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142554
编辑推荐
《骆蹄梦痕》收入作者郝苏民近年来撰写的随笔30余篇,内容主要涉及人类学、民俗学、或曰总体属民间文化范围。每篇文章篇幅短小、文风轻松,以治学者的视角、思想者的理性、随笔家的穿透力、“尕老汉”的幽默感,给社会和读者“存下了那一段世象、那一片儿生活、那霎时一角世情、一瞬间的心态或半屡思绪的残影”。
内容简介
《骆蹄梦痕》汇集了郝苏民教授的七十七篇近三 十年的学术类文艺随笔。这些文章是对人文思想的严 肃拷问, 是对人类智慧的深切关注,透出的是理性的声音。
目 录
序言 刘锡诚
乐本苦中品人生——代自叙
英雄史诗的国度,大师亦然灿若星光——从耿世民说起
习习春风:承诺和行动拜年
十年的数字叙述西部
2012年奥运提示:伦敦事象别失忆
世态·世情·世风·世变之和人文学科
龙年:文化“细事”谁担当?
饱肚子的历时记忆与梦悟
学术责任·勇气与56个民族的民心
从家园仪式到国家大法
“社会参与”:您参不参与?——从香港中华博爱社向中大捐款所体悟到的说起
从“阿布都”拉上“热西提”说起
饶宗颐华诞的“传说”与行庆典的“非故事”
读书新动态,极“左”新动向?
科学的春天:借光105岁老学者周有光的如是说
“多”的欢欣·“少得可怜”的提示
据事实以实录,立存照为明哲
庙会·民间信仰与文化的非絮语
还得提“西北之学”、“边政学”和西北民族的研究
从“处级和尚”想到学科身份座位
2008年8月8日,中华民族的记忆
有希望:真话的力量
像《日藏汉籍善本书录》那样治学与“知识扯淡”
在2008年前的日子里:——春色之后是金秋……
我们给谁画像,怎样才画得像——从田野作业的真实性说起
人类学民族学:从研究会·费孝通·总书记强调说起……
今年办好刊,不得不从明年谈起
2006,需记忆的刊语和并不多余的重申
办刊纪事三:特色·个性与创新·“格式”之间的跳舞
办刊纪事二:故事里的故事·记忆与行迹
办刊纪事一:吊销刊号·顾颉刚与中大头儿的故事
生日自白:于作者、读者诸君
大西北,怎样来保护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费孝通先生和他的“梦想”
久违了出马的老将
文化遗产保护:谁来“搭台”,由谁“唱戏”?
“世遗会”启示:教育唤起记忆,法律规范行为
文化遗产保护·办学特色
猴年的叙事:开发·遗产·大学教育
年终记忆:从“非典”到人类学民族学
四篇新作,值得一看
50多年的期待与奋斗:西北民族大学
“教师万岁”“学位崇拜”与原创性
喜见学术期刊级别内情公告
学会年会·学科发展
百年身刻无字碑
往昔个案仍在
庆典·事象的记忆
学术遇瘟疫
生态之于文
大开发话语的背后
老外的文化资源观:“酷”
办学与时务(50周年校庆)
开发所涉,博伯乐一哂
“我不再是羊群的学者”:您的论坛
千禧风景:“谈吧,为了21世纪的人们。”
学者与仕者之“蹭”——“围城”观一例
“现在却有点不同了”……
守望西北
“核心”之类
如今办学刊
“民”字为旗
学术回应:不高
做事的胆与心
刊庆良苦
从学到人
“为富不文”“贫不兴文”
本在误解中
市场,学刊身不由己
五百万字后的心态
编辑部的说法
“东干学”·蒙古学·“格萨尔学”
在本刊的一亩三分地里
学院40年
面向内外学界
塞种·突厥·丝路到多元
大西北:文化大资源
西北刊人办刊
亮相:——80年代的卷头语
跋
乐本苦中品人生——代自叙
英雄史诗的国度,大师亦然灿若星光——从耿世民说起
习习春风:承诺和行动拜年
十年的数字叙述西部
2012年奥运提示:伦敦事象别失忆
世态·世情·世风·世变之和人文学科
龙年:文化“细事”谁担当?
饱肚子的历时记忆与梦悟
学术责任·勇气与56个民族的民心
从家园仪式到国家大法
“社会参与”:您参不参与?——从香港中华博爱社向中大捐款所体悟到的说起
从“阿布都”拉上“热西提”说起
饶宗颐华诞的“传说”与行庆典的“非故事”
读书新动态,极“左”新动向?
科学的春天:借光105岁老学者周有光的如是说
“多”的欢欣·“少得可怜”的提示
据事实以实录,立存照为明哲
庙会·民间信仰与文化的非絮语
还得提“西北之学”、“边政学”和西北民族的研究
从“处级和尚”想到学科身份座位
2008年8月8日,中华民族的记忆
有希望:真话的力量
像《日藏汉籍善本书录》那样治学与“知识扯淡”
在2008年前的日子里:——春色之后是金秋……
我们给谁画像,怎样才画得像——从田野作业的真实性说起
人类学民族学:从研究会·费孝通·总书记强调说起……
今年办好刊,不得不从明年谈起
2006,需记忆的刊语和并不多余的重申
办刊纪事三:特色·个性与创新·“格式”之间的跳舞
办刊纪事二:故事里的故事·记忆与行迹
办刊纪事一:吊销刊号·顾颉刚与中大头儿的故事
生日自白:于作者、读者诸君
大西北,怎样来保护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费孝通先生和他的“梦想”
久违了出马的老将
文化遗产保护:谁来“搭台”,由谁“唱戏”?
“世遗会”启示:教育唤起记忆,法律规范行为
文化遗产保护·办学特色
猴年的叙事:开发·遗产·大学教育
年终记忆:从“非典”到人类学民族学
四篇新作,值得一看
50多年的期待与奋斗:西北民族大学
“教师万岁”“学位崇拜”与原创性
喜见学术期刊级别内情公告
学会年会·学科发展
百年身刻无字碑
往昔个案仍在
庆典·事象的记忆
学术遇瘟疫
生态之于文
大开发话语的背后
老外的文化资源观:“酷”
办学与时务(50周年校庆)
开发所涉,博伯乐一哂
“我不再是羊群的学者”:您的论坛
千禧风景:“谈吧,为了21世纪的人们。”
学者与仕者之“蹭”——“围城”观一例
“现在却有点不同了”……
守望西北
“核心”之类
如今办学刊
“民”字为旗
学术回应:不高
做事的胆与心
刊庆良苦
从学到人
“为富不文”“贫不兴文”
本在误解中
市场,学刊身不由己
五百万字后的心态
编辑部的说法
“东干学”·蒙古学·“格萨尔学”
在本刊的一亩三分地里
学院40年
面向内外学界
塞种·突厥·丝路到多元
大西北:文化大资源
西北刊人办刊
亮相:——80年代的卷头语
跋
在线试读
办学与时务(50周年校庆)50个春秋,半个世纪的里程,在共和国的怀抱里,她率先出现在古老神奇、广袤富饶而又贫困落后的大西北。在中国的地理中心兰州,西北民族学院是在1950年11月政务院批准的《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之前,于是年8月成立的老资格民族学院。
西北,是中国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新中国诞生伊始,在这里首先筹办符合当时西北情况和急需的少数民族高等学府——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创举!但是西北民院也和新中国的命运、中国高等教育、少数民族工作的兴衰荣辱的曲折历程是联系在一起的。
1957年开端的“左”风这里未曾幸免,60年代的灾祸使这里的教育发展步履维艰,至70年代的动乱,其结果是共和国的这个教育创举被一笔勾销,更不说二十年心血培养起来的批办民族教育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毫无例外地被打成各类牛鬼蛇神,和图书、设备一起毁于一旦!共和国首家民族高校半个世纪前二十多年的历程记载下来的,是与共和国同一段历史的曲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务院于1979年提出民族学院是主要培养少数民族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必须大力培养四化所需要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其实,远在50年代中期,就在一次会上提出:少数民族不仅要有行政的干部,要出党的书记,要有军事干部、文化教育干部,还要有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以及各方面的人才。
这后二十多年的任务应该说是明确而鼓舞人心的。又因为这20年来在中国并未再发生路线性的问题。那么新时期以来对民族学院的教育发展该做如何评估呢?有人曾对此评论说:“中国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虽然发展很快,成绩巨大,但当前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1)对民族教育的民族性研究不够,照抄一般高校的模式,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不完全适应。(2)民族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不合理,大都是文理科的基础专业,而民族地区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没有学校和专业培养。(3)合格的生源困难,教学质量不高。(4)民族高校各方面缺口大,办学条件差。
”(梁克荫,《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如果说,这个评估从总体上讲是符合事实的,那么,我们对这些“突出问题”存在和发生的原因又应如何去分析和思考呢?是否可以视为这是从事和领导、管理民院教育的所有上下各方面的人都应关注的问题呢?比如,我们是否对“民族学院的教育”,真正建立起了一个经常认真有效地总结、研究、改革的系统。其中包括它的体制、结构体系,它在全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应占的地位,教育特征与优势,各级管理者的教育管理水平的标准,以人为本的师资队伍建设、更新与保证。生源的配套体系,改善办学环境、条件的资金投入与措施等的调查、研讨和对策、落实。
西部大开发已吹响了号角,科教兴国已确立为战略方针。21世纪,一个竞争、争夺人才,大发展的时期已经走来,50年来西北民院值得自豪的记录可以说多多;50年中值得正视和总结的办民院的历史经验也可以说还有许多,许多……。
半个世纪是在希望、灾难与发展中走过来了,又一个50年,又一个半世纪接踵而至的步子已迈开。既然我们是办民族教育的,但愿我们都能从教育科学及其规律的高度和教育家的行当上去思考、去对待,去迎接西北民院灿烂的明天。
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请走好,西北民族学院们!(2000年8月)
……P187-189
西北,是中国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新中国诞生伊始,在这里首先筹办符合当时西北情况和急需的少数民族高等学府——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创举!但是西北民院也和新中国的命运、中国高等教育、少数民族工作的兴衰荣辱的曲折历程是联系在一起的。
1957年开端的“左”风这里未曾幸免,60年代的灾祸使这里的教育发展步履维艰,至70年代的动乱,其结果是共和国的这个教育创举被一笔勾销,更不说二十年心血培养起来的批办民族教育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毫无例外地被打成各类牛鬼蛇神,和图书、设备一起毁于一旦!共和国首家民族高校半个世纪前二十多年的历程记载下来的,是与共和国同一段历史的曲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务院于1979年提出民族学院是主要培养少数民族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的社会主义新型大学,必须大力培养四化所需要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其实,远在50年代中期,就在一次会上提出:少数民族不仅要有行政的干部,要出党的书记,要有军事干部、文化教育干部,还要有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以及各方面的人才。
这后二十多年的任务应该说是明确而鼓舞人心的。又因为这20年来在中国并未再发生路线性的问题。那么新时期以来对民族学院的教育发展该做如何评估呢?有人曾对此评论说:“中国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虽然发展很快,成绩巨大,但当前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1)对民族教育的民族性研究不够,照抄一般高校的模式,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不完全适应。(2)民族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不合理,大都是文理科的基础专业,而民族地区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没有学校和专业培养。(3)合格的生源困难,教学质量不高。(4)民族高校各方面缺口大,办学条件差。
”(梁克荫,《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如果说,这个评估从总体上讲是符合事实的,那么,我们对这些“突出问题”存在和发生的原因又应如何去分析和思考呢?是否可以视为这是从事和领导、管理民院教育的所有上下各方面的人都应关注的问题呢?比如,我们是否对“民族学院的教育”,真正建立起了一个经常认真有效地总结、研究、改革的系统。其中包括它的体制、结构体系,它在全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应占的地位,教育特征与优势,各级管理者的教育管理水平的标准,以人为本的师资队伍建设、更新与保证。生源的配套体系,改善办学环境、条件的资金投入与措施等的调查、研讨和对策、落实。
西部大开发已吹响了号角,科教兴国已确立为战略方针。21世纪,一个竞争、争夺人才,大发展的时期已经走来,50年来西北民院值得自豪的记录可以说多多;50年中值得正视和总结的办民院的历史经验也可以说还有许多,许多……。
半个世纪是在希望、灾难与发展中走过来了,又一个50年,又一个半世纪接踵而至的步子已迈开。既然我们是办民族教育的,但愿我们都能从教育科学及其规律的高度和教育家的行当上去思考、去对待,去迎接西北民院灿烂的明天。
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请走好,西北民族学院们!(2000年8月)
……P187-189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