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1143843
《帛书老子校注》是研究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的集大成之作,此书考校之细,勘察之精,俱超过此前同类的著作,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本书主要有以下看点:
校勘价值大:以帛书《老子》甲、乙本为底本,以通行本王弼注本为主校本,另选用唐宋元石刻本、敦煌写本、历代刊本等三十三种版本做参校本,校勘精审。
学术价值大:通行本《老子》历来在章节内容上有不少争议之处,而帛书《老子》甲、乙本的出土,使人们得以窥见西汉初的古本《老子》原貌,而高明先生古文字造诣精深,在校注过程中,寥寥数语便使不少学术争议涣然冰释。
体例设计科学:“八十一章”条目清晰,异文一目了然。甲、乙本经文下以阿拉伯数字标注帛书行数,方便读者追本溯源。
附录价值大:书后附录帛书《老子》甲、乙本残卷实录及勘校复原,方便读者纵览甲、乙本残卷文字面貌以及高明先生的校勘成果。
重排本特色鲜明:书前附录帛书《老子》甲、乙本彩色插图两幅,方便读者管窥帛书原貌。正文字大行疏,极便阅读。增设二级目录,直观呈现帛书《老子》甲、乙本与王本的章节对应情况,书眉处亦呈现二级目录,方便读者检索。
《帛书老子校注》,以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为底本,以王弼《老子注》为主校本,按照帛书《老子》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的布局,和王弼注本八十一章序列,将三者分别句段,抄录对照,另选石刻本、敦煌写本、历代刊本共三十三种不同的《老子》版本作为参校本,对《老子》经文做了全面、精细的勘校、辨证和疏解。本书是研究帛书《老子》的集大成之作,在勘正《老子》今本讹误,澄清其中是非,恢复《老子》经文真旨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张岱年序
帛书老子校注序
勘校说明
本书所据校本书目与简称
本书所用参考书目
德经校注
道经校注
帛书老子甲本残卷实录
帛书老子甲本勘校复原
帛书老子乙本残卷实录
帛书老子乙本勘校复原
老子是中国最古的哲学典籍之一,在历史上曾发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并广泛流传到国外,直至今日仍受到西方一些学者的称赞。魏晋以来,老子传本众多,比较流行的是王弼注本、河上公注本。唐初傅奕得到汉初古本,但他们校定的古本篇是根据几个旧本参校的,未能保留汉初古本的原貌。清代毕沅以来,校订老子者多家(如罗振玉、马叙伦、劳健、朱谦之等),但所据旧本,以唐碑、唐卷为最古,尚未见到唐代以前的写本。近年在马王堆汉墓发现了帛书老子甲、乙本,其中“常道”作“恒道”,表明系汉文帝以前的旧本,应是今存最早的古本了。帛书老子的发现是值得庆幸的。
帛书老子的出土,解决了许多章节中历来争论的问题。如通行本三十八章“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句下有“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句,或作“下德为之而无以为”,与下文“上仁为之而无以为”或“上义为之而有以为”语意重叠。帛书甲、乙本俱无“下德”句,证明“下德”句乃系衍文。又如六十一章“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取小国”句与“取大国”句的句型无别。帛书甲本作“大邦(以一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乙本作“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于大国”。“取小邦”与“取于大邦”显然有别,证明通行本夺一“于”字。类此之例尚多,表明帛书老子确胜于通行本。
老子一书,传说系与孔子同时的老聃所着。先秦诸子着作都是历经传钞而流传下来的。门人后学在传写的过程中,往往有所增益。老子六十三章有“报怨以德”之语,论语中记载孔子对于“报怨以德”的批评,足证孔、老同时的传说并非虚构。但论语中无“仁义”并举之例,老子书中“大道废,有仁义”、“绝仁弃义”等句不可能出现于春秋末年,显系后人所附益。从老子书的内容看,上、下篇当系写定于战国初期,下距汉初约二百多年。战国时期、秦汉之际,老子一书可能已有不同传本。庄子天下篇引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王弼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近代易顺鼎、马叙伦等据庄子天下篇论证“守其黑”至“复归于无极,知其荣”等句为后人所加。但帛书甲、乙本俱有“守其黑”、“复归于无极”等语,仅个别的字有所不同。淮南子道应亦引“知其荣,守其辱”,足证庄子天下篇作者所见老子乃另一传本。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