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9935929
重磅推荐:
1.人民论坛呼吁,联合国秘书长发声,英国《经济学人》、美国《纽约时报》纷纷宣称,全球带着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进入2020年。
2.人类通过观察或经验获得的知识,具有严重的局限性和脆弱性。
当今世界,全球各地“黑天鹅”频频起飞。科比坠机、澳洲森林大火、南亚大陆蝗虫、新型冠状病毒……这些事件看似出现的几率很小,可是一旦出现,就会对现实产生巨大影响,同时推翻现有理论。“黑天鹅”事件反复地警示着我们:人类通过观察或经验获得的知识,具有严重的局限性和脆弱性。
3.直面不确定性,把危机变机遇,是一种稀缺的能力。
不仅需要敏锐的反应力、超强的适应力、快速的行动力,更需要多个备选方案。
未来,*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
当今世界,全球各地“黑天鹅”频频起飞。科比坠机、澳洲森林大火、南亚大陆蝗虫、新型冠状病毒……这些事件看似出现的几率很小,可是一旦出现,就会对现实产生巨大影响,同时推翻现有理论的“黑天鹅”事件,反复地警示着我们:人类通过观察或经验获得的知识,具有严重的局限性和脆弱性。
而对确定性的追求,则成为我们需要克服的一种天性。
在不确定的时代,拥有直面不确定性的勇气,把危机变机遇,是一种稀缺的能力。不仅需要敏锐的反应力、超强的适应力、快速的行动力,更需要多个备选方案。
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世界高度不可预测,这个世界还会好吗?就像约翰·列侬说的:“所有事到*后都会是好事。如果还不是,那它还没到*后。”
直面不确定性,做不焦虑的理性乐观派,是未来10年*竞争力的优势。
自 序 未来,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
第一章 识别不确定性:训练敏锐的反应力
想要识别不确定性,一定要对变化敏感,要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当我们无法笃定地认为什么是确定的,那就接受所有不确定性,理性地看待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
01 模块化思维:应对复杂问题的利器//002
02 运用类比法分析问题,举一反三//013
03 所谓第一性原理,就是事物的本质 //020
04 摆脱线性思维,学会系统思考//025
05 通过观察和经验获得的知识,具有局限性//035
第二章 直面不确定性:培养超强的适应力
当不确定性成为常态,那么对确定性的追求,则成为一种我们需要克服的天性。识别不确定性,并与之共处,这样才不至于被动。当我们把自己准备好、设计好后,所有的变化都是机会。
01 目标导向:目标越小,越容易达成//044
02 激励机制: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051
03 终身成长:内求确定性//063
04 精进:成为一个厉害的人//073
第三章 深度学习:从危机中获益
风会熄灭蜡烛,却会使火越烧越旺。在不确定性的冲击下,那些思维模式固定、僵化的人,注定会在一次次“黑天鹅”事件中“熄灭”,而拥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则会收获一份成长型心态,在危机中获益。
01 认知天性:高效的学习策略//086
02 子弹笔记:找回人生主导权//093
03 好的输出可以倒逼输入的质量//099
04 创作一个分享教程//106
第四章 高效决策:人生持续成功的底层算法
人生有诸多十字路口,需要我们不停地做出选择。当面临重大选择时,人生算法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未必最对,但却最适合的决定。这种确保我们持续成功的底层能力,是概率的游戏场。
01 高手是如何超越大众的//114
02 决策是概率的游戏场//119
03 杠铃策略: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做决策//135
04 避免上当比赚钱更重要//140
第五章 超强的行动力:利用危机弯道超车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社会经济环境的巨变,在超强行动力的带动下,我们可以免于继续困在水里,变成一条上岸的鱼。而在真正下定决心、彻底投入、持续行动前,什么都不会发生。我们定下的目标、决策以及而拥有的知识技能本身并没有价值,只有通过行动将之变成现实才有价值。
01 不确定性下的行动策略//148
02 怎样才有超强的行动力//150
03 行为改变的五阶段模型//160
04 怎样才能持续地改变//164
05 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习惯养成策略//172
06 自律:改掉顽固的坏习惯//176
第六章 反脆弱:做不焦虑的理性乐观派
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世界高度不可预测。这个世界还会好吗?就像约翰·列侬说的:“所有事到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还不是,那它还没到最后。”直面不确定性,做不焦虑的理性乐观派,是未来10年最具竞争力的优势。
01 偶尔赚钱不难,难的是持续赚钱//182
02 把危机变机遇,是一种稀缺的能力//184
03 创造并维持条件反射//188
04 边际效用递减//192
05 量级思维:多少芝麻抵得上一个西瓜//198
06 复利效应:宇宙中强大的力量之一//201
07 自催化效应:增长的飞轮//205
08 网络效应:取得垄断利润的护城河//208
09 升维打击:维度一变,一切全变//211
10 10倍好理论:快速增长的巨大势能//216
11 这个世界会好吗?//221
12 收入翻番,焦虑减半//225
后 记 世界是不确定的,科学也未必是真理//233
参考文献//237
自 序
未来,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
当今世界,全球各地“黑天鹅”频频起飞。科比坠机、澳洲森林失火、南亚大陆蝗灾、新型冠状病毒……这些事件看似出现的几率很小,可是一旦出现,就会对现实产生巨大影响,同时推翻现有理论。
不确定性已成为生活的常态,它既表示了缺乏安全感,还意味着不可预知、无法控制。为了减少不确定性,人类做了很多努力。但事实上,不确定性才是世界的普遍规律,科学的核心是不确定性,而确定性是人类用理性思维抽象出来的模型,是真实世界的简化。比如无论天气预报多么准确,我们对于明天天气的认知仍然是不确定的,预测有暴雨却只飘了几个小雨滴,预测有3级微风却刮来了6级大风。科学之所以能定量,就是将不确定性通过抽象的量化,嵌入模型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因此科学技术是人们发明出来减少不确定性的工具。
我们在对复杂事物、复杂过程的抽象和计算的过程中创造了模型。重大的科学发明,都源于科学家构建了理想化的模型。如果不从模型的角度思考问题,科学的一切成果都将毫无道理。模型是真实世界和科学理论间的桥梁,通过这个桥梁,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塑造世界。
思维建模就是将思维中的概念系统通过公式、图表、结构化语言、计算机程序或其他显示媒体表征出来。建模也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认知机制,比如一个婴儿第一次看到狗时,并不知道它是什么动物,但经过重复看了一些狗的形象或图片后,会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狗的模型,以后婴儿看到了符合狗的模型的动物,就会判定它是狗。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认为人类天生就被赋予一些潜意识模型,并将此命名为“原始模型”,这些原始模型是集体遗传的无意识观念、思维模式和意象,普遍存在于个体的心灵之中。比如什么是“英雄”、什么是“坏蛋”、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都是潜意识模型。因此,识别模型、建构模型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
对于模型思维,最著名的倡导人就是巴菲特的好伙伴、幕后智囊人查理·芒格,他反复提到一个影响他投资决策的方法——多元思维模型,他说:
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管用。你需要做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大多数人都只使用学过的一个学科的思维模型,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 你知道谚语是怎么说的: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这是处理问题的一种笨办法。必须在头脑中拥有一些思维模型并依靠这些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包括间接获得和直接获得的经验。
我们可以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型,更要学习和应用前人验证有效的模型。在现代社会,一个人掌握科学模型的数量,将直接决定他的认知和行动水平。脑中只有少量模型的人,遇到不同的问题,喜欢用同一种方式处理,就如同一个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看到所有的东西都像钉子。
我们不能只有一个锤子,我们需要一套组合工具箱,这套思维模型工具箱能让我们更清晰地思考,更准确地决策,更有效地行动。在这样一个多元思维模型系统下,我们才能高效学习,快速成长,成为人生的赢家。
本书中的思维模型是我读书、上课、与人交流、总结以往经验,从知识海洋中捡到的一些小贝壳。原想记录总结,以提醒自己减少思维偏差和无效行动。发布了几篇后,在微信公众号和知乎上颇受欢迎,两年的积累后,就有了这本书的素材。
由于我研究的是行为设计,就是通过设计环境、优化具体行为帮助人们达成目标,所以本书模型侧重于如何更好地行动,是一套科学行动的方法论。
全书分六章:
第一章:识别不确定性:训练敏锐的反应力。总结了5个工具以应对快速变化的世界。
第二章:直面不确定性:培养超强的适应力。从目标设定谈到驾驭动机,从而快速入门新行业和精进一项技能。
第三章:深度学习:从危机中获益。从最新的认知科学知识出发,分享了打破传统的方法和更有效地学习的技巧。
第四章:高效决策:人生持续成功的底层算法。决策质量决定生活质量,高质量的决策、科学的决策方法都是可以培养、训练的。
第五章:超强的行动力:利用危机弯道超车。我们定下的目标、决策以及拥有的知识技能本身并没有价值,只有通过行动将之变成现实才有价值。
第六章:反脆弱:做不焦虑的理性乐观派。从商业角度提炼出十余个经典的增长模型,帮助我们减轻焦虑,做对未来有信心、对自己有耐心的理性乐观派。
书中的每个模型都是独立的,你不用找整块时间从头读到尾,完全可根据自身喜好,挑任一模型阅读。例如,你想知道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什么策略能让你投资获利更高,可以看看第四章的“杠铃策略”;想不再拖延,有更强的行动力,去翻第五章。
限于作者水平有限,对一些模型的总结和叙述难免有错误和不准确的地方,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欢迎到微信公众号“行为设计学”后台留言,我会一一回复。
在阅读的过程中,作者就像司机,开着他的车,读者坐在后座上,一同去某个地方。虽然每个人看到的风景不一样,但我们都有相同的目标,那就是让我们变得更好,让世界变得更好。来上车,我们出发吧!
01 / 目标导向:目标越小,越容易达成
制定目标真的很容易,鲁迅曾说:“戒烟这件事真的很简单,我随随便便就戒了好几百次。”马克·吐温听了很生气,这明明是我说的,跟鲁迅有什么关系?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宣布说要戒掉烟瘾,但后来不了了之,估计也没有成功。
◆◇ 不具体、不紧急的目标无法达成
定目标和产生戒烟的想法一样简单,每年你都可能会要制定几十或上百个目标,可最后完成的有几个呢?我们来看一项2015年的统计数据(源于Statistic Brain):
人们最常见的新年目标是减肥、管理时间和存钱。以减肥为例,若要达成目标,采取的措施就是少吃东西多运动。俗话说减肥很简单,只要“管住嘴,迈开腿”。那我们看看有多少人管住了嘴呢?真实数据是:
·一周后,剩下 75%;
·两周后,还剩下 71%;
·一个月后,64%;
·六个月后,46%;
而一年后还在坚持的,只剩下1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你能保持一年不过度饮食,你就超过了90%想要减肥的人。很多人坚持不下来,没能达成目标,会归罪于自制力,但你有没有想过,是不是因为目标本身的不合理呢?在制定目标这件事上,大多数人都会进入下面的误区:
1.目标不具体,比如:
·我想减肥;
·我想存钱;
·我想今年多出去旅游。
2.结果不紧急,没有限定完成时间 开始一件事情是很容易的,我们每天都有很多想法,有些可能还会付诸行动,但持续行动就很难了。如果没有限定完成时间,即使简单的事情也不会主动去做。我猜想你至少有一本已经躺在阅读器里很长时间的想读完的电子书。
3.目标没有转化为行事历 时间是完成一件事情的必要资源,如果你不为一件事合理安排时间表,即使再简单的事,你也不会去行动。而实现一个适合的目标时应尽量避免这种误区,提高行动力,帮助我们将愿望转化为现实。适合的目标能够:
·集中注意力;
·提供持久的动力(合理的目标能回答你心中不断泛起的“为什么又要做这件事”的疑问);
·指明方向,检查自己是不是在正确的道路上;
·帮助寻找解决方案。当你有一个具体目标时,大脑的潜意识会自动搜寻相关的资源和方法。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呢?
可以将目标简单地分两种:一种是表现型目标。表现型目标看重的是结果,有助于做出成绩。公司由上而下指令的目标多是表现型的,比如月度业绩、周任务等,只注重结果,以最终成绩为衡量标准。
还有一种是进取型目标。进取型目标看重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中的进步和改善。进取型目标源于自身的内部动力,这类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更大。
表现型目标和进取型目标从外部看是很难区分的,关键在于我们自身对待这个目标的态度,如果你注重目标本身以及外界对你实现这个目标后的看法,这个目标就是表现型目标。
而进取型目标则不同,当一个进取型目标未达成时,我们也不会有太大的失落,因为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获得了进步。表现型目标有助于我们做出成绩,这是建立在任务不太复杂的基础上。而如果任务复杂,需要的时间又长,进取型目标会有更大的优势,能让我们聚焦于进步,直面困难,享受过程,收获更多的喜悦和幸福。因此心理学家建议我们要主动地给自己多定进取型目标,少定表现型目标。
◆◇制定目标的具体步骤
下面我们要详细讨论如何制定一个可实现的好目标。合理的目标不是凭空而来,也不是一时兴起,它源于个人使命,也就是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从使命到角色定义,如在家庭中你的角色是父亲,在公司是产品经理;再根据角色设定不同的目标;最后根据目标做计划,制定行事历或授权他人完成。 当然,即使有了目标,如果不持续地执拗地行动,什么事都不可能发生。我们会在本书后面的内容中探讨怎样保持行动力的策略。
下面是我总结的制定目标的详细步骤:
一、从“为什么”开始确立长期目标
著名作家西蒙·斯涅克的黄金圈法则理念是,从“为什么”开始你才能保持长久的激情和注意力。很多人关注的是做什么或者怎么做,而从“为什么”开始,由内向外的感召才能让你拥有持久的动力。所以我们先从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开始设定长期目标。可通过下面两个步骤找到你的长期目标:
第一步,从不同角色出发,根据角色设定你认为非常值得实现的长期目标。部分目标可以是有野心的,有野心的目标不仅可以让你为目标持续奋斗,还能激发创新思想,找到解决问题的非常规方法。比如你想:
·职业角色:提升技能,5年内成为本专业的高手;
·创业角色:为未来的事业赚取启动资金100万;
·父亲角色:买一栋比现在大2倍的房子,让孩子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第二步,把你最想实现的目标它写下来,过几天再回头审视,这个长期目标真的是你愿意付出艰辛努力想达成的吗?写下来还有一个好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目标容易淡出视野,用工具将目标记录下来(并放在显眼的地方),可以不断提醒目标的存在。
二、将长期目标分解为短期目标
一个合理的长期目标既是具体的,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容易达成的目标不能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而目标如果不够具体,具体实施起来就会不知所措,容易胡思乱想,找借口拖延。比如你定的长期目标是减肥,一个具体的目标就是每月减3斤,可以再分解成周目标,周目标分解为日目标,最后的日目标要落实到行动指标、执行步骤中,比如每天跑5000米。
我们说长期目标要多想想“为什么”,可一旦分解到短期目标,就要多想想“怎么做”,规划更具体的内容。提前预想更多的细节,能帮助我们完成困难的、生疏的和时间周期很长的任务。
心理学家丹·韦格纳和罗宾·华勒切尔做过一个喝咖啡试验。要求一半的实验者用普通杯子喝,而另一半的实验者用一磅重(1磅约等于454克,现在看来并不重,但在这个实验的年代,1磅的杯子算非常笨重的)的杯子喝。然后问他们喝咖啡的体验,用普通杯子的实验者会赋予咖啡更多的抽象意义,比如喝咖啡可以醒脑提神等。而用笨重咖啡杯的人则描述得很具体,包含很多细节,比如要握紧把手,将杯子小心地放到嘴边等。通过具体地思考“怎么做”,能帮助他们从奇怪的杯子里喝到咖啡,而不至于将自己烫伤。
三、规划时间
很多人不行动的借口通常是:我没有足够的时间。事实上,我们表面看起来真的很忙,但忙可能只是借口,缺少时间是因为动力不足或没有安排好轻重缓急。依据二八法则,80%的产出由20%的工作决定。我们必须为那些重要的核心事项留出足够的时间,并且在时间规划时一定要有截止时间,如果没有截止日期,这个事情就会拖延,可能永远都处于待办事项中。时间规划就是将短期目标置入行事历中。行事历可以用日历软件,或者纸质的每日要事簿等,刚开始时,不要定太多的任务,3件左右必须完成的任务即可,一旦定下后,就要严守规则,确保完成。
四、核查目标
至此,你已经有了一张目标清单,要看看它是不是合理,可以根据SMART原则来检验。SMART原则是“二战”后,企业用来提高员工积极性和竞争力而采用的一种目标管理方法,其具体含义为:
·Specific:具体的。不能模糊地说我要减肥,得有具体的措施。
·Measurable:可测量的。目标是否完成的标准是可以衡量的。
·Attainable:可实现的。我们说好目标需要一定难度,但也不能好高骛远,制订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可实现的意思就是制订的目标是我们可以努力跳一跳能够得着的。
·Relevant:相关的。不是独立的目标,而是实际的,跟其他目标相关的,特别是有助于达成终极目标。
·Time-based:有明确截止期限的。要有时间表,一周后、一月后、一年后达到什么程度。
关于SMART原则的具体应用,MBA智库网站有位网友举了个生动形象的例子:你原来1000米跑步成绩是3分30秒,你想在3个月后进步到3分20秒,那么S是指1000米跑步;M是指进步10秒;A是指进步10秒是比较现实的,可以接受的,进步30秒就是不现实、无法接受的;R是指为了进步10秒你要安排一些其他的相关性目标,比如要有跑步练习场地,比如每天安排跑2次1000米,也就是指实际性,如果没有练习场地,那么就是不实际的;T就是指三个月后取得进步。
五、跟踪执行,反馈调整
目标制定好后,及时跟踪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形成闭环。一个高效的反馈闭环,能帮助我们快速进步。很多人有写日记的习惯,但大部分人的日记可能只是起到记录的作用,很少去深刻反思当日的所思所做。我认为一个能促进学习和进步的日记至少包含两个要点:
(1)当日成功 这个成功可以是阶段性的大事件,更包括每天有意义的小赢(small win),这些小赢能保持我们的高动力,给大脑奖赏并刺激大脑活跃,保持高效运转。
(2)当日反思 反思是需要刻意训练的。这种刻意反思,是对我们当日做的事情总结加工,提取经验,存入认知库。如果不反思,之后我们遇到以前没有处理好的问题,可能还是老方一贴,仍然做不好,这也是有些人工作了很多年,进步缓慢的原因。反思是理智行为的标志,智慧除了汲取别人的,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从自我反思中总结。
除了每日记录跟踪外,还要以周为单位做小总结,以月为单位做月度总结,每季度有一个大的总结和反思。对重要的工作,做完后都要复盘,哪些地方做得好,列出具体的三个,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找到两个“短处”,这就是“三长两短”复盘法。通过检查进度、过程复盘,排除执行中的“瓶颈”和障碍,能让我们吸取经验教训,更快地成长。
无论多合理的目标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实现。但做计划要比计划本身重要得多,制定目标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评估和对未来预测的过程,一个目标不管看上去多合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些不可预见的问题。如果你定的目标能全部完成,可能是设定的目标太简单,太看重“表现”,而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才能激发潜能,让你取得进步。心理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具有一定难度又很具体的目标更能帮我们实现愿望。
六、OKR(目标与关键结果)
最后,再介绍一下近几年在科技界流行的 OKR,OKR由 Intel(英特尔)发明,是一套明确跟踪目标及其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对于个人制定和实施目标也具有意义,能够让 SMART 这个原则更接地气,更具有实操性。
OKR分两部分,O就是 Objectives(目标任务),而KR就是 Key Results(关键结果)。OKR 的核心就是从自身战略出发,明确目标,聚焦关键成果,将战略清晰地传达给每个员工。对于个人而言,我们经常想的和做的并不一致,OKR也可以帮我们做到思想和行动统一,保持专注。
其中 Objectives(目标任务)不一定是明确可衡量的,比如“我要跑步”就是一个目标,但其中的关键结果必须可测量,有具体的数值,比如为了健康,今天要比昨天多跑,多跑就很模糊,用今天比昨天多跑200米这样精确的数字表达形式,更有可能帮助我们实现目标。
总之,一个好的目标,既是具体的,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设定长远目标时多问几个“为什么”,从更大更广的图景去思考,让我们更有动力实现目标和阻止诱惑。而短期目标,则专注于具体的细节,多思考怎么做的具体步骤,关注细节也有助于我们应对困难、生疏和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