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128689
内容简介
美国新政时期联邦证券监管问题,是美国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新政”证券监管是罗斯福政府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成功之作,为此后半个多世纪美国证券监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该时期证券监管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深入探究整个美国新政时期的历史,也有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美国金融领域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本书分五章对联邦政府直接介入证券业监管的渊源、新监管制度的确立、联邦证券监管的实施及其成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作者把新政时期的美国联邦证券监管问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资本市场正常运转的角度,来进行较为全面的把握,不仅明确把联邦政府从资金环节对证券市场进行间接管控纳入新政联邦证券监管的范围,而且指出新政时期联邦证券监管的目的重在建立秩序,以恢复证券市场融资功能,帮助实现整体经济的复苏和稳定。此书资料丰富,阐述全面,分析透彻,适合高等院校文科专业特别是经济、金融、历史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及对当前金融问题关注和感兴趣的所有读者阅读。
目 录
序言 章 美国证券管制在20世纪初的发展及其局限性 一、联邦政府证券管制的失败 (一)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诞生与防止证券投机的目标 (二)一战时期的直接管制及继续这一努力的失败 (三)真实票据学说在实践中的失败与廉价货币政策 (四)制度性缺失与客观条件的制约 二、“蓝天法”与州政府进行直接证券管制的不足 (一)“蓝天法”的缘起 (二)“蓝天法”的合宪性及修正 (三)“蓝天法”的局限性 三、纽约证券交易所和行业自我管制的局限性 (一)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发展及其自律管理方式 (二)行业自律机制的局限性 第二章 美国证券管制在20世纪20年代所遭遇的挑战和股市大崩溃 一、美国证券市场的巨大变化和影响 (一)美国证券市场的特点 (二)行业自律机制遭遇严峻挑战 二、1929年股市崩盘与国会调查的开始 (一)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与经济大萧条的不期而至 (二)金融状况的进一步恶化与胡佛总统的无奈之举 三、佩科拉调查 (一)佩科拉调查的重点对象与金融业问题所在 (二)佩科拉调查使自律失去了立足点 第三章 “新政”证券监管立法与联邦证券监管的新时代 一、《1933年银行法》与银证“防火墙” (一)美国银行业银证混业的年代 (二)混营的弊端所在 (三)《1933年银行法》与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的分离 二、《1933年证券法》及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 (一)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的必要性 (二)《1933年证券法》制定过程中的三个议案 (三)《1933年证券法》的内容及留待解决的问题 三、《1934年证券交易法》与证券流通市场的监管 (一)纽约证券交易所是赌场吗? (二)《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立法进程:迪金森议案和科恩议案 (三)《1934年证券交易法》与联邦政府对证券流通市场的监管 四、《1935年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与投机性资本结构问题 (一)公用事业控股公司及其问题所在 (二)国会行动与立法议案 (三)1935年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 第四章 “新政”证券监管的具体实施与策略调整 一、证券交易委员会从合作到分而治之的策略调整 (一)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建立 (二)约瑟夫·肯尼迪时期业界“资本罢工”的化解 (三)兰迪斯、道格拉斯与弗兰克时期证券交易委员会策略的变化 二、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及其实施机制的初步确立 (一)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的要求及相关实施机制的运作 (二)信息披露制度的调适 (三)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的作用 三、证券交易委员会在会计准则制定问题上的策略与失误(1934—1941年) (一)联邦证券法赋予证券交易委员会制定会计准则的法定权力 (二)证券交易委员会与会计师界对会计准则制定权力的分享 (三)证券交易委员会会计准则问题策略的成因及影响分析 四、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改组与行业自我管制的加强 (一)1937年股市低迷与康韦委员会报告的出台 (二)惠特尼挪用公款事件及纽约证券交易所改组 (三)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市场操纵行为的关注 五、从“费边主义”到公用事业部门公司组织的重构 (一)注册要求遭遇挑战与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费边主义战略 (二)公司财务监管 (三)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竞标法规 (四)公司结构简化与地域整合目标的基本实现 第五章 “新政”证券监管剖析及其历史地位 一、“新政”证券监管的成功 二、“新政”证券监管的主要特点 三、“新政”证券监管的历史地位 参考文献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