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5150218
*书记多次谈到家风,他指出:“各级党员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要教育亲属子女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为全社会做表率。” 好党员要有好家风 ,好家风涵养好党员。本书结合《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要求,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解读好家风多重密码,引导党员提高党性修养,练就过硬纪律作风,争做先锋模范。
本书从热爱祖国、为人民服务、公正廉洁、与邻为善、书香济世、百善孝首、坚守俭朴、严以教子、夫妻和睦等方面多维度阐述了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身作则,廉洁自律,自觉践行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家风,以良好家风促进党风作风建设。本书内容以事明理,家风故事生动、启发性强,是党员干部进行家风建设的好读本。
目录
第一篇 党员干部要带头涵养好家风
第二篇爱国报国:立起家风的脊梁
天下兴亡,家风有责 007
宽厚自立,坚毅爱国 017
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019
饥饿何所惧,尊严不可辱 024
中国的脊梁,报国的身躯 026
爱国家风代代传 030
家风有佳语 032
第三篇以人民为中心:撑起家风的航帆
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 038
“为人民再奉献一点余热” 045
“是人民的勤务员,不是官老爷” 049
家风建设须正帆 052
家风有佳语 054
第四篇公正廉洁:守住家风的根本
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059
廉是家风之本 062
党员干部要廉洁齐家 065
廉洁家庭生出良好家风 068
父洁子清廉,家风昭千年 070
恋亲不为亲徇私 073
不向人民讨价还价 082
公私分明,耐得清贫 085
筑牢家庭防腐的“防火墙” 094
家风有佳语 099
第五篇与邻为善:仁义家风的底色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108
延安枣园,邻里情深 114
梁家河人,天涯有情 116
家风有佳语 119
第六篇书香传世:守好家风的至宝
诗书济世长 123
以读书正家风 133
好读书,读好书 136
家风有佳语 139
第七篇百善孝首:千年家风的底蕴
人生百行孝为先 142
孝行从来可格天 146
孝道成为考察党员干部的条件 150
家风有佳语 154
第八篇坚守俭朴:树好家风的标杆
清正勤谨立家风 158
以家风促党风 164
家风有佳语 167
第九篇严以教子:传承家风的希望
言传身教育子女 172
不为子女谋私利 182
养而有教,父母之道 186
家风有佳语 190
第十篇夫妻和睦:和谐家风的钥匙
执手偕老爱到白头 193
恩爱情浓不离不弃 196
糟糠之妻不可下堂 205
家风有佳语 209
参考文献 215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塑造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关于家风的最早记载,《礼记 ·大学》中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也就是说,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一定要先从家着眼,设法把自己的家治理好。可见,家风建设是多么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没有搞特殊化的权利,要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准则,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做斗争,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可以说,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问题绝不是私事、小事,而是关乎党风、政风、干部作风的大事、要事。家风是政风的心灵铺垫,家风正则政风端、党风清。国如车,家如轮,好的家风是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
家风连着党风,家事连着国事。好的党员必有一个好的家风,好的家风涵养好党员。对于手中掌握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重不重视家风,有什么样的家风,是社会风气的“晴雨表”,也有着强烈的示范导向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更是首次要求党员干部要“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这便将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以纪律形式予以固化。
古人有言:“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这些世代相传的警句格言,时常都在劝诫世人要养成良好家风,不能因家风不正而废职亡家。
近年来,“家庭式腐败”的案例不胜枚举。例如: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受贿 3558万余元,除亲自收受 4万元和 100余万元装修房子款项外,其余均与其子刘德成有关;广东省财政厅原副厅长危金峰多次收受贿赂,家庭财产高达7000余万元,他的妻子、岳母、兄弟、妻妹等近亲属全部涉案……
无数反面典型案例告诉我们:“少数党员干部的沉沦,后果十分严重:一失于己,从领导干部到身陷牢狱;二失于家,由于本人的堕落,导致家庭幸福的破灭,给亲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三失于党和人民,辜负了党和人民的培养和信任,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以人为鉴、以史为鉴,以腐败分子为戒,常敲警钟,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人之正气,离不开背后家人的支持。“家庭防线”是反腐倡廉的题中之义。“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家风影响着人的一生……”对于我们共产党人而言,家风也是党风。家风好则党风正,党风正则根基稳,共产党人的家风与民风、政风紧密相连,是引领社会风尚的“风向标”。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家风问题,将其与党的作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要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模范性,就必须把握好家风这一处事“三观”的“准入口”。党的领袖尤其重视这个问题,且带头树立良好家风。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不注意严格要求我们的子女,他们会变质”;周恩来制定了著名的“十条家规”,其中就有“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邓小平强调,“高级干部在对待家属、子女违法犯罪的问题上必须有坚决、明确、毫不含糊的态度,坚决支持查办部门。不管牵扯到谁,都要按照党纪、国法查处”;江泽民曾说过,一个好的家风,不论是对子女的教育和发展来说,还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来说,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胡锦涛要求领导干部:“要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纪律,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 ”“我们着眼于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社风,发挥优秀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的作用,把家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内容,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严于律己,从严治家,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使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搞特殊化,以党的利益为重,建设良好家风,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受到了党和人民的好评。
党员领导干部,既是人民的公仆,又是家庭主心骨,要在工作、生活中,注重把家风建设融入各项工作中去,不断展现家风家训的时代价值。本书内容注重以事明理,阐理悟道,故事鲜活,是党员干部建设优良家风的好读本。
以读书正家风
好家风泽被后世。山西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被称为“宰相村”,发祥于此的裴氏家族在历史上先后出过宰相 59人、大将军 59人,正史立传与载列者 600余人。这除了特定的历史因素外,更源于裴家良好的读书家风、重德的家训和严格的家戒。比如,裴氏家训要求子孙后代“推诚为应物之先,强学为立身之本,节俭为持家之基,清廉为从政之道”,涵盖了“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要求。裴氏家族没有为子孙后代留下深宅大院和万贯家财,而是留下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刻苦读书的优良家风,这才是真正的、弥足珍贵的财富。
陈云酷爱学习的家风也是人人皆知的,其实,这在他和于若木结婚时就已显端倪。谁能想到,他们的定情之物,就是于若木在给陈云做看护工作时常在窑洞门口读的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一书,他俩在这本见证了他们爱情的书上各自签上自己的名字,把它珍藏起来。
陈云很重视子女的读书问题。他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从他那里学到了正确的思想方法。
“文化大革命”中,陈云被下放到江西。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除了定期参加工厂劳动外,主要就是读书。他的几个孩子都去看过他,他跟他们谈得最多的是读书,让他们读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还教他们学习方法。有一次,他带着小女儿学《毛泽东选集》,一边读,一边讲。讲着讲着就从沙发上站起来,扭起秧歌。他说:“你看扭秧歌是往前走两步,往后退一步,学习的过程也要进进退退,退退进进,只有这样,才能把学习搞扎实,如果进得太快,就不能真正地学懂。”
陈云还组织家庭学习小组,就是希望形成一种学习风气,希望他们能够培养出自学的能力,有正确的思维方法,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工作能力。他传授的学习方法之一就是要多听反面意见。他说,毛主席在延安时,提出问题以后经常听取反面意见,听不到很着急,有时自己批驳自己。他说,只有经常用反对意见来批驳,才能锤炼出有真知灼见的眼光。
陈云不光重视家庭读书,还很关心身边工作人员的学习,尤其是学习哲学,常以出题考试、答对有奖、允许查书请教的方式来督促他们学习。他常说,学好哲学对工作、生活都是很有用的。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好的方面坏的方面都要考虑进去,这样才会少犯错误。工作人员很尊重陈云提出的意见,他们组织起来,制订学习计划,交流学习心得,营造了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氛围。
读书学习对有的人来说不是一种规矩,但在董必武这里却是言传身教、实实在在的董氏规矩。
董必武是前清秀才,满腹诗书,后来参加革命也不忘读书,甚至在长征路上,他都随身背着书,走到哪儿看到哪儿写到哪儿。新中国成立后,工作之余,董必武总是手不释卷。65岁了他还自学俄语,学习的精神令人十分感动。
董必武不仅自己孜孜不倦地学,而且还勉励子女亲属和所有晚辈学,他还给身边工作人员订学习计划,圈定报刊上的好文章要求他们学,定时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
董必武对自己孩子的学习要求很严,而且亲力亲为。他手把手地教孩子们练大字,说:“中国字是方形,要写得好就得掌握平、正、匀、熟的要领。”他还亲自给孩子们挑书,多次说过:“如果我死了,送你们兄妹三人各一套《资治通鉴》。”董良翚有段时间身体不好,休学在家,董必武就去书店里,蹲在书堆里上上下下地翻找,花了大半天,给女儿挑了一本叫《万象》的图案画册,供她学习参考。
“鼓足劲头持久战,青春不再莫蹉跎。”这是董必武写给董良羽的一首诗,教育他要珍惜时间,学贵有恒。他说“青年学生时代最大的毛病是不好学”,建议孩子们可以实践一下父亲传给他们的学习方法:
“学要有恒,尤要专心。”有一次,董良翚拿一道不懂的几何题问父亲,他思考了好久也没做出来,但是把解题思路写出来供女儿参考,然后要求她再想想;过两天谈话,又说起几何题,董必武叮嘱女儿要问问老师和同学,把题目弄懂。当天晚上女儿去他房间时,发现灯光下他半躺在床上已经累得睡着了,手里还捏着那张发黄的纸片,在思考那道几何题。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读书的乐趣与作用恐怕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最好的家风,一定是有读书传统的家风。”各人天赋不同,读了书不一定就会扬名立万、位居高官,但是一定会让人明事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一分子。好读书、读好书,大概算是董必武留给孩子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吧
评论
还没有评论。