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316054
- 慌张的年代,不慌张地过。
- 看过《人间值得》才知道“人间不值得”从来都是调侃。关于人生的答案,他们知道得太多了。
- 杨绛、叶嘉莹、木心、杨振宁、费孝通、侯仁之、周有光……《中国青年报》旗下“冰点周刊”历年人物采写之精华,14篇深度访写,14种奇妙人生。
- 用睿智的观察和真实的笔触,还原那些熟悉而陌生的大先生,透过他们,你可以追溯历史的源流,捕捉到中国渐渐远去的过往,在忙慌的当下找到生活的启迪。
- 14幅珍贵的图片,14段隽永的话语,难得捕捉了先生“流动”的时间。
- 内文精彩摘录
本书收录《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采写的文化名人稿件14篇,通过描摹那些逐渐逝去的文化名人,从细微处窥探先生品格,思索过往时代。全书分为四辑:辑一写追求浪漫人生的先生,如叶嘉莹、木心等;辑二说那些骄傲可爱的先生,如杨振宁、林家翘等;辑三着眼于时间,有来新夏的永不停笔,有周有光的一生思索;辑四则是感念先生们留下的如光一样珍贵的遗产,如田家炳捐赠的楼、费孝通笔下的江村。
简明目录:
辑一 我要浪漫,不必忧愁
杨绛:旧时代的新人 新时代的旧人
方成:再见,幽默
叶嘉莹:一生都与诗词“恋爱”
木心:干净地来 安静地走
辑二 一个真我,一生骄傲
林家翘:永远追求第一等的题目
杨振宁:非议背后依然故我
周传基:电影界的堂吉诃德
辑三 时光噙笑,岁月不老
侯仁之:把102年的人生绘在地图上
周有光:“有光”百年
来新夏:91岁,始挂笔
辑四 斯人如光,人间有亮
李佩:湍流卷不走的先生
田家炳:最坚实的纪念
严仁英:“0.4毫克”的重量级医生
费孝通:江村八十
读书,思考,写作,这可能是她人生*重要的事情了。一辈子只做了那么一点事。一辈子没有停止。
——杨绛
大概人想做什么事,上了瘾就没法脱身的。
——方成
一个人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
——叶嘉莹
人不能辜负艺术的教养。
——木心
研究自然科学是没有终点的,可以作为一生的目标,及一生的业事。
——林家翘
宁拙毋巧,宁朴勿华。
——杨振宁
聪明人拍低成本影片,智慧的人拍无成本影片,笨蛋才拍大片。
——周传基
要从世界看中国,不要从中国看世界。
——周有光
有生之年,誓不挂笔。
——来新夏
艺术和科学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李佩
如果一家独乐变成了让社会众乐,那我的事业不是还在扩大,不是还是我的事业?
——田家炳
坐在医院里,一个医生*多一天看30 个人,而去基层做围产保健工作,一天可以面对几百人。预防几百人不得病,哪个更有意义?
——严仁英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
杨绛最后一组散文发表于2013 年10月15日,题目叫《忆孩时》。这一年她突然想到:五四运动时身在现场的人,现在大概只有她一个了吧?
她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见过五四运动现场的人了。而她跨越百年的人生远比网络上流传的“鸡汤文”更丰富厚实。她出生在清宣统三年(1911年),不仅见过北京大街上身穿竹布长衫的学生举着小旗子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抵制日货!”“劳工神圣!”“恋爱自由!”也熟悉张勋复辟时空旷的北京街道,以及如何在噼噼啪啪的枪响中弯腰奔跑。少年时,她见过苏州杨宅前前后后的电灯同时点亮,又霎时变暗的情景;二战后,她见过父亲生前心爱的竹根雕陈抟老祖像,被陈列在上海霞飞路一家珠宝店的橱窗里。
此后的人生中,她还经历了解放军进城、新中国成立,以及一波又一波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当硝烟散尽,她的作品重新出现在书店热销榜上的时候,读者已经把她视为旧时代大家闺秀的代表,钱锺书先生的夫人。
但在最初,还没有“杨绛”这个笔名的时候,籍贯江苏无锡的北京小妞杨季康是一个再新潮不过的女性。1912年7月17日,她的父亲、同盟会成员杨荫杭为女儿庆祝一周岁生日,认定“满清既已推翻,就不该再用阴历”,因此杨绛的生日从来都只过阳历。
她生于清末。她常自豪地对人说:“我比中华民国还年长100 天!”
从小她就是个调皮的女孩,读的是“文白掺杂”的课本,在天主教会办的洋学堂里“掐琴”、跳绳、拍皮球,甚至装睡偷看修女嬷嬷头上戴几顶帽子。回老家无锡时,她的一身装扮引发当地的老少妇女涌上大街围观,乡亲们毫不客气地呼邻唤友:“快点来看呶!梳则辫子促则腰裙呶!”(无锡土话:“快来看哦!梳着辫子束着裙子哦!”)
长大后,与同时代的女性不同,她自己选择了职业与丈夫。
她始终与旧式妇女的柔顺挨不着边。上海沦陷时,杨绛经济困顿。但她宁愿当个代课的小学老师,也不愿应恩师的邀请去当中学校长。
她从来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点终生未改。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