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507530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朝代都广为人知,每个朝代都有杰出的英雄故事,但是关于晋朝的故事却鲜为人知,这是为什么呢?从皇族诸侯之间的内乱到被胡人趁虚而入以致灭国,对于中原汉人而言这就是一个永远都无法磨灭的耻辱印记,晋朝也成为了排不到正史地位的王朝。
《乱世晋朝/述说历代春秋》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晋朝历史上存在过的人物做了细致的解析,对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
《乱世晋朝/述说历代春秋》体例严谨,论证详密,资料丰富,语言简洁。不失为广大历史爱好者的之书。
章 西晋王朝的建立
一、曹魏政权下的司马氏家族
二、路人皆知的司马昭之心
三、司马炎称帝建西晋
第二章 西晋一统中华
一、西晋名将羊祜
二、王溶惊涛下益州
第三章 西晋王朝的短暂统治
一、自新之人周处
二、司马炎对天下的治理
三、西晋士风
四、石崇、王恺等士族之间的奢华斗富
五、晋惠帝不惠
六、贾南风与八王之乱
七、苟灌娘单骑闯营救黎民
第四章 晋室南迁建东晋
一、西晋的丧钟
二、“王与马,共天下”
第五章 北伐空梦
一、祖逖悲恨击水
二、庾亮与庾翼兄弟
三、桓温三伐
第六章 东晋名流
一、周颉之死
二、殷浩的空谈
三、孙盛著史
第七章 偏安江南
一、“侨置”与“土断”
二、秦、晋淝水大战
第八章 僵死之躯
一、晋朝门阀
二、王敦叛乱
三、庾氏兄弟集团
四、桓温乱政
五、晋孝武帝之死
六、另一个白痴皇帝
第九章 东晋的灭亡
一、桓玄与司马道子之乱
二、晋末的北府兵
三、“五斗米道”起义
四、刘裕灭晋建宋
附录
一、西晋文学
二、“书圣”王羲之
三、谢安风流
四、桃花源中的陶渊明
五、才女谢道韫
六、“画圣”顾恺之
七、晋朝历代皇帝年表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两晋的历史,在我眼中,就是“乱”。
这一“乱”字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这是一个伦理思想混乱的时代。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上,自汉以来,从来没有过哪一时期受儒家思想的束缚如此之小。士族们都以谈玄为荣,以谈儒为耻,玄而又玄的思想充斥了这个时代,进入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在放纵了思想的同时,也放纵了人们的行为。所以两晋时期又是一个伦理纲常混“乱”的时期。
没有了伦理,没有了上下,兄弟之间一切都以利益为重。“八王之乱”是国家的动乱,是社会的动乱,同时也是伦理纲常的混乱。正是没有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限制,进入东晋以后,强大的世家门阀可以随意更替天子,以至于问鼎。一百多年的东晋历史实际上就是门阀政治的兴衰史,“天子”与“皇权”不过是门阀政治的装点而已。
两晋的历史,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社会极为动荡的“乱”世。华夏纷乱,长江两岸、南北社会同时动荡不安。先是皇室内乱,八王纷争,后是五胡乱华,北人南渡,而后又门阀更替不断。在这一“乱”世中,人命如草,缺的是人,被残虐的也是人。在这个时代里,白骨如山,屠城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一次屠杀,少则几千人,多则几万,甚至十几万人。排除异己是这一时代所有枭雄的“正常思维”,在他们的眼中,人是脆弱,也是可怕的,不为我所用者,必须尽快铲除。另外,在战斗中报复性的屠杀就更为常见了。
《乱世晋朝/述说历代春秋》:
初,曹操为司空时,听说司马懿博学多才,欲擢用,便派人去请司马懿。司马懿看不起出身“赘阉遗丑”的曹操,就以风痹之病为借口推脱不仕。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献帝拜为丞相。曹操再次派人去请司马懿。这一次,来人态度强硬,说:“如果司马懿不能去,就将他抓去。”司马懿无奈,只得到丞相府做了文学掾。
司马懿自知已经得罪了曹操,因此在曹操手下办事,小心谨慎,勤勤恳恳。先后迁为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及主簿。另外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也被曹操征辟,先任陈思王曹植的文学掾,后迁为太子中庶子。司马懿本来一直都被曹操所猜忌。他人生的转折点是在建安二十四年。这一年东吴孙权向曹操上表称臣,并怂恿曹操自立为帝。当时,曹操手下的门阀官僚,如荀或、崔琰等著名人物都持拥汉的态度,对曹氏代汉颇有异议,也因此而不得善终。司马懿看出了曹操的野心,他对曹操说:“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这一番话是很合曹操心思的,从此司马懿成为曹操的亲信重臣。在曹操称魏王以后,就用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
司马懿和曹丕的关系非常好,“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与陈群、吴质、朱铄号为四友”。后来司马懿为曹丕“篡汉”更是出了大力,所以他才一直为曹丕所“信重”。曹丕代汉称帝后,司马懿的地位渐渐重要起来,由尚书、督军、御史中丞起,官至抚军将军,加给事中录尚书事。黄初五年,曹丕以尚书令陈群为镇军大将军,尚书仆射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当时,军权主要仍在曹氏手中。论地位,曹真、曹休、陈群也略在司马懿之上。公元228年曹休死。公元231年,曹真死。公元236年,陈群死。这以后,司马懿的地位逐渐突出,对蜀战事,多由他来主持。
在曹丕一生中曾两次伐吴,每次都以司马懿居守许昌,到曹丕临终时,更令司马懿与曹真、陈群、曹休四人为辅政大臣,共同辅佐魏明帝曹睿。在魏明帝时期,司马懿成为魏国政治舞台上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不只是曹睿的谋臣,同时还掌握着军权,成为了可以独当一面的军事首领。
司马懿是一个极具军事才能的人,他次展示这一才能是在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那时蜀将关羽围攻樊城,水淹七军,虏于禁,斩庞德,威镇华夏。而汉献帝都许昌,离樊城很近,曹操为避关羽的兵锋,曾打算迁都河北。时为曹操军司马的司马懿向曹操建议说:“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曹操听后,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暗地与孙权联系,达成了联合攻蜀军的密谋。结果关羽丢失了荆州,自己后也身首异处。
魏明帝时,司马懿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现。他长期参与领导对吴作战,有一天,魏明帝向司马懿询问对吴作战的方略,司马懿回答说:“吴以中国不习水战,故敢散居东关。凡攻敌,必扼其喉而播其心。夏口、东关,贼之心喉。若为陆军以向皖城,引权东下,为水战军向夏口,乘其虚而击之,此神兵从天而堕,破之必矣。”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