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266385
——详细介绍了节能、排放、安全相关技术的标准体系,指导相关企业和技术人员进行开发设计;
——汽车节能包括燃油喷射、燃烧、增压、可变气门、可变压缩比、可变气缸、自动启停等发动机节能技术,材料、设计、制造等汽车轻量化节能技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节能等技术;
——汽车排放控制包括汽车排放影响因素,汽车排放控制途径,以及选择性催化还原器、氧化型催化转化器、颗粒过滤器、颗粒氧化催化器、稀燃NOx捕集器等柴油机后处理等技术;
——汽车安全控制包括C-NCAP安全评价体系、汽车主动安全及被动安全等新技术;
——无人驾驶包括环境感知、导航定位、路径规划和自主循迹控制等新技术。
本书内容新颖,实例解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可作高等学校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为从事汽车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还可供汽车爱好者阅读。
**章汽车节能标准体系2
**节汽车节能标准发展过程2
第二节汽车节能标准体系构成6
第三节汽车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7
第四节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14
第二章发动机节能新技术17
**节汽油机燃油喷射新技术17
第二节柴油机燃油喷射新技术22
第三节发动机燃烧新技术24
第四节发动机增压技术26
第五节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31
第六节发动机可变压缩比技术35
第七节发动机可变气缸技术36
第八节发动机自动启停技术38
第九节发动机新技术应用实例39
第三章汽车轻量化节能新技术43
**节汽车轻量化材料43
第二节汽车轻量化设计46
第三节汽车轻量化制造47
第四节汽车轻量化技术应用实例48
第四章新能源节能技术50
**节纯电动汽车50
第二节混合动力电动汽车53
第三节燃料电池电动汽车55
第二篇汽车排放控制新技术57
**章汽车排放标准体系58
**节汽车排放标准发展过程58
第二节汽车排放标准体系构成60
第三节汽车排放性评价指标61
第四节汽车排放限值63
第二章汽车排放影响因素66
**节燃料类型和质量对汽车排放的影响66
第二节发动机对汽车排放的影响68
第三节使用因素对汽车排放的影响69
第三章汽车排放控制途径72
**节机前控制技术72
第二节机内净化技术73
第三节机外后处理技术75
第四章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77
**节选择性催化还原器77
第二节氧化型催化转化器80
第三节颗粒过滤器81
第四节颗粒氧化催化器82
第五节稀燃NOx捕集器82
第六节联合控制技术83
第三篇汽车安全控制新技术86
**章汽车安全评价体系87
**节汽车安全标准体系构成87
第二节汽车C-NCAP安全评价体系94
第三节汽车C-NCAP安全评价实例99
第二章汽车主动安全新技术103
**节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103
第二节汽车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108
第三节汽车驱动防滑系统111
第四节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115
第五节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120
第六节轮胎气压监测系统124
第七节汽车自动刹车系统127
第八节车道偏离报警系统132
第九节车道保持辅助系统134
第十节汽车夜视辅助系统136
第十一节汽车自适应前照明系统140
第十二节汽车平视显示系统145
第十三节驾驶员疲劳预警系统150
第十四节汽车并线辅助系统154
第十五节自动泊车辅助系统155
第三章汽车被动安全新技术160
**节汽车智能安全带160
第二节汽车智能安全气囊162
第三节汽车电动座椅164
第四节汽车吸能车身167
第五节汽车事故自动报警系统169
第四篇无人驾驶汽车技术170
**章概述171
**节无人驾驶汽车的组成171
第二节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发展172
第三节无人驾驶汽车的关键技术173
第二章无人驾驶汽车环境感知技术176
**节无人驾驶汽车环境感知中的传感器176
第二节驾驶环境的机器视觉识别186
第三章无人驾驶汽车导航定位技术192
**节全球导航定位系统192
第二节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195
第三节车辆航位推算197
第四节GPS/DR组合导航定位系统198
第四章无人驾驶汽车路径规划技术199
**节环境模型建立方法199
第二节路径规划的经典算法200
第三节路径规划的智能算法202
第五章无人驾驶汽车自主循迹控制技术204
**节无人驾驶汽车自主循迹控制系统分类205
第二节无人驾驶汽车自主循迹横向控制206
第三节无人驾驶汽车自主循迹纵向控制211
第四节无人驾驶汽车开发实例214
参考文献220
节能、环保、安全是汽车工业永恒的主题,无人驾驶汽车是汽车智能化的发展目标。国内外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积极开发与汽车节能、环保、安全、无人驾驶有关的新技术,以降低汽车的燃料消耗和废气排放、提高安全性、缓解交通拥堵。
全书共分四篇,篇介绍了汽车节能标准体系,燃油喷射、燃烧、增压、可变气门、可变压缩比、可变气缸、自动启停等发动机节能技术,材料、设计、制造等汽车轻量化节能技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节能技术;第二篇介绍了汽车排放标准体系,汽车排放影响因素,汽车排放控制途径,以及选择性催化还原器、氧化型催化转化器、颗粒过滤器、颗粒氧化催化器、稀燃NOx捕集器等柴油机后处理技术;第三篇介绍了汽车安全评价体系,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驱动防滑系统、电子稳定控制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轮胎气压监测系统、自动刹车系统、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夜视辅助系统、自适应前照明系统、平视显示系统、驾驶员疲劳预警系统、并线辅助系统、自动泊车辅助系统等汽车主动安全新技术,以及汽车智能安全带、智能安全气囊、电动座椅、吸能车身、事故自动报警系统等汽车被动安全新技术;第四篇介绍了无人驾驶汽车的环境感知、导航定位、路径规划和自主循迹控制技术。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引用了汽车强制性标准、网上资料和图片,以及参考文献中的部分内容,特向其作者表示深切的谢意。
由于笔者学识有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盼读者给予指正。
编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