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41229
1.多角度剖析七大思维,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
本书对各级领导干部深化对思维方式的认识理解、明晰理论思维的养成途径、增强理论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工作能力,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堪称领导干部的“智慧书”。
2.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导具体工作,提升工作能力。
本书围绕如何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对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的涵义、功用和训练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指导各级领导干部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使之能够用战略思维谋全局、用历史思维观大势、用辩证思维抓根本、用系统思维聚合力、用创新思维增活力、用法治思维求善治、用底线思维防风险。
- 本书论述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援引案例故事,避免从理论到理论,言之有物、生动鲜活。
本书在论述思维能力的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援引了一些生动的案例故事,便于读者理解,更加深刻的体会,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语言通俗易懂,剖析层层深入,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领导干部要具备运用科学理论思维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科学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本书围绕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对新时代领导干部必备的七种思维进行了深入阐释,不仅分析了每种思维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而且提供了指导方法,方便对照学习。书中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深入浅出,内容生动鲜活、言之有物。通过解读七种思维能力,为读者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第一章 注重提高思维能力
一、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 3
二、思维能力决定领导能力 / 10
三、决不能当“思想懒汉” / 15
四、重视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 19
第二章 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一、以战略思维统揽全局 / 29
二、增强大局意识 / 35
三、善于审时度势、把握形势 / 39
四、以长远眼光作战略谋划 / 44
五、以世界眼光审视世界 / 49
六、善于抢抓机遇、赢得主动 / 53
七、善于集中精力谋大事 / 58
第三章 鉴往知来的历史思维
一、以历史思维观古今 / 65
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 71
三、用历史眼光科学判断大势 / 75
四、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 79
五、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党的历史 / 84
六、从历史中汲取理政、修身的智慧 / 89
七、增强历史思维,要多读点历史 / 94
第四章 科学周密的辩证思维
一、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 / 101
二、坚持“两点论”,提高认识的全面性 / 106
三、坚持“重点论”,抓好重点带一般 / 111
四、坚持“转化论”,通过量变促质变 / 115
五、坚持发展的观点,正确对待发展问题 / 120
六、用活辩证思维,提高领导艺术 / 125
第五章 统筹协调的系统思维
一、以系统思维凝聚改革发展的合力 / 135
二、妥善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 140
三、统筹兼顾,才能各得其所 / 145
四、协调推进,方能持续发展 / 150
五、注意分清层次,抓好管理落实 / 155
第六章 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
一、创新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 163
二、领导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 / 168
三、照搬照抄其实是偷懒怠工 / 173
四、搞好结合也是一种工作创新 / 177
五、努力打破惯性思维的窠臼 / 182
六、推进创新要善于借助“外脑” / 187
七、创新需要勇于担当和坚持 / 193
第七章 规范严谨的法治思维
一、新时代法治思维的主要内涵 / 201
二、实现善治需要用好法治思维 / 207
三、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想问题、做决策 / 213
四、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抓改革、促发展 / 218
五、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 223
六、始终让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 227
七、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 231
第八章 防患未然的底线思维
一、坚持底线思维,才能赢得主动 / 239
二、坚持底线思维,需有忧患意识 / 243
三、善于未雨绸缪,才能有备无患 / 248
四、以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 / 252
五、心中有戒,不逾法纪边界 / 257
六、增强小节意识,守住廉洁底线 / 263
七、运用底线思维,奋力追求高线 / 267
序 言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活动过程。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人们通过思维对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认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思维方式,是人们在长期的认识和实践中形成的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思维出发点,以及某些经常使用的相对比较固定的思维方法。思维方式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是在一定思维方式支配、调节下进行的,思维方式是人的全部活动得以展开的重要保证。理论思维,亦称“科学理论思维”。它是依据一定的系统知识,遵循特有的逻辑方法和程序,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活动。
理论思维不受经验事实的特殊时空限制,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科学抽象方法,超越事实,从有限中把握无限,从相对中认识绝对,从特殊中认识一般,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获得规律性的知识。
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能力,属于领导科学的范畴,是领导干部理论素养的重要内容。理论思维能力是运用科学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力素质强弱的核心要素。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的支撑。
领导能力是由思想力、表达力、行动力等要素构成的,而思想力是隐而不见的第一要素,也是其他能力之源。从领导工作的内容来看,领导能力又可以分为决策能力、统筹能力、用人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等具体能力。各种具体领导能力都是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外在的、看得到的能力,这些具体领导能力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是思维能力。
人类的成熟,是其思想的成熟;人类的胜利,是其思想的胜利。耐心的思索、独立的思考、清晰的思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拿破仑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有力量。人因思想而伟大,国因思想而强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恩格斯断言:“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思想作为人类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进行深度思考和不懈探究的精神产物,标志着一个民族对自身认识所达到的高度,体现着一个民族心智发育和理性成熟的程度。
常言道,“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维水平决定工作水平。思想一勤快,头脑就活跃,工作就有声有色。相反,思想一懒惰,头脑就贫乏,工作就平庸。实践表明,不开动脑筋,不勤于和善于思考,是干不好工作、当不好领导的。
思维方式是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工作方法是思维方式的具体运用。领导干部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谋划工作,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可以说,一个成功的领导干部离不开科学思维方式。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才能提高行政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改进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从而提高领导效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防止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情况,以科学的思维方式保证各项改革顺利推进。他着重强调了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等。这些科学思维方式具有内在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各级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有力思想武器。
理论思维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经过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各级领导干部、各方面管理者只有勤于学习、思考和总结,潜心研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多读经典哲学名著,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用以指导认识和实践,才能形成与其工作职责相适应的思维能力,真正做到用战略思维谋全局、用历史思维观大势、用辩证思维抓根本、用系统思维聚合力、用创新思维增活力、用法治思维求善治、用底线思维防风险。
本书围绕如何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对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的含义、功用和训练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本书论述深入浅出,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明白晓畅,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援引案例故事,避免从理论到理论,做到言之有物、生动鲜活。本书对各级领导干部深化对思维方式的认识理解、明晰理论思维的养成途径、增强理论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工作能力,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堪称领导干部的“智慧书”。
用活辩证思维,提高领导艺术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领导干部提高领导能力需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坚持一般和特殊相结合、“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以及局部和整体辩证统一,在思维方式、科学决策、管理提升、合作共赢等方面多下功夫,促进自己领导艺术的飞跃。
当今世界,国内外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如何解决这些矛盾问题,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有赖于科学的领导方略和高超的领导艺术。领导干部要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努力掌握辩证思维方法,学会按唯物辩证法办事。领导干部在运用领导技巧、领导方法、领导原则和实施正确的领导中,特别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辩证关系。
(一)务虚与务实
务虚,是在工作开展之前,从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政策上进行系统思考,把问题想清楚,把症结想明白,把逻辑理顺畅,更好地掌握规律,校准路径,科学决策。务实,是指推进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出实招、干实事,确保出台的举措管用有效。
务虚和务实,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能够相互促进、转化的辩证关系。务虚是务实的基础,没有好的务虚和谋划,务实就会失去正确方向,如同无头苍蝇盲目瞎转,变得事倍功半;务实是务虚的目的,脱离务实的务虚,就只是坐而论道,往往止于“头脑风暴”,最终一事无成。所以只务虚不务实,不可能成就事业;只务实不务虚,事业就不可能有高度。既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既要重务实,又要善务虚,把务实与务虚有机结合起来。
务虚是为了更好地务实。如果仅仅满足于埋头苦干,不从事务性工作中抽出身来研究思考,不注意总结提高,不善于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工作就很难有所突破和提高。作为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科学的务虚,有助于看清趋势、把握规律、少走弯路、提高效率,有助于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预见性。深谋远虑,决策就不会盲目冲动;深思熟虑,行动就不会草率鲁莽。务虚是务实的前提,务实是务虚的归宿,两者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磨刀不误砍柴工”。领导干部既要反思、总结务实之举,也要谋划、研究务虚之用。
(二)原则性与灵活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结合,才能最终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又认为客观世界的矛盾是多种多样的,但又可归纳为两类: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对于矛盾处理方法,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注意策略的灵活性,必须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领导干部应善于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性体现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决不能丧失,但在把握原则性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握灵活性;既要用足用活政策,又要防止违反党纪国法。在重大问题上,要坚持党性,坚定立场,坚持原则;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要宽严相济,因人、因事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要原则性而不顾灵活性,是机械式、教条式的干部,这样的干部不“聪明”,也不具备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比如,一项决策的目标是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兼顾两者的同时使成本最低化,没有一点灵活性,恐怕是很难成事的。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能照搬照套,当“传声筒”,跟风跑。
遵循矛盾的适应性原则,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是领导工作的创新性和永葆活力的根本保证。在工作方法上,正确把握“举重若轻”和“举轻若重”,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工作达到理想的境界。在用人方法上,正确把握原则性与灵活性。在处事方法上,正确把握“一刀切”和“切几刀”。也就是说,要善于利于一切有利因素,克服或削弱一切不利因素,以利于事业的整体发展。
(三)刚与柔
刚柔相济是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也是树立领导者形象和威信的重要方面。
刚,就是在原则上坚定、决策上果断、行动上坚决。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的领导者,没有一个不是刚强果敢之人。真正的刚强集中表现在有主见、有信心、敢作敢为、一往无前,而不是那种简单粗暴、性情急躁、疾言厉色。领导干部的刚强并不是靠压制和威吓所维持的一副盛气凌人、让人望而生畏的面孔,靠压制和威吓维持其地位的领导干部不是真正的强者。如果领导干部有主见,有坚定的信心,有顽强的毅力和一往无前的实际行动,即使他的外表文弱沉静,也不失为一位刚强的人。
柔,就是在策略上灵活、作风上民主和待人上谦和。具有柔的领导干部常常表现为坦荡随和、平易近人。柔性的领导作风,绝不是一种矫揉造作,而是以诚为本,出自内心之柔;绝不是一种老好人式的调和折中,而是以正确价值观念和原则为支撑的理性之柔;绝不是一种令人生厌的懦弱,而是智慧与德行相结合的力量之柔。真正的柔,是柔而不弱、柔而不滑、柔而不卑、柔而有度。
尽刚无柔易折,纯柔无刚难立。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刚与柔的心理素质,能够娴熟地运用刚柔相济的领导艺术,在处理问题时,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按需所取,做到刚强而不固执,刚毅而不刚愎。领导工作在刚柔中见艺术,运用领导艺术要把握好刚与柔之间的度。
(四)松与紧
领导者要对下属实施有效的领导,就必须有科学的、合理的领导艺术。正确且有效的领导艺术应当是:有松有紧、松紧适度。何时松,何时紧,就需要领导者根据形势的变化,灵活运用,而非一成不变。
管理过程中的“紧”就是工作要有硬指标,纪律要有严要求,在执行政策上坚定不移;在完成计划目标上坚定不移;在管好干部队伍,从严治政方面坚定不移。管理过程中的“松”,主要体现在体恤部下、宽厚待人、适度灵活和放松上。松紧适度就是指领导者在管理下属或整体工作指导上,既不能过松也不能过紧,要松紧结合,坚持有张有弛,张弛并举。既要坚持预定目标,又不能搞疲劳战术,力求松紧适度,劳逸结合,节奏分明,调动群体优势。如毛泽东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制定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规,亦即松紧适度的管理之道。
领导干部要把握好松紧适度的辩证法,既要造成一定的压力,又要使下属不过于紧张,使紧迫感与下属自身因素以及客观条件相适宜。要坚持从严管理,唤起下属适度的工作危机感。通过给下属创造一个竞争的环境,借助竞争给下属以经久不息的参与动力,鞭策下属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同时,要给下属营造一个轻松的工作氛围,领导干部要经常了解下属、关心下属,随时注意下属的思想动态,视工作情况、环境情况、下属身体情况等及时调节,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有效领导的目的,实现既定的目标。
(五)动与静
动是指事物矛盾发展变化的状态,静是指矛盾发展相对平衡的状态。动与静是事物相互依存的两种状态,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动与静的摆布工作方法符合事物发展过程的辩证法。动与静的结合,不仅是人生的智慧,也是领导的艺术。领导者要善于运用先哲智慧,学会领导工作过程中动与静的摆布。
作为领导干部,就应该随着事物发展的阶段性,进行动与静的阶段性摆布。领导艺术的运用正是在动中求静、静中有动,领导工作亦是在动与静的正确把握中见绩效的。如果事物已经变化了而不去采用新方法,那就会导致僵化;如果事物还没有转变为另一形态就去改变它,那就会破坏事物的规律性。所以,领导工作既不能搞绝对的高节奏,一浪高过一浪,也不能一味求稳怕乱。
学会等待,留有余地。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只能采取等待的办法。等待,可以让事情自己去发展、去暴露;等待,可以让我们吸收别人的经验和教训;等待,给了我们观察事情发展的机会和条件。时机成熟,伺机而动,一动而成功。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当我们受到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还下不了决心的时候,适当的等待是有好处的。
善于以静待动,厚积而薄发。欲动者必先思静,静思后方可举动。任何重大决策和战略行动,都是深思熟虑、反复论证的结果。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能适时从繁忙的事务堆中解脱出来,在动中求静,静以待机,静以谋策,静以制动,就可以识奇正之变,把握静动之机,就能够做到运筹于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领导艺术千变万化,领导工作中的辩证关系远不止这几对,需要领导干部用好辩证思维,用心把握,灵活运用,才能切中要害,破疑解难,推动工作,有所建树。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