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545418
1.走下圣坛,走进内心,还原周恩来真实一生
2. 从成长经历、婚姻、理政、交往等几个方面入手,将有代表性、有相似性的事件串起,从典型事件解读领袖生活与性格及内心
3.文笔极佳,语言朴实,描述生动,人物刻画传神
4.弘扬优秀革命传统、传承优秀革命文化的绝佳读物
从“完美”少年到“零差评”总理,周恩来有着怎样的一生?
他是周家大宅走出的少年革命者,走出家乡便一生没再回去;他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生为中华崛起而努力;他拥有与革命交织在一起的爱情、榜样式婚姻,却没有子嗣;他是住在中南海的普通人,艰苦朴素,尽力为国家省钱,他是工作狂,心中装着亿万人,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热爱生活,魅力四射,是戏迷,又爱跳舞;他是国际舞台上的中国红人,被评价为“东方*美好*秀品格的化身”。他的一生历尽艰险,充满惊涛骇浪,又留下佳话无数。《周恩来真情实录》史料扎实,内容丰满,从多角度还原了一个立体真实的周恩来。
第一章 少年才俊:周家宅院走出的革命者
“我从小就懂得生活艰难”
从铁岭、奉天到天津
“想去救国,尽力社会”
人人想向“觉悟”方面走
赴欧求学
第二章 鸿鹄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启 蒙
延安整风学习
“这次学习是需要的”
第三章 家庭生活:总理和至亲们的感情纠葛
邓颖超:革命的终身伴侣
“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
天伦之乐:全中国万万千千个儿童都是我的孩子
三段母爱:痛悔亲恩未报
故居:不要让人去参观
平祖坟:为生者留一块耕地
十条家规:唯人生赖奋斗而存
周家三兄弟:量材施教,以冀有成
侄子周尔辉的特殊待遇
“我坚决支持你上山下乡”
第四章 淮安情结:总理一生未返乡之谜
“快到淮安上空了吧?能不能拉下一些高度让我看看老家?”
“代我问乡亲们好”
“我这淮安人也得尽点淮安人的责任”
“把人民群众的生活切实安排好”
“一定要服从省里的统一安排”
“坚决照中央文件精神办”
“青年人要注意多关心社会上的事情”
“原籍绍兴,生在淮安,江浙人”
年轻人应该到基层去锻炼
第五章 西花厅的普通人:总理的生活细节
“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
“生活好了,可不能忘记过去”
“饭桌上只有四菜一汤”
工作餐
1 元钱的伙食标准
舍不掉的高粱米饭
一个窝头两分钱
“天天吃南瓜,打倒资本家”
“这样免得浪费”
杭州楼外楼
“反复几次以后,才把那粒饭夹住……”
中南海西花厅,一个延续 26 年的故事
杭州饭店 239 号房间,一个俭朴的记录
“任何时候都不能特殊”
“不要把我同人民群众隔开来”
“何乐而不为呢”
坐红旗车与做广告
“我就是要摆脱这些形式主义”
挤公车:实地了解情况
把首都的交通管理挂在心上
第六章 总理往事:一个真实的开国元勋
一杯酒一亿斤粮食
给服务人员敬酒
体育爱好者
给跳高名将送花
宴请乒乓球世界冠军
请来“魔鬼”教练
“打倒中国的阿 Q 精神”
“我体验了作为一个老百姓看戏的滋味”
“戏编得很好,演得也很成功”
“那你们就到前线去打炮吧”
“春妮是什么文化程度”
“走啊,快开演了”
《安第斯山风暴》
西花厅的海棠花与颐和园的荷花
第七章 高端协力:富有人情味的共产党人
立志者“当不至限于一隅,私于个人矣”
“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像春蚕那样吐完最后一根丝”
不能搞“治外法权”,不能搞特殊化
心中装着亿万人,唯独没有他自己
虽身居高位,但从不谋私利
“不要只记得我是总理”
思考事物的周密有如水银泻地
“周恩来是东西方最美好、最优秀品格的化身”
第八章 魅力永存:总理人际交往之道
师生情谊厚
同学情谊深
做人民的好总理
文化艺术界的知音
战友情深
党外人士的挚友
与国际友人的情谊
周恩来与萧华的相识、相熟,则因着一个“危险的开端”。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1933 年年初,朱德、周恩来实行诱敌深入的方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消灭了蒋介石嫡系部队 3 个师,俘敌 1 万余人,活捉了敌师长李明和陈时骥。为了庆祝胜利,进一步鼓舞部队的战斗情绪,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萧华主持召开了全军青年工作会议。会场设在宜黄县西南总部驻地一座年久失修的祠堂里。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政委和总政治部王稼祥主任等首长坐在讲台后面的凳子上,到会的几十名青年干部坐在讲台前面。周恩来做报告。他讲了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以后的形势,表彰了一批青年英雄模范,要求大家提高警惕,不要因为胜利而麻痹……这时,突然有 6 架敌机出现在会场上空。敌人探知这一带驻有红军的首脑机关,飞机飞得很低,一直在会场上空盘旋,寻找轰炸目标。与会人员正想跑出祠堂,敌机已经俯冲下来。
敌机接二连三扔下炸弹,祠堂周围硝烟弥漫,霎时间变成一片火海。萧华和在场的年轻人一样,缺乏防空袭经验,他想到祠堂外百米远的山前有防空洞,就猫着身子往外跑。刚冲到门口,周恩来盯着当空坠下的炸弹,猛一把把萧华拽进门槛,大喊一声:“卧倒!”随即将萧华按倒在自己身边,并用身躯掩护着他。好几颗炸弹在离门口不远的地方爆炸,弹片掠身而过,掀起的泥土和震落的尘土劈头盖脸地落了下来,厚厚地盖了他们一身。
一阵狂轰滥炸之后,敌机飞走了。近处的几座房子变成了一片瓦砾,冒着一缕缕青烟;祠堂周围的空场上炸出一个个大坑,墙壁上留下累累的弹痕,王稼祥的腰部也被弹片炸伤了。萧华心脏还在怦怦地跳着,真是好悬呢!要不是富有防空经验的周恩来沉着果断,舍身相救,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后来,萧华说过:“周政委这种爱护青年,舍己为人的精神是一贯的,每逢历史的重要关头,他的这种品格就像夜明珠一样闪射出分外夺目的光彩。”
周恩来拍打着身上的尘土,用手帕揩了揩脸,向周围扫视了一圈,诙谐地说:“蒋介石知道我们在这里开会,派飞机给我们放炮庆祝。”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此刻萧华却笑不出来,只是深情地望着周恩来那高大又略显清瘦的身躯和浓眉下炯炯有神的眼睛,他陷入了沉思:周恩来在危险关头舍身相救的虽然是我一个人,但蕴含着他把年轻一代当成党的宝贵财富的崇高思想,体现了他对青年人寄托着火一样的热切期望。后来,萧华曾以《周恩来
政委和我在一起》为题,写诗记之:
蒋机咽咽哭亡魂,投地烽烟黑半空。
军中青年会正酣,远略妙韬讲更浓。
临险泰然周政委,扬眉一笑凌苍穹。
轻拂弹尘重开讲,挥手潇洒满天红。
多少年过去,萧华在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中又一次遇“险”,这一次,又是周恩来的保护使得萧华安然度过。萧华说:“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这伙野心家、阴谋家疯狂地对周恩来进行围攻和迫害,使他处于异常艰难困苦的地步。就在那样深重的政治磨难之中,他仍然砥柱中流,保护了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年轻的新一代。我自己,也正是在他的保护下而幸存的一个。”
在“文化大革命”中,萧华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况。“彻底砸烂总政阎王殿”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策划的一个大阴谋。当时身为总政治部主任和总政党委书记的萧华首当其冲,成为他们要打倒的主要目标。他们强加给萧华许多“莫须有”的罪名。曾在群众中广为传唱的《长征组歌》,也和它的作者萧华一样遭到厄运,有人竟然说:“《长征组歌》是反对毛主席、反对毛泽东思想、为萧华自己树碑立传的。”
1967 年 1 月 19 日,在中央军委召开的碰头会上,江青等人肆意诬蔑和攻击萧华。1 月 20 日凌晨,萧华即被造反派揪走,并被抄家。周恩来得知情况后,立即责令要保护萧华安全回家,抄走的东西要送还。第二天,周恩来又就当时大字报上对萧华的诬蔑之词辟谣,责令覆盖所有这类大字报。不久,毛泽东也明确表示要保护萧华。在中央军委 2 月 15 日和 3 月 3 日两次会议上,周恩来发表讲话,严厉批评了冲击萧华、冲击总政、冲击军队的恶劣行为,明确指出要保护萧华。3 月 3 日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总政治部全体干部、战士及职工共 600 人参加的大会上,周恩来激动地说:萧华“他是个‘红小鬼’,从他整个历史看是光荣的”;“他从‘红小鬼’到总政治部主任,跟着毛主席几十年,他怎么会反对毛主席、反对毛泽东思想呢?他写的《长征组歌》我都会唱,你们为什么不唱呢?”。
周恩来苦口婆心又义正词严的讲话,暂时说服了军队的造反派,使处在动乱中的总政治部一度稳定下来,维持工作两个多月。但这一切都没能够阻止林彪、江青一伙反革命阴谋的推行,继“一·二○”事件之后,他们又划了“五一三”武斗流血事件,反而诬蔑萧华是“五一三”事件的罪魁祸首,要揪出萧华。他们连续在京西宾馆召开大会,名义上是要萧华“回答问
题”,实际上是对萧华轮番批斗。
7 月 25 日,林彪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被他们操纵的造反派,指示说:“要战斗,要突击,要彻底砸烂总政阎王殿。”8 月 11 日,在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人的操纵下,一大批造反派拥入总政大院,在总政礼堂批斗了萧华和几位副主任、各部正副部长,并将他们分别隔离、关押、揪斗、批判。从此,总政治部及各级党委陷于全面瘫痪。
1974 年国庆节前夕,遭受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一伙恶毒诬陷、残酷迫害、被非法关押达 7 年之久的萧华,在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终于获得了解放。萧华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无限感慨地说:“当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拿总政开刀,多次以莫须有的罪名揪斗我、迫害我的时候,敬爱的周总理不顾惜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挺身出面保护我,他面对一阵阵扑来的恶浊的黑浪,仗义执言多次为我说话:‘萧华同志从小参军,我是亲
眼看着他在红军队伍中成长起来的。没有对党、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他怎么能从长征中一步一步地走过来呢?党怎么能信任他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呢?这样的同志,怎么能说是反党,反毛主席的呢?’周总理伟大高尚的品德,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