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6121540
权威客观。作者古德曼拥有历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专门研究俄罗斯和欧亚政治军事事务。该书以作者的博士论文为基础而写成,前后历经四十年,是作者学术生涯的结晶。
可读性强。本书虽是学术著作,但绝不枯燥,该书的描述细腻生动,分析透彻,把当时风云激荡的国际局势展现在读者眼前。
视角独特。全球视野下的战争史。叙述在发生争端的亚洲内陆边界地区和大国之间的政治、外交斡旋之间进行来回切换,突出这些事件之间的联系。
中国东北和蒙古边境的诺门罕地区曾爆发过一场鲜为人知但异常激烈的日本与苏联之间的军事冲突,这场战役深刻影响了二战的爆发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战争走向。本书不仅论证了诺门罕战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二战爆发之间的联系,还阐述了诺门罕战役是如何左右了日本的战略决策——掉转炮火袭击美国从而改变了历史进程。
译者前言 / 001
致 谢 / 001
引 言 / 001
第一章 历史的遗产 / 012
战争与革命 / 012
斯大林的工业革命 / 019
大萧条、 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在日本 / 022
苏日关系的恶化 / 030
第二章 全球语境 / 038
法西斯威胁的形成和统一战线 / 038
黑龙江事件 / 053
中日战争 / 065
德国和日本 / 070
西方民主国家与日本、 德国和苏联的关系 / 072
马德里和慕尼黑: 人民阵线政策在西方的失败 / 084
斯大林绝望的六个月 / 088
分水岭 / 096
德国、 日本走向军事同盟? / 0102
第三章 张鼓峰事件 / 0107
开始阶段 / 109
战斗 / 126
张鼓峰的意义 / 142
第四章 诺门罕战役: 初期阶段 / 152
背景 / 153
关东军的态度 / 160
开战 / 171
5 月 28 日的战斗 / 178
第五章 诺门罕战役: 有限战争的教训 / 195
关东军的七月攻势 / 217
朱可夫的八月攻势 / 262
后果 / 295
第六章 诺门罕, 互不侵犯条约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
发 / 306
诺门罕和互不侵犯条约 / 307
苏日关系的缓和 / 327
第七章 诺门罕战役影响深远 / 329
诺门罕战役的教训: 学到的和没学到的 / 329
诺门罕与通往珍珠港之路 / 334
如果……将会怎么样? / 344
诺门罕和有限战争 / 354
结 语 / 362
参考文献 / 367
关于作者 / 385
蒙古国领土向东延伸至中国满洲的部分形成一个手指状, 哈拉哈河在平坦而绿草如茵的 “ 指尖” 上由南向北静静流淌。 20 世纪 30 年代, 日本人占领满洲, 他们把哈拉哈河当作一条国家间的分界线: 东边是满洲, 西边是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 当时是苏联的一块受保护领地。住在蒙古这边的居民声明, 分界线是在河东边大概 10 英里的地方, 大体与河流平行, 靠近小村庄诺门罕。 但是分界线的精确位置对于蒙古游牧民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 因为千百年来, 他们都是毫无拘束地赶着牧群来回穿过河流, 而关东军———占领满洲的日本精锐部队, 却有不同看法。
1939 年 4 月, 关东军作战参谋辻政信 ( Masanobu Tsuji) 少佐起草了一份煽动性的 “ 原则”, 来应对自日本1931 年夺取满洲并建立傀儡国 “ 满洲国” 以来, 一直骚扰边界地区的小冲突。 辻政信的边界原则宣称: “ 如果敌人越过边界……就毫不迟疑地消灭他……为了完成我们的使命, 将允许大家进入苏联领土, 或者引诱苏联军队进入满洲国领土……如若分界线没有清楚划分标示, 则地区防御指挥官可以按照他们自己的方案, 确定边界线……如果发生武装冲突, 要无视对方的力量, 无视边界线的位置, 一定要战斗到底, 直至胜利。 如果敌人侵犯边界, 友军部队必须勇敢应战……不要考虑什么后果, 那是更高一级指挥部的责任。”
5 月中旬的时候, 负责哈拉哈河地区的关东军中将小松原道太郎 ( Komatsubara Michitaro), 同时也是第二十三师团的师团长, 准备会见他的师团参谋, 讨论新边界原则的执行问题。 这时候, 他收到消息称, 蒙古国骑兵在诺门罕附近越过哈拉哈河进犯。 新的边界命令履行在即, 为了与新命令的语调保持一致, 一向谨慎的小松原反应非常激烈。 小松原本来已被边界冲突搅得心烦意乱, 希望有一次强硬的反击, 把蒙古人 ( 和苏联人) 打回去, 于是当场决定歼灭进犯的外蒙古军队。这个仓促的决定以及由此点燃的冲突将会带来影响深远的后果。
小松原将军随后实施了他的决定。 5 月中旬几场无关痛痒的小规模冲突后, 他派遣了一支 2000 人的部队, 由陆军山县武光 ( Yamagata Takemitsu) 大佐率领, 去消灭蒙古和苏联的 “ 入侵者”。 山县支队由二十三师团的一个步兵大队组建, 这是一支联队 ( regiment) 级的火炮部队,拥有 75 毫米火炮以及更小巧一些的速射火炮, 还有 200 人的车载侦察部队, 由陆军东八百藏 ( Azuma Yaozo) 中佐指挥。
山县武光发现敌人已经在哈拉哈河上架起了浮桥, 并且已经抢占诺门罕往西不到 1 英里的有利地形。 他决定在河流东岸伏击敌人, 然后把他们全歼。 他命令东八百藏的侦察部队沿河流东岸向南挺进, 到达浮桥边上, 切断敌人的退路。 山县自己的步兵部队, 在火炮的支援下向前方进攻, 把敌人赶到河边, 进入东八百藏的伏击圈。 这样, 敌人将受到日本部队的两面夹击, 最后一举歼灭。
因为情报有误, 山县以为桥头只驻扎着蒙古国的边防部队和轻骑兵。 事实上, 蒙古国的军队已得到苏联步兵、工兵、 坦克以及火炮包括一个 76 毫米自行火炮炮兵连的大力增援, 兵力大概有 1000 人。
5 月 28 日早晨, 山县的主力部队攻击了诺门罕附近的苏联-蒙古部队。 进攻取得了一些初步成功, 把敌人赶向了浮桥边。 但是苏联的火炮和坦克部队开始作战后, 山县部队的推进便受到了阻止。 进攻人员不得不就地迅速挖掘掩体, 躲避苏联的炮击。 同时, 东八百藏的侦察部队快到桥头时, 发现他们的攻击目标已被苏联配备坦克和火炮支援的步兵联队把持, 不免大惊失色。 苏联的坦克还安装了中型坦克才安装的高速 45 毫米火炮。 而东八百藏的部队没有配备火炮, 也没有反坦克武器, 完全无力驱逐苏联军队。 山县的进攻陷入困境时, 东八百藏也发现自己被夹在了敌军两支精锐部队之间, 腹背受敌。
时间慢慢消逝, 近期已经部署到了该地区的苏联第一四九步兵团, 被卡车运送到了作战区域来对付东八百藏。山县武光的部队被阻止在了离河东岸几英里以外的地方, 无法过来救援。 败局无法避免: 东八百藏的部队被歼灭。只有 4 人在当晚逃了出来, 其余人员, 包括东八百藏中佐, 要么被毙, 要么被俘。 用关东军官方历史的话来说: “ 悔恨啃咬着小松原将军的心。”
在辻政信少佐以及总部其他参谋军官的鼓动下, 关东军司令部决心对这次失败进行报复, 跨过哈拉哈河进入无争议的蒙古领土实施大规模的地面和空中攻击。 攻击部队由小松原的第二十三师团组建, 由王牌第七师团的一个步兵联队、 几百架歼击机以及日本帝国陆军唯一的独立坦克旅团 ( brigade) 负责增援。 但是日本的集结再一次被他们的苏蒙敌军发现了。 莫斯科闻讯立即派遣强大的增援部队来到该地区, 命名为第一集团军, 由指挥才能尚待证实的格奥尔吉·朱可夫率领。 7 月早期, 日本的进攻被朱可夫击退, 双方都损失惨重。
关东军继续升级冲突, 但每次都被更强大的苏联军队击溃。 约瑟夫·斯大林 ( Josef Stalin) 决定向朱可夫的第一集团军派遣大规模的增援部队, 在 8 月份对日军发起了决定性的反击。 断断续续的战斗一直持续到 1939 年 9 月中旬。
这场冲突已不再仅仅是边界纠纷。 将近 10 万人和1000 辆坦克及飞机投入到了 4 个月的激烈战斗中, 伤亡 3 万-5 万人。 这场小型的没有宣战的战争在日本叫做诺门罕事件, 在苏联和蒙古叫做哈拉哈河战役。 辻政信和朱可夫继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辻政信是太平洋战争中一个臭名昭著的军人, 二战后成为日本议会的一员; 朱可夫是打败纳粹德国的战争设计师, 后来成为苏联国防部长。
但是更让人惊讶的是, 这场发生在亚洲偏远内陆地区鲜为人知的冲突为阿道夫·希特勒 ( Adolf Hitler) 入侵波兰———以及随后发生的一切铺就了道路。 的确, 诺门罕战役的高潮不前不后, 恰好与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的签订时间 (1939 年 8 月 23 日) 重合。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希特勒入侵波兰开了绿灯, 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周后爆发。 互不侵犯条约让希特勒吃了定心丸, 使他不用与英国、 法国以及苏联同时交战, 因而他感到进攻波兰很安全。 条约 ( 暂时) 使苏联脱身欧洲的这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 也使日本和德国相互孤立。 条约还让斯大林抽出手来, 一心在诺门罕对付日本———这可正中斯大林的下怀。
但是正统的史学文献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之说极少提到日苏在诺门罕的冲突, 以及该冲突与欧洲系列事件的联系。 拙著无意于要对那些事件进行翻案重释, 只不过想表明这样一个事实: 诺门罕冲突规模虽小, 但却是二战起源拼图板中非常重要的一块, 而大多数关于二战起源的拼图都忽视了或拼错了这一块拼图。 拙著从德国、 英国、法国以及美国的外交文献集着手, 还有二战刚结束后即可获得的文献的坚实支撑。 《德国外交政策文献集》 提供了一个特别重要的窗口, 展现了苏德之间的一些秘密谈判, 这些谈判导致 1939 年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几十年里, 苏联政府都在否认并隐藏这些谈判记录。 有关美国在日本的占领军的军事历史部分, 有大约两百卷的篇幅是关于日本在满洲的军事行动, 其中很多篇幅专门聚焦诺门罕冲突。 这些专著基本上是由日本军官们撰写的, 然后再由美国占领军当局翻译成英文。 它们为诺门罕冲突提供了早期的———尽管是碎片化的———记录, 显示冲突是由日军挑起并升级的。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会议记录》 记下了莫斯科对日本入侵诺门罕的指控。
大概 40 年前, 我从以上这些文献资源中梳理证据, 来支撑我博士论文中的观点, 认为在诺门罕冲突、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及欧洲战争爆发之间存在因果关联。我当时还不会日语。 在无法得到可靠的苏联官方文献的情况下, 我只能通过解读当时共产国际的出版物来提高我对苏联外交政策的阐释能力。 3 年后我获得了博士学位, 成为了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名教职员工, 期间我有幸获得日本基金会颁发的博士后研究项目奖学金, 允许我到东京去学习 1 年日语, 并进一步深入研究诺门罕战役。 这促使我决心再次修改我的有关诺门罕战役的博士论文, 使其文献支撑更饱满、 细节更丰富。 然而, 这次学术修改最终并没有带来论文的出版。 几年后, 我离开了学术圈, 开始了另一项持续了 30 年的职业生涯, 即国会图书馆 ( 一个非常棒的机构) 国会研究服务中心的俄罗斯政治、 军事事务专家。
从国会研究中心退休后, 我决定重拾诺门罕战役的研究工作。 在苏联末期阶段, 越来越多的苏联档案被解密, 这些档案不仅进一步证实, 而且强化了我对诺门罕冲突对苏联外交及军事政策影响的阐释, 这使我备受鼓舞。除了官方两卷本的 1939 年苏联外交部文献以及像 《危机之年, 1938-1939》和 《1941 年文献集》这样的资料外, 更多的来自苏联共产党、 各种政府部门以及情报服务部门的档案文献也被解密或公开了, 尽管弗拉基米尔·普京 ( Vladimir Putin) 政权想方设法阻止这种档案公开, 以拯救苏联外交和国防政策的名声, 仍无济于事。
然而, 诺门罕冲突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间有因果关联的这种想法, 在学术界仍然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 两部已出版的聚焦诺门罕冲突的英文著作都把它当作是无关痛痒的东亚军事小插曲, 忽略了它与即将到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联系。许多日本人和俄罗斯人都研究过这场冲突。 但是日本的研究者对于错综复杂的欧洲外交没有什么兴趣。 而在普京时代的俄罗斯, 希特勒-斯大林互不侵犯条约对于俄罗斯的学者来说, 虽然不是完全危险的研究话题, 但仍然是很敏感的。 绝大部分美国和欧洲学者,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和爆发的分析都忽略了日苏在诺门罕的冲突, 要不就是对其进行遮蔽。 有几个历史研究虽然提到了诺门罕冲突和苏德条约之间可能的联系, 但都只是提到而已, 没有把这个想法充分展开论证。 拙著意欲填补这个空白。
这本书的组织构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 但不是线性的。 有两个历史故事需要讲述: 一个是蒙古-满洲边界上日苏冲突军事史, 另一个是以欧洲为中心、 以全球为视野的即将到来的战争的外交史。 为了避免造出一个四不像的双头怪物, 叙述在发生争端的亚洲内陆边界地区和大国之间的政治/ 外交斡旋之间进行来回切换, 突出这些事件之间的联系。 分析没有停止在 1939 年 9 月诺门罕战斗结束以及第二次世界战争爆发的时刻。 日本和苏联在诺门罕的冲突影响到了 1941 年东京和莫斯科的决策———日本决定与美国作战、 苏联红军在莫斯科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这些决策帮助塑造了二战的进程和结果。 领会这个看上去毫不起眼的东亚军事插曲, 并把它放在更宽广的地缘政治语境中考察, 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同时提供一个更透彻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契机。 或许可以说, 诺门罕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一场战斗, 而绝大部分人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这场战斗。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