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3893092
★全景再现王石、冯仑等优秀企业家的远见与实践
★客观收录业内专业人士的观点与立场
★如实记录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真实过程
★特别展示中国当下的绿色建筑案例
中城联盟近年来致力于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以“畅想绿色未来”为主题,在各个专业领域推广绿色理念,并成立绿色专业委员会,专项研究绿色建筑开发。在对绿色建筑的研究和实践中,中城联盟的成员企业推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在行业内广受关注的绿色建筑作品,同时,在建筑实践中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教训;在绿色产品的营销中,更有很多出彩的案例。本书不仅如实记录中国绿色建筑当下的发展及状况,同时也对房地产行业的绿色建筑做出了思考与探索。
编者按:畅想绿色未来/中城联盟秘书长 戴大为
序言:希望这世界变得更好/中城联盟轮值主席 漆洪波
PART1 远见者的声音
王石:万科“绿色战略”的偶然与必然
冯仑:从“黄鹂鸟”到“绿帽子”
孟刚:居者健康是绿色建筑的要义
张在东:“耐住寂寞”的绿色建筑先锋
张雷:打造绿色、低碳、科技王国
田明:敬畏自然才能有所得
PART2 实践者的心路
陈音:思索绿色建筑的本质
王蕴:住宅产业化战略下的绿色践行
周柏生:亿城的绿色建筑初尝试
谢丹:万通地产低碳谋略
曾剑龙:把握绿色建筑发展潮流
谢远建:朗诗集团十年绿色科技探索路
PART3 专业者的方向
宋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
莫争春:大规模推广绿色建筑正当其时
曾捷:因地制宜——绿建魂之所在
林波荣:探路绿色建筑
曾宇:绿色的隐忧
张江华:绿设计的几个关键词
PART4 绿色建筑鉴赏
万科中心:漂浮的绿色摩天大楼
万科住宅产业化研究基地:推进中国住宅产业化进程
深圳万科城四期:因地制宜的绿色住区实践
南京锋尚国际公寓:中国首个“零能耗”项目
当代MOMA:绿色生态社区标杆
朗诗·钟山绿郡:人居科技住宅
万通生态城新新家园:零能耗会所的绿色蝶变
立体城市:创新城市开发与城市生活
交大·归谷国际住区:绿色健康之宅
新地集团:绿色建筑之路
海信地产:可再生能源应用样本
南京复地新都国际:复地集团的绿色人居样本
华远·华中心:城市综合体开发的绿色样本
中粮地产:绿色建筑认证案例与思考
亿城国际中心:西山华府综合楼的绿色践行
中房·东城人家:融入地域文化的绿色人居
金大地·新地中心:绿色建筑策略与实践
上海东渡国际企业中心:绿色实践
PART5 绿色建筑营销
绿色建筑时代宣告来临:万通生态城新新家园绿色营销执行力报告
让科技为居住者服务:满庭春MOMA的绿色营销
天泰·太阳树平面设计赏析
PART6 绿色公益
万科社区的垃圾分类实践:复杂的事情如何变“简单”
万通公益基金会:开创中国模式生态社区,践行低碳城市生态文明
复地集团参与发起“中国古村落保护”公益活动:尊重乡村 理解乡村 欣赏乡村
中城联盟绿色联合采购征程
PART7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美国LEED绿色建筑认证
德国可持续建筑评估体系DGNB
英国建筑研究所环境评估法BREEAM
日本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及评价体系
希望这世界变得更好(中城联盟轮值主席 漆洪波)
人类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大幅提高人均耗能来满足享受的过程。在地球上仅少数人享受现代化成果时,地球上的化石能源尚能供应,但大气环境已不堪负荷——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南北两极冰川的消融在广大亚非拉国家仍处于工业化前期时已经发生。
近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迅速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对自然环境、地球生态的破坏可能超过了之前的总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除了随处可见的现代化成果,GDP提升至全球第二之外,就是成年人再难见儿时的蓝天,难寻儿时戏耍的清澈河水,吃不上安全的食物,喝不上干净的水,也吸不上清洁的空气。我们这代人不仅攫取了地球上亿年来形成的地下宝藏,也污染了河川、湖泊、空气和陆地。从渤海的赤潮、黄海的浒苔,到滇池太湖的蓝藻,从重金属区域性中毒到不断爆出的癌症村消息,从春季北京地区的沙尘暴到一年四季遍布全国的雾霾,从牛奶中掺三氯氰胺到贩卖死猪肉,与环境恶化对应的是道德沦丧。我们该问问自己:到我们离开这世界时,我们能说这世界比我们出生的时候更好些吗?
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人展开了不同的行动。中城联盟的成员积极参与并发挥重要作用的有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壹基金、亚布力论坛等。这些组织成员们试图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影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诸方面。其中,对环境的关注启发了对绿色节能建筑的探索。
环境污染,尤其是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是在能源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如燃煤电厂与汽车尾气可能是北京等城市雾霾天气的元凶。建筑耗能与汽车耗能占据了社会总能耗的大部分。其中建筑耗能占社会总耗能近40%,因此减少建筑能源消耗对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什么是淸洁的能源?清洁的能源是节省下来的能源。所谓绿色建筑包括这样一些尝试:通过节能设计,如更好的保温效果,充分利用自然釆光与通风,可以大幅降低建筑物能耗;在更高舒适度的情况下,被动式房屋的釆光能耗不到传统房屋的10%。对材料和设备的选择不仅有使用效果、成本的考虑,也要求其在生产过程中注重环保,在废弃时对环境影响更小,发挥市场的力量影响上下游行业的环保意识。对建设过程控制,如对粉尘和建筑垃圾的正确处理可以大幅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中城联盟强调自己是一个有共同价值观的房地产开发商组织,绿色环保是共同价值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王石的倡导下,中城联盟早响应不吃鱼翅的号召。中城联盟成员也是中国的生态环保NGO阿拉善SEE生态协会里的群体。联盟成员锋尚在2002年就在北京建设了绿色建筑北京锋尚,联盟成员长沙远大集团的张跃早在2006年就关注空气中的PM2.5污染,并开发出高效除尘过滤设备。作为联盟成员的主业,在房地产开发上,联盟90%以上的开发企业都在进行绿色建筑的探索。联盟成员中有早并彻底开发节能建筑的锋尚张在东、当代张雷、朗诗田明。万科不仅建设了国内座LEED白金级的总部办公楼万科中心,王石也是绿色、节能、节材、减少建筑垃圾积极的倡导者。因为他们的远见和身体力行,绿色建筑在联盟企业中得以全面推广。中城联盟以"畅想緑色未来"为主题,成立了绿色专业委员会,专项研究绿色建筑开发,并与中国绿建委、美国绿建委等机构保持良好沟通。近年来,绿色建筑也因联盟成员由东部沿海传播到中部的南昌、太原直至西部的成都、西安、银川和西宁等城市。
《绿色建筑的探索与实践》这本书记录着联盟成员在绿色节能建筑上的实践与思考。
当万科实现绿色产业化以后,甚至当中国整个房地产行业都实现了绿色产业化以后,我们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房地产商到底如何能为整个社会的节能环保做出贡献。
——万科集团董事局主席 王石
绿色环保可能成为一个公司*的道德标准。我们要着眼于未来的贞操,公司才能够跨越现在的是非。我希望万通在五年以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支持的公司。我们用五年时间打造我们未来的贞操。
——万通控股董事局主席 冯仑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潮流就是绿色工业革命与绿色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实质也是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锋尚国际董事长 张在东
造节能的建筑,建舒适的房子。
——当代节能置业董事长 张雷
人类的发展要可持续,对社会对环境要友好,不能单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来损害环境,赚昧心钱,那样总有一天良心上会过不去。
——朗诗集团董事长 田明
只有人健康了,节能、环保、绿色的建筑才有存在的意义,并且全社会都要认识和树立“居者健康是绿色建筑的要义”的观念。
——成都交大房产董事长 孟刚
我们该问问自己:到我们离开这世界时,我们能说这世界比我们出生的时候更好些吗?
——新地集团董事长 漆洪波
王石:万科“绿色战略”的偶然与必然
10年前,当建筑节能、绿色环保的理念刚刚在国内兴起时,作为国内房地产行业的领头羊,万科集团却还未以“绿”闻名。
在很多场合,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都说过,万科进入绿色建筑领域是一种偶然。他所指的偶然,是说万科集团并没有把绿色建筑作为其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但是,请注意,早在1999年,也就是中国取消福利住房制度真正形成房地产市场的第二年,万科集团就成立了建筑研究中心,广泛研究建筑上的技术问题,比如,如何更好地实现建筑抗震。
这种非常具有前瞻意识的研究初衷很简单:为了给客户提供质量好、服务的房子。正如王石在此次接受我们采访时所提到的,虽然没有将绿色建筑作为万科集团的研究和探索方向,但是依据万科集团的价值观、产品观,在住宅建筑技术研究的推进过程中,却正好发现其探索符合了行业乃至国际社会对“绿色建筑”的需要。
而这,不也是一种必然吗?
在接受我们采访之前,王石刚刚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上代表各方郑重发表“亚布力环保联合行动承诺”,表达各界人士对空气、水、食品等中国严峻环境危机的深切忧虑。显然,多年来,他早已不仅仅将视角投注在万科的发展之上,而是将目光转移至更大范围的与社会发展相关的焦点问题。
因此,我们与他的这场“绿色”对话,也更多地往转变房地产生产方式,改善人居环境的大范围延伸。除此之外,我们也非常感谢他作为创始主席对中城联盟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所提出的希望和建议。
我们将努力不辱使命!
住宅产业化:万事开头难
中城联盟:1999年,万科集团就成立了建筑研究中心,当时为什么要成立这样一个研究中心?它主要研究哪些领域?
王石:传统上来说,房地产商自己并不盖房子。建筑的前沿技术和热点问题,应该是建筑商思考的问题。但多年以来,万科都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质量好、服务的房子。当我们与建筑商合作时,我们发现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技术的储备。因此,1999年我们成立建筑研究中心。当时并没有设定住宅产业化与绿色节能建筑为核心研究方向,而是在广泛研究建筑上的技术问题,我记得从一开始我们就研究过建筑抗震技术。
中城联盟:相比绿色建筑,万科集团先研究的其实是住宅产业化,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住宅产业化的?
王石:1999年,远大的张剑就提出要做某种程度的住宅产业化,他们当时提出的是“整体浴室”。这个战略也是从西方借鉴而来,但终没有被市场接受。当时,我也对这个概念很感兴趣。但上个世纪末的房地产业,核心还是在营销上,很少人把注意力放在产品上。中国在1998年福利住房制度取消之后才有了真正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行业真正起飞是在2003年以后,在此之前,房地产行业并不是很景气。对于万科来说,发展战略上也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直到2005年,我们才开始把目光聚焦在住宅产业化上。2005年9月至2010年4月的五年间,建筑研究中心先后设计、建造了1号至6号工业化实验楼,在充分借鉴日本工业化住宅体系的基础上,万科从建筑主体、结构体系、装配工艺、部品生产到开发流程、项目管理,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研发成果,初步完成了工业化技术集成,并建立了万科VSI工业化技术体系。
中城联盟:当时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来研究并实践住宅产业化?
王石:我们一开始探索住宅产业化,是因为发现,在香港、韩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住宅的建筑都是用的PC工法,也就是预制构件,现场拼装。但在国内,这样的工法我们当时还看不到。这种预制建筑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建筑工期大大缩短、建筑质量更标准化,更可控。建筑的材料方面也更节省。于是我们就开始研究这一技术,并将这一系列生产方式命名为住宅产业化。
中城联盟:现在我们都了解到的情况是,万科集团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历程有一定难度,难的是什么时候?
王石:万事开头难。推进住宅产业化难的时候当然是一开始:这是一个改变路径依赖的过程。我们当时面临的压力还不是整个行业,而是企业内部。这也不奇怪,万科成立几十年,每年都在高速成长,大家之前做生意的方式都非常成功,这时候你要告诉他这么做不行,必须换一个还完全没有得到本地市场验证的新模式,肯定会遇到非常大的阻力。
中城联盟:在经历了房地产行业高速和粗放式的发展之后,很多企业都在谈“转型”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万科早在10年前就开始了转型。您刚才谈到来自企业内部的压力,那如何克服?
王石:克服这些阻力其实说起来也没什么神秘的,就是不断地沟通、说服、教育,甚至发挥董事长的“指挥棒”作用。有的时候显得独裁一些。
我的同事们有的时候开玩笑,说“董事长走的太快了,我们都跟不上”,当然,当着我的面他们会再补充一句“但是几年以后就发现,我们不仅跟上了,而且在行业里还领先了”。
中城联盟:从您内心来说,困难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不去推动这件事情?
王石:从内心来说,我从来没想过不去做这件事情。因为很明显,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是这么做的。技术探索的结果也证实确实能带来非常大的好处。我跟每一个同事也好,专家也好,同行也好,聊住宅产业化,他们都同意这是未来的方向。只不过有的人认为还不到时机。
既然认同是未来的方向,那么就应该坚持走下去。一个企业不能只想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必须为未来10年、20年做长远规划。
中城联盟:这几年万科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力度一直在加强,您认为推进的时机到了吗?
王石:我记得2007年我参加一个电视节目,就是辩论“住宅产业化”。这对全社会都是全新的概念。当时很多人都在现场指责我们的“住宅产业化”是哄抬房价的幌子。但现在来看,一方面过去6年来,中国的房价、社会舆论、甚至面临的金融市场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劳动力成本也不停上涨。
从2011年开始,我们就提出要全面推广住宅产业化。但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市场条件已经“成熟”了。这是从万科自己的角度出发的,因为我们已经实践了很多年,对我们的合作伙伴,对自己的能力都有了更多信心。产业化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建设周期更短、更节省人工、更节能环保还是更能保证品质。因此我们不希望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和理论探讨上。
当公司上下都认识到住宅产业化的好处,经过几年的实践也对我们的能力有信心之后,住宅产业化就是水到渠成了。
绿色建筑:偶然中的必然
中城联盟:万科集团在推进绿色建筑时,路径与国内几家同样走在前面的企业似乎有所不同。就像刚才您提到的,万科初是在推进住宅产业化,并没有非常主动地宣扬企业的绿色理念,这是否像您此前多次提到的那样,万科进入绿色建筑领域是一种偶然?
王石:很多场合,我都说过万科进入“绿色建筑”是一种偶然:我们并没有将绿色建筑作为我们的研究和探索方向。但是依据我们的价值观、产品观,在住宅建筑技术研究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的探索正好符合了行业、乃至国际社会对“绿色建筑”的需要。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万科的“绿色建筑”也是一种必然,我们不是因为要迎合社会上对“绿色”的需要而给自己“染绿”,而是自己发现了绿色建筑的价值,并形成了自己的绿色建筑价值观。
研究住宅产业化,并不仅仅是把房子从现场浇筑改变成预制拼装。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的整个产品理念也随之改变:比如装修房。装修房实际上是客户的需求。当客户开始需要装修房时,我们发现,从开始的产品设计、到工程管理,都必须开始考虑装修工程。否则就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更进一步的是,装修房对质量的要求更高,用户可能能容忍毛坯房的找平有点偏差,但装修房,哪怕是踢脚线接缝上的一点瑕疵,都是用户难以接受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发现只有依靠住宅产业化,只有依靠工厂化的生产,才能保证质量,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
因此我们才把装修房作为住宅产业化的步,因为这是切实有市场需求,而且实现起来也相对容易的一步。
再比如建筑节能,万科与很多开发企业的不同是,我们建设的小区,都采用自己的物业。因此在房子交付之后,我们还将和客户持续交往。因此建筑节能的问题我们也很早就发现了。如果我们在前期建筑节能方面做得好一些,后期在物业服务上就能做得更好,给自己、给客户带来的麻烦都少一些。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总结和思考。
因此,无论是预制拼装、装修房、甚至节能减排,我们都是主动开始做的。只是在2009年我去参加哥本哈根的气候变化大会之后才发现,我们这些工作,和国际、和未来的趋势不谋而合。
装修房工业化、预制拼装、建筑节能,都是因为我们希望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房子。实践我们的价值观和理想。我们将这些理念整合成了“住宅产业化”,从整体思考整个住宅产业链,从产品规划设计、工程管理、到施工、内装修,再到交付、物业服务,各个环节上都以“产业化”的模式去思考。终,我们发现,当我们将这些都做好时,就实现了“绿色建筑”。
中城联盟:虽然国家标准对“绿色建筑”有明确的定义,但是我们在和其他企业交流时发现,大家对绿色建筑多少还是有些不同的认识,实现的路径也不太一样。您如何理解“绿色建筑”?
王石:产业化做好了,自然就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节能环保,就是好的“绿色建筑”。我们在建设中会使用更少的木材、更少的水、产生更少的大气污染颗粒物;我们的装修房因为是预制生产的,比现场装配的产生更少的建筑垃圾,也产生更少的室内空气污染。在使用过程中,因为质量提高了,技术提升了,建筑本身的维护费用大大降低。这都是“绿色建筑”所能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在我们的能力提高了,我们在为股东带来更大价值的基础上实现的。对股东、对企业、对客户、对社会、对自然环境,都是多赢的选择。
对于万科而言,我们不是因为赶时髦而开始谈论绿色建筑的,而是因为我们的价值观和理念确确实实走在了世界前列。在深圳建科院的帮助下,我们对第三代万科工业化住宅的生产建造过程节能环保指标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
每平米能耗(千克标准煤/平米) 约15 19.11 – 约20%
每平米水耗(立方/平米) 0.53 1.43 – 63%
每平米木模板量(立方米/平米) 0.002 0.015 – 87%
每平米产生垃圾量(立方/平米) 0.002 0.022 – 91%
中城联盟:下一步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万科集团还会做哪些事情?在您到美国游学以后,对于中国房地产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绿色建筑发展的方向是否有新的认识?
王石:建筑只是房地产所涉及领域的一个方面,当我们实现了绿色建筑的目标之后,进一步的是希望推进整个房地产产业链的绿色和节能环保。
举个例子,如果有一个从建设到使用维护都非常节能环保的小区,但这个小区因为规划的问题,所有的住户都必须拥有两辆以上的汽车,每天开车几十公里上下班,甚至出去吃个饭都需要开车。这样的建筑,本身是环保的,但生活在其中的人的生活方式,是环保的吗?他肯定比生活在市中心、每天通过公交地铁出行的人消耗更多能源:甚至可能幸福感更低。因为不方便。
当然,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把“节能环保”作为非常重要的价值,但是,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是能够变得更有吸引力的:如果能让公共交通变得更便捷,让小区的生活功能更完善、更方便,人们会更少地使用汽车和高速公路。这样的生活方式,在西方正开始变得主流:美国这20年来,人口在持续增长,但是机动车保有量却几乎保持不变,也就是说,美国人开始更愿意生活在大城市,通过公交出行。这不是因为他们想“环保”,而是这种生活方式更便捷。
所以,房地产行业的节能环保,并不仅仅是绿色建筑能够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全社会重新思考,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城市,甚至什么样的发展战略?作为房地产商,我们所盖的房子,其实是适应整个社会对未来10年、20年的生活的想象的。但这种想象却并不明晰。因为我们也不清楚中国的“城镇化”将往哪个方向走。
当万科实现绿色产业化以后,甚至当中国整个房地产行业都实现了绿色产业化以后,我们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房地产商到底如何能为整个社会的节能环保做出贡献。
寄语中城联盟
中城联盟:作为中城联盟的创始主席,您如何评价中城联盟内企业在绿色建筑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又如何评价联盟在推动绿色建筑方面所付出的努力?
王石:中城联盟的很多企业都是行业的领军企业,至少是区域性的领军企业。生存和发展都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高度分散和本地化的市场。实际上是大家都不再和对手竞争,而更多的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只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那么所有的成员企业都能获益。
中城联盟在推动绿色建筑的过程中,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至少在沟通信息、传递理念方面影响巨大。但在推动行业自律和自治方面,中城联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
中城联盟:中城联盟绿色施工正在推广之中,您有哪些建议?
王石:在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方面,中城联盟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中国的房地产商需要为用户提供怎样的产品?我们如何能更好地制定标准,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这方面,“绿色施工”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但还不够,谁都知道,减少施工现场的扬尘和用水,会对施工带来很多好处:质量更稳定、周期更短。但很多时候不是企业不愿意做,而是做不到,无论是从成本的角度还是从能力的角度。
这或许是中城联盟未来能够继续努力的方向之一:如何促使成员企业们意识到,要在品质、在能力上追求卓越,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这方面,万科愿意继续与中城联盟保持良好的互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