斯妤:给梦一把梯子
宗璞:客有可人
牛汉:小栽根儿和我——童年牧歌之一
邓友梅:四合院“入门儿”
梁晓声:关于《浮城》的补白
陈平原:文库文化
铁凝:想象胡同
张中行:杞忧小记
苇岸:大地上的事情
舒婷:三关通衢
周汝昌:浭酒?曹雪芹祖籍
池莉:一双红拖鞋
公刘:诗歌事业的基石之一
张抗抗:女人和“榆钱”
张炜:水手
赵丽宏:致垂钓者
蔡其矫:梦之谷
霍达:寂寥旗杆屋
端木蕻良:我和来今雨轩
方方:父亲的影集
谢冕:一百年的青春
陆文夫:作家 坐家
苏叶:“二十四两”
杨绛:我爱清华图书馆
冯骥才:老街的意义
钟敬文:百岁寄语
蒋子龙:会议经济
曹文轩:写天地之大美
林希:从“人云亦云”到“人哄亦哄”
林斤澜:天意
绿原:漫与三题(组诗)
白桦:记忆中的星光
李春雷:夜宿棚花村
李国文:文学的“粥化”
何建明:玉树,你牵着我的心
陈建功:泛槎泸溪河
陈世旭:惠州烟雨——对一位艺人的怀念
刘绍棠:一顶轿子(小说)
魏巍:谁是可爱的人
张天翼:他们和我们(小说)
黄药眠:夏天的青岛
吴祖光: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齐白石老人
艾青:海边诗抄
严文井:春节忆父亲
田汉:十万英雄人民的功绩——我为什么写“十三陵水库畅想曲”
俞平伯:哀念郑振铎同志
老舍:小相声一则
吴晗:明代的科举情况和绅士特权
巴人:叠砖歌
闻捷:访保加利亚诗抄
杨朔:除夕童话
秦牧:古战场春晓
丰子恺:黄山松
梅兰芳:理想的范本——《武松打店》
吴伯箫:延安的歌声
叶圣陶:荒沙的改造
沈从文:从文物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
王力:关于胡子的问题——答沈从文先生
叶君健:玫瑰
黄永玉:教子篇
杨沫:永久的忆念
季羡林:马缨花
韦君宜:后的访问——悼念作家李劼人
黄宗英:妇道人家——探泉小记之二
王安忆:老师
曹禺:看话剧《丹心谱》
吴组缃:林冲的转变
峻青:秋色新赋
马烽:忆赵树理同志
荒煤:忆何其芳
贾平凹:结婚(小说)
黄裳:不解
雷抒雁:小草在歌唱——悼张志新烈士
李健吾:青春常在的古希腊悲剧
李季:有一个李文元
张洁:拣麦穗
冰心:一衣带水寄东邻
茹志鹃:五月的后一天
姚雪垠:大地春光上笔端
玛拉沁夫:叮咚,叮咚……
唐弢:一件小事——悼茅盾同志
谌容:在有吉佐和子家里作客
巴金:现代文学资料馆
沙汀:《庐隐传》题记
陈忠实:蚕儿(小说)
孙犁:报纸的故事
阮章竞:豫东道上
周而复:一组油画的启示——堪培拉散记
萧乾:悼健吾
施蛰存:也谈东坡中秋词
苏叔阳:杂谈习俗
袁鹰:燕台何处
胡风:纪念赖和先生
魏钢焰:边疆之歌
冯牧:从小说和电影的缘分谈起
冯亦代:我常梦念的小楼
刘白羽:春到零丁洋
贺敬之:悼田间同志
卞之琳:冼星海纪念附骥小识——喜闻发现为《断章》谱曲遗稿的追思
刘心武:这里叶子常绿
邵燕祥:石头城记
严阵:香山红叶
冯至:文艺因缘二则
陈原:汉字问题在海外
黄秋耘:质量
臧克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秦兆阳:战时笔记摘抄
草明:悼白薇
刘真:内心的里程
从维熙:海中听海
何为:老屋书简
张承志:荒芜英雄路
陈白尘:他这样走来
郭风:西坝豆腐
金克木:叹逝
碧野:故乡亲人今何在?
汪曾祺:寻常茶话
林庚:读诗随笔
史铁生:纪念我的老师王玉田
公木:忆诗人穆木天
周涛:新疆,新疆!
余秋雨:说散文
李瑛:诗三首
韩少功:那年的高墙
斯妤:给梦一把梯子
宗璞:客有可人
牛汉:小栽根儿和我——童年牧歌之一
邓友梅:四合院“入门儿”
梁晓声:关于《浮城》的补白
陈平原:文库文化
铁凝:想象胡同
张中行:杞忧小记
苇岸:大地上的事情
舒婷:三关通衢
周汝昌:浭酒?曹雪芹祖籍
池莉:一双红拖鞋
公刘:诗歌事业的基石之一
张抗抗:女人和“榆钱”
张炜:水手
赵丽宏:致垂钓者
蔡其矫:梦之谷
霍达:寂寥旗杆屋
端木蕻良:我和来今雨轩
方方:父亲的影集
谢冕:一百年的青春
陆文夫:作家 坐家
苏叶:“二十四两”
杨绛:我爱清华图书馆
冯骥才:老街的意义
钟敬文:百岁寄语
蒋子龙:会议经济
曹文轩:写天地之大美
林希:从“人云亦云”到“人哄亦哄”
林斤澜:天意
绿原:漫与三题(组诗)
白桦:记忆中的星光
李春雷:夜宿棚花村
李国文:文学的“粥化”
何建明:玉树,你牵着我的心
陈建功:泛槎泸溪河
陈世旭:惠州烟雨——对一位艺人的怀念
前 言
《光明日报副刊作品选萃》前言
时光荏苒,光明日报迎来了自己的65岁生日。
这个年龄的人生,正值花甲和古稀之间,经历了波澜起伏的生命历程,积淀了丰厚深刻的人生感悟。而与共和国同龄的光明日报,则仿佛一面镜子,忠实地映照出这六十多年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进程,映照出中国人民追求祖国强盛、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翻阅一沓沓装订成册的光明日报合订本,那一个个版面上,那一行行文字间,回荡着时代的足音,迸发出真理的光芒,陶冶着一代代读者的灵魂,让他们向着光明美好的目标砥砺前行,奋斗不息。
作为一份在中国知识界影响巨大的报纸,密切联系文艺界和文艺家,是光明日报一个深厚悠久的传统。大量刊发文学作品,也成就了报纸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在65年的漫长岁月中,光明日报推出了难以计数的优秀文学作品,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重要文学阵地。一代代作者,特别是众多文艺名家,为报纸创作了各种题材和体裁的文学作品,堪称精美的精神食粮,哺育了几代报纸读者。其中名作佳构仿佛群星闪烁,有的作品甚至写入了当代文学史,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意义的篇章。
收入本书中的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发表在光明日报的文艺副刊上。65年中,副刊的名称、内容、刊期等多有变化,创刊之初是以《朝阳》的名字面世,后来相继更名为《收获》、《文艺生活》等,其后又以《东风》冠名,以“思想性、文化性、艺术性、知识性”为办刊宗旨,时间跨度长达四十年之久。在上世纪末,又改名为《文荟》等,继承了“名家名作,兼容并蓄”的传统并不断创新。在此基础上,又于2012年进一步增加版面,扩充内容,以《光明文化周末?文荟》的阵容和容貌,面对今天的广大读者。尽管刊名几经变化,内容设置分分合合,但在作品的价值追求上,却具有内在的高度一致性,那就是关注丰富多彩的生活,描绘美丽的大自然,讴歌真善美,鞭笞假恶丑,致力于提升人们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追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阅读这些作品,能够真切地触摸时代的脉搏,感受社会风云的激荡,看到共和国巨人不断克服挫折大踏步前进的身影,听到人民群众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心声。
因此,在纪念报纸创办65年之际,编辑出版一部文艺作品选,其意义和必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一边是数量浩繁的优秀作品,一边是不超过30万字的选集容量,如何遴选取舍?这是一桩颇有难度且具挑战性的工作。经过反复商讨,我们确立了这样的几点作为编选本书的基本遵循:首先,是每位作者多只选发一篇作品;其次,是入选作品长不超过5000字;第三,以散文随笔为主,其他文体少选或不列入选择范围。
显然,这诸多削足适履的限制,势必会影响到很多佳作的入选,如李瑛的长诗《一月的哀思》,王蒙的短篇小说《夜的眼》,黄宗英的报告文学《大雁情》等,都无缘于此选本,殊为遗憾。又如数十年间刊发的旧体诗词蔚为大观,单单其中广为传诵的名篇就足以编成若干煌煌卷册,但考虑到本来就已经十分逼仄的篇幅空间,也只好舍弃不取。事实上,这种遗珠之憾,是每个参与编选此书的人都切实体验到的,且伴随着整个工作过程。反复地比较权衡,一次次地筛选取舍,一回回地忍痛割爱,后的结果,便是呈现在读者朋友面前的这部选集。倘若它尚能够较为准确地折射出文艺名家的创作成就和艺术追求,反映出副刊的整体面貌和特点,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可,我们将会备感慰藉。
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超越具体时空的属性。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历久弥新,千百年后吟诵起来仍然令人沉醉,这部选集中的作品,以其时间上的贴近性,当更能够引发今天读者的共鸣。当然,文艺家作为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具体个人,文艺作品作为对特定社会生活的反映,势必会受到时代意识形态的影响,有个别文章中的某些感受和思考,也许在今天看来会感到隔膜或陌生,但它们却是当时情境下作者思想和情感的真实流露。因此,出于对历史真实性的尊重,入选的所有作品,除了纠正明显的字词错误,完全保持了原貌。相信读者朋友在阅读中会有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判。
此书编选的过程,也是一次集中深入地学习和欣赏的过程。那些名篇以其不凡的立意题旨和生动的文笔辞采,让我们真切地感知到什么是好作品,需要具备哪些要素才能成就一篇好作品。那些泛黄变脆的纸张,漶漫模糊的字迹,也让我们感知到前辈编辑们所付出的心血,对他们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精湛的业务水平深感敬佩,也益发清晰地意识到了自己作为文艺副刊编辑肩负的职责。回顾总是和前瞻相连。我们一定不辜负前辈们的努力,不辜负广大读者的期待,把副刊进一步办好,办出特色,办出品位,不断地向读者奉献出精美丰盛的精神食粮,为美好的生活增添一份色彩和芬芳。
时光荏苒,光明日报迎来了自己的65岁生日。
这个年龄的人生,正值花甲和古稀之间,经历了波澜起伏的生命历程,积淀了丰厚深刻的人生感悟。而与共和国同龄的光明日报,则仿佛一面镜子,忠实地映照出这六十多年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进程,映照出中国人民追求祖国强盛、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翻阅一沓沓装订成册的光明日报合订本,那一个个版面上,那一行行文字间,回荡着时代的足音,迸发出真理的光芒,陶冶着一代代读者的灵魂,让他们向着光明美好的目标砥砺前行,奋斗不息。
作为一份在中国知识界影响巨大的报纸,密切联系文艺界和文艺家,是光明日报一个深厚悠久的传统。大量刊发文学作品,也成就了报纸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在65年的漫长岁月中,光明日报推出了难以计数的优秀文学作品,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重要文学阵地。一代代作者,特别是众多文艺名家,为报纸创作了各种题材和体裁的文学作品,堪称精美的精神食粮,哺育了几代报纸读者。其中名作佳构仿佛群星闪烁,有的作品甚至写入了当代文学史,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意义的篇章。
收入本书中的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发表在光明日报的文艺副刊上。65年中,副刊的名称、内容、刊期等多有变化,创刊之初是以《朝阳》的名字面世,后来相继更名为《收获》、《文艺生活》等,其后又以《东风》冠名,以“思想性、文化性、艺术性、知识性”为办刊宗旨,时间跨度长达四十年之久。在上世纪末,又改名为《文荟》等,继承了“名家名作,兼容并蓄”的传统并不断创新。在此基础上,又于2012年进一步增加版面,扩充内容,以《光明文化周末?文荟》的阵容和容貌,面对今天的广大读者。尽管刊名几经变化,内容设置分分合合,但在作品的价值追求上,却具有内在的高度一致性,那就是关注丰富多彩的生活,描绘美丽的大自然,讴歌真善美,鞭笞假恶丑,致力于提升人们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追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阅读这些作品,能够真切地触摸时代的脉搏,感受社会风云的激荡,看到共和国巨人不断克服挫折大踏步前进的身影,听到人民群众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心声。
因此,在纪念报纸创办65年之际,编辑出版一部文艺作品选,其意义和必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一边是数量浩繁的优秀作品,一边是不超过30万字的选集容量,如何遴选取舍?这是一桩颇有难度且具挑战性的工作。经过反复商讨,我们确立了这样的几点作为编选本书的基本遵循:首先,是每位作者多只选发一篇作品;其次,是入选作品长不超过5000字;第三,以散文随笔为主,其他文体少选或不列入选择范围。
显然,这诸多削足适履的限制,势必会影响到很多佳作的入选,如李瑛的长诗《一月的哀思》,王蒙的短篇小说《夜的眼》,黄宗英的报告文学《大雁情》等,都无缘于此选本,殊为遗憾。又如数十年间刊发的旧体诗词蔚为大观,单单其中广为传诵的名篇就足以编成若干煌煌卷册,但考虑到本来就已经十分逼仄的篇幅空间,也只好舍弃不取。事实上,这种遗珠之憾,是每个参与编选此书的人都切实体验到的,且伴随着整个工作过程。反复地比较权衡,一次次地筛选取舍,一回回地忍痛割爱,后的结果,便是呈现在读者朋友面前的这部选集。倘若它尚能够较为准确地折射出文艺名家的创作成就和艺术追求,反映出副刊的整体面貌和特点,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可,我们将会备感慰藉。
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超越具体时空的属性。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历久弥新,千百年后吟诵起来仍然令人沉醉,这部选集中的作品,以其时间上的贴近性,当更能够引发今天读者的共鸣。当然,文艺家作为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具体个人,文艺作品作为对特定社会生活的反映,势必会受到时代意识形态的影响,有个别文章中的某些感受和思考,也许在今天看来会感到隔膜或陌生,但它们却是当时情境下作者思想和情感的真实流露。因此,出于对历史真实性的尊重,入选的所有作品,除了纠正明显的字词错误,完全保持了原貌。相信读者朋友在阅读中会有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判。
此书编选的过程,也是一次集中深入地学习和欣赏的过程。那些名篇以其不凡的立意题旨和生动的文笔辞采,让我们真切地感知到什么是好作品,需要具备哪些要素才能成就一篇好作品。那些泛黄变脆的纸张,漶漫模糊的字迹,也让我们感知到前辈编辑们所付出的心血,对他们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精湛的业务水平深感敬佩,也益发清晰地意识到了自己作为文艺副刊编辑肩负的职责。回顾总是和前瞻相连。我们一定不辜负前辈们的努力,不辜负广大读者的期待,把副刊进一步办好,办出特色,办出品位,不断地向读者奉献出精美丰盛的精神食粮,为美好的生活增添一份色彩和芬芳。
在线试读
一顶轿子
刘绍棠
(一)
张家庄的周万喜老头,是远近闻名的吹鼓手,不管什么歌曲,拿过来就能吹,而且吹得像老早就会一样。他早先在本庄地主朱抓子开的轿子房当伙计,头年土改,分朱抓子浮财时,他不要樟木箱子檀木柜,单挑那褪了色的轿子,他老婆和闺女金枝跟他吵了老大半天,也没拗过他。
周万喜把桥子抬回家,花些钱买了油彩,把轿子漆得非常好看,又和农会商量好,轿子房出买卖,借用公共的四面大鼓,答应本村嫁娶用轿子收一半钱,又联络了十几个人,轿子房就正式开张了。
可是轿子房开张好几个月,也没人照顾。
金枝是妇女会干部,思想挺进步,早就不赞成她爹开轿子房,别庄的妇女干事,见着金枝就闹:“金枝,轿子房开张没有?别人不坐,就留着抬你啦!”说得金枝脸红得像喝了酒一样。
回到家,金枝就跟她爹说:“劈了吧,这废物东西有啥用?”金枝妈也说:“这吃不了咽不了的玩艺儿,趁早劈了烧火。”周万喜老头子一听就火啦,“娘们家眼窝了浅,等买卖好了,你准得宝贝似的供着它。”金枝妈知道再言语就要挨骂了,只好低头“吭吭”生气,金枝在一旁也搭拉着脸噘着嘴。
(二)
旧历年,村里非常热闹,小学生扭秋歌打花棍,一群年青小伙子也闹开了小车会,周万喜把轿子也抬了出去,把的像片摆在里面,吹着喇叭,打着大鼓,跟小车会后面走。
不少的人指着轿子说:“多好看呀,瞧绣得那鲜火。”周万喜老头了笑着对一群年青姑娘说:“赶明儿你们出门子就用这轿子抬,好不好?”他心里别提多乐了,心想:“返回轿子一露,大伙全看过了,买卖准错不了。”
当天闹完了,金枝对她爹说:“爹!这回坐咱轿子啦,也算挺光荣的,还不劈了。”周万喜一点不着急,反而笑咪咪的说:“坐了咱的轿子,是个大吉利,往后买卖准旺,哪能劈呀?”金枝没好气的说:“这封建玩艺见不解渴不解饿,要它干吗使?”周万喜说:“谁说不解渴不解饿?等买卖旺了再瞧。”金枝妈也答了话:“如今新派头,谁还坐轿子,趁早别妄想了,还不如那工夫要个大柜好呢。”
周万喜老头子反倒不言声了,心里可有“一定之规”——拿块破布擦轿子上的灰尘。
(三)
庄上几个年青姑娘快要结婚了,周万喜心中暗暗欢喜:“这几档子买卖算是煮熟的鸭子——跑不了啦!”每天早晚没事,拿块破布擦个没完,累得满头大汗也不停手。
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了,但却没人来定轿子,周万喜心里打了鼓,跟他老婆说:“你去到秀云二俊家问问,她们出门子要是坐轿子,咱们这个收一半钱。”金枝妈慢条斯理的说:“我又不指着轿子活着,我才不去哪,你指着你去呀!你挣八万紫金我不眼热。”把周万喜顶得干翻白眼,说不出来话。
金枝由地里回来,周万喜问地:“秀云她们出门子定轿子没有?”金枝说;“秀云二俊都是妇女干部,对象也是干部,还能坐轿子,您别妄想了。”周万喜像火一样的兴头,像被泼了一瓢凉水一样。
(四)
秋后,金枝也要结婚了,对象是个区干部,周万喜打算叫金枝坐轿子,其实他心里另有一番打算;“金枝是妇女会的头目人,她要是坐轿子,别人准得跟着学,这一来,买卖就旺了。”可是金枝说啥也不答应,爷俩吵得脸红脖子粗,周万喜老头子脑门了青筋一突一突地,跺着脚大喊大叫。
这时进来一大群姑娘,有的十七八,有的八九岁,一进来就问:“周大爷犯啥肝火呀?”周万喜像得着宣传机会一样。“让你们说,出门子不坐轿子成啥样?晚嫁才不坐轿子。”他这一说把大伙儿都招乐了,一个十八九的姑娘说:“你别顽固了,新社会坐封建轿子,多寒蠢。”刚八岁的小珍说:“臭轿子白叫我坐我都不干。”
周万喜老头子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蹲在炕角唉声叹气。
金枝趁看机会给他爹说了一套道理,金枝妈埋怨个没完,周万喜后晌饭也没吃,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乱得跟乱麻一样,心里可起了斗争,后他明白了:“新社会的风俗改了,这一辈的年青人不坐轿子,下一辈更没人坐了,当初挑个什么不好,挑这废物,没开张倒赔了油漆钱。”后悔可也晚了。
第二天早晨,周万喜将轿架劈成劈柴,煮熟了早晨的棒子楂粥。(1950.09.15,03版)
谁是可爱的人
魏巍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可爱的人。
也许有的人在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甚么高明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丰盛细致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你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因此,你没有能够了解到: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
当他们赶到书堂站,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
可是敌人还是要拚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涌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燃烧弹的火,也要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擦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勇士们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的手指都折断了。
……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但他们却打死了三百多敌人,特别是,使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聚歼了敌人。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个壮烈的战斗——松鼓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
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及用刺刀和敌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胡传九、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这个营长向我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音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他说他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但他接着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而伤心,我是为他们而骄傲!我感觉我们的战士是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
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觉得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值得自豪吗?
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仁义,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二十一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岗县人。他长着一幅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的淳朴可爱。不过因为他才从阵地上下来,显得稍微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他原来是炮兵连的,在有一天夜里,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出去一看,是一个朝鲜老妈妈,坐在山岗上哭。原来他的房子被炸毁了,又在山里搭了个窝棚,但窝棚又被炸毁了。……回来,他马上到连部要求到步兵连去,因为步兵连的需要,就批准了他。我说:“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那,不同!”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
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里,有一天他从阵地上下来做饭。刚一进村,有几架敌机袭过来,打了一阵机关炮,接着就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子着火了,火又盛,烟又大,不敢到跟前去。这时,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听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可是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边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浓烟滚滚的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就用脚踹开门,扑了进去。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的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一摸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一个小孩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
我一看小孩子,是挺好的一个小孩子呀,他穿着个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乱跳着,哇哇地哭。我心想:“不管你哭不哭,不救活你家大人,谁养活你哩!”这时候,火更大了,墙上的纸也完全烧着了。我就把他往地上一放,就又从那火门里钻进去了。一拉那个大人,他哼了一声,再拉又不动了。凑近一看,见她脸上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流红了,眼睛已经闭上。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跑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人吗?
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他们是怎样的呢?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咱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他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小屋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他又指了指狭小潮湿的防空洞:“你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蹩闷的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的走呀,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遛哒,边说话也行。那是多么幸福的呢!所以,”他又把雪放到嘴里,像总结似的说:“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点苦又算甚么哩!”我又问:“你想不想祖国呀?”他笑起来:“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
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我接着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辛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甚么要求吗?”
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们甚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定恰当呀,我们是想要这么大的一个东西,”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怕我不明白,又说:“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朋友们,用不着繁琐的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到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的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流的战士,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善良爱好和平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兴致勃勃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斑烂的蔬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的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领袖,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可爱的人!
(四月一日草成)(1951.4.11,04版)
刘绍棠
(一)
张家庄的周万喜老头,是远近闻名的吹鼓手,不管什么歌曲,拿过来就能吹,而且吹得像老早就会一样。他早先在本庄地主朱抓子开的轿子房当伙计,头年土改,分朱抓子浮财时,他不要樟木箱子檀木柜,单挑那褪了色的轿子,他老婆和闺女金枝跟他吵了老大半天,也没拗过他。
周万喜把桥子抬回家,花些钱买了油彩,把轿子漆得非常好看,又和农会商量好,轿子房出买卖,借用公共的四面大鼓,答应本村嫁娶用轿子收一半钱,又联络了十几个人,轿子房就正式开张了。
可是轿子房开张好几个月,也没人照顾。
金枝是妇女会干部,思想挺进步,早就不赞成她爹开轿子房,别庄的妇女干事,见着金枝就闹:“金枝,轿子房开张没有?别人不坐,就留着抬你啦!”说得金枝脸红得像喝了酒一样。
回到家,金枝就跟她爹说:“劈了吧,这废物东西有啥用?”金枝妈也说:“这吃不了咽不了的玩艺儿,趁早劈了烧火。”周万喜老头子一听就火啦,“娘们家眼窝了浅,等买卖好了,你准得宝贝似的供着它。”金枝妈知道再言语就要挨骂了,只好低头“吭吭”生气,金枝在一旁也搭拉着脸噘着嘴。
(二)
旧历年,村里非常热闹,小学生扭秋歌打花棍,一群年青小伙子也闹开了小车会,周万喜把轿子也抬了出去,把的像片摆在里面,吹着喇叭,打着大鼓,跟小车会后面走。
不少的人指着轿子说:“多好看呀,瞧绣得那鲜火。”周万喜老头了笑着对一群年青姑娘说:“赶明儿你们出门子就用这轿子抬,好不好?”他心里别提多乐了,心想:“返回轿子一露,大伙全看过了,买卖准错不了。”
当天闹完了,金枝对她爹说:“爹!这回坐咱轿子啦,也算挺光荣的,还不劈了。”周万喜一点不着急,反而笑咪咪的说:“坐了咱的轿子,是个大吉利,往后买卖准旺,哪能劈呀?”金枝没好气的说:“这封建玩艺见不解渴不解饿,要它干吗使?”周万喜说:“谁说不解渴不解饿?等买卖旺了再瞧。”金枝妈也答了话:“如今新派头,谁还坐轿子,趁早别妄想了,还不如那工夫要个大柜好呢。”
周万喜老头子反倒不言声了,心里可有“一定之规”——拿块破布擦轿子上的灰尘。
(三)
庄上几个年青姑娘快要结婚了,周万喜心中暗暗欢喜:“这几档子买卖算是煮熟的鸭子——跑不了啦!”每天早晚没事,拿块破布擦个没完,累得满头大汗也不停手。
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了,但却没人来定轿子,周万喜心里打了鼓,跟他老婆说:“你去到秀云二俊家问问,她们出门子要是坐轿子,咱们这个收一半钱。”金枝妈慢条斯理的说:“我又不指着轿子活着,我才不去哪,你指着你去呀!你挣八万紫金我不眼热。”把周万喜顶得干翻白眼,说不出来话。
金枝由地里回来,周万喜问地:“秀云她们出门子定轿子没有?”金枝说;“秀云二俊都是妇女干部,对象也是干部,还能坐轿子,您别妄想了。”周万喜像火一样的兴头,像被泼了一瓢凉水一样。
(四)
秋后,金枝也要结婚了,对象是个区干部,周万喜打算叫金枝坐轿子,其实他心里另有一番打算;“金枝是妇女会的头目人,她要是坐轿子,别人准得跟着学,这一来,买卖就旺了。”可是金枝说啥也不答应,爷俩吵得脸红脖子粗,周万喜老头子脑门了青筋一突一突地,跺着脚大喊大叫。
这时进来一大群姑娘,有的十七八,有的八九岁,一进来就问:“周大爷犯啥肝火呀?”周万喜像得着宣传机会一样。“让你们说,出门子不坐轿子成啥样?晚嫁才不坐轿子。”他这一说把大伙儿都招乐了,一个十八九的姑娘说:“你别顽固了,新社会坐封建轿子,多寒蠢。”刚八岁的小珍说:“臭轿子白叫我坐我都不干。”
周万喜老头子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蹲在炕角唉声叹气。
金枝趁看机会给他爹说了一套道理,金枝妈埋怨个没完,周万喜后晌饭也没吃,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乱得跟乱麻一样,心里可起了斗争,后他明白了:“新社会的风俗改了,这一辈的年青人不坐轿子,下一辈更没人坐了,当初挑个什么不好,挑这废物,没开张倒赔了油漆钱。”后悔可也晚了。
第二天早晨,周万喜将轿架劈成劈柴,煮熟了早晨的棒子楂粥。(1950.09.15,03版)
谁是可爱的人
魏巍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可爱的人。
也许有的人在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甚么高明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丰盛细致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你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因此,你没有能够了解到: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
当他们赶到书堂站,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
可是敌人还是要拚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涌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燃烧弹的火,也要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擦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勇士们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的手指都折断了。
……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但他们却打死了三百多敌人,特别是,使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聚歼了敌人。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个壮烈的战斗——松鼓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
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及用刺刀和敌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胡传九、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还有一个战士已经不可能知道他的名字了,让我们的烈士们千载万世永垂不朽吧。
这个营长向我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音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他说他在阵地上掩埋烈士的时候,他掉了眼泪。但他接着说:“你不要以为我是为他们而伤心,我是为他们而骄傲!我感觉我们的战士是太伟大了,太可爱了,我不能不被他们感动得掉下泪来。”
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觉得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值得自豪吗?
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的仁义,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在汉江北岸,我遇到一个青年战士,他今年才二十一岁,名叫马玉祥,是黑龙江青岗县人。他长着一幅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的淳朴可爱。不过因为他才从阵地上下来,显得稍微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他原来是炮兵连的,在有一天夜里,他被一阵哭声惊醒了,出去一看,是一个朝鲜老妈妈,坐在山岗上哭。原来他的房子被炸毁了,又在山里搭了个窝棚,但窝棚又被炸毁了。……回来,他马上到连部要求到步兵连去,因为步兵连的需要,就批准了他。我说:“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那,不同!”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
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里,有一天他从阵地上下来做饭。刚一进村,有几架敌机袭过来,打了一阵机关炮,接着就扔下了两个大燃烧弹,有几间房子着火了,火又盛,烟又大,不敢到跟前去。这时,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听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可是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边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浓烟滚滚的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就用脚踹开门,扑了进去。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的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一摸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一个小孩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
我一看小孩子,是挺好的一个小孩子呀,他穿着个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乱跳着,哇哇地哭。我心想:“不管你哭不哭,不救活你家大人,谁养活你哩!”这时候,火更大了,墙上的纸也完全烧着了。我就把他往地上一放,就又从那火门里钻进去了。一拉那个大人,他哼了一声,再拉又不动了。凑近一看,见她脸上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流红了,眼睛已经闭上。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跑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人吗?
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他们是怎样的呢?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咱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他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小屋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他又指了指狭小潮湿的防空洞:“你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蹩闷的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的走呀,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遛哒,边说话也行。那是多么幸福的呢!所以,”他又把雪放到嘴里,像总结似的说:“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点苦又算甚么哩!”我又问:“你想不想祖国呀?”他笑起来:“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
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我接着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辛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甚么要求吗?”
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们甚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定恰当呀,我们是想要这么大的一个东西,”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怕我不明白,又说:“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朋友们,用不着繁琐的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到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的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流的战士,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善良爱好和平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兴致勃勃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斑烂的蔬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的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领袖,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可爱的人!
(四月一日草成)(1951.4.11,04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