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3683133
- 重启2020年,你*应该读到的“人生要领”!
从斯坦福大学校长到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会主席,从图灵奖得主到“硅谷教父”,约翰·汉尼斯将自己在人生竞技场中拼搏的习得,凝结成10条归真求是的“领导要义”,横跨科学研究、大学领导、公司管理的“务实经验”。中文版盛邀清华经管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杨斌教授领衔翻译!
- 掌握专属于自己的“要领”,成为自己的领导者!
不论你是身居高位,亦或是职场小白,都能从这朴实的“十得”中掌握专属于自己的工作、生活和人生“要领”,成为自己的领导者!这本书绝不是你书架上增加的“另一本”,而注定是你*该读到的“那一本”!
- 5大领域15位卓越领导者,集体盛赞,共同推荐!
马化腾、姚明、比尔·盖茨等15位卓越领导者,横跨商业、教育、体育、科技、公益5大领域联袂推荐——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方星海,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北极光创投创始合伙人邓锋,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文化部原副部长孟晓驷,微软公司执行副总裁沈向洋,碧桂园集团董事会联席主席杨惠妍,科技部信息中心主任周云帆,麦肯锡前全球董事合伙人李一诺,斯坦福中心执行主任程嘉树十几位卓越领袖联袂推荐。
图灵奖得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荣休教授大卫·帕特森倾心作序。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等卓越领袖倾情推荐。
- 湛庐文化出品。
《要领》一书是斯坦福大学原校长、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会主席、图灵奖得主、“硅谷教父”约翰·汉尼斯重磅力作,由清华经管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杨斌教授领衔翻译。
这是一本给“要成为领导者”之新生代的领导力讲义。约翰·汉尼斯以自己“在事上磨”的真实案例来现身说法,总结自己“满脸污泥、汗水和血迹”地在竞技场中拼搏的习得,凝结成10条归真求是的“领导要义”。不鸡汤,不套路,不理论,却生动跃然,入理切情,春风化雨。这本书,绝不是在领导力著作的巍巍邺架上增加的“另一本”,而注定是你*该读到的“那一本”。
这是一本写给有为者而非有位者的领导指南。事非经过不知究竟,人无躬行难得要领。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第二个人能像约翰·汉尼斯一样,同时在科学研究、大学管理、公司管理方面都如此成功,汉尼斯校长归纳的这“十得”朴实无华,却富含深意。领导者的意愿与意志,不是去发号施令、坐享其成,而是要去担当、去服务、去冒险、去滚石上山,去以“异见”“歧见”让人“看见”并一起“实现”。
推荐序1 领导者的伟大坚守 大卫·帕特森
推荐序2 领导力的内涵 沃尔特·艾萨克森
译者序 校长的领导力讲义 杨斌
前言 领导力之旅
第1章 谦逊,有效领导力的基础
在寻求帮助中学会谦逊
在工作环境中习得谦逊
培养谦逊的品质
谦逊和雄心壮志
谦逊,个人成长之本
第2章 本色与信任,有效领导力的核心要素
努力成就自我
坚守本色与受人信任实属不易
为什么坚守本色对领导力至关重要
与合作伙伴建立信任关系
本色领导力:共同成长与相互理解的历程
第3章 服务型领导力,理解谁为谁工作
服务何人:眼光放长远
为社区服务的领导者
以组织使命服务社区
倾注服务意识
将他人的服务铭记于心
第4章 同理心,塑造领导者和组织的秘诀
界定同理心的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
兼顾同理心与理性
平衡同理心与公平
团队中的同理心
可感知的同理心
培养未来领袖的同理心
第5章 勇气,为组织与社区挺身而出
牢记核心使命
在社区需要你时挺身而出
有时候勇气意味着坚定不移
不要害怕冒险
第6章 合作与团队配合,一个人不能包打天下
建立高效团队
找准你的角色:成功合作的关键
齐心协力,成就大事
与上级合作
选择和管理团队领导者
当合作的努力付诸东流
庆祝团队的成功
第7章 创新,打开商业和学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积极自由地区开展创新活动
创新驱动创业
创新中的合作伙伴
学术与产业:寻求协同,转化成功
管理创新:伸出引领之手
创新与战略规划
整合战略规划
第8章 求知欲,为什么终身学习至关重要
阅读是最好的礼物
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
我的书库
第9章 讲好故事,愿景沟通
好的故事触动内心
把愿景塑造成故事
故事在商业中的力量
精彩的故事从何而来
第10 章 遗绩,你留给世人的东西
关注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你的角色决定你的遗绩
与时俱进打造你的遗绩
帮助他人创造遗绩
等待机会再做下一步打算
结语 培养未来的世界级领袖
附录 汉尼斯的图书馆
译者跋 心件的力量
参考文献
领导力之旅
名誉是一个人能拥有的最贵重的珠饰。
名誉就像火焰,当你点燃了它,你可以一直保存着它;
一旦你将它熄灭,你会发现再点燃它是如此艰难。
获得名誉最好的方式是努力成为你渴望成为的样子。
——据传出自苏格拉底,实际出处不明
很少有人能够按照自己一直期望的样子去生活。如果能做到,这是何其幸运的一件事。于我,亦是如此。
从一方面讲,我已把自己的梦想活成了现实。我高中时与一生挚爱安德莉娅相遇,后来走进婚姻殿堂,并共同生活至今。我们有两个很优秀的儿子。我人生大部分时间投身的研究领域是我高中时就酷爱的计算机科学。我在全世界最杰出的大 学做了40余年的教授,这是我本科时期就树立的梦想。
在我25岁那年,我收到了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助理教授职位的聘书,那是我梦想成真的时刻。虽然当时我还拿到了另外一些薪酬更高的教职邀请,但我当即就接受了这个职位。我一生中干得最漂亮的两件事,首先是选对了一生的伴侣,其次就是接受了这个职位(这个顺序很重要)。
如果你那时那刻问我,我对未来的期许是什么。我会告诉你说,我希望在斯坦福大学过上一辈子,直到几十年后退休、离开。也许在这个过程中还能获得一些教学和研究方面的奖项,发表一些重要的研究论文,拥有一到两个专利,最后获得一个荣休教授的头衔。
这的确曾是一个美好的梦想,我想这也是值得一生去追求的。事实上,哪怕是40年后的今天,我依然享受在讲台上授课,也喜欢投身一些激烈的学术讨论。但是,正如人们常说的,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一个偶然的未曾预料到的机遇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使我成为一个企业家。这个变化最终带我在其后的25年里走上一系列的管理岗位。
这本书将讲述我作为一个大学教授和企业家的一些体会,更多的则是有关我过去25年领导之旅中总结出的一些启示。里面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败的故事。虽然书中的这些思考主要与商业界、学术界和非营利性机构直接相关,但也适用于其他领域。虽然这些启示几乎都是在最高层级的领导岗位上总结出来的,但其中绝大部分也适用于各种层级的领导岗位。的确,如果在一个更高层级的职位上领导着一个较大的组织,面对的危机会更棘手、更紧迫,但我们在不同层级工作时遇到的问题其实是类似的。
正如沃尔特·艾萨克森在序言中所写的:“伟大的领导者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质,风格也各异。”我对过于教条的 经验也表示怀疑。当然,一些显而易见、长期以来被验证有效的经验除外。因此,我只想提供一些个人反思,总结出10条对我影响颇深的领导力原则。我会用一系列的故事去阐释这些原则,同时解释它们在一些关键的时刻如何发挥作用。希望这些反思也能帮助到正在领导历程中的人。
在深入展开内容之前,我想介绍一下我刚到斯坦福大学任职时的背景。那是在1977年,硅谷经济刚开始起步,信息化时代也才开启不久。苹果公司成立不足一年,英特尔公司也只是个生产存储芯片的中等规模公司。个人电脑、互联网、全球信息网络和移动电话尚未出现。我当时的教学和研究方向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虽然也参与了两家新创公司的工作,特别是吉姆·克拉克(Jim Clark) 的硅图公司(Silicon Graphics)的早期创立,但我当时的工作重心还是主要放在斯坦福大学的教学研究工作上。
正如我将在第 2 章中所提到的,我的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是与别人一同创立了美普思科技公司。其中的核心技术来自我1981年至1984年在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成果。在学术休假期间,我将自己最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这家公司。学术休假结束后,在暑期和别的业余时间里,我也为此花了大量精力。虽然我多次想过要留在美普思公司,但我最后还是回到了我一直以来的家——斯坦福大学,主要原因是我当时十分想念与学生们相处的时光,无论是在教室里还是实验室里。
从美普思公司成立到成功上市的 5 年间,我改变了许多。在此期间,公司遭遇过不少危机,我也发现自己应对这类事情越来越得心应手。更重要的是,这让我确信,一个即便很小但信念坚定的团队能因一些新的想法改变世界。我开始憧憬更多,希望我为之工作的科系、学院和大学能够对世界产生更深远、更积极的影响。我其实可以单纯做一个教授,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独立工作者能做到的最有收获且最受 尊敬的工作。但是,我选择走上了一段领导力之旅,这深刻影响了我过去20多年的人生轨迹。
我在斯坦福大学最初的工作对领导力技能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当时,我主管着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系统实验室,这是个跨学科实验室,有15名来自计算机科学系和电子工程系的教职人员。我很享受当时的工作,特别是招募新的同 事以及帮助他们开启斯坦福之旅。1994 年,我受邀担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主任,但是我仍旧能尽量抽出时间 去组织令人兴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1996年,我被委任为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的院长。当时学院有超过200名教师(而之前的计算机科学系只有35人)。我的同事们全是工程师,所以我们有着类似的沟通方式和评价工作的标准。我很喜欢那份工作。直至今日,我妻子依然认为那是我至今拥有过的所有职位中最好的一个。原因很简单,我当时不仅认识整个学院的所有教师,而且还相当了解他们的研究领域。我当时也有机会亲自欢迎每一个学院新聘请的教授的到来,同时每年都能教授一门课、指导几个博士研究生。
1999 年,事情彻底改变了。斯坦福大学时任校长格哈德·卡斯珀先生(Gerhard Casper)希望我去接替康多莉扎·赖斯(Condoleezza Rice),担任斯坦福大学教务长,相当于大学的首席运营官,掌管斯坦福大学的运营事务。我当时很吃惊,也有所顾虑。接下来你将了解到,那是我职业生涯中很大的一个跨越。
几个月后,让我惊讶的事情又发生了。卡斯珀校长公开了他在学年末辞去斯坦福大学校长职务的想法。在那之前,我已经和卡斯珀校长合作了一段时间,着力于解决斯坦福大学面临的一些挑战,也借此机会了解工程学院以外的其他同事。实际上,我当时仍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新职位上摸索前行。尽管如此,在历时半年广泛搜寻继任校长候选人和与校 长选聘委员会的多次讨论之后,斯坦福大学校董会最终决定希望聘请我担任斯坦福大学的第十任校长,任期从2000年秋天开始。
虽然还需要通过一些审核程序,听到校董会的初步决定时,我吃惊极了,也有很多的担心。我当时只有47岁,管理大型机构的经验很有限,对运转一个庞大的机构所知甚 少。我担心会让所有人都失望。但是,我也被这个挑战深深吸引,希望能有机会去推动一个机构的发展,特别是这样一个对我有着深刻影响的机构。我想谦逊地尽己之所能,并保 持一个科学家对事实的尊重,也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杰出的团队,期待这些能够帮助我实现目标。
虽然当时的我已经在硅谷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斯坦福大学也有一些挚友般的同事,但是除了卡斯珀校长和一些校董会成员以外,我身边没有很多经验丰富的人可以让我听取建议。所以,就像开展研究工作一样,我开始广泛阅读关于领导力的书,特别是一些伟大领导者的传记(我将这些书列在本书的附录中)。我希望了解他们如何成长、如何与他人工作以及如何征服逆境。我也决心保持自己对各种知识的好奇心,把我的兴趣从科学与技术领域拓宽到人文、社科、医学和艺术领域。
作为一个大学校长,我的答卷是否令人满意?在这个过程中,我是不是一位还算不错的领导者?我的团队是否让这所杰出的大学变得更好了?这些不能由我评价,得留给世人去判断、让事实去检验。不过我和我的搭档、教务长约翰·埃切门迪(John Etchemendy)都认为,评判我们工作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应该是斯坦福大学学生和教师的质量。与学校各项设施的数量和资金募集的数额相比,这项指标是很难被衡量的。但是,在2016年我的校长任期结束时,斯坦福大学很多关于学生和教师质量的指标,比如大学排名、申请难度和录取接受率,都处于世界顶尖水平。与此同时,我和教务长在任期初定下的其中一个目标也已经达成: 我们成功地让斯坦福大学在很多学科的教学和研究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我也将在第7章中提到这一点。我和教务长埃切门迪的合作长达16年之久,是美国大学校长平均任期的两倍,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我们实现这些目标。
我的故事本应就此结束,还有什么是比管理斯坦福大学更具挑战性和影响力的工作呢?我还担任了谷歌、思科和几个基金会的董事。这些职责加上一些授课工作本应该给我的有些出其不意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不错的句号,但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在菲尔·奈特(Phil Knight)的帮助下,我一下子有机会实现了长久以来的一个愿景:为世界培养下一代杰出的领导者。我和奈特共同创立了奈特 -汉尼斯学者项目(Knight-Hennessy Scholars),这是继一个世纪前罗德学者项目(Rhodes Scholars)设立后,规模最大的同类学者项目。
奈特-汉尼斯学者项目帮我重拾了教育者和创业者的双重身份。我需要从零开始发展这个项目,与此同时,也需要探索如何才能培养这样一批杰出的、有志成为未来世界领袖的年轻学者。
因此,就像任何一名称职的研究工作者所做的那样,我开始重新学习和思考这一命题。我探访了一些好友,回顾了一些曾读过的书,就这个问题请教了很多与我相识、相知多年的成功领导者。与此同时,我也第一次反思了自己在担任斯坦福大学这个伟大机构的校长期间的一些经历。
我的总结可能和很多流行的有关领导力的观点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我所看到的有效领导力的关键因素是: 重要的基本原则、对这些原则的坚守以及一系列促成机构改变、发展的举措。本书的前 4 章主要介绍这些原则:谦逊、坚守本色、服务意识和同理心。这些原则可能多与服务型领导力相关,但是在我看来,这些对其他类型的领导力为组织变革带来的推动作用也很重要。
第 5 章将讲述“勇气”。这个主题将会把上述的原则和方法联系到一起。勇气既是许多伟大领导者共有的品质,也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下的领导者需要具备的特质。勇气可以让一个领导者在困境之下坚定目标,同时在必要的时候调整方向。因此,勇气是领导力的一项基本原则,达成组织的核心使命离不开勇气。
最后 5 章将介绍我在推动斯坦福大学发展以及将其推向一个新高度时所采用的方法,包括我们如何描绘学校的发展蓝图,如何鼓舞斯坦福大学的成员共同实现这些愿景。这些章节将涉及合作、创新、求知欲、讲故事的能力和遗绩5个领导力工具。
想要改变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高校,我们首先需要一个远大且可行的愿景。我们也需要意志坚定的团队去实现这个愿景。同时,我们还需要审慎地制订计划,以保证这些改变和发展能够长期有效。在为斯坦福大学描绘和实施这些愿景 的时候,我发现前4章介绍的领导力原则至关重要。同时,后5章中的领导力工具对于实现目标也是不可或缺的。
菲尔·奈特和我都深刻认同当今世界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领导力危机,这广泛地存在于政府、企业和非营利性机构之中。在政治领域,我们能看到失效国家和内战的存在,也能看到甚嚣尘上的种族歧视、仇外情绪,以及在某些国家聚 敛财富的独裁者。在商业领域,我们可以看到领导层将企业 带入歧途的例子。前有安然事件和世通公司丑闻,后有富国 银行和大众汽车的案例。非营利性组织也一样,本应秉承崇 高教育使命的大学竞技体育系统也丑闻频出。
无论在政府、企业还是非营利性机构中,当领导者们违背了最基本的原则,将他们的个人利益置于他们所服务的机构、员工和客户的共同利益之上时,这些危机就可能发生。
更难衡量但恐怕也更加普遍的问题是,针对如何通过必要的变革举措去引领组织发展,存在着普遍的认知鸿沟。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化着。无论一个机构的历史有多长、积淀有多深,如果想在21世纪继续保持活力,就必须改变和求新。
该如何应对这些领导力危机呢?在一定程度上,本书的写作目的正是为了把我的发现分享给读者,也给近几年将要入学的奈特-汉尼斯学者,以及那些在我离开斯坦福大学之后才入学的学生们。但这本书首先是写给我自己的,让我可以串联起对领导力的一些碎片化思考(这个过程有时也是痛苦的),也让我有机会从一个与此前不同、也更加客观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主要事件。最重要的是,我希 望这本书能够开启如何在 21 世纪用变化的视角重新审视领导力的本质的讨论,也希望这个讨论能够有助于奈特-汉尼斯学者项目的培养方案设计。
亲爱的读者,这本书是为你而写的,来自一个男人,他以一个与众不同的梦想作为开端,走上了一段充满挑战又满载收获的旅程。愿你的未来结果美好,哪怕路途起伏多变。
汉尼斯教授是科技界多种角色成功的杰出典范。
我本人与他在斯坦福大学曾经共事10年,从书中更领会到他坦然分享的多年经验与宝贵哲理。充满趣味与智慧的叙述,读来令人难以释卷。这是一本新时代的励志经典,特别推荐给业界领袖及有志青少年,希望他们从书中得到启迪。
——姚期智
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
汉尼斯校长是杰出的计算机科学家、成功的企业创立者和世界一流大学卓越的领导人。他的非凡成就离不开他对领导规律的严格遵循和有效应用。本书是他近20年做领导的心得。每一项心得都用他亲身经历的事例写成,读来生动富有说服力,令人爱不释手。这是一本多年来少见的领导力宝典,值得反复阅读体会。
——方星海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
集“图灵奖得主、创业家、大学校长、非营利组织负责人”于一身的约翰·汉尼斯,让我们有机会从更深层次来解读硅谷创新的密码。他受教、施教于斯坦福大学,并在硅谷心脏执掌这座举世瞩目的“创新引擎”长达16年之久。可以说,汉尼斯是硅谷创新文化的受益者,更是硅谷创新生态的重要塑造者之一。这“十得”朴实无华,却富含深意。特别是,对于科技企业的领导者来说,我们不但需要思考如何“谦逊地尽己所能”,实现“服务型领导”,更要具有同理心和勇气,深刻理解并特别关切我们社会中“深嵌人性而不能被算法替代的”部分。我想,这也是腾讯倡导“科技向善”的题中之意,希望与大家齐读共勉。
——马化腾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感谢清华大学杨斌老师把《要领》一书的中文版带给大家。作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管理者,汉尼斯先生对服务型领导力的体悟令人印象深刻,我也从阅读中收获颇丰。希望《要领》在国内面世之后可以影响到尽可能多的人,它适合每一个对未来有追求、对社会有责任感的读者。
——姚明
中国篮球协会主席
约翰·汉尼斯被称为“硅谷教父”,无论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是大神一样的存在。
我刚到美国时学的*门课的教材《计算机体系结构》(Computer Architecture)就是约翰·汉尼斯根据自己的博士论文研究写的,他在当时颠覆了整个美国的计算机教育。他后来参与创办的美普思科技公司把整个计算机行业带到了一个新水平。后来他又成为思科和谷歌的董事,之后又回到斯坦福做工程学院院长和校长。他的这些经历使得他对工业界和学术界的领导力都有深刻的理解。
这本书读起来感觉非常贴近现实,一点都不理论、不空洞。他在很多方面的见解都给了我启发与共鸣,尤其是怎么创业、怎么做学校和工业界的合作、怎么领导团队,我在很多地方深有同感。
他在书中特别阐述了领导者的价值观,以及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来领导团队,这是我觉得自己过去几十年在工业界和投资界走下来非常受用的一条。他对于创新创业、对于产学研结合都有很深刻的理解,因此给出的关于领导力的建议可操作性极强。
本书英文原著很口语化,亲切可读,中文翻译也精致准确,堪称大师之作。我高度推荐这本书,相信不论你是做什么行业、处于什么位置,都可以从这本书上学到很多东西。
——邓锋
北极光创投创始合伙人
越是身居高位,越是需要学习。斯坦福大学原校长汉尼斯的故事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阅读者都能够成为卓越的领导者,但是所有的卓越领导者都一定是有着毕生阅读习惯的阅读者。这本书结合汉尼斯担任斯坦福大学校长16年的经历以及创办美普思科技公司的过程,概括出领导力的重要内涵:谦逊、本色与信任、服务精神、同理心、勇气、合作与团队配合、创新、求知欲与终身学习、讲好故事。每一项内涵的论述都是情理交触,充满哲理的。如在讲到谦逊品质时,汉尼斯提出,自信是领导力的核心,但谦逊是自信的核心:“傲慢会蒙蔽我们的双眼,谦虚才能让我们对自己的能力和特质有真实的认知”。他认为,谦虚决定了一个人不断成长的能力。要时刻记住:“成功包含幸运的成分;你不是房间里面*聪明的人。”
——朱永新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未来学校》作者
人生有许多理念、方法和思路,仅仅知道是没有力量的,只有"行动"才有力量。斯坦福原校长约翰·汉尼斯的《要领》一书体现了他思想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领导力之旅,给读者以震撼的力量。这本书一定会成为一本领导力领域的经典之作,相信会让现在和未来的领导者从书中获益。看的是朴素道来的文字,读的是持续变化着的世界……
——孟晓驷
文化部原副部长
汉尼斯是图灵奖得主,也是我们计算机领域杰出的领袖。多年来,他富于感染力的思想、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培养年轻学生的热情,让我受益良多。在这部著作中,汉尼斯毫无保留地将他的领导智慧分享出来,既有如何学会叙事讲理的实用技巧,也有要谦逊为人的价值观。无论是处在哪个职业阶段的领导者,都可以从中得到要领。未来的领导者所需要的,不仅是技术能力和商业头脑,更重要的是拥有勇气和同理心这些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仁德。
——沈向洋
微软公司执行副总裁,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约翰·汉尼斯是杰出的学者、企业家和优秀的领导者,感谢他在书中与我们分享他从不同的人生经历中获得的宝贵经验。尤其是他展示了优秀领导者除了聪明和专业以外的重要一面:谦逊和同理心。这是领导者持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也是促进他们为社会持续创造价值的重要因素。我也从他的故事中看到商业与学术合作共生所能迸发出的巨大力量,这也是我们正在探索的。一本难得的好书,朴实无华,很有味道,值得不同年龄、职业的朋友都读一读、想一想。
——杨惠妍
碧桂园集团董事会联席主席,国强公益基金会荣誉会长
作为我就读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时的院长,以及后来任职长达16年的大学校长,汉尼斯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学者和成功的企业家,他亲自推动了斯坦福大学和硅谷在互联网时代的交相辉映,使它们共同成为世界科技创新*耀眼的中心之一。本书是他人生的思考和轨迹,也让我们近距离地了解硅谷及诸多传奇创业者,相信不同背景、不同年龄但同样为事业成功或服务社会而奋斗着的读者,都能受到启发和鼓舞。
——周云帆
科技部信息中心主任
领导力是什么?说到底,是能力、眼光、胸怀和勇气。
“领导”一词,在中文里有太多内涵,似乎是职位,是地位,是西装革履、光鲜亮丽的照片。但做过就知道,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无一不是在泥泞中摔打,饱受折磨,独自忍受那些夜不能寐的苦、万箭穿心的痛。但到你登台的时候,仍旧精神抖擞、光彩夺目地出场罢了。
斯坦福大学汉尼斯校长的讲述,清华大学杨斌教授的翻译,让我们有幸看到汉尼斯校长这位硅谷传奇人物40年辉煌岁月背后一幕幕泥泞、痛苦的真实故事,和在这个过程中磨炼出来的能力、眼光、胸怀和勇气。
能力是练出来的,从小团队小事情开始,带着谦逊之心,从错误中反思和内化。
眼光是磨出来的,双脚扎根在真实的社区,眼睛看得到云端,方能把小事情放在大背景下思考,有方向和眼光。
胸怀是“无我”,是同理心,是服务,是知道你代表的并不是个人,而是组织的使命。
勇气是“真我”, 是*内核的人性, 是直面恐惧不放弃,是陷于困境时的向前一步。
*终,领导力之旅,是人类社会上演千年的英雄之旅。好的领导者,每天在无数平凡的小决定里见众生,见乾坤,显现人性里*耀眼的光芒。
感谢这本书让我们瞥见这光芒。
——李一诺
一土教育创办人,麦肯锡前全球董事合伙人
老校长汉尼斯的这本关于领导力的书——《要领》大概是近年坊间有关领导力的书籍中*不贴近传统领导力理念的,但很可能是*接地气并且*容易被现职和未来的领导者们接受的一本书。
为什么我会做出这样的判断呢?原因有三。其一,汉尼斯校长的领导者历程多姿多彩,从大学教授、科技企业创始人、工程学院院长,到掌管与世界500强企业同等资产规模的*研究型大学的校长,这种历练所带来的睿智思考让他足以成为每个人的良师益友。也许您的事业如日中天,也许您的创业刚刚起步,也许您的职业生涯步履蹒跚,不管处在职业生涯逆流中的何处,读者都可以从汉尼斯校长的这本书中汲取营养、增长力量、厘清方向,可以说,人人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受益。其二,本书并没有用什么晦涩的专门术语来诠释领导力的博大精深,而是用普通人做人做事的寻常理念来表明作为领导者所需要的性格特点、视野格局、行事原则、交流风格,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轻松地感知到这些领导力要素的重要性。其三,也要感谢汉尼斯校长平和、流畅的叙事风格,使我们在阅读此书时很像在听一位智者侃侃而谈,大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此外,也要感谢杨斌老师领衔的翻译团队,使译文语言如实地反映了汉尼斯校长的语境和叙事风格,点个大赞!
——程嘉树
斯坦福中心执行主任
汉尼斯的职业生涯多姿多彩,他是工程师、企业家,也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汉尼斯在《要领》一书中分享了他在领导力之旅中的深刻洞见,这是一本领导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比尔·盖茨
微软创始人
汉尼斯激发我们思考如何培养自己的领导风格。他为我们剖析了领导力的基础,即同理心、勇气和服务于下属。《要领》一书见解深刻,它告诉领导者们如何在顺境中自处,如何从逆境中走出来,它是未来杰出领袖的成长指南。
——谢丽尔·桑德伯格
Facebook 首席运营官
书如其人:谦逊、同理心、勇气、智慧,这些正是汉尼斯所拥有的特质。本书也传递这样一个事实:成功的领导者不只是专业和自信的,更需要谦逊、同理心等特质。汉尼斯毫不保留地向读者分享他的经验,为培养下一代杰出领袖提供指引。
——桑达尔·皮查伊
谷歌首席执行官
领导力之旅
名誉是一个人能拥有的最贵重的珠饰。
名誉就像火焰,当你点燃了它,你可以一直保存着它;
一旦你将它熄灭,你会发现再点燃它是如此艰难。
获得名誉最好的方式是努力成为你渴望成为的样子。
——据传出自苏格拉底,实际出处不明
很少有人能够按照自己一直期望的样子去生活。如果能做到,这是何其幸运的一件事。于我,亦是如此。
从一方面讲,我已把自己的梦想活成了现实。我高中时与一生挚爱安德莉娅相遇,后来走进婚姻殿堂,并共同生活至今。我们有两个很优秀的儿子。我人生大部分时间投身的研究领域是我高中时就酷爱的计算机科学。我在全世界最杰出的大 学做了40余年的教授,这是我本科时期就树立的梦想。
在我25岁那年,我收到了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助理教授职位的聘书,那是我梦想成真的时刻。虽然当时我还拿到了另外一些薪酬更高的教职邀请,但我当即就接受了这个职位。我一生中干得最漂亮的两件事,首先是选对了一生的伴侣,其次就是接受了这个职位(这个顺序很重要)。
如果你那时那刻问我,我对未来的期许是什么。我会告诉你说,我希望在斯坦福大学过上一辈子,直到几十年后退休、离开。也许在这个过程中还能获得一些教学和研究方面的奖项,发表一些重要的研究论文,拥有一到两个专利,最后获得一个荣休教授的头衔。
这的确曾是一个美好的梦想,我想这也是值得一生去追求的。事实上,哪怕是40年后的今天,我依然享受在讲台上授课,也喜欢投身一些激烈的学术讨论。但是,正如人们常说的,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一个偶然的未曾预料到的机遇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使我成为一个企业家。这个变化最终带我在其后的25年里走上一系列的管理岗位。
这本书将讲述我作为一个大学教授和企业家的一些体会,更多的则是有关我过去25年领导之旅中总结出的一些启示。里面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败的故事。虽然书中的这些思考主要与商业界、学术界和非营利性机构直接相关,但也适用于其他领域。虽然这些启示几乎都是在最高层级的领导岗位上总结出来的,但其中绝大部分也适用于各种层级的领导岗位。的确,如果在一个更高层级的职位上领导着一个较大的组织,面对的危机会更棘手、更紧迫,但我们在不同层级工作时遇到的问题其实是类似的。
正如沃尔特·艾萨克森在序言中所写的:“伟大的领导者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质,风格也各异。”我对过于教条的 经验也表示怀疑。当然,一些显而易见、长期以来被验证有效的经验除外。因此,我只想提供一些个人反思,总结出10条对我影响颇深的领导力原则。我会用一系列的故事去阐释这些原则,同时解释它们在一些关键的时刻如何发挥作用。希望这些反思也能帮助到正在领导历程中的人。
在深入展开内容之前,我想介绍一下我刚到斯坦福大学任职时的背景。那是在1977年,硅谷经济刚开始起步,信息化时代也才开启不久。苹果公司成立不足一年,英特尔公司也只是个生产存储芯片的中等规模公司。个人电脑、互联网、全球信息网络和移动电话尚未出现。我当时的教学和研究方向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虽然也参与了两家新创公司的工作,特别是吉姆·克拉克(Jim Clark) 的硅图公司(Silicon Graphics)的早期创立,但我当时的工作重心还是主要放在斯坦福大学的教学研究工作上。
正如我将在第 2 章中所提到的,我的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是与别人一同创立了美普思科技公司。其中的核心技术来自我1981年至1984年在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成果。在学术休假期间,我将自己最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这家公司。学术休假结束后,在暑期和别的业余时间里,我也为此花了大量精力。虽然我多次想过要留在美普思公司,但我最后还是回到了我一直以来的家——斯坦福大学,主要原因是我当时十分想念与学生们相处的时光,无论是在教室里还是实验室里。
从美普思公司成立到成功上市的 5 年间,我改变了许多。在此期间,公司遭遇过不少危机,我也发现自己应对这类事情越来越得心应手。更重要的是,这让我确信,一个即便很小但信念坚定的团队能因一些新的想法改变世界。我开始憧憬更多,希望我为之工作的科系、学院和大学能够对世界产生更深远、更积极的影响。我其实可以单纯做一个教授,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独立工作者能做到的最有收获且最受 尊敬的工作。但是,我选择走上了一段领导力之旅,这深刻影响了我过去20多年的人生轨迹。
我在斯坦福大学最初的工作对领导力技能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当时,我主管着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系统实验室,这是个跨学科实验室,有15名来自计算机科学系和电子工程系的教职人员。我很享受当时的工作,特别是招募新的同 事以及帮助他们开启斯坦福之旅。1994 年,我受邀担任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主任,但是我仍旧能尽量抽出时间 去组织令人兴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1996年,我被委任为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的院长。当时学院有超过200名教师(而之前的计算机科学系只有35人)。我的同事们全是工程师,所以我们有着类似的沟通方式和评价工作的标准。我很喜欢那份工作。直至今日,我妻子依然认为那是我至今拥有过的所有职位中最好的一个。原因很简单,我当时不仅认识整个学院的所有教师,而且还相当了解他们的研究领域。我当时也有机会亲自欢迎每一个学院新聘请的教授的到来,同时每年都能教授一门课、指导几个博士研究生。
1999 年,事情彻底改变了。斯坦福大学时任校长格哈德·卡斯珀先生(Gerhard Casper)希望我去接替康多莉扎·赖斯(Condoleezza Rice),担任斯坦福大学教务长,相当于大学的首席运营官,掌管斯坦福大学的运营事务。我当时很吃惊,也有所顾虑。接下来你将了解到,那是我职业生涯中很大的一个跨越。
几个月后,让我惊讶的事情又发生了。卡斯珀校长公开了他在学年末辞去斯坦福大学校长职务的想法。在那之前,我已经和卡斯珀校长合作了一段时间,着力于解决斯坦福大学面临的一些挑战,也借此机会了解工程学院以外的其他同事。实际上,我当时仍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新职位上摸索前行。尽管如此,在历时半年广泛搜寻继任校长候选人和与校 长选聘委员会的多次讨论之后,斯坦福大学校董会最终决定希望聘请我担任斯坦福大学的第十任校长,任期从2000年秋天开始。
虽然还需要通过一些审核程序,听到校董会的初步决定时,我吃惊极了,也有很多的担心。我当时只有47岁,管理大型机构的经验很有限,对运转一个庞大的机构所知甚 少。我担心会让所有人都失望。但是,我也被这个挑战深深吸引,希望能有机会去推动一个机构的发展,特别是这样一个对我有着深刻影响的机构。我想谦逊地尽己之所能,并保 持一个科学家对事实的尊重,也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杰出的团队,期待这些能够帮助我实现目标。
虽然当时的我已经在硅谷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斯坦福大学也有一些挚友般的同事,但是除了卡斯珀校长和一些校董会成员以外,我身边没有很多经验丰富的人可以让我听取建议。所以,就像开展研究工作一样,我开始广泛阅读关于领导力的书,特别是一些伟大领导者的传记(我将这些书列在本书的附录中)。我希望了解他们如何成长、如何与他人工作以及如何征服逆境。我也决心保持自己对各种知识的好奇心,把我的兴趣从科学与技术领域拓宽到人文、社科、医学和艺术领域。
作为一个大学校长,我的答卷是否令人满意?在这个过程中,我是不是一位还算不错的领导者?我的团队是否让这所杰出的大学变得更好了?这些不能由我评价,得留给世人去判断、让事实去检验。不过我和我的搭档、教务长约翰·埃切门迪(John Etchemendy)都认为,评判我们工作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应该是斯坦福大学学生和教师的质量。与学校各项设施的数量和资金募集的数额相比,这项指标是很难被衡量的。但是,在2016年我的校长任期结束时,斯坦福大学很多关于学生和教师质量的指标,比如大学排名、申请难度和录取接受率,都处于世界顶尖水平。与此同时,我和教务长在任期初定下的其中一个目标也已经达成: 我们成功地让斯坦福大学在很多学科的教学和研究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我也将在第7章中提到这一点。我和教务长埃切门迪的合作长达16年之久,是美国大学校长平均任期的两倍,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我们实现这些目标。
我的故事本应就此结束,还有什么是比管理斯坦福大学更具挑战性和影响力的工作呢?我还担任了谷歌、思科和几个基金会的董事。这些职责加上一些授课工作本应该给我的有些出其不意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不错的句号,但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在菲尔·奈特(Phil Knight)的帮助下,我一下子有机会实现了长久以来的一个愿景:为世界培养下一代杰出的领导者。我和奈特共同创立了奈特 -汉尼斯学者项目(Knight-Hennessy Scholars),这是继一个世纪前罗德学者项目(Rhodes Scholars)设立后,规模最大的同类学者项目。
奈特-汉尼斯学者项目帮我重拾了教育者和创业者的双重身份。我需要从零开始发展这个项目,与此同时,也需要探索如何才能培养这样一批杰出的、有志成为未来世界领袖的年轻学者。
因此,就像任何一名称职的研究工作者所做的那样,我开始重新学习和思考这一命题。我探访了一些好友,回顾了一些曾读过的书,就这个问题请教了很多与我相识、相知多年的成功领导者。与此同时,我也第一次反思了自己在担任斯坦福大学这个伟大机构的校长期间的一些经历。
我的总结可能和很多流行的有关领导力的观点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我所看到的有效领导力的关键因素是: 重要的基本原则、对这些原则的坚守以及一系列促成机构改变、发展的举措。本书的前 4 章主要介绍这些原则:谦逊、坚守本色、服务意识和同理心。这些原则可能多与服务型领导力相关,但是在我看来,这些对其他类型的领导力为组织变革带来的推动作用也很重要。
第 5 章将讲述“勇气”。这个主题将会把上述的原则和方法联系到一起。勇气既是许多伟大领导者共有的品质,也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下的领导者需要具备的特质。勇气可以让一个领导者在困境之下坚定目标,同时在必要的时候调整方向。因此,勇气是领导力的一项基本原则,达成组织的核心使命离不开勇气。
最后 5 章将介绍我在推动斯坦福大学发展以及将其推向一个新高度时所采用的方法,包括我们如何描绘学校的发展蓝图,如何鼓舞斯坦福大学的成员共同实现这些愿景。这些章节将涉及合作、创新、求知欲、讲故事的能力和遗绩5个领导力工具。
想要改变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高校,我们首先需要一个远大且可行的愿景。我们也需要意志坚定的团队去实现这个愿景。同时,我们还需要审慎地制订计划,以保证这些改变和发展能够长期有效。在为斯坦福大学描绘和实施这些愿景 的时候,我发现前4章介绍的领导力原则至关重要。同时,后5章中的领导力工具对于实现目标也是不可或缺的。
菲尔·奈特和我都深刻认同当今世界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领导力危机,这广泛地存在于政府、企业和非营利性机构之中。在政治领域,我们能看到失效国家和内战的存在,也能看到甚嚣尘上的种族歧视、仇外情绪,以及在某些国家聚 敛财富的独裁者。在商业领域,我们可以看到领导层将企业 带入歧途的例子。前有安然事件和世通公司丑闻,后有富国 银行和大众汽车的案例。非营利性组织也一样,本应秉承崇 高教育使命的大学竞技体育系统也丑闻频出。
无论在政府、企业还是非营利性机构中,当领导者们违背了最基本的原则,将他们的个人利益置于他们所服务的机构、员工和客户的共同利益之上时,这些危机就可能发生。
更难衡量但恐怕也更加普遍的问题是,针对如何通过必要的变革举措去引领组织发展,存在着普遍的认知鸿沟。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化着。无论一个机构的历史有多长、积淀有多深,如果想在21世纪继续保持活力,就必须改变和求新。
该如何应对这些领导力危机呢?在一定程度上,本书的写作目的正是为了把我的发现分享给读者,也给近几年将要入学的奈特-汉尼斯学者,以及那些在我离开斯坦福大学之后才入学的学生们。但这本书首先是写给我自己的,让我可以串联起对领导力的一些碎片化思考(这个过程有时也是痛苦的),也让我有机会从一个与此前不同、也更加客观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主要事件。最重要的是,我希 望这本书能够开启如何在 21 世纪用变化的视角重新审视领导力的本质的讨论,也希望这个讨论能够有助于奈特-汉尼斯学者项目的培养方案设计。
亲爱的读者,这本书是为你而写的,来自一个男人,他以一个与众不同的梦想作为开端,走上了一段充满挑战又满载收获的旅程。愿你的未来结果美好,哪怕路途起伏多变。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