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畅销榜经济 畅销榜经济解释 五卷本 二〇一九增订版

经济解释 五卷本 二〇一九增订版

“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之一张五常教授经典作品,耗时三年,潜心修订,被世人公认为是集张五常平生学术功力之大成,用简单的经济理论解释复杂的世界

作者:张五常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ISBN: 9787508698250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155.99

类别: 经济学理论, 经济 畅销榜 SKU:5ec90aca5f984914739f8edf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98250丛书名: 无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之一张五常教授经典作品
耗时三年,潜心修订
被世人公认为是集张五常平生学术功力之大成
用简单的经济理论解释复杂的世界

 

内容简介

《经济解释》是经济学家张五常的经典著作,被世人公认为是集张五常平生学术功力之大成,也是具有深远影响的经济学经典作品。

这次推出的《经济解释五卷本:二O一九增订版》,包括《科学说需求》《收入与成本》《受价与觅价》《制度的选择》《国家的经济理论》,共五卷。

张五常对之前四卷本再次进行增补,对卷一、卷二、卷三都有修订,对原来的卷四进行了拆分大修,形成现在的卷四和卷五。这一版《经济解释》是完整修订版,也算是其封笔之作。

作者简介

张五常

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开创者。他于1967年获博士学位后,先后任教于芝加哥大学、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他进一步发展产权理论及交易费用概念,主张只要产权得到完善界定,即可令资源有效运用。他以《佃农理论》和《蜜蜂的神话》两篇文章享誉学界。代表作《新卖桔者言》《中国的经济制度》《货币战略论》《经济解释》等。其中《经济解释》被认为是集张五常平生学术功力之大成、也是具有深远影响的经济学经典作品。自20世纪80年代回到香港大学经济系任教,开始在香港报界以产权理论分析时局,在内地和香港两地引发强烈的学术反响。

目  录

卷一  科学说需求

引言    15

第四版引言  17

序:寻寻觅觅五十年  19

神州版序    31

原序    39

章: 科学的方法 49

 节:现象必有规律  50

 第二节:事实不能解释事实  53

 第三节:特殊理论与套套逻辑  54

 第四节:可能被事实推翻的重要性  60

 第五节:模糊不清与互相矛盾  64

 第六节:非事实与无限制  67

 第七节:理论的真实性  71

 第八节:经济科学的方法  74

 参考文献  79

第二章: 自私的武断假设 83

 节:从斯密到达尔文到道金斯  83

 第二节:经济解释的选择  88

 第三节:经济学的起点  90

 第四节:理论要约束行为  94

 第五节:结论  97

 参考文献  98

第三章: 缺乏与竞争 101

 节:物品的定义  101

 第二节:什么是缺乏  103

 第三节:竞争的本质  104

 第四节:游戏规则与产权制度  107

 第五节:竞争准则的含意  108

 第六节:经济分析与价值观  113

 第七节:经济学的范畴  116

 参考文献  119

第四章: 功用的理念 123

 节:悲哀的发展  124

 第二节:功用是数字的定名  129

 第三节:费雪的贡献  131

 第四节:替换定理与等优曲线  134

 第五节:内凸定理  135

 第六节:贫穷物品与吉芬反论  136

 第七节:功用理念不用为上  140

 参考文献  142

第五章: 需求定律 147

 节:观察与验证  148

 第二节:弗里德曼的分析  151

 第三节:不变量的选择  154

 第四节:品味不变的假设  157

 第五节:用值与换值的理念  158

 第六节:何谓价? 160

 第七节:何谓量? 162

 第八节:消费者的盈余  169

 第九节:需求的价格弹性  174

 第十节:需求第二定律不能成立  177

 参考文献  179

第六章: 小试牛刀 183

 节:无知的含意  184

 第二节:验证的条件  187

 第三节:不管成交量的含意  190

 第四节:单质的需求验证  192

 第五节:多质的需求验证  194

 第六节:成衣配额的分析示范  198

 参考文献  202

第七章: 交易理论与市场需求 205

 节:交易是上下交征利  205

 第二节:市场需求否决剪刀分析  210

 第三节:交易的局限条件  215

 附录:自私三解与市场应对  218

 参考文献  223

第八章: 共用品与隔离理论 227

 节:共用品的性质  227

 第二节:大师之见有问号  229

 第三节:横看成岭侧成峰  232

 第四节:赏罚不对称的隔离理论  237

 参考文献  240

第九章: 经济学的理论结构与哲学性质 243

 节:经济学的理论结构  244

 第二节:经济学的哲学性质  252

 参考文献  261

人名索引  263

 

卷二  收入与成本

引言    11

章: 市场概论 17

 节:交易的两个基本话题  17

 第二节:没有产出的市场  19

 第三节:产出市场与合约变化  21

 第四节:结语  24

 参考文献  26

第二章: 利息理论 31

 节:五花八门的利息率  33

 第二节:利息的概念  35

 第三节:收入与财富  37

 第四节:收藏、消费、职业的选择  44

 第五节:收成的时间  51

 第六节:分离定律  55

 第七节:结语  56

 参考文献  57

第三章: 宏观分析的失误 61

 节:储蓄与投资不是两回事  63

 第二节:曲线交叉自欺欺人  66

 第三节:漠视局限推断失灵  72

 第四节:失业要从公司看  77

 第五节:国民收入的谬误  84

 第六节:财赤有害吗?  90

 参考文献  97

第四章: 财富累积的仓库理论 101

 节:累积要有仓库  102

 第二节:虚无悖论  105

 第三节:有产出的资产  111

 第四节:仓库容量没有上限重要  115

 附录:人才政策的经济观  118

 参考文献  123

第五章: 成本、租值与盈利 127

 节:何谓成本?  127

 第二节:比较成本  132

 第三节:租值理念的演变  137

 第四节:盈利是无主孤魂  145

 附录一:从上河定律说成本概念  150

 附录二:从蚕食理论说租值概念  153

 参考文献  155

第六章: 生产的成本 159

 节:边际产量下降定律  160

 第二节:传统的成本曲线  166

 第三节:阿尔钦的贡献  172

 第四节:上头成本与租值摊分  177

 参考文献  184

第七章: 从出版与专业看成本 187

 节:出版行业的实例  187

 第二节:出版行业的成本曲线:碗形的阐释  193

 第三节:专业生产成本大跌  197

 参考文献  203

第八章: 制度的费用 207

 节:局限转变与行为解释  207

 第二节:从交易费用到制度费用  211

 第三节:租值消散是制度费用  217

 第四节:市场节省了些什么?  224

 第五节:从帕累托至善到帕累托至悲  229

 附录一:悼诺斯  239

 附录二:从淘金热看华盛顿经济学派  245

 参考文献  247

人名索引  251

 

卷三  受价与觅价

引言    11

章: 市价的性质 17

 节:市价约束竞争  18

 第二节:看不见的手的阐释  21

 第三节:造势与造价  25

 第四节:价格偏差的压力  27

 第五节:泡沫的阐释  32

 第六节:借贷泡沫与经济大萧条  38

 参考文献  41

第二章: 受价的行为 45

 节:公司理论是重灾区  45

 第二节:受价的概念  47

 第三节:漠视局限人数不符  49

 第四节:供应曲线与萨伊定律  57

 第五节:剪刀比喻误导  64

 第六节:租值含量主宰撤退  68

 第七节:生产的边际成本  72

 第八节:交易速度与期货市场  80

 参考文献  89

第三章: 垄断的诅咒与成因 93

 节:垄断的阐释  93

 第二节:乱来的价值观诅咒  94

 第三节:邓丽君现象的延伸  99

 第四节:阻止竞争的垄断  102

 第五节:自然垄断之谜  109

 参考文献  114

第四章: 知识资产需要保护吗? 119

 节:知识保护的变化  119

 第二节:发明专利的传统观  122

 第三节:阿罗的想象与世界的现实  128

 第四节:商业秘密  134

 第五节:发明专利界定研发权利  141

 第六节:交易费用促成专利制度  147

 参考文献  152

第五章: 反托拉斯的谬误 157

 节:为什么要研究反托拉斯  158

 第二节:以本伤人  161

 第三节:拒绝与串谋  168

 第四节:结语  175

 参考文献  176

第六章: 成本定律、觅价行为与挤迫理论 181

 节:马歇尔的失误  182

 第二节:合约结构主宰成本定律  187

 第三节:榨取盈余提升效率  196

 第四节:边际成本与挤迫效应  203

 第五节:挤迫减低调校资源的讯息费用  209

 参考文献  214

第七章: 价格分歧与捆绑销售 219

 节:价格分歧不易辨识  219

 第二节:价格分歧的原因  224

 第三节:捆绑销售变化多  232

 第四节:隐瞒讯息与全线逼销  241

 附录一:卖桔者言  249

 附录二:炒黄牛的经济分析  252

 参考文献  257

第八章: 讯息费用与市场应对 261

 节:以物为本论讯息  261

 第二节:三位大师的讯息经济观  263

 第三节:以人为本的讯息不对称理论  266

 第四节:翡翠玉石的市场现象  275

 第五节:隐瞒讯息与玉石定律  281

 第六节:艺术收藏与拍卖现象  286

 第七节:竞争市场的觅价行为  292

 附录一:讯息费用与类聚定律  301

 附录二:欺骗定律——咸水草与淡水蟹  304

 附录三:打假与收藏定律  306

 附录四:文物收藏的两个经济理论  311

 参考文献  313

人名索引  315

 

卷四  制度的选择

引言    11

章: 经济学的缺环 17

 节:缺环的阐释  18

 第二节:自然淘汰的思维  21

 第三节:新制度经济学的起源  25

 第四节:无从观察的不幸发展  29

 第五节:合约理论的基础  38

 参考文献  44

第二章: 科斯定律 49

 节:科斯的故事  50

 第二节:科斯定律的阐释  55

 第三节:科斯与我的和而不同处  59

 第四节:交易费用替代定律  70

 参考文献  74

第三章: 租值消散的变化 79

 节:交易费用可从租值消散看  79

 第二节:外部性理论的胡闹与世界的现实  85

 第三节:蜜蜂的神话与利他的行为  92

 第四节:租值消散理论的起源与失误  99

 第五节:公海渔业、私产替代、利益团体  107

 附录:国庆大堵车的经济观  115

 参考文献  120

第四章: 收入权利与价格管制 125

 节:收入权利的界定与分派  125

 第二节:租与税的分别  128

 第三节:价格管制理论  132

 参考文献  140

第五章: 合约的一般理论 145

 节:复杂理论与复杂变化是两回事  146

 第二节:竞争需要约束  150

 第三节:资产四权  155

 第四节:从合约结构看外部性理论的无知  160

 参考文献  169

第六章: 履行定律与市场现象 173

 节:监察费用的规律  173

 第二节:按件数算工资与收入分配  178

 第三节:小账的变化  185

 第四节:交易费用与市场分离  191

 参考文献  199

第七章: 公司的合约性质 203

 节:洛杉矶与芝加哥的思维  203

 第二节:公司与市场是同一回事吗?  211

 第三节:不知价的原因与四二均衡  216

 第四节:公司无界、选择作价与适者均衡  221

 第五节:失业的解释  231

 参考文献  241

附录:  德姆塞茨在经济学的贡献 243

人名索引  249

 

卷五  国家的经济理论

引言    11

章: 从佃农分成到中国制度 17

 节:知识累积、土地价值与社会诅咒  18

 第二节:斯密的佃农分析与自然淘汰观  25

 第三节:马歇尔的几何失误  31

 第四节:换轴看分成切地清晰  36

 第五节:讯息费用解释分成  44

 第六节:推断中国改制的理论结构  52

 第七节:层层分成与县际竞争  60

 附录一:从重庆的发展说财富累积  69

 附录二:关于中国经济的十一项建议  76

 附录三:盗非盗——从邓小平的智慧说起  92

 参考文献  97

第二章: 收入分配与国家理论 101

 节:分配理论与贫富分化  101

 第二节:市场与非市场的等级排列  109

 第三节:中国旧家庭的礼教与国家的盛衰  118

 第四节:国家理论:什么是国家? 129

 附录一:从艺术文化看一个顽固存在的国家  139

 附录二:深圳是个现象吗? 155

 参考文献  167

第三章: 经济调控与货币制度 171

 节:政府管治经济的四方面  172

 第二节:经济波动没有周期  174

 第三节:四种货币制度  179

 第四节:以物价指数为锚  190

 附录一:从权利角度看国际收支平衡表  194

 附录二:管制资本项目之谜  199

 参考文献  201

第四章: 经济学为何失败? 205

 节:象牙塔不知世事  206

 第二节:无从观察的术语太多  210

 第三节:交易费用需要放进去  214

 第四节:从科学解释角度看经济学的灾难  216

 参考文献  219

第五章: 经济解释的简单理论结构 223

 节:几何图表再阐释  223

 第二节:三个近人的贡献  227

 第三节:供应曲线与萨伊定律  228

 第四节:三个基础与两个难题  231

 第五节:《经济解释》的前途  237

 参考文献  241

第六章: 一蓑烟雨任平生 245

 节:引言  245

 第二节:在荒野长大  246

 第三节:学校的失败与街上的成功  247

 第四节:父亲的鼓励  249

 第五节:在学校为何失败  250

 第六节:从阿伦(William Allen)到阿尔钦  250

 第七节:研究院的老师  251

 第八节:没有谁鼓励我学数  252

 第九节:阿尔钦与赫舒拉发的入室弟子  253

 第十节:长滩与德沃拉克(Eldon Dvorak)  254

 第十一节:我与科斯(Ronald Coase)的交往  256

 第十二节:可喜的分配与科斯的错失  257

 第十三节:芝加哥学派  258

 第十四节:弗里德曼  259

 第十五节:奈特(Frank Knight)与戴维德  260

 第十六节:离开芝大到西雅图  262

 第十七节:西雅图十三年  262

 第十八节:华盛顿学派  265

 第十九节:到香港观察中国  266

 第二十节:终于写出巨著  268

 第二十一节:生命的凋谢与博物馆的构思  269

 参考文献  271

悼文两则  273

 悼老师阿尔钦  273

 罗纳德 • 哈里 • 科斯  278

后记    287

人名索引  291

前  言

序:

寻寻觅觅五十年

“经济解释”一词在百度的中文世界出现过一百一十万次。是“精算”,即是那四个字要一起相连才算。在中文世界的经济学术语中,此词出现的频率是遥遥领前了。鱼沫吹秦桥,老人家大声疾呼了多年终于见到一点效果。

一九七三年,我在西雅图华大提出Economic Explanation 这个书名,同事们一致说好。一九八九年在《香港经济日报》以该名写书,直译为《经济解释》。写了十二期,母亲病倒,停笔,二○○○年初续笔,写了两年,得三卷,因为事忙写得不称意。二○○九年底再写,四年多后得四卷,字数多了一倍——这次是称意了。

思想传世非常困难

没有什么明显的理由,但为了创作一个人有时愿意付出很大的代价。说要满足科斯的一厢情愿,把他认为是好的经济学在中国搞起来,可能只是托词。感受上,仿佛要尝试一下,自己可以做到的好的学术作品究竟是怎么样的。《经济解释》全四卷,这里合并出版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经济是老人的学问,从事者可以写到很老。然而,到七十八岁才写出自己重要的经济学论著应该是个纪录。熟知我的经济论著而又懂中文的朋友,一致认为这四卷《经济解释》是我重要的学术作品。他们又说这作品超越了古人。我的回应,是经济思想究竟有多重要很多年后才知道,自己不会活那么久。历史无情,思想不是实物,要传世十年八载也艰难。经济思想的传世机会比不上画作因为后者是值钱的实物,比不上小说或音乐因为一代一代的人喜欢听同样的故事或曲调,比不上李白或苏东坡因为经济学者没有他们的文采。有创意而又有用途的足以传世的思想很难遇上。

有天时地利的协助

话得说回来,如果一个经济学者希望自己的思想传世,他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遇上的更有利的时代与更有利的地方。斯密的《国富论》写于英国工业革命发展得如火如荼;马克思的《资本论》写于该革命惹来贫富分化;凯恩斯的《通论》写于举世经济大萧条。然而,从人类历史看天下大势,这三段时期皆比不上中国改革开放那么重要。

时来风送滕王阁,一九七九年我开始跟进中国的改革发展,该年写下自己篇给同胞们读的关于产权与竞争的中语文章。从那时到今天,跟进中国的发展我没有中断过,用中文下笔写了几百万字。从来不敢说我对国家有什么影响,但国家的发展影响了我的经济思想是肯定的。比西方的同事多看了一个世界,尤其是中国经改初期,新奇古怪的现象天天有,每隔几天思如泉涌。这些不断的冲击使我为修改经济理论与概念的细节天天到处跑。不知就里的朋友说我放弃了学术,但结果是这本厚达千多页的《经济解释》。

阿尔钦对我影响

如果要我举出一个对我的经济思想影响深远的人,那是非老师阿尔钦(Armen A. Alchian)莫属了。是阿师的教诲,一九六四年我蓦然惊觉,除了解释现象或行为,经济学的整体没有其他好去处。阿师看世界永远像小孩子那样看,对琐碎事物的提问永远本着小孩子的好奇心,提出的问题永远是浅得像一个脑子没有发育得好的人。我是因为答不出他的浅问题而知道做学问要从简单的层面入手,然后一层一层地加上变化。

当年洛杉矶加大每年只有两个学期,我重复地听了阿尔钦七期。他从来不用讲稿,不分题材,极少在黑板上画些什么,只是行来行去地自言自语。只有一次他给同学们看一纸残破不堪的读物表,但几分钟后叫同学们不要读。每有同学问及某名家的大文时,他喜欢回应:你相信他说的吗?

是我之幸,聆听阿师之课时我已经选修了研究院教的所有理论课程,技术性的,成绩冠于同窗。我是因为有这样的准备但听不懂阿师的“浅说”才知道学问的真谛是另一回事。

际遇神奇学思考

想当年,在加大苦学之际,那里的经济系是强的时期;后来一九六七年到芝加哥大学做博士后,又是该校经济系的强时期。我不是个懂得尊师重道的人,但这两家大学的大师都喜欢教我。没有其他学子,不管是美国的还是外国去的,曾经有像我那么幸运的学经济的际遇。跟大师交往而学习与读他们的作品是两回事:前者我可以远为容易地学得他们怎样想。科斯曾经说我吸收了多位大师的思考、推理方法,不是仿傚,而是占为己有。科斯又说我也学会了他的思考方法。就是历来少写文章的戴维德的思考方法我也学会了不少。

往事依稀。记得在洛杉矶加州大学时,某晚旁听赫舒拉发的课,他突然问:“史提芬,你旁听了我那么多个学期,难道我的经济学你还没有学会吗?“我回应:“你的经济学我早从你写下的文章学会了。不断地听你的课是要知道你怎样想。“赫师显得很高兴。

可以这样说吧。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对古典与新古典的多家论著不仅读得熟,更为重要是得到多位大师的指导,对传统经济理论的不足处也有了相当的体会。好比私下间从几位大师听到传统的公司理论一无是处,有时简直破口大骂,但在课堂上他们不会那样说。这样的学习经历,加上一九六九年回港度假时发觉自己学得的,对很多琐碎现象没有满意的解释,我于是决定不再读他家之作,专注于在基础的理论与概念上作修改与加上变化。

这里要顺便一提。不少人认为我在经济学上的创意超凡,应该不对。我的所谓“原创”思想大部分是从师友的闲谈中“偷”回来的,虽然喜欢感谢来源,但往往感谢不了那么多。可幸的是,师友们没有一个介意我“盗”用他们的思想而大事发挥。我不是个先知先觉的人,但后知后觉得快,可以在几分钟内推到很多没有人想过的地方。可能因为有这种胡思乱想的本领,当年的师友喜欢跟我研讨。

不再读书的原因

一九六九年起我不再读他家之作。这行为八二年回港任教后多受批评,反映着中、西为学之道有别。在此之前的西雅图华大,诺斯、麦基、巴泽尔等人知道我选择不读不仅同意,且往往鼓励。他们知道传统的经济理论有很多问题,认为我是个可以全面革新该传统的人选。我自己当时的想法,是书永远读之无尽,求学有读书的时候,也有思想的时候,思想时可以不读好不读。市场与非市场的不容易解释的琐碎现象无数,我要多到真实世界观察才可以把学会了的有无数问号的理论修改。我也察觉到虽然科斯因为解通了“外部性“的密码而名扬天下,但事前他没有听过外部性这回事!再者,以我自己的佃农理论为例,要是读过前人之说我不会想出自己的分析。

一九六九是四十五年前,那么久还在经济学打转的行内朋友中,读他家之作少的应该是我:基本上我一概不读。这不是说我不知道经济学发生着些什么事。美国的朋友常有联系,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总要知会一下。

经济学的发展操之过急

于今回顾,西方经济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些问题。那时经济学的教职市场在美国大热,工作极为易找。好比一九六五年我还没有动笔写博士论文就有几家大学争着要。然而,在同一时期,数学与统计等科目没有教职市场,博士因而不值钱。但数学在硕士或博士后转攻经济,易过借火,只两年可拿得一份经济学助理教授之职。这导致数学家与统计学家转攻经济的人数急升。

说实话,不管是何等天才,两年学经济是不够的。经济学的公理或定律或函数关系容易写进方程式去,但概念的掌握与理论的变化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在这个时期我见到马歇尔、鲁宾逊夫人、费雪等大师的经典论著没有人读,在课程的读物表上消失了。这些重要作品的内容被简化,以一些几何图表及简单的方程式处理,就算是教了。当年我认为那样简化马歇尔及费雪是灾难。这些前辈的论著博大湛深,场面广阔,就是他们错的地方也教我们很多。

这里有一个原则同学们要记住:不重要的学术作品大可不读,但重要的要反复重读,读多遍。不要相信重要作品的简化阐释,因为作者究竟怎样想我们不可能从简化的阐释中学到。学经济,跟学任何推理性的学问一样,主要是学怎样想。同学可能是天才,但不懂得怎样想天才等同废物。思想的法门是需要学的。没有机会像我当年那样屡遇高人,反复重读他们的原作是可取的替代。

越战惹来学术灾难

六十年代后期出现的越战,对美国的学术发展是更大的灾难了。那时美国用征兵制,无端端地强迫青年放弃求学而到越南受苦,反对者当然无数。这带起不少美国的年轻人反对权势或反对权威的意识。不少大学的助理教授见大教授们的话事权与薪酬比他们高,而他们没有“终生雇用合约”,纷纷吵起来了,吵得很厉害。他们问:“你们这些老头子连简单的方程式也不懂,怎么有权管我?“

以数文章多少、论学报高下为升职的准则是从那时搞起来的。这发展对经济学的祸害比其他学系为甚,因为懂得用数学方程式的远为容易发表经济学的文章。不是说数学于经济没有用处,但思想内容减少是一般的代价。我亲眼见到这个无聊的算文章多少的准则在八十年代后期引进香港,再十年进入了中国内地。是的,像戴维德那样的高人,在今天的香港及中国内地不可能找到教职!

师徒路线开始分离

回头说老师阿尔钦,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起他的思想路线跟我的开始分离。不是大家对世事的兴趣有别,而是处理的方法在一个重点上是分离了。

事缘一九六八年阿师造访芝大,我也在那里,师徒相得甚欢。某天共进午膳,我向他提出两个人一起抬石头下山的例子,二者皆要把重量推到对方去,是卸责的行为,不知在均衡点上二人合共抬石的重量怎样决定。跟着一九六九年我发表《合约的选择》,其中再提及卸责(shirking),从而引进监管或交易费用。该文得到戴维德的赞赏,在行内有影响,但我自己不满意,因为“卸责”无从观察,难以推出可以被事实推翻的假说,后来决定不再用。

过了几年,阿师与德姆塞茨合著了一篇解释公司为何出现的文章,以“卸责”为主调。该文数易其稿,每次阿师都寄给我作建议。他知道我的立场,但卸责这个主调他不愿意改。阿、德二师的大文一九七二年在名的《美国经济学报》发表,大红大紫,后来成为该学报历来被引用多的文章。

博弈理论再兴起的原因

“卸责”这个火头扩散得快,带来了恐吓、勒索、敲诈等与卸责异曲同工的、在观察上无从确定的行为来解释世事,而一九七五年威廉姆森出版了他的《市场与等级》,以“机会主义”做主题,写了一部无从观察的术语的字典,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无从验证。把数学方程式引进这不幸发展,结果是六十年代中期消逝了的博弈理论,八十年代初期大事卷土重来。博弈理论也有道理,但因为无从验证,没有实证科学的解释力。

二○一三年二月阿尔钦谢世后,一位朋友告诉我,老师谢世前几年认为他与德姆塞茨合著的大文是错了的。害死人,为什么他不早点这样说呢?他的“卸责”合作者德姆塞茨历来对解释现象没有兴趣。但阿师重视解释,重视假说验证。看不到则验不着,卸责、勒索等行为不能说是没有,但我们怎可以从观察上证实这些行为的存在与变化呢?我曾经在一个会议上对“勒索”分析破口大骂,科斯在场,事后劝我客气一点。我不再说,走自己的路。

引进交易费用可以挽救斯密之失

今天回顾,我认为上述的不幸发展是源于交易或制度费用的处理过于困难。没有交易费用当然不会有卸责或勒索,机会主义想也不用想。但交易费用这项局限极难处理,行为无从观察的术语就不断地出现了。我的另一位老师赫舒拉发也转到博弈理论那边去。百多年来,或在近代历史中,人类互相残杀、自取灭亡的倾向明显,这跟斯密昔日提出的人类自私可使社会得益有着颇大的分离。每个人在局限下争取利益极大化可以毁灭人类,我们要怎样处理二百多年前斯密忽略了的不幸发展呢?

我没有那么广阔的视野,以经济理论解释人类自取灭亡的行为,因为牵涉到的国际政治局限是在我所学之外了。但我认为,与其用博弈理论或机会主义来解释我们日常见到的新古典经济学无从处理的现象,引进交易(包括制度或讯息)费用是可以走得通的路。不容易,但原则上交易费用可以量度,可以观察其变,可以验证的假说因而推得出来。

交易费用要到真实世界考察

这里的困难,是经济学者不容易——基本上不可能——坐在办公室里猜测真实世界的交易费用会是怎么样。真实世界是经济学的实验室,他们要不断地到街头巷尾跑,重视现象的细节,然后在这些细节的转变中找寻交易或制度费用的微小变化,从而推出可以验证的假说。困难吗?那当然,但我自己的经验,是在真实世界跑得多,琐碎的现象见得惯,久不久灵机一转,关于交易费用转变的规律会浮现出来,跟着以假说解释现象得心应手,自己有很大的痛快、满足感。在《经济解释》中我写下了很多示范例子,不是博弈理论那种故事虚构,而是世界的实例。

大事修改传统不变

解释威力之外,我选走的经济解释的路有一个少人注意的要点。那是在推理的结构上我完全保持着斯密的古典与马歇尔的新古典传统。把他们的分析修改了很多,也补充了不少,但基本上我的思想范畴还是斯密与马歇尔的传统。即是说,我坚守着传统的需求定律、成本概念、竞争约束这三项原则,加上变化、补充与修改,但基本上是把这三个原则加强了。

我不由得想起一九六七年阿尔钦给我的论文《佃农理论》的评价。他说:“不要沾沾自喜。你的佃农分析全部是传统的,半点新意也没有,只是你对这传统的掌握比此前分析佃农的胜了一筹。“这样看,斯密与马歇尔皆分析过佃农,皆错,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创立的传统的掌握有不足之处吧。当然,跟今天的《经济解释》相比,《佃农理论》属小儿科,反映着老人家数十年的不断耕耘是带来了可观的收获。

有好奇心才有利可图

我希望今天读经济的同学明白,虽然我的分析内容跟同学在课堂上学的是有着很大的差别,但其实我的是源于传统。这篇序言申述了我把这传统大事修改的来由,目的只一个:我要解释或推断世事。我知道好些从海外回归的后起之秀不会教这本《经济解释》,因为内容跟他们学得的格格不入。但同学们可以之作为课外读物。困难是《经济解释》不是一本可以随意翻阅一下就读得懂的书。要认真地读,有时一小段文字要思量、考虑很久。

对我自己来说,经济解释是非常有趣的学问,每次想通一点自己有很大的满足感。要不然,我不可能持续地思考半个世纪。可以解释,可以推断,不一定可以多赚钱,因为思考的时间成本是放弃其他收入的代价,但如果算进趣味的价值,那么有好奇心的同学会感到,读这本书是有大利可图的。

张五常 二○一四年七月

在线试读

科技的发达促使出版书的版次难以计算。想当年——是一九六八年吧——我的《佃农理论》在芝加哥大学制作出版时,排版用“执字粒”的旧法,很少的修改不容易获出版社的许可。版次这回事因而牵涉到较多的文字改动,其内容的变化各版不同。当年跟科斯讨论马歇尔的巨著,大家要先弄清楚讨论的是第几版。

今天我写《经济解释》,小修只能以刷次算,非版也。“版”者,要有相当多的内容变动。然而,什么才算是多的内容变动总有点武断的成分。武断地说,这次推出的第五版(二○一九增订版)我作了几方面的改动。其一是在一些重点上我刻意地重复或强调;其二是取消了一些时间性过强的论点;其三是把一些有一般性的理念提前引进,然后有需要时再重复。第五版重要的改进,是在“玉石定律”与“交易费用替代定律“这两项上我作了自己满意的补充。

一些同学投诉《经济解释》有不少重复的地方。这无疑对。然而,也有不少同学投诉我重复得不够多。这无疑也对。有实用性的经济理论或概念来来去去就是那么多,只是要学得怎样用则要经过千山万水。我重复又重复同学们还是不容易读得懂,遑论懂得怎样用了。学经济的困难主要是不容易学懂怎样用。理论多得很,可惜大部分基本上不管用。别无善策,不可或缺的理论与概念我喜欢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申述。这是一些学得好的同学不断地要求的。

真理的追求没有止境,学问的深浅变幻不休。得到二十世纪多位大师的关怀与指导,我在经济这门学问上操作了逾半个世纪。没有我认识的好些师友那么久,但他们的兴趣没有我那么广泛。为了考察讯息费用,四十三年前我从玉石入手,跟着转到文物的考察,今天要把余下来的日子整理这些考察所得了。

这第五版的改动不多,其中两卷近于没有改过。我只是认为第四版有几个重点写得不够好。为了补充这些重点我顺便在其他地方修改一下。出第五版,我把全五卷从头再读,得到的感受是这套《经济解释》写得实在好。要是今天才动笔,我不可能写出来。

思想创作是苦不堪言的玩意,稍有所获会给从事者很大的满足感。追求的是真理,要把自己的生命押上去,不能骗外人,更不能骗自己。可惜真理这回事,今天认为是,明天可能认为不是,只是反复的推敲愈多愈深入,认为是的过了多年还是。我认为《经济解释》这套书,从整体看,其要点与细节可以站着逾百年,又因为读者多属在社会工作的人,回到了斯密《国富论》的传统,这套书会历久传世。

反复思量后,这应该是后的第五版分为五卷:卷一《科学说需求》;卷二《收入与成本》;卷三《受价与觅价》;卷四《制度的选择》;卷五《国家的经济理论》。

张五常 二○一八年十二月

 

 

抢先评论了 “经济解释 五卷本 二〇一九增订版”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EUR €21.99
评分 5.00 / 5
阅读更多
缺货

斯坦福极简经济学(东东全国专享精装升级版)

EUR €30.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思考,快与慢

EUR €43.99
评分 5.00 / 5
加入购物车

世界经济简史——被看作是研究资本主义理论方面的经典读本,与马克思《资本论》齐名的经济学著作

EUR €28.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