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78982丛书名: 北京社会心态蓝皮书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突出了社会心态中的“社会价值观”研究,不仅从历史方位意识、社会规范意识、社会秩序信念、价值本位意识和价值实践意识五个方面,对当前北京居民的价值坐标系统与概况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从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社区等广阔的生活空间着眼,揭示居民日常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所秉持的价值观,提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及建议。书中还对社会心理建设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
目 录
Ⅰ 总报告
1 把握价值观基本结构,构建科学价值观体系
——2014年北京居民价值观调查报告【聂 品】
一 价值观的研究背景与方法
二 北京居民的价值观体系
三 影响北京居民价值观的因素
四 北京居民价值观研究的几点启示
1 把握价值观基本结构,构建科学价值观体系
——2014年北京居民价值观调查报告【聂 品】
一 价值观的研究背景与方法
二 北京居民的价值观体系
三 影响北京居民价值观的因素
四 北京居民价值观研究的几点启示
Ⅱ 价值观专题研究篇
2 北京居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状况调查【张胸宽】
3 北京居民家庭婚姻价值观调查报告【陈 珊】
4 北京居民教育领域价值观念调查研究报告
——从价值观角度研究北京居民的教育观念【汤冬玲】
5 北京居民职业价值观调查报告【王 惠】
6 北京居民健康观及就医观调查报告
——从价值观角度谈和谐医患关系构建【张丽华】
7 北京居民消费价值观调查报告【石孟磊】
Ⅲ 社会心态研究篇
8 信仰危机下的社会心态研究【谭日辉】
9 2014年北京“微博”态势报告【朱廷劭】
10 微时代的宏需求:微信的人际交往模式研究【余 佳 胡 静】
11 北京失独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李林英】
12 北京市昌平区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刘 艳 张 东 魏晨曦 李玖菊】
Ⅳ 社会心理建设篇
13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情况调研报告【朱俊颖 石孟磊】
14 中医心理对家庭和谐关系认知与行为的影响研究
【汪卫东 张锦花 徐惠玲 杜 辉 周璇梓 梁秋语 洪 兰】
15 农转居社区居民的心理适应研究
——基于北京南海家园社区的实证研究【刘视湘 董洪杰 李淑婷】
16 老年社会适应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分析【陈 捷 冯春苗 图 娅】
17 北京居民邻里关系研究
——从价值观角度谈新型邻里关系构建【聂 品 康 悦】
Abstract
Contents
前 言
序 言
读者朋友们,2014~2015年度的北京社会心态分析报告正式与大家见面了。继北京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北京居民社会情绪分析之后,本年度的蓝皮书主要以研究北京居民的生活价值观为重点内容。
大家知道,价值观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但对价值观的研究绝不仅仅局限于社会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都在从各自的角度对价值观进行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辞海》(第六版)中,对价值观的诠释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和根本态度。人生观的组成部分。具有行为取向的功能。资产阶级价值观以实现个人利益为**价值;无产阶级价值观,以在为人民服务中,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百度词条”关于价值观给出的解释是“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它使人的行为带有稳定的倾向性”。
在心理学界,对什么是价值观目前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对此的诠释和说明多种多样。有学者认为“从心理学上讲,价值观是指人在对事物属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其自身的需要出发,形成的与事物价值有关的、对其行为起指导性作用的观念系统。它包括三个基本成分:价值评价,价值选择和价值方式”。这种认识准不准确、全不全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讨论。
2013年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自那时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贯彻、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词成为主流媒体上出现频率**的词汇,围绕这12个词所开展的各类宣讲、解读成为各类单位组织的主要活动,与此直接相关的人物、事迹被各类媒体广为传播。持续、广泛、高强度的宣传使核心价值观在广大民众中深入人心。有调查表明,民众对核心价值观的知晓率达到85%以上。网上有报导说,湖北一小伙到新娘家迎亲,新娘在屋里提出条件,让新郞必须背出核心价值观,不然不开门。小伙一行人你一词我一词很快凑出答案,高高兴兴迎出新娘。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价值观离我们并不远,并非高深莫测的东西。如何对待家人、如何对待就学、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消费等等,在这些态度和行为的背后,都反映了个人的价值观。本年度的蓝皮书,用较大篇幅探讨了北京居民在家庭、教育、职业、健康、消费等方面所持有的价值观。其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发现。
1.传统价值观在家庭生活中具有深厚的基础。比如,人们非常看重家庭和睦的意义。“家和万事兴”得到近95%的被调查者的认同。认为婚姻幸福对自己人生具有重大意义的超过90%。接近2/3的人认为,家庭事务应由年长者说了算。80%的人认为,好好孝敬侍奉公婆是媳妇应尽的责任。70%的人认为,生儿育女是人们应承担的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尽管社会环境变化巨大,但在家庭生活中,以往的价值观具有顽强的传承性。
2.身体健康,在绝大多数居民中成为人生的首要追求。调查表明,90%以上的人把健康列在其人生追求的前三位。其中,更有6成的人把健康列在**位。而且“健康**”的观念不受年龄、性别、学历、户籍、职业及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在各群组中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这说明,过去那种“事业**”“挣钱**”甚至“家庭**”的观念正在被“健康**”所取代。人们对健康——这一基本权利的重视程度相当高。
3.“远亲不如近邻”依然是绝大多数居民持有的观念。邻里关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关系之一。在人口流动大、新建小区多、社区变化快的背景下,过去那种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比邻而居的情况已不多见。我们对身边邻居的熟悉程度也大不如前。但是,这次调查的结果表明,“远亲不如近邻”依然是80%以上居民持有的观念。人们依然把邻居看成是可以信赖、互助的对象。“邻家失火,不救自危”,“息事宁人,能忍自安”依然是大多数北京居民处理邻里关系的基本态度。
4.“知识”的价值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同,“读书无用”的观念没有了市场。在肯定知识的价值的同时,人们对掌握知识的目的持有不同的观点。多数人认为,掌握知识是为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为了快乐充实的生活,为了成为品德高尚的人。而认为掌握知识是为了升官发财、成名成家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对于“积累物质财富”与“积累知识”哪个更重要的问题,30%的人选择积累物质财富,40%的人选择积累知识,接近30%的人回答“不清楚”。这个情况说明,尽管大多数人对知识的价值广泛认同,但面对物质财富的诱惑,相当一部分人的观念发生了动摇。
除了价值观问题,本年度蓝皮书还收录了研究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建设的文章。在社会心态部分,特别就失独老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讨论。应该说,这一老一小两部分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亟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在社会心理建设部分,特别推出了中医心理对家庭和谐关系的影响一文,主要是把中医在心理调适中的做法和经验介绍给大家。希望这本蓝皮书对大家客观认识当前北京市民的价值观,了解社会心理的相关问题有所帮助。
编者
读者朋友们,2014~2015年度的北京社会心态分析报告正式与大家见面了。继北京居民心理健康状况、北京居民社会情绪分析之后,本年度的蓝皮书主要以研究北京居民的生活价值观为重点内容。
大家知道,价值观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但对价值观的研究绝不仅仅局限于社会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都在从各自的角度对价值观进行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辞海》(第六版)中,对价值观的诠释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和根本态度。人生观的组成部分。具有行为取向的功能。资产阶级价值观以实现个人利益为**价值;无产阶级价值观,以在为人民服务中,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百度词条”关于价值观给出的解释是“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它使人的行为带有稳定的倾向性”。
在心理学界,对什么是价值观目前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对此的诠释和说明多种多样。有学者认为“从心理学上讲,价值观是指人在对事物属性认识的基础上,从其自身的需要出发,形成的与事物价值有关的、对其行为起指导性作用的观念系统。它包括三个基本成分:价值评价,价值选择和价值方式”。这种认识准不准确、全不全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讨论。
2013年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自那时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贯彻、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词成为主流媒体上出现频率**的词汇,围绕这12个词所开展的各类宣讲、解读成为各类单位组织的主要活动,与此直接相关的人物、事迹被各类媒体广为传播。持续、广泛、高强度的宣传使核心价值观在广大民众中深入人心。有调查表明,民众对核心价值观的知晓率达到85%以上。网上有报导说,湖北一小伙到新娘家迎亲,新娘在屋里提出条件,让新郞必须背出核心价值观,不然不开门。小伙一行人你一词我一词很快凑出答案,高高兴兴迎出新娘。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价值观离我们并不远,并非高深莫测的东西。如何对待家人、如何对待就学、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消费等等,在这些态度和行为的背后,都反映了个人的价值观。本年度的蓝皮书,用较大篇幅探讨了北京居民在家庭、教育、职业、健康、消费等方面所持有的价值观。其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发现。
1.传统价值观在家庭生活中具有深厚的基础。比如,人们非常看重家庭和睦的意义。“家和万事兴”得到近95%的被调查者的认同。认为婚姻幸福对自己人生具有重大意义的超过90%。接近2/3的人认为,家庭事务应由年长者说了算。80%的人认为,好好孝敬侍奉公婆是媳妇应尽的责任。70%的人认为,生儿育女是人们应承担的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尽管社会环境变化巨大,但在家庭生活中,以往的价值观具有顽强的传承性。
2.身体健康,在绝大多数居民中成为人生的首要追求。调查表明,90%以上的人把健康列在其人生追求的前三位。其中,更有6成的人把健康列在**位。而且“健康**”的观念不受年龄、性别、学历、户籍、职业及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在各群组中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这说明,过去那种“事业**”“挣钱**”甚至“家庭**”的观念正在被“健康**”所取代。人们对健康——这一基本权利的重视程度相当高。
3.“远亲不如近邻”依然是绝大多数居民持有的观念。邻里关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关系之一。在人口流动大、新建小区多、社区变化快的背景下,过去那种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比邻而居的情况已不多见。我们对身边邻居的熟悉程度也大不如前。但是,这次调查的结果表明,“远亲不如近邻”依然是80%以上居民持有的观念。人们依然把邻居看成是可以信赖、互助的对象。“邻家失火,不救自危”,“息事宁人,能忍自安”依然是大多数北京居民处理邻里关系的基本态度。
4.“知识”的价值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同,“读书无用”的观念没有了市场。在肯定知识的价值的同时,人们对掌握知识的目的持有不同的观点。多数人认为,掌握知识是为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为了快乐充实的生活,为了成为品德高尚的人。而认为掌握知识是为了升官发财、成名成家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对于“积累物质财富”与“积累知识”哪个更重要的问题,30%的人选择积累物质财富,40%的人选择积累知识,接近30%的人回答“不清楚”。这个情况说明,尽管大多数人对知识的价值广泛认同,但面对物质财富的诱惑,相当一部分人的观念发生了动摇。
除了价值观问题,本年度蓝皮书还收录了研究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建设的文章。在社会心态部分,特别就失独老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讨论。应该说,这一老一小两部分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亟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在社会心理建设部分,特别推出了中医心理对家庭和谐关系的影响一文,主要是把中医在心理调适中的做法和经验介绍给大家。希望这本蓝皮书对大家客观认识当前北京市民的价值观,了解社会心理的相关问题有所帮助。
编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