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613851
内容简介
土壤肥料和农业资源环境科技工作者应以此为契机,针对国家、社会需求凝练科学问题与目标,持之以恒地开展野外科技研究,为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做出新的贡献。《福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发展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在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方面积累了有益经验。
目 录
篇 理论研究与对策
土壤肥力培育与现代农业发展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及野外台站建设30年回顾与展望
福建省主要作物产地环境质量现状与保护对策
福建省绿肥作物发展历史、现状与对策
福建省农作物营养特性与推荐施肥研究进展与展望
农业微生物资源在现代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应用
福建省商品有机肥产业发展前景与对策
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防治对策与研究展望
福建省水肥一体化模式及现状
福建省紫云英研究利用进展
福建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现状与展望
福建省耕地土壤质量现状与发展对策.
福建省冷浸田特性与工程改良利用调研报告
第二篇 土壤改良与培肥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and Grain Yield in a Paddy Soil in Response to Long-term Fertilization
长期不同施肥对南方黄泥田水稻子粒品质性状与土壤肥力因子的影响
不同培肥茶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相关参数的变化与敏感性分析
缺磷对紫云英根系分泌物产生及对难溶性磷活化的影响
长期不同施肥对南方黄泥田水稻子粒与土壤锌、硼、铜、铁、锰含量的影响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南方黄泥田冬春季杂草群落及其C、N、P化学计量的影响
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营养累积及茶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第三篇 植物营养与施肥
Monte Carlo法在多元肥效模型参数估计和推荐施肥中的应用
一个改进的土壤铵、磷和钾等温吸附新模型
菠菜硝酸盐含量符合安全生产的氮肥用量研究
福建早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水稻根长增长和养分吸收动态及其模拟模型
Effects of 15 N Labeled Gel-based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o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the Nutrient Uptake Efficiency of Corn
第四篇 土壤环境与治理
菜地重金属污染的标准值分析与治理对策
福州市郊菜地土壤磷素特征及流失潜能分析
不同施肥模式对蔬菜生长、氮肥利用及菜地氮流失的影响
菜地土壤氮磷面源污染现状、机制及控制技术
闽西北农田生态系统中大气氮湿沉降研究
小白菜叶内叶绿素和抗氧化系统对芘胁迫的动态响应
控释肥对土壤氮素反硝化损失和N20排放的影响
闽西北烟一稻轮作系统地表氮、磷流失特征研究
除草剂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土壤中双氰胺降解及与降解菌的关系
第五篇农业微生物
Isolation, Structure Elucidation and Apoptosis-inducing Activity of New Compounds from the Edible Fungus Lentinus striguellus
Effects of Open Drainage Ditch Design on Bacterial and Fungal Communities of Cold Waterlogged Paddy Soils
A Comparison of silver Staining Protocols for Detecting DNA in Polyester-backed Polyacrylamide Gel
不同培肥模式对茶园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土壤肥力培育与现代农业发展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及野外台站建设30年回顾与展望
福建省主要作物产地环境质量现状与保护对策
福建省绿肥作物发展历史、现状与对策
福建省农作物营养特性与推荐施肥研究进展与展望
农业微生物资源在现代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应用
福建省商品有机肥产业发展前景与对策
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防治对策与研究展望
福建省水肥一体化模式及现状
福建省紫云英研究利用进展
福建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现状与展望
福建省耕地土壤质量现状与发展对策.
福建省冷浸田特性与工程改良利用调研报告
第二篇 土壤改良与培肥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and Grain Yield in a Paddy Soil in Response to Long-term Fertilization
长期不同施肥对南方黄泥田水稻子粒品质性状与土壤肥力因子的影响
不同培肥茶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相关参数的变化与敏感性分析
缺磷对紫云英根系分泌物产生及对难溶性磷活化的影响
长期不同施肥对南方黄泥田水稻子粒与土壤锌、硼、铜、铁、锰含量的影响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南方黄泥田冬春季杂草群落及其C、N、P化学计量的影响
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营养累积及茶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第三篇 植物营养与施肥
Monte Carlo法在多元肥效模型参数估计和推荐施肥中的应用
一个改进的土壤铵、磷和钾等温吸附新模型
菠菜硝酸盐含量符合安全生产的氮肥用量研究
福建早稻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水稻根长增长和养分吸收动态及其模拟模型
Effects of 15 N Labeled Gel-based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 o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the Nutrient Uptake Efficiency of Corn
第四篇 土壤环境与治理
菜地重金属污染的标准值分析与治理对策
福州市郊菜地土壤磷素特征及流失潜能分析
不同施肥模式对蔬菜生长、氮肥利用及菜地氮流失的影响
菜地土壤氮磷面源污染现状、机制及控制技术
闽西北农田生态系统中大气氮湿沉降研究
小白菜叶内叶绿素和抗氧化系统对芘胁迫的动态响应
控释肥对土壤氮素反硝化损失和N20排放的影响
闽西北烟一稻轮作系统地表氮、磷流失特征研究
除草剂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土壤中双氰胺降解及与降解菌的关系
第五篇农业微生物
Isolation, Structure Elucidation and Apoptosis-inducing Activity of New Compounds from the Edible Fungus Lentinus striguellus
Effects of Open Drainage Ditch Design on Bacterial and Fungal Communities of Cold Waterlogged Paddy Soils
A Comparison of silver Staining Protocols for Detecting DNA in Polyester-backed Polyacrylamide Gel
不同培肥模式对茶园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在线试读
同时,洛桑试验站的经验还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土壤肥力长期定位试验往往还有着许多预想不到的用途,这些用途甚至超出了试验初期的预想。长期土壤肥力试验以长久固定的土壤管理模式使土壤性质按不同的方向不断地改变,从而形成具有不同肥力性状和生物活性的各种土壤类型。利用这一类试验,有可能对一些十分复杂或似是而非的问题得以深入地认识并给予科学的评价。
就土壤肥力演变过程而言,要重点关注养分动态变化与迁移过程。有机质的分解、积累,元素的迁移和循环转化,微量温室气体在土壤一大气界面上的交换,土壤生物区系及其生物化学行为的发展变化以及发生于土壤中的其他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变化过程,统称为土壤过程。透彻地认识土壤中许多基本过程的内在实质,也就掌握了土壤性质发展变化的规律。土壤肥力长期定位试验永久保存下来的不同时期的土壤样品,为后人追踪观测不同管理模式下土壤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了解人类农事活动对这些演变过程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对象。
就地球环境化学行为而言,要深入研究土壤对农业生产的持续影响。随着人类的发展以及文化的进步,人类左右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这一过程全球的变化也随之增大诸如温室效应和全球增暖、化肥和杀虫剂的广泛使用所造成的面源污染等,都对我们的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而长期土壤肥力试验每年记录作物产量,定期采集土壤及作物样品并长期保存,其试验区既可作为环境变迁历史的监测记录,也可用来研究和分析诸如气候变暖、大气中C02浓度上升以及化肥、农药施用引起的作物、土壤响应等一系列相关联问题的实证对象。特别是现存的一些古老的长期定位试验,正好亲历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相对清洁时代和之后环境不断恶化和遭受各种污染时的亲历记录者。显而易见,不同时期采集的土壤样品可以成为我们研究定位站所在区域受到各种人类活动影响的样本。此外,通过比较研究不同时期的作物产量记录、气象记录以及可供分析研究的土壤、植物样品,将有助于研究和预测未来出现各种气候环境变化下农作物可能做出的响应,评估未来农业生产可能受到的影响。
就土壤作物交互作用而言,要深入探讨合理调控技术与有效途径。长期土壤肥力试验的处理设计通常着眼于单一因素比较,例如或着重于肥料,或着重于轮作、耕作。但在漫长的试验过程中时常人为或非人为地引入了其他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因素,从而提供了研究各因素之间交互影响的机会。例如关于水一肥交互影响,长期肥料试验在固定的肥料处理基础上,曾经历了历史上不同的水文气象年景如丰水年、平水年、少雨干旱年等,从而可利用其丰富资料与数据拓展研究不同水文气象年景表现出各施肥处理不同的产量效应以及水分、养分供给之间的交互影响。专家呼吁,要将土壤与环境质量作为现代土壤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其根本原因在于土壤、水、大气及生物等一起构建了密切的地表自然环境,各自发挥应有作用,且又息息相关。在此期间,土壤处于各要素相互作用的交界面,表现出土壤圈是地球圈层面系统中活跃、富有活力的集合体之一。可以认为,土壤对于环境净化来说既是源又是汇,在其自净能力范围内能起到较强环保效应,一旦超出其净化能力,将导致土壤污染,进而通过污染物迁移而终影响人类健康。
……
就土壤肥力演变过程而言,要重点关注养分动态变化与迁移过程。有机质的分解、积累,元素的迁移和循环转化,微量温室气体在土壤一大气界面上的交换,土壤生物区系及其生物化学行为的发展变化以及发生于土壤中的其他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变化过程,统称为土壤过程。透彻地认识土壤中许多基本过程的内在实质,也就掌握了土壤性质发展变化的规律。土壤肥力长期定位试验永久保存下来的不同时期的土壤样品,为后人追踪观测不同管理模式下土壤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了解人类农事活动对这些演变过程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对象。
就地球环境化学行为而言,要深入研究土壤对农业生产的持续影响。随着人类的发展以及文化的进步,人类左右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这一过程全球的变化也随之增大诸如温室效应和全球增暖、化肥和杀虫剂的广泛使用所造成的面源污染等,都对我们的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而长期土壤肥力试验每年记录作物产量,定期采集土壤及作物样品并长期保存,其试验区既可作为环境变迁历史的监测记录,也可用来研究和分析诸如气候变暖、大气中C02浓度上升以及化肥、农药施用引起的作物、土壤响应等一系列相关联问题的实证对象。特别是现存的一些古老的长期定位试验,正好亲历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相对清洁时代和之后环境不断恶化和遭受各种污染时的亲历记录者。显而易见,不同时期采集的土壤样品可以成为我们研究定位站所在区域受到各种人类活动影响的样本。此外,通过比较研究不同时期的作物产量记录、气象记录以及可供分析研究的土壤、植物样品,将有助于研究和预测未来出现各种气候环境变化下农作物可能做出的响应,评估未来农业生产可能受到的影响。
就土壤作物交互作用而言,要深入探讨合理调控技术与有效途径。长期土壤肥力试验的处理设计通常着眼于单一因素比较,例如或着重于肥料,或着重于轮作、耕作。但在漫长的试验过程中时常人为或非人为地引入了其他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因素,从而提供了研究各因素之间交互影响的机会。例如关于水一肥交互影响,长期肥料试验在固定的肥料处理基础上,曾经历了历史上不同的水文气象年景如丰水年、平水年、少雨干旱年等,从而可利用其丰富资料与数据拓展研究不同水文气象年景表现出各施肥处理不同的产量效应以及水分、养分供给之间的交互影响。专家呼吁,要将土壤与环境质量作为现代土壤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其根本原因在于土壤、水、大气及生物等一起构建了密切的地表自然环境,各自发挥应有作用,且又息息相关。在此期间,土壤处于各要素相互作用的交界面,表现出土壤圈是地球圈层面系统中活跃、富有活力的集合体之一。可以认为,土壤对于环境净化来说既是源又是汇,在其自净能力范围内能起到较强环保效应,一旦超出其净化能力,将导致土壤污染,进而通过污染物迁移而终影响人类健康。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