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089739丛书名: 无
中篇 中国宏观经济:潜在增速下行、金融风险上升
下篇 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及其化解手段
巴菲特曾经说过,只有在退潮之后,才能发现谁没有穿游泳裤。很可能,等到退潮之后,我们才会发现,大家都没有穿游泳裤。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如同“多米诺骨牌”,一张一张地倒掉,那时,我们还在隔岸观火。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潜在的金融风险会逐渐提高。
过去30年,中国经济尽管有起有落,但大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眺望前路,中国的潜在增长速度将不可避免地放缓。在经济下行时期,存在多种内在的螺旋形下滑机制。比如,越是不肯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经济增长就越慢;经济增长越慢,财政压力就越大。再比如,越是去杠杆,资产价格下跌越快;资产价格下跌越快,去杠杆的压力越大。如果低估潜在的金融风险,可能会导致准备不足、应对失措。
此外,金融体系的复杂程度较之10年前、20年前大为增加。影子银行的规模急剧膨胀、混业经营日益流行、金融体系的对外开放程度显著提高、互联网金融野蛮生长,而与此同时,金融监管框架却严重滞后,完全不适应新的形势。2015年以来,股市、汇率等的波动加强甚至相互强化,充分显示了国内金融市场内生传染性已经形成。
在过去的30年中,质疑中国经济、预言中国将会爆发金融危机的声音不绝于耳,但每一次悲观预言都会终落空。原因何在?其实,并不是说中国已经做得十全十美。我们身在中国,深知中国经济的错综复杂,存在着各种弊端和瓶颈。但是,所有的人都已经注意到的问题,并不是真正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没有人预料到的问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银行体系就已经暴露出巨大的问题,从技术上讲已经资不抵债,但恰恰因为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中国政府反而能够破釜沉舟、迎难而上、果断动手,通过注资、剥离不良贷款,以及后来的推动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改善银行治理结构等政策,较为有效地化解了潜在的风险。“成功是失败之母”,或许,正是由于这一成功的改革经验,使得人们会低估未来的金融风险。大部分人都不相信中国会出现流动性危机,理由是大的金融机构都是国有的,当出现流动性短缺的时候,政府无非是把钱从一个口袋,转移到另一个口袋。但是,中国出现局部的流动性危机并非绝无可能,当年的“钱荒”就是一例。如果再出现流动性紧张,我们还能轻易过关吗?大部分人都相信,从整体上讲,中国的资产大于负债,因此,财政状况仍然良好,即使出了问题,救助金融体系也有足够的实力。问题在于,西班牙和意大利的资产也大于负债,欧元区从整体来看资产也大于负债,但它们怎么会出现债务危机,而且银行危机到现在也无法化解呢?
经济学者的职责在于,对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出客观的分析。这会让经济学者的角色变得更不受人欢迎,总是像“乌鸦嘴”一样。“国家不幸诗家幸”,经济越是困难,值得研究的题目也就越多。“诗家不幸国家幸”,假如决策者对学者的预言能够听得进去,未雨绸缪,学者的预言可能就不会实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