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735992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亲子心理师徐婧英十几年教育咨询和育儿经验的总结:养育孩子,情感满足才是核心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要改变教育结果,就要先改变我们的观念和思维,解决“从知道到做到”的问题。
◎优秀的父母必定先软化自己,再塑造孩子,努力变得温暖强大。
◎有爱的滋养,孩子的情商才会高。被爱的孩子才能学会爱,如此,孩子才越来越可爱,才能更好地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智慧的父母,首先会耐心听孩子说话。很多父母心急,嘴更急,急躁中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
◎孩子的问题主要是情绪和心理问题。有的父母不懂这个道理,不知道真正的教育需要长远系统的思维,只有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身心发育特点,才能培养良好的品质和能力。
◎ 表达情感、控制情绪是一种成熟的表现,如果孩子说出的烦恼达到了几级,父母的安慰、同情也要达到几级。
◎ 担心是一种诅咒,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我们做父母的,要学会把担心换成关心和信心,关心是有形的保护,信心是无形的保护。
◎妈妈心情愉悦,是对家庭zui大的贡献。观察一个妈妈的生命状态,大抵可以猜出孩子的状态:妈妈自信向上,孩子也阳光开朗;妈妈负能量满满,孩子也有样学样,牢骚满腹。
◎ 对一个孩子来说,父亲的陪伴和鼓励至关重要。不同于母亲的女性思维模式,父亲的男性思维更能激发并提升孩子的探索力、想象力、求知欲和运动力,推动其身、心、智全面发展。
0-6 岁,黏人、打人、不好好吃饭、拖拖拉拉、不听话、爱发脾气等。
6-12 岁,不认真听讲、搞小动作、学习不积极、做作业磨蹭、爱玩手机等。
12-18 岁,厌学、上网吧、沉迷手机网络、和父母对着干、叛逆、早恋、辍学、离家出走等。
…………
其实,0-18岁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问题,大都是情绪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其根源只有一个:呼唤爱,呼唤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呼唤父母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接纳,呼唤父母有力量的支持和信任。
父母本来有无尽的爱,却因为不会爱、不会表达,造成了亲子间的隔阂、矛盾,不仅影响了亲子关系,更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高情商养育》是亲子心理师徐婧英十几年教育咨询和育儿经验的总结,她从亲子关系的核心矛盾入手,告诉家长该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如何关照孩子的情感需求,如何表达对孩子的爱。
自序
PART ONE 你对了,你的孩子就对了
时代变了,孩子的想法变了,可有的父母还站在原地,既不和时代接轨,也不考虑孩子需要,
只照搬上一代的方式,拿老一套管孩子,孩子当然不接受,所以对抗、叛逆,状况频出。
一、时代变了,可很多父母还站在原地
二、智慧的父母,首先会耐心听孩子说话
三、换位思考,才会理解孩子
四、变担心为放心,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五、优秀的家长,常常具备这六种素质
六、你不可能改变孩子,除非他想改
七、不吼不叫教育孩子,要把握几个原则
八、做个听话的妈妈
九、真正的教育,需要长远系统的思维
PART TWO 孩子不听话,是因为我们不听孩子的话
用道理说服孩子,不如照顾到他的情感需求更有效。运用丰富的表情、夸张的语气、有趣的语言,
让孩子感到有趣、好玩、乐于配合。只有贴近孩子,才能影响孩子!
一、糊涂的爱,就是伤害
二、重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孩子理解了什么
三、妈妈心情愉悦,是对家庭最大的贡献
四、口无遮拦——亲子关系最大的杀手
五、很耐心讲道理了,孩子还不听怎么办?
六、父母快快成长,孩子才能不断进步
七、孩子不听话,是因为我们不听孩子的话
八、多孩家庭,该如何关照大宝的情绪
九、离婚到底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PART THREE 有爱的滋养,孩子情商自然高
爱的满足,不仅温暖孩子,更会使孩子内心强大,自尊自信,坚信自己是有价值的,
长大后也不会患得患失,过度在意他人眼光。
一、父母的格局,影响孩子的人生结局
二、别让你的坏脾气,毁了孩子的一生
三、负面情绪常常是因为对自己不满意
四、孩子情绪不好时,家长不妨这样做
五、男孩爱哭,没什么大不了的
六、“都这么大了还哭,是不是太脆弱?”
七、别再冤枉孩子了,这三种情形并不是说谎!
八、孩子内心强大,首先要得到足够的爱
九、逆商: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PART FOUR 自律: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想让孩子学习好只需三步,劳动——感恩——学习:
从小自己的事自己做,分担家务活儿,增强责任心;上学后,学习自然有责任心、有上进心。
一、孩子内向,你觉得吃亏吗?
二、青春期不等于叛逆期
三、这五种家长,最容易导致孩子叛逆
四、被爸爸善待过的孩子,对世界更有耐心
五、最好的教养就是不给别人添麻烦
六、我们付出那么多,为什么孩子不领情?
七、和孩子抢手机,成了无数家庭的日常
PART FIVE 入园、入学那些事
孩子学不进去,就会着急发脾气。孩子急,家长千万不要急,不能发火,
要做孩子的“灭火器”,别做“助燃剂”。
一、安全感越强,孩子适应幼儿园越快
二、入学前说几句话,孩子学习不用管
三、如何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四、孩子学不进去时,家长不妨这样做
五、不要和孩子一起喊“着火”了
六、要不要和老师结成“统一战线”?
七、孩子只学习好,会有多可怕?
附 录
问答篇
一、孩子黏人怎么办?
二、孩子爱说脏话怎么办?
三、孩子总爱打人怎么办?
四、孩子总爱磨蹭怎么办?
五、不了解这些,就别说孩子得了多动症!
负面情绪常常是因为对自己不满意
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为了孩子有个好性格,有个美好人生,家长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随意发火。
有家长会说,我也不想发火,但孩子就是任性、不听话、调皮捣蛋,惹我烦,要不然,我也不会发火……
父母认为自己发火,是因为孩子表现差。果真如此吗?情绪到底从哪儿来?
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
烈日高照,酷热难耐的沙漠里有两个行者。此时,两人身心都极度疲惫。每人只剩半壶水。其中一人想:太惨了,只剩半壶水了,路还看不见尽头,看来,我可能走不出去了,于是,痛苦万分。另一个人想:太好了,我还剩半壶水呢,快点走,靠这些水,一定可以走出沙漠,于是,精神百倍。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猜到结局了吧。
第一个人,灰心丧气到了极点,最后放弃了寻找出路;第二个人,凭借乐观精神和顽强毅力,走出了沙漠。
第二个故事。
一个老奶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染布,二儿子卖伞。自从两个儿子做了这两个行当,老奶奶就很痛苦。为什么?因为每到下雨天,老奶奶就发愁,大儿子染不了布了。每到晴天,老奶奶又难过,二子卖不出去雨伞了。总之,老奶奶晴天也愁,雨天也愁,急出了一身病。
邻居听说这事后,对老奶奶说:“您这么想啊,下雨天,您二儿子可以多卖伞;晴天,您大儿子正好可以染布啊。”老奶奶一听乐了:“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从此,老奶奶再也不为天气犯愁了,无论晴天、雨天,都很高兴,身体也好了起来。
同样半壶水,不同的人,不同的看法,产生了不同的情绪和结果;同样一件事,同一个人,不同的角度和观点,产生了不同的情绪和结果。
由此可见,情绪是从别的人、事、物而来吗?家长对孩子发火,真的是因为孩子表现差吗?
显然不是!
都怪我,让我生气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ABC 理论,A 代表事件,B 代表对这一事件产生的信念、想法和解释,C 代表情绪和行为。这一理论认为:人们不是因为事件,而是因为对事件的不合理认知而产生情绪。
简单地说: 我们产生情绪,不是因为外在的人、事、物,而是因为内在的信念、想法、看法。
父母有时心情不好,见到孩子,明明没什么问题,也会借题发挥,对孩子大吼大叫;有时心情好,哪怕孩子弄乱了房间,也挥一挥衣袖,毫不理会!
是不是这样?
因此,要认识到,不是别的人、事、物,让自己生气、发火,要怪,就怪自己——怪自己的想法、看法,让自己生气、发火。
你可选择不生气
情绪因自己而起,因此,要向内觉察,控制情绪,不让情绪控制自己。
这个观点,我知道大家一时难以接受,本想让我支招,怎样让孩子不惹大人生气,没想到,却是自己的原因,需要自己调整。
慢慢理解、消化,你就会发现,这个理论适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领导让你加班,你可以选择赌气干活儿,也可以选择不生气,心平气和地完成任务。
○觉察情绪
管理情绪的第一步,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可以对自己说“哦,我生气了”“我感到很委屈”,只有看见情绪,情绪才能被理智之光照耀,我们才不会被情绪左右。
○情绪没有对错
情绪只是我们对外在人、事、物的感受,是一种体验。既然是体验,就没有对错,不要因为有情绪就着急。
情绪没有对错,关键在于人的看法,不同的看法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努力对自己好
家长冲孩子乱发脾气,归根到底,是不够爱自己,对自己不满意,才会把这种不满投射到孩子身上——表现为对孩子的不满意。
所以,爱自己,努力对自己好,才会减少不快的情绪!
孩子情绪不好时,家长不妨这样做
人类大脑有一个区域叫额叶,它有一个作用是让人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辨别积极或消极的行为,同时管理情绪。
额叶一般要到20 多岁才能发育成熟,也就是说,年幼的孩子由于理解力和自我控制力发育不完全,常常没有办法调整情绪,需要父母的帮助。
孩子情绪不好时,家长不妨这样做。
“看见”情绪
“看见”情绪,不是视觉的“看”,而是心灵的感知、体察、重视,不要视而不见。
“砰、砰”“快停车、快停车”,某天在商场门前,异样的声音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个保安对车上下来的司机说:“没看到后面有孩子吗,你怎么还倒车?要不是我敲车,你都撞到他了。”
再看看车后——一个2 岁左右、走路还不稳的小宝宝。在场的人都明白了,保安的及时出手,避免了一场惨剧发生。
几步之外的妈妈也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刚刚经历了怎样的险境。
“让你小心车,小心车,你不小心,差点撞着吧。”她的突然爆发,表明了后怕。
“妈妈抱抱。”说话还不很清晰的孩子,也感觉到危险,张开小手,蹒跚走向妈妈。
“让你小心,小心,你就不小心。”妈妈继续呵斥,怒气冲冲推开孩子。
“妈妈抱抱。”孩子继续尝试。
“一边去,让你小心车,你不小心,被车撞到怎么办?”妈妈的怒火在持续,更大力地推开孩子。
“妈——妈——抱——抱……”孩子还在尝试。
孩子张着小手,几次求抱的情景,我至今难忘。
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还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他感到了害怕,但说不出来,只是“求抱抱”,妈妈当然也害怕,也感到了孩子的害怕,但她视而不见,“看不见”孩子的情绪,推开他,把关注点放在训斥上,只表达自己的感受。
如果,妈妈能正视孩子的情绪,不回避,抱起孩子,孩子感到温暖,才会战胜恐惧,否则,这个情绪就会累积下来。
说出情绪
说出情绪,才能释放情绪。家长看到孩子的情绪,就要说出来,孩子感到被理解、被接纳,才会集中精力调整情绪。
一畅9 岁时,我们决定让他单独乘飞机去奶奶家。
为打消他的为难情绪,我们把所有细节都安排好,仔细说给他听。但他依然很抵触,反复强调不想一个人乘飞机。
觉察到他的不开心,我问:“儿子,你是不是有些害怕?”
他低着头,难过地说:“嗯。”
“妈妈像你这么大时,也没有一个人坐过飞机,所以,9 岁的孩子,一个人坐飞机,害怕是很正常的。”
儿子听后,抬起头,表情缓和了许多。
“上飞机前有爸妈送,下飞机后有奶奶接,其实你害怕的,就是坐飞机那一段,是吗?”
儿子立刻点头。
“如果你在飞机上有什么事,比如想吃东西怎么办?”看到儿子情绪有所缓和,我反问。
“找空姐呗,我是无人陪伴的儿童嘛。”儿子的负面情绪被化解,又恢复了调皮样儿,开始想办法了。
此后,儿子再也没为这事烦恼过,独自一人去了奶奶家。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家长往往以为,越说出来,孩子就越难过,因此,避免谈论,小心翼翼绕着走。
不说,不等于问题不存在。
有人重复了你的情绪,会化解紧张,产生联系。
如果家长看到并说出孩子的负面情绪,孩子觉得自己被重视、被认同,减少了压力,才能去想问题到底是什么,才会集中精力处理问题,情绪自然化解。
来,抱一下
拥抱,让孩子感到支持与爱。
有时,孩子产生负面情绪,父母什么也不说,只是一个发自内心的拥抱,就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迅速化解烦恼。
一畅6 岁时,有一天,他高高兴兴去楼下玩,可不一会儿,就噘着嘴回来了。
我问怎么了,他“哇”的一声哭了:“宝宝把乐乐、天天还有皮皮都拉到了他那队,没人和我玩了。”
我听了,忙把他搂过来,紧紧抱着他,轻拍他的后背。
渐渐地,他不哭了,用手擦了擦被泪水、汗水弄得脏兮兮的小脸,做了个鬼脸:“哼,他们不和我玩,我还不和他们玩呢,我跟我的玩具玩。”
说着,挣开我的怀抱,跑去玩玩具了。
一个简单的拥抱,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浓浓的爱意,胜似千言万语,也轻易化解了孩子的负面情绪。
引导孩子觉察情绪,说出来
孩子的负面情绪,自己也常常意识不到,家长要透过现象,引导孩子觉察、厘清情绪,表达出来。
一次,一畅放学后,说同学买了一个新玩具,很好、很酷,说着说着,就开始抱怨我开车太快、太颠簸。到家后,他发脾气,不肯下车。
我不理他,自己先回家,儿子见我生气了,也灰溜溜跟了回来。
到家后,我说:“其实,你并不是因为我开车太快,而是因为同学买了新玩具,而你没有,才不高兴的,对吧?”
儿子想了想,点了点头。
我说:“如果因为这个,就要说出来,看能不能买。但如果怪开车快,还生气不肯下车,妈妈并不知道真正原因,你不但白气了,也不会有机会买玩具,你说,对吗?”
儿子不好意思地笑了。
透过迷雾找到产生情绪的真正原因,这并不容易,需要家长更多的耐心和细心。
不要让孩子把情绪埋在心里,如果孩子说出的烦恼达到了几级,父母的安慰、同情也要达到几级。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意识到父母不理睬自己的想法,更令他恼火了。
引导孩子“找不是”
从一畅懂事起,我就向他灌输:凡事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多看看、多找找自己的不足,相反,要承认别人身上的好处。简言之,要“找不是,认好处”。
一畅四年级的一件事,让我意识到,他已有所领悟,并从中受益了。
那天,我随口问儿子,有没有什么妈妈不知道的负面情绪。
与儿子无话不谈、关系很好的我,以为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出乎意料,儿子说:“我当然有啊,只是现在已经过去了。”
我很意外,忙问缘由。
儿子说,刚开学那几天,老师总表扬原本不怎么优秀的王同学、郭同学。
尽管他的表现也很好,但老师好像没看见,他很难过,觉得受了冷落,偷偷地哭了。
“那后来呢?”
“后来,我边哭边想到你说的‘凡事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多看看自己的不足’,我就想,老师这样做,一定是我哪里没做好,或者有其他的原因,所以,就好多了……”
我很欣慰,儿子能记得我平日的开导,及时调整情绪。
我说:“其实长大后遇到的事,和小时候的都差不多。所以,妈妈和你说过的这个道理,你长大后也适用。”
儿子点头同意,表情夸张、摇头晃脑地说:“长大后的事,可能比现在的夸张一些、大一些,其实都差不多。”
孩子内向,你觉得吃亏吗?
1.看儿子痛苦纠结,我什么也没说某年夏天,带儿子去台湾旅游。因为是亲子团,孩子多,出发前,儿子就嘀,千万别是一群小屁孩,最好有和自己年龄差不多大的。没想到,全部是10 岁以下的孩子,有的还没上小学。13 岁的儿子表示很悲催。
路上,导游提出所有孩子都要准备节目,第二天在长途大巴上表演,代表每个家庭展示风采。孩子们齐齐响应,只有儿子闷闷不乐。我问为什么,儿子说“实在不想和一群小屁孩演什么节目”。我暗笑,你刚刚不是小屁孩才几天。
我不动声色地问他:“那你想怎么办?”
儿子说他一点儿不想演,可怕导游不答应,也担心别人怎么看。
看他痛苦纠结,我什么也没说。
儿子有些内向,小学还不明显,频频上台讲故事、演讲、主持,每每拿奖。进入青春期,他像变了个人,发个言推三阻四,能躲就躲,出头露脸,更想都别想。
第二天,旅行团的孩子们才艺大爆发,唱跳不在话下,有一个还嫌车厢太小,没法翻跟斗,吵着要找大场地。
只有儿子不肯表演。那闪躲的目光,缠绞的双手,下意识紧靠车窗的身子,简直就像是陷在重围中的小鹿。
虽然导游频频点名,甚至走过来,作势要拉他;虽然旅行团的人都在看;虽然全车的孩子都起哄,大哥哥怎么不做榜样。我知道,对他,勉强不得。我笑而不语,只是拉过儿子的手,轻轻抚摸……
吃饭时,有个妈妈忧心忡忡地问我:“你总这样,孩子说什么是什么吗?”
我知道,她言外之意是,儿子说不演就不演,我既不批评也不强迫,反倒听之任之,太惯了。
我笑着回道:“因为我知道他有分寸,所以我比较尊重他,我在等他。”
饭后,我和儿子去海边,见四下无人,儿子认真地对我说:“妈妈,对不起啊,今天让你没面子了。”
我笑笑,没答话。
儿子接着说:“不过,谢谢你啊,没逼我演节目,别人说我,你还替我说话。你知道吗,如果你当时逼我,我真的不知该怎么办了,我实在不想演。妈妈,你说,我是不是有问题,将来,会不会一事无成?”
我说:“当然不会。你看,尽管小孩表现得都很好,可导游让大人演节目,却没一个人演。这说明年龄越大,顾虑越多,不会随心所欲表现。那时,有思想有内涵的人,就会脱颖而出,而你,就是有思想有内涵的人……”
那个下午,面对大海,我和儿子促膝谈心,我知道,我的每句话,对这个敏感的孩子,都是慰藉,都可疗伤。
2.很庆幸,当年父母没有逼迫我
总有家长咨询,孩子很内向,在家很能说,在外面就胆小不爱说,尤其不爱表演节目怎么办。
我常常反问:你是一个爱说、爱表现、外向的人吗?
因为我自己就不是。我清楚记得,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我死活不肯进屋,躲在仓房,直到客人走;春节拜年,父母让我叫人,我在心里叫了很多次,可怎么也说不出口。后来,我宁可不要红包,也不肯走亲戚。
我是内向的人,当然会有内向的孩子,也能体谅那种不想说、不想演、不想表现的感觉,那真的很无助、很纠结,也很折磨。
很庆幸,当年父母没有逼迫我,我也乐得躲进自己的壳。如果当年父母威逼,我真的会加重痛苦,延长折磨。
3.面子真的很重要吗?
逢年过节,让孩子表演节目成了太多家庭的习惯,成了中国式见面礼。孩子大胆表现,旁人喝彩,家长非常有面子,自然不错。问题是,有的孩子不愿意表演,怎么办?
我觉得,家长不妨想明白这几件事:
○不同成长阶段,孩子的表现会不同。孩子小时,喜欢放飞自我,家长没准拦都拦不住;大了,可能心如止水,不想再折腾。
○你内向,孩子凭啥就要外向?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基因这事真的挺邪乎,不光DNA,脾气秉性也遗传。千万别想着改良基因,非要内向变外向。你越强迫,越想改,孩子越会卡在那儿,动不了,心理学上把这个叫“负强化”。
○胆小内向和胆大外向,都没有绝对的好坏。任何一种性格都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你要教孩子的,就是扬长避短。仅此而已。
○面子真的很重要吗?孩子演节目,别人夸几句,你觉得有面子。为了这几句夸,哪怕孩子不爱表现,也硬逼孩子,你“死要面子”,孩子“活受罪”,值得吗?孩子内心受伤了,你要这“面子”又有何意义?只有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4.“等你准备好了”
可能有家长说,孩子不想表现,我们就什么也不说吗?
其实,想让孩子大胆秀才艺,只需说一句“等你准备好了”——“等你准备好了”再演,“等你准备好了”再说。
让孩子了解,你的期待;让孩子知道,他是主角;让孩子清楚,有说“不”的权力;让孩子感到,他不是不行,只是暂时没准备好。
短短一句话,孩子不会因不想表现而自卑,反而更能感受到你的温暖,你的鼓励,你的允许,你的宽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