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187990
内容简介
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经济生活,尤其是地震等重大地质灾害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影响极大。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随着灾区基本恢复建设任务的完成,灾区建设进入后重建时期。在后重建时期,从灾区的长远发展与重建内容来看,不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简单重建,更是在新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条件下注入了生态与产业内涵的重建。
灾区在后重建时期生态与产业能否实现协调发展是关系灾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书紧紧围绕后重建时期的灾区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从国际、国内的灾害背景的概括性分析着手,在展示我国灾后恢复重建初期的成果同时,借鉴国外相关受灾国家的重建经验,以及在建立生态与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基础上,具体研究了我国四川省地震灾害后(以汶川、芦山地质灾害及其次生灾害为主)的后重建时期灾区的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机制。本书从分析国际、国内灾害发生的情况以及重建时期的经验着手,建立了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系统地分析灾区生态与产业如何在后重建时期实现协调发展的禀赋条件,针对存在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发展规划路径和解决措施,有利于推动灾区后重建时期的生态与产业的协调发展。
本书研究直面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所需,分析深入,研究成果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意义。研究成果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批准号:15FJY012)。
灾区在后重建时期生态与产业能否实现协调发展是关系灾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书紧紧围绕后重建时期的灾区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从国际、国内的灾害背景的概括性分析着手,在展示我国灾后恢复重建初期的成果同时,借鉴国外相关受灾国家的重建经验,以及在建立生态与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基础上,具体研究了我国四川省地震灾害后(以汶川、芦山地质灾害及其次生灾害为主)的后重建时期灾区的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机制。本书从分析国际、国内灾害发生的情况以及重建时期的经验着手,建立了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系统地分析灾区生态与产业如何在后重建时期实现协调发展的禀赋条件,针对存在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发展规划路径和解决措施,有利于推动灾区后重建时期的生态与产业的协调发展。
本书研究直面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所需,分析深入,研究成果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意义。研究成果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批准号:15FJY012)。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