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40851丛书名: 产经文库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上海财经大学产业经济与发展学院策划主编的《产经文库》丛书之一,以中国企业国际外包与中国经济升级转型的关系为主要内容。目前市场上还无相关主题的出版物,只有一些论文发表。服务外包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人力资源密集等多重特性,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将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承接服务外包将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所以,本书的出版可为探讨服务外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作用提供思路。国际外包可能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什么样的国际外包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更为有利?在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情况下,该问题对于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意义尤其重大,然而,现有文献关于国际外包的讨论基本上以发达国家为主,国际外包与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缺乏系统的讨论,带着上述问题,本书就国际外包影响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理论机制和结构效应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本书稿曾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整体结构安排合理,有一定的理论和研究价值。
内容简介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推动了产业分工的深化,国际外包逐渐成为了国际贸易的主流,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外包承接是中国嵌入全球化的主要模式。那么,国家外包承接是否推动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在中国所面临着的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刻,国际外包可能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什么样的国际外包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更为有利?在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情况下,这些问题对于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意义尤其重大,然而,现有文献关于国际外包的讨论基本上以发达国家为主,国际外包与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缺乏系统的讨论。带着上述问题,本书就国际外包影响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理论机制和结构效应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
目 录
《产经文库》总序1
序言1
章 导论4
节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4
第二节 相关概念阐述8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12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17
节 有关国际外包的研究综述17
第二节 有关产业结构的研究综述25
第三节 国际外包与产业结构发展的理论基础: 分工31
第三章 国际外包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机制45
节 国际外包与产业内结构升级45
第二节 国际外包与产业间结构升级56
第三节 本章小结和评论73
第四章 中国承接国际外包的产业结构效应75
节 中国承接国际外包的演进与特征75
第二节 中国承接国际外包的结构性因素: 总量测度86
第三节 中国承接国际外包的产业结构效应: 分类检验89
第四节 承接国际外包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103
第五节 本章小结和评论123
第五章 国际外包与产业结构转型125
节 产业结构发展的阶段性125
第二节 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内生性134
第三节 国际外包与产业结构转型139
第四节 本章小结与评论154
第六章 国际外包与产业结构内生性的实证检验156
节 中国产业结构内生发展的经验研究156
第二节 国际外包与产业结构内生性190
第三节 本章小结与评论197
第七章 全书总结与政策建议200
节 本书主要结论200
第二节 政策建议203
参考文献206
后记217
前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产业分工,通过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以促进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但这种以扩大规模为特征的外延发展方式使得我国产业结构长期处于被动的调整状态之中。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克服产业“瓶颈”和填补产业“空白”,转变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提高产业效益,但“一产不稳、二产不强、三产滞后”的困境没有根本解决。长期以来,靠低成本制造及出口、大规模开发与建设、排浪式消费等带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正在发生变化,部分行业,尤其是重化工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企业亏损不断扩大,供给侧的产业结构调整严重滞后,无法与随着收入水平提高而升级之后的需求结构相匹配,部分行业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表现为一方面某些领域巨大的内部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另一方面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产业投资效率和效益低下,也就是说,供需之间在结构上严重不匹配,这种资源的错配严重影响了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效率。近年来,中国经济开始由两位数高速增长进入到6%—7%的中高速增长阶段,而且,还有继续向下的压力,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并不仅仅是增长速度下了一个台阶,更重要的是反映了经济内在结构的变动和增长动力的转换,为了使中国经济以中高速持续增长,新的增长动力必须向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为主转换。
中国经济要实现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需要改变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驱动的现状,实现增长动力多元化、均衡化的目标,深入发掘要素升级、结构优化、制度创新等经济转型的新动力,将新改革与经济转型进行耦合,从而建立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强国地位。对于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必须以动态的眼光来审视,应该从世界经济强国和大国地位的角度来探讨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路径。这需要我们在全面深化内部改革的同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正在进入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非典型”增长阶段,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着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总体上表现为“实体经济不实、虚拟经济太虚”,制度障碍不断凸显,呈现出了“典型”转型升级的阶段性特征。我们迫切需要在这种“非典型”增长阶段、“典型”转型升级下,成功地跨越“转型陷阱”,为此,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团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显示,在通过打造中国改革开放升级版,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上,重点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转型;在加快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调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上,重点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为基础,积极突破制约高级化的约束条件;在培育动态比较优势,提升我国产业竞争优势上,重点要实现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向人力资本优势转变,同时加快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重视具有一定潜力的产业链环节与功能的培育;在充分发挥大国综合优势,通过消费需求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重点要设计提高居民消费率的相关机制,同时要突破地方保护、贸易壁垒等制度性的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加快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逐步成为全球价值链的主导者和治理者上,重点以领导型企业为主体,以专业化市场为载体构筑有竞争力的国家价值链,同时通过海外合作与收购实现国家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对接融合。
产业经济学科在上海财经大学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厚实的发展基础,该学科前身为工业经济学,始于上海财经大学“文革”后的复校之初。该学科在中国产业经济学泰斗杨公朴教授的带领下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奠定了在全国的重要地位。之后,产业经济学科主要集中在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及政策两个大的研究领域,近年来,我和团队成员主要在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研究领域做了一些工作,并重点对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三年前,我们以上海市和财政部的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为学科支撑,整合校内外的研究团队、决策咨询专家,与企业和政府部门紧密协作,在上海市*与上海财经大学的支持下,以原来的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为基础,组建了上海市*重点培育的产业经济智库——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秉持“国家急需、创新发展”的理念,对接新改革、新开放背景下国家和上海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重大需求,围绕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中的重大问题与战略性问题,进行持续跟踪研究,在学术研究与政策咨询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研究院追踪国际产业经济学前沿发展趋势,拓展产业经济学学科研究领域,研究解决改革中的产业经济新问题,特别是从战略角度研究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研究院的负责人和核心成员先后承担了大量的国家与地方研究基金课题和政府委托的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方面的课题,已经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和波动关系”、“制度环境与产业发展”、“金融市场与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动态比较优势”,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近年来,在国际SSCI、国内《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高水平学术刊物发表了一批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获得了一系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决策咨询优秀成果奖项,并为国家和上海等地方政府提供了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分别获得国家和地方领导人的好评,起到了很好的决策咨询作用。为了使这些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方面的研究成果能够及时出版,贡献于国家与上海的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我们选择部分研究成果予以出版。
我们想借此契机与上海人民出版社合作,选择团队成员近期的部分理论研究成果,以《产经文库》系列丛书的形式出版。近期计划推出两批,批以学术著作和理论研究论文为主,第二批以项目研究报告为主。除了不久前已先行出版的《居民消费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王宇博士著)之外,批拟出版5部,包括《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 结构、制度与战略》、《国际外包承接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制度环境与中国产业的动态比较优势》、《外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与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电子商务产业链治理及升级路径》。其中部是团队成员近年来相关经济转型升级主题研究的工作论文集,这些论文都已相续发表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中国工业经济》等期刊;第二部著作基于郑若谷博士的学位论文,这篇论文被*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第三部著作由王健博士撰写,内容是从制度环境维度研究中国产业如何构建新一轮在全球竞争中的比较优势;第四部著作由李津津博士撰写,讨论了在自贸试验区实行的外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及其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价值;第五部由正在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的王法涛撰写,讨论了电商产业链的治理模式和升级路径。
中国经济要实现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需要改变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驱动的现状,实现增长动力多元化、均衡化的目标,深入发掘要素升级、结构优化、制度创新等经济转型的新动力,将新改革与经济转型进行耦合,从而建立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强国地位。对于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必须以动态的眼光来审视,应该从世界经济强国和大国地位的角度来探讨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路径。这需要我们在全面深化内部改革的同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正在进入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非典型”增长阶段,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着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总体上表现为“实体经济不实、虚拟经济太虚”,制度障碍不断凸显,呈现出了“典型”转型升级的阶段性特征。我们迫切需要在这种“非典型”增长阶段、“典型”转型升级下,成功地跨越“转型陷阱”,为此,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团队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显示,在通过打造中国改革开放升级版,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上,重点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转型;在加快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调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上,重点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为基础,积极突破制约高级化的约束条件;在培育动态比较优势,提升我国产业竞争优势上,重点要实现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向人力资本优势转变,同时加快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重视具有一定潜力的产业链环节与功能的培育;在充分发挥大国综合优势,通过消费需求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重点要设计提高居民消费率的相关机制,同时要突破地方保护、贸易壁垒等制度性的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加快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逐步成为全球价值链的主导者和治理者上,重点以领导型企业为主体,以专业化市场为载体构筑有竞争力的国家价值链,同时通过海外合作与收购实现国家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对接融合。
产业经济学科在上海财经大学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厚实的发展基础,该学科前身为工业经济学,始于上海财经大学“文革”后的复校之初。该学科在中国产业经济学泰斗杨公朴教授的带领下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奠定了在全国的重要地位。之后,产业经济学科主要集中在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及政策两个大的研究领域,近年来,我和团队成员主要在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研究领域做了一些工作,并重点对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三年前,我们以上海市和财政部的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为学科支撑,整合校内外的研究团队、决策咨询专家,与企业和政府部门紧密协作,在上海市*与上海财经大学的支持下,以原来的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为基础,组建了上海市*重点培育的产业经济智库——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秉持“国家急需、创新发展”的理念,对接新改革、新开放背景下国家和上海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重大需求,围绕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中的重大问题与战略性问题,进行持续跟踪研究,在学术研究与政策咨询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研究院追踪国际产业经济学前沿发展趋势,拓展产业经济学学科研究领域,研究解决改革中的产业经济新问题,特别是从战略角度研究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问题。研究院的负责人和核心成员先后承担了大量的国家与地方研究基金课题和政府委托的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方面的课题,已经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和波动关系”、“制度环境与产业发展”、“金融市场与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动态比较优势”,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近年来,在国际SSCI、国内《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高水平学术刊物发表了一批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获得了一系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决策咨询优秀成果奖项,并为国家和上海等地方政府提供了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分别获得国家和地方领导人的好评,起到了很好的决策咨询作用。为了使这些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方面的研究成果能够及时出版,贡献于国家与上海的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我们选择部分研究成果予以出版。
我们想借此契机与上海人民出版社合作,选择团队成员近期的部分理论研究成果,以《产经文库》系列丛书的形式出版。近期计划推出两批,批以学术著作和理论研究论文为主,第二批以项目研究报告为主。除了不久前已先行出版的《居民消费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王宇博士著)之外,批拟出版5部,包括《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 结构、制度与战略》、《国际外包承接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制度环境与中国产业的动态比较优势》、《外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与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电子商务产业链治理及升级路径》。其中部是团队成员近年来相关经济转型升级主题研究的工作论文集,这些论文都已相续发表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中国工业经济》等期刊;第二部著作基于郑若谷博士的学位论文,这篇论文被*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第三部著作由王健博士撰写,内容是从制度环境维度研究中国产业如何构建新一轮在全球竞争中的比较优势;第四部著作由李津津博士撰写,讨论了在自贸试验区实行的外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及其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价值;第五部由正在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的王法涛撰写,讨论了电商产业链的治理模式和升级路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